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再嫁为后 > 第2章 第 2 章

再嫁为后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粉红小白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4-26 12:29:36 来源:文学城

“事情便是如此。”

崔家饭后,崔举留两个女儿谈话,先为大闺女讲明她入选秀女名录的前因后果。

“此一遭,是为父连累了你。早知有今日,去岁便不该接那起复的旨意。”

这话,听听就好,不必过心。

崔雪朝奉了盏茶过去。

崔家当年获罪,牵连甚广,新帝起复不为个人野心,也得为族人思量。且父亲多年靠着妻族势力生活,郁结于心,自然渴望解脱。

“父亲不必懊悔,时运也罢巧合也好,局面既定,看往后行事吧。”

女儿善解人意,崔举好受几分。

“这秀女试,历来都是为皇家选妃。今上另立规矩,有心为这些年伴御的功臣选妻。”

崔举为官不愿出头,不想女儿去拔尖。

“陛下若广开门槛留你备选,你本分择一郎将即可。”

他担心长女会因为前次姻缘,起了不必要的野望。

“陛下年少起势,南征北战杀伐果决,当年屠戮宫廷内监,其心性足见端倪。临朝只一载,处理起政事的手腕...”连高首辅都得避其锋芒,崔举不好直言帝王政风,“陛下只一子,虽只五岁却已得封汉王。其母乃是旧朝陇右杨家嫡女,有从龙之功,轻易不会让后来者撼动汉王的地位。”

一深想宫廷诡谲盘弄人心的污浊,崔举郁道:“阿朝,你没心机,为父只怕你落个‘晨曦得册妃,黄昏亡枯井’的下场。”

崔雪朝只说好。

崔举又想起二女,叮嘱崔荷:“你与你姐姐不同,怕是要录宫妃。若真如此,你出个不大不小的错处,到时我疏通宫里门路,为你择个读书出身的好人家。”

大女有她母亲留下的厚资,嫁给武官,一来习武之人心思直蛮不会算计,二来能震慑外头人觊觎。

二女嫁一读书人家,他在次辅之位,婿家轻易不敢慢待。

崔雪朝只在父亲说到‘你与你姐姐不同’时微顿一下,继而若无其事地饮口茶汤。

有些凉,味涩清苦。

放下茶盏,正东坐着的崔举还在絮叨,对面的赵柔娘借着宽袖遮挡死命地拽着崔荷,眼色使得都快抽筋了,好不容易制止崔荷反驳。

崔荷明显不太苟同她爹不准她奔好前程的打算,满脸不服气。

她气呼呼地靠在椅上,一抬眼瞧见灯侧坐得像朵昙花的长姐。

阿朝姐姐比她年盛几岁,嫁过人,容颜本该萎去几分风华。

只是岁月不苛待美人,经世的阅历像是一把刁钻刻刀,剔去长姐稚嫩眉眼,却许以从容淡雅的韵美。

嫀眉绿鬓,玉骨冰肌,垂眸静坐的长姐打扮素净,珠翠不饰,周身独有的幽若殊胜更叫人看得挪不开眼。

崔荷生硬地挪开视线,心说长姐白壁微瑕,不配进宫。她明明很好,为何父亲不准她攀登天梯,做个贵主?

以父亲次辅之高,不去争皇后,退而求其次,做个贵妃也行!

可惜崔举沉浸在自己慈父心肠中全然不懂年轻姑娘的昂扬斗志。

又过片刻,崔雪朝说累了,起身告退。

赵柔娘忙扯上崔荷去送,半路崔荷生闷气自己走了,崔雪朝婉拒赵柔娘要送到喜腊院的好意,领着阿屏自行离开。

入夜了,府院支起风灯,亭台楼阁笼在一片朦胧的黄亮。

崔雪朝放缓步伐,拱桥清池映出半央弯月,偶有池鱼被阿屏手中的灯笼吸引,噗腾出水波动静。

“少时,我常在这处玩耍。”

阿屏将灯悬在长廊高处,听出大姑娘语气里的怀念,沉默地陪她站了许久。

喜腊院的管事妈妈久不见人,寻到花园,主仆二人迎了过去。

*

喜腊院还是旧时装点。

管事秦妈妈是崔府老人,当年崔家遇难遣散仆从,她跟着儿子回了乡下。

“一别这么多年,大姑娘出落得越发精细了。”

秦妈妈夸人实在,乡下出身嗓门眼其大,空荡的屋舍经由她开腔,呼啦热闹起来。

婢子们捂嘴在笑,秦妈妈也不觉得自己被笑话,只眯眼上上下下慈爱地盯着崔雪朝。

崔雪朝被她看得鼻头发酸,眨眨眼笑着说:“我记得您。您从前在母亲小厨房当差,炖的一手好汤水。”

“一点不值当说道的手艺,劳大姑娘还记着。”

秦妈妈冲外呐了声,有个婢子端着托盘进来,“这几日倒春寒,白天阳头盛还不觉得,一入夜,寒气顺着脚心直往身上渗。听说大姑娘今日能归家,老奴从晨起便吊上这锅补汤,里头加红枣,添了人参,喝了暖好身子,正好歇觉。”

崔雪朝受她好意,且先头花厅那顿饭并不开胃。

汤靓香浓,吃了七八块肉骨,好些山薯结子,一连喝下两碗才尽兴。

遣退其他人,只留阿屏和秦妈妈说话,问起当年崔家旧人如今都如何。

“当年家中被抄,夫人当了为数不多的几件首饰,硬是给我们这些贱骨头凑了贴补,若不然...”

秦妈妈抹一把脸上的泪,“这么多年过去,各人有各人的运道,记得住名号的旧人还活着的没几个。老爷归京,派人循着旧时的痕迹寻来,老奴家里那个孽子一听,便将我又卖了。”

“卖了也好,欠着夫人的恩,老奴这条命便伺候大姑娘来还。”

秦妈妈:“来了一瞧,老管家也在。听说大姑娘在路上,眼巴巴等。这一等,说是您去了京郊田庄。老奴本想去的,只是那侧房的女人说这院子空落着不好看,老奴就一直在这儿看管大门。”

她扯长脖子望眼窗户门边,确认没人,压低声音问:“大姑娘怎么去了田庄?是不是那侧院的女人背地使了什么坏心眼逼得您回不成家?”

崔雪朝懂秦妈妈对赵柔娘的敌意。

毕竟当年阿娘活着时,父亲后院只母亲一人,从未纳二色。

“还有那二姑娘,老奴听说她才十八,那岂不是夫人在世时....”

崔雪朝:“她不是阿父的孩子。”

秦妈妈:“欸?”

“赵柔娘是母亲堂叔家的,当年带着女儿寡居。后来母亲做主纳她做了父亲的侧房,崔荷是后来改的姓,已经记在母亲名下了。”

“什么!”秦妈妈大惊:“她又不是老爷的血脉...”

“好了。”

崔雪朝打断她的愤怒:“外埠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母亲有她的不得已。”

秦妈妈只好按下不表。

听南边回来的下人说夫人当年是难产去的,当时大姑娘嫁的偏远,收到消息赶回,只来得及见一眼就别了。

她一时心疼大姑娘这些年的苦楚,“夫人在天有灵,会保佑大姑娘您的。”

“不必给阿娘太多寄托,她没有负累地转世就好,我自己能扛得住事。”

秦妈妈又为大姑娘坚韧的心性欣慰,“姑娘早些睡吧,老奴和阿屏守着您。”

崔雪朝笑了笑,缩进被窝。

秦妈妈哼起小调,是幼时阿娘哄她的民谣,一时睡意翻腾,沉沉入睡。

没过两日,礼部递了消息。

崔家两个女儿都在秀女名录上,崔举扯着僵硬的笑容抱拳送走众多拱手称贺的同僚,一回家愁苦地坐在书房。

赵柔娘心底欢喜,面上不显,提着食盒来送安慰。

崔举让她不必忙活,一块坐着吃吧。

崔家家风质朴,不喜铺排。

一品大官的夜食不过一荤一素一碗粟米一份汤水。

赵柔娘来前已跟儿女吃过,食兴不丰,偶尔伸筷夹点小菜。

“阿朝和阿荷早有心里准备,消息传回家中,并未诉苦。老爷那日不是安排过了嘛,莫再担忧了。”

话虽如此,哪有事事照着人意?

“阿朝这几日在忙什么?”

“阿朝这孩子还记着姐姐,托人在外头寻摸当年姐姐当的物什,一有消息就会出门。听下人说昨儿去感恩寺寻回一本姐姐亲手抄的经文,今日忙着晾晒修复呢。”

崔举筷子伸不动了。

赵柔娘顺势停下。

她有些想笑。

当年崔家南下外埠避祸,主母赵氏求助妻族庇佑。可惜夫人的亲爹娘丧了,有个哥哥做家主却是胆小怕事什么都听赵家族里安排,因担心末帝借崔举牵连赵家,赵家并不曾施力相帮,且有些拜高踩低的货色给过夫人和老爷不少气受。

后来战事纷争群雄起义,传言末帝要倒,崔举曾有功业,未尝不会翻身。赵家又动心思想要与这两□□好。然夫人脾性凛直,不肯服软。赵家见无可挽回,使计要送新枕边风。

只是崔举洁身自好,不纳二色。

当年她带着女儿寡居赵家族中,日子十分不易。赵家有个妇人想出姐妹翻脸的毒计,把吃了情药的崔举和昏迷的自己锁了一夜。

翌日天亮,事成定局,崔举懊丧痛苦,赵柔娘亦是羞愧,两人约定不会将此事告知旁人,却没想那一夜有了身孕。

赵柔娘呢一开始恨不能生啖赵家人血肉,恨意褪去又在娘家活得艰辛渐渐觉得崔举未尝不是出路。

将来总要再嫁,依照当年的条件,不过是寻乡野上了年纪的农汉。相较而言,占去自己清白的崔举面容儒雅,文相郎朗,且家世优越只是一时沉渊池底。她硬是等到肚子大了,才惶恐地出现在崔举面前。当时夫人也诊出身孕,大夫交代夫人年岁大了,这一胎极为凶险,万不可多思多虑。

赵家这时借着赵柔娘的胎出面与崔举进行所谓的商谈。

谈的结果是等夫人平安产子后纳赵柔娘为侧房。崔举当时以在书院教书为生,并不富裕,赵家免不得以夫人养胎需要银子为诱饵,稍加强迫。

男人动情真叫人费解,娶得娇妻十数年能经得起诱惑不沾风月,许以偏爱。一到难处,不至性命关头,只稍稍压势,也能屈从。

若当年脊梁挺直不低头,赵柔娘还高看他一眼。

可惜这男人软过一次,为斗米从俗,脾胃肠肚湮过妻儿的血,有什么脸面再说情深似海?

果然,崔举没脸起身去看为亡妻忙碌的长女。

“若银钱不丰,从公中给她支些。”

赵柔娘称好。

只是她知晓崔雪朝清高,重掌旧时崔家主母提前藏匿的产业后,一个铜板都不会收。

“月底宫里就会来接人,我请了一位曾在宫中当过值的嬷嬷来,你备好拜师礼,记得叮嘱阿朝和阿荷用心学规矩。”

这是正事,赵柔娘满口应下。

送走传话的下人,崔雪朝重新捻笔,照着端架上的经文,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临摹着。

秦妈妈回到屋中,几次想开口,又怕扰了大姑娘正事。

崔雪朝瞧见了,却没动静,直到一页誊完才示意她有话直说。

秦妈妈:“老奴没旁的话,只是那时在乡下,听了好些这位新帝的传言,有些听起来实在怵人、大姑娘,选秀就不能不去吗?就说您要当尼姑给夫人积功德!要么拼着忌讳,对外说您病了,起痱疹,会传人!”

“街坊们说这位新帝跟前头那个不同,不是个好色的主儿。”

崔雪朝无奈,这胆大的妈妈竟连帝王小话都敢说!

胆大但有分寸,还记得退开旁的下人。

她严令秦妈妈往后不可胡说,她参选秀女意在某个郎将乃是家中大事,不好宣之于口,“万一惹来陛下猜疑父亲对新朝不满就不妙了。且各地秀女加起来数百,我资质平平,没什么好怕的。”

又想起,“你听过新帝的传言,说了什么?”

秦妈妈兴致来了。

“大姑娘听过庆城一战吗?”

崔雪朝:“隐约知道些。”

庆城是北境与胡部交接处最大的一座城池,前朝时设为商关,互通贸易。几年前胡人南下,夺去的第一座城就是庆城。再后来新帝率兵抗敌,关键胜局也在那里。

“只听说庆城一战格外惨烈,将士们赢得艰难。”

秦妈妈:“死了好几万人,这位的爹娘就是在那儿没的!”

“大姑娘知道那对夫妻是怎么没的?”

“传闻两人被叛徒绑了送给胡人为质,要挟这位退出庆城之后议和。这位也是狠的,砍了胡人使臣的头祭旗,阵前飞箭亲手夺了爹娘性命。”

崔雪朝是头一回听此秘闻,愣怔过后,心底为这位新帝隐痛。

“大姑娘,您说,能亲手杀了爹娘的人,那心肠得多毒!”

秦妈妈的目光看不到北境惨遭胡部屠戮后的惨状,她也不明白领军之人忠义抉择的锥心。

她是被儿子发卖过两回的,她有她小乡民的苦楚和酸涩,被负了生养恩情,她的井口碎得稀巴烂。

崔雪朝没与她分辨道理,只吩咐今日话不可再对人提起。

隔日家中请来教规矩的嬷嬷到了。

崔雪朝和崔荷照着嬷嬷定下的时令,每日卯中起身上课,上半晌学女训女德,午时歇半个时辰,下晌午学宫规清课。

所谓清课,是高门贵女必修的八门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等艺。

崔荷出身外埠,民风开放,举止言辞随心惯了,学起来艰辛不少。

崔雪朝出身王都,幼时也曾上过女师课,应付起来不难,但一堂课上总会疏漏几处,不至于让崔荷一人挨训。

规矩嬷嬷看在眼里,并不挑明。

来前她已在崔大人跟前得了令,晓得这两位意不在争锋,只求不出错。

辞别时,她隐晦地提及崔家二姑娘:“二姑娘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每堂课力争得优。”

崔举:“那孩子贪玩,让嬷嬷辛苦了。”

嬷嬷:......

夜半噩梦,又梦见自己被刀锋抵在颈后押下大牢,崔举呼哧惊坐而起。

平复许久,脑海中突然回荡起白日嬷嬷说的话,莫名觉得对方离去时看自己的眼神有些复杂,像是在暗示什么。

翌日天不亮,宫里使者接上崔府二女,迎着晨曦进了守备森严的重重宫闱。

宫墙高得一眼望不到边,阙羽错落,瓦片重叠闪烁着刺目的耀光,不知是谁家车马悬了铜铃,发出几声清脆的撞击声,继而像是察觉这点微末动静惊扰到寂凉深宫,很快消失。

崔雪朝踩着宫阶,领好牌号,在宫人的指点下站定。

崔荷在她左侧。

无人出声,偶有好奇打量的目光,被站在最前端的宫人一瞪,吓得再不敢乱看。

站规矩。

这是秀女选的第一场。

崔雪朝保持着静站的姿态,一动不动。

队伍中有人坚持不住,落地时闷响。过后,有凄凄女子哭音。

不知过去多久,宫人发话,按牌号进屋休息。

坚持下来的众人齐齐松一口气

修,补了部分女主父母在外埠时的旧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第 2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