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大秦帝国用二进制修仙 > 第15章 第 15 章

在大秦帝国用二进制修仙 第15章 第 15 章

作者:花灯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9 10:43:03 来源:文学城

用曾经师尊逗自己的题目逗弄了一下小朋友,容安心情颇好,在答应张苍给他七日时间后,便让申徒向宫中递了牌子,请求与嬴政见面。而自己则换了身利索的衣服,就走出作坊所在的里,向乡间农田走去。

夏日傍晚天气渐凉,农人们三三两两的在田间地头乘凉,偶尔有小孩赤|裸着从田埂上飞奔而过,转身就跳入一旁的水渠里,溅起一片水花。年轻的女孩相伴在道路两旁寻找卷施,这种长在乡野间的草经冬不衰,香味浓烈,是香草的一种,姑娘们采回去缝制香包,挂在门廊底下驱虫,偶尔碰到蕙茝,便从跨篮间挑出来,别在女伴的发间,引起同伴一串银铃般的嬉笑声。

而稍年长的妇人则在树荫下坐在一起,用腰机织布,这种足蹬式腰机没有机架,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就能张紧织物,熟练的妇人边说笑边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再顺手抄起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粗针引纬,打纬刀打纬,飞快的几下就能将麻线紧密的织在一起。

还有背着弓箭打算趁着日头尚未下山,去猎些野兔给家中填粮的壮汉,路过姑娘们时也能说笑两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繁茂鲜艳的芣苢呀,赶紧来采呀,快将鲜艳的香草一片一片的摘下来啊,撩起衣襟将香草兜住啊。

乡人们唱着悠长的调子,在夕阳中伴着清风飞向云端。

农人们世代居住在这里,少见陌生人,远远的看到容安一人站在田埂边上向农田里看去,便纷纷投来探究的目光。

“蔓,你看那人是谁?”一个采花的姑娘用胳膊肘顶了顶一旁低头搜寻香草的同伴,娇笑着说,“离远看,容貌颇俊呢!”

听到有美人,被叫做蔓的姑娘连忙抬头,眯着眼睛细瞧过去,也用手遮着嘴对自己的女伴说,“你别说......”

“啧啧,还真别说。”另一个头上带着花环的女孩嬉笑起来,“不过,身着长衫,恐怕不是农人子弟,姐姐们也莫看了。”

“看看又不冒犯贵人!”胆子大的姑娘笑着说,又引起一片欢声笑语,蔓甚至扬起手里的竹篮,将里面的香草扔向开玩笑的姑娘,但又躲闪不及,被别人撒了一头的鲜花。最后众人互相嬉戏推搡着倒在了草地上,不知是谁忽然又唱起了歌。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将捡来的柴火扎紧,看到天上将要亮起三星。今夜究竟是什么夜晚?见这美人真欢欣。要问你啊要问你,将这人怎样亲?

歌词大胆,又引得姑娘们嘻嘻笑了出来,在草地上和散落的香草滚做一团。

容安看着鲜活的姑娘们,好像又看到了自己师尊。那年自己和师尊一同参加道门之间的联合会议,当时刚刚步入化神初期的师尊看着其他年轻的修士,热烈的视线甚至让那些刚刚步入修仙征途的年轻人无所适从,师尊看着后辈们通红的脸,揽着他的肩将脸埋到他的衣领上,笑的喘不过气。

“如霜道尊————”

直到当时的道门议长浑厚的声音穿透云间,她才摆着手收敛了几分,但嘴里还嘟囔着,“岁吟啊,要学会欣赏这世间的美,不然你就要变得想上头那些老顽固一样,嘴里说着保护世界,最后连自己究竟具体保护着什么都不知道了。”

那时修道者们的几位头领都是修成大道,甚至半步成仙,几乎要到了天道认可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境地,比他的师尊高出至少两个大境界,师尊的这番话自然被听个完全,最后引来议长强而有力的呵斥,“冷君寒,莫教坏孩子——”

“哎呀,别连名带姓的叫我。”师尊随性的笑笑,拖着长音说着,“冷君寒,又号如霜的,听着就让人冷得发抖。别让小道友们觉得我这个老家伙不好相处——”

是了,虽然师尊维持着二十多岁的年轻容貌,但自天道初始时,她便踏上了修道征途,如今已经度过了数个纪元,却依旧保持着年轻的容颜,在凡人看来恐怕已经是长生不老的仙人了。

后来,师尊口中的老顽固们在因果际会之下,陆续和外来的神明死战,灵力和神力冲撞形成的磅礴气势甚至将苍穹撕裂,而师尊也借着那些道尊们陨落时的灵力浮动,引动命运的洪流,撕裂了神明为了控制凡人而定下的禁锢,推动文明的革新,将知识和变革的种子播撒到人间,从而超凡入圣,进入合体期,成为当世第一人。

即使成为合体期的大能,师尊也没有稳重一二,反而还是喜欢隐瞒身份在人间闲逛。

有这样的师尊教导,容安对姑娘们对自己的嬉笑并不介意,反而友好的冲她们笑笑。谁知这一笑,反而让姑娘们不好意思起来,几个姑娘娇俏的对他笑笑后,就四散跑开了,留容安一个人在不远处无奈地摇摇头。

“我们这少有外人来,姑娘们热情了些,还望先生莫怪。”一名拄着鸠杖的老者笑眯眯的和容安搭话道,他显然在一旁看了许久,没有忽略容安衣服上,只有士大夫以上的贵族才能用的纹路,捋着胡子问容安,“不知先生仆役何在?可是迷了归途?”

此时只要稍有身份的人出门至少都带着几名仆役,老者看容安的穿着举止便知他并非贫民,身边却又没有服侍的人,所以才来过问。

“小子刚从少府的冶炼作坊下职,看晚霞尚好,便过来散步,没让仆役跟随。”容安笑着对老人垂手行礼,一边解释,一边躬身想要扶他时,被老者挥手避开,“老汉我还不需要后生搀,要不是游徼让我拿着,我都不需要这鸠杖。”此时规定,每年八月,百姓凡满七十者,得赐王杖。

而这种王杖,上有一个静卧回首的鸠鸟雕塑,所以也被称为鸠杖。只要手持这种杖,就可以出入县内各衙门,见贵人不必行礼,每月还可凭杖领到粮食布匹,算是一种养老制度。

“小子看这春麦涨势喜人,不知去岁收成几何?”这片地显然是中田,所以并没有种植水稻,而是种了些北方常种的麦,其中有些田还夹杂种了些菽来肥地。

“不过是靠天吃饭。”老汉先是谦虚的摆摆手,但语气中难掩骄傲,“这里原本地就肥,中田种麦都可亩得一石八斗,上田引水灌田种稻,亩得一石半,下田种粟,每亩也有八斗左右。郑国渠可通到我们乡了,这要是能浇上地,那可不得了。”

“听说附近的县明年都打算种麦了?”容安笑眯眯的看着老人滔滔不绝的说,此时全国的好田平均亩产不过一石五斗,这样看来,这边的地确实肥。

老汉用拐杖杵了杵地,捋着胡子笑道,“这麦亩产高啊,所有地都能浇上的话,种稻就不划算了,还费水。听乡里的农官说,明年从郑国渠引水到我们这,改种麦的话亩可得六石呢!交完税,我家估摸着还能给儿子打一把新的刀,这样服兵役的时候,说不得能多杀些敌,挣个军功。”

容安赞成的点点头,秦国奖励耕战,许多人家都指望着子孙能在战场上博得军功,从而让一家老小都轻松些,甚至许多家中没男丁的,都会让女儿皮甲上阵。

“只是壮丁都去了战场,收麦扬场也不是个松快事吧?”容安看着眼前的风吹麦浪,偏头看向老者,担忧的说,“若是家中只剩老弱,这可赶不及晒场。”

“这些年战事不紧,左邻右舍帮帮忙,都能应付。要是实在赶不及,偶尔农官们也会带着附近做工的刑徒来搬谷。”老人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不过要是能有好用的镰刀,确实也能快上不少。”许是想起容安在少府的冶炼作坊任职,老人也顺嘴提了一句。

容安笑着点点头,心里想着若是转炉炼金法被广泛应用的话,就算是供应全国的铁质农具都不成问题。但就像老人更关心的其实还是土地亩产一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衣食住行才是重中之重。要想让百姓们生活的更好,恐怕还是要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方法。

毕竟,只有将更多的人从重复,繁琐的单一工作中解放出来,才能让更多的人投身于其他方面的探索中,从而使文明进步,而文明的进步又可以反哺百姓,促进普通人的生活更近一步。

看着申徒从远处快步走来,容安笑着和老者道别,心里却对未来的方向有了新的计划。

秦王政八年夏,秦王在郑国渠并没有完全通水时,下令于京畿少府监各坊中试验建造名为‘转炉炼钢炉’的冶炼装置,由新任太史虞姓容氏安负责,少府监执行,同时召陇西太守李崇入咸阳述职,其孙李信入羽林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