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大秦帝国用二进制修仙 > 第14章 第 14 章

在大秦帝国用二进制修仙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花灯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9 10:43:03 来源:文学城

幼时的容安不知道师尊在嘀咕些什么——直到师尊陨落几个纪元后,那些穿越者带来了高炉炼铁和火器。

虽然容安像是在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但现实只是一瞬,他收回思绪,温和的对相里云笑笑,将心中的翻涌的情绪掩盖,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道,“想必府监已经看过图纸,不知是否可行?”

相里云见容安谈起正事,连忙脱掉草鞋跪坐在席上,从袖子中掏出一个竹筒,然后小心翼翼的从中掏出容安献给嬴政的那张图纸。他将纸张铺在案几上,又从旁边的箱子里找出一卷粗布,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着京畿地区的铁匠作坊,以及周围的水文情况。

他又从袖子里掏出一些碎布,上面又零零散散写着看不清的字。

“最近实在太忙,竹简不易携带,故而才带些粗布,随时需要记些什么也方便。”相里云解释着,然后从一堆布条里找出关于转炉炼钢的部分,稍微回忆里一下就提出自己的问题,“钢材中杂质颇多,即使通过添加助燃剂提高了炉内温度,恐怕也不能保证钢材最终的成品保持坚硬。我看这种转炉没有设计鼓风口,如果不灌入充足的恐怕,内里的反应就不充分,杂质会更多......”

相里云对这件事非常上心,即使在检查水渠大坝的时候,也抽口仔细研究了图纸,此时洋洋洒洒说了许多,最后他才将目光落在了图纸上,“还有这纸......”

“轻便易携,不知岁吟可否割爱。”秦国君臣是自上而下的实用主义,和嬴政在看到纸的第一反应一样,相里云当然看出它的优势,但在当下看来,相比起里面的内容,这些纸又不够重要,所以他这样随口提及,其实也没有报什么期许——容安教不教造纸术,影响都不大。

容安当然点头,笑盈盈的说起造纸的技法,在一旁的郑国用竹简记下后就告退,去寻其他匠人试验,只留少府监和容安两人。

“府监可想过,给炉内鼓风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吗?”

相里云摸着胡子思索了片刻,“世间众生,呼吸之间,皆需真气以养其身。真气者,弥散于**之内,无远之弗。其性可分阴阳,犹天地有两仪。至于阴气之用,或有言其能助火势之燃烧,此理虽非尽人皆知,然亦非无稽之谈。(1)私以为,给炉内鼓风,应当也是如此。”

此时人将空气看做无处不在的真气,而人吸气时实际是在吸入阴气,也就是氧气,而呼出的阳气则是二氧化碳等废气,虽然用词不同,但相里云还是清除只要增加炉内氧气含量,就可以增加燃烧温度。

容安点点头,“实际上,阴气不只在真气中才有,既然万物都存在,那么我们也可以像从铁矿中提炼铁一样,从其他物质中引出阴气。”

其实容安并不习惯这样称呼氧气,但活了几千年的修士自然不会展现出任何不适,他体贴的随着相里云的说法去解释,“《范子计然》言,‘硝石出陇道,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

“硝石燃烧可得阴气?”相里云接话道,他遍读墨家经典,在成为少府监之前,在各个作坊中均有任职,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只是听容安描述,便已经推测出制得氧气的原材料,“只是既然硝石出陇西,那恐怕并不易得。”

如今的陇西郡守李崇刚刚将北匈奴驱赶出狄道以南,匈奴人游牧而居,想要彻底剿灭难度很大,如今秦国对陇西的实际控制区域只有兴修城壕的八成区域,其余草场一类的空地,如果匈奴不侵扰汉人居所,大多都放任他们牧马。

甚至偶有开市,与匈奴以米粮换良驹。

两人又将其他问题详细商讨了一下,在确定硝石必不可少后,容安将向嬴政汇报的事情应承下来,而忙碌的少府监则在臣属又一次来找他的时候步履匆匆的离开了。

简陋的土屋内,除去堆积成山的竹简只剩下容安面前的案几,火塘和热水铜壶并几个陶杯而已。

容安一手收拢宽大的袖子,一手提起铜壶将两个陶杯注满温水,轻声招呼道,“小友听了这么久,不如出来一并喝口热水?”

回应他是一室静谧。

容安并不着急,他微笑着抬起粗陶杯抿了一口水,唇角分毫不沾水滴的礼仪透露着出身不凡。过了好一会,墙角的竹简堆里才传出淅淅索索的声音。容安不意外的向声音的方向望去,修道之人远超常人的五感让他在进屋的一瞬间就察觉到屋内有旁人,只是因为小家伙安静的没出声,而其他两位上官也没有意识到屋里有人,所以他也体贴的没有出声。

随着淅淅索索的声音,一只小手从墙角的书简堆里伸了出来,像是担心自己起身会撞到堆积的竹简,所以小手先小心的将书简堆稳定住,才慢慢抬起头,四下打量了一下,确定不会撞到任何东西后,才小心翼翼的侧过身,熟练的从书堆里钻了出来。

容安打眼看去,一直躲在角落的人不过十一二岁的少年,他有些尴尬的站在书堆旁,虽然有些局促,但他依旧恭敬地对容安行礼,低头解释道,“小子张苍,阳武人,先前师从楚国兰陵令荀子,因喜好算学,被先生推荐来秦墨处研习。”

少年并没有因为尴尬和禁止而结巴,条理清晰的介绍完自己后,才解释道,“苍并非有意偷听阁下们谈话,只是方才小子没听到阁下们进屋,等想出来的时候,阁下们已经在谈话了。小子不好打扰,这才没有做声......”

毕竟还是孩子,解释到后面,张苍的声音越来越小,后面的话已经让人听不清了。

容安伸手招呼张苍过来,在看到他忐忑的挪过来后,才笑着从袖子里掏出饴糖塞到少年的手里,才轻轻拍拍他的头,温声问道,“你不必叫我阁下,我不过是一太史,还算不得阁下呢。”

小少年懵懵懂懂的点头,嚅嗫着说,“这,这礼不可废,叫您先生可好?”

容安轻轻点头,笑着让张苍坐下。看着小少年将饴糖咬了一小口又小心收起来后,才问道,“那阿苍在这里作甚?”

张苍连忙将手里的陶杯端正的放回案几上,抿了抿嘴才解释道,“中午大家都去休息,这里比较安静,我可以抽空看会书。”

“最近在看什么?”容安笑眯眯的问,“我听这里的匠人说,这里是少府监临时办公的地方,所以存了几卷《考工记》和《墨经》以备不时之需,阿苍是来看这些的吗?”

谁知张苍摇摇头,低头揪着自己的袖子害羞的说,“我将《考工记》和《墨经》已经誊写下来了,不必天天在这里看。只是前些天在角落发现了几卷算学书,是《九章算术》的‘方程’、‘勾股’两章,平日里只能学到‘方田’、‘粟米’、‘商功’、‘盈不足’,而这两章难得,所以苍才看得有些忘了时间。”

九章算术,顾名思义分为九章,其中大多是关于日常生产常用的数术计算,比如‘粟米’就是谷物粮食按比例折算的各种算法,‘功商’则为土石工程的体积,面积算法,还要工程分配问题的解答,‘方田’则是平面几何计算,主要聚焦在田亩分配计算上,‘盈不足’是计算盈亏得失的。

九章中,只有‘方程’和‘勾股’不是专门用于生产相关计算的篇章,它们是作为数论的一部分,参与各种问题的计算。但因为并不是直接参与生产,所以绝大多数学习数术的人,都是在生产中间接学习,很少有人会专门研究,这也导致了这两章传播较少,相关的内容很难得到。

张苍偶然在这里的书堆中看到,自然爱不释手。

容安看到张苍谈起书简时,眼睛闪闪发光的样子,就想到自己幼年时第一次看到书简时激动的心情,他理解的点点头,心下也起了爱才之情,于是从袖子里掏出竹简,轻声问道,“苍既喜好数术,那可告知我,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尺寸而度,请问苍以为,数安从何来?”

张苍眨了眨眼睛,很快反应过来,“数之法当出于圆方,圆于方中出,方则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此数之所生也。”

一边说,张苍一边在竹简上用墨笔将三个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画了出来,这三个正方形靠内的边正好组成了一个三角形,最外的角则可以画出一个包含这三个正方形的圆。

容安看着面前的几何图形,温和的对张苍笑了笑,“阿苍好学,又长于思辨,我有一问不知阿苍可愿解?”

张苍看着容安,明白眼前这位太史想要考教自己,在他孩提时期,自己的老师荀子也经常这样考校自己的学问,于是端正坐好,恭敬的对容安行礼后才说,“小子学浅,还请先生赐教。”

然后容安温和的声音从案几对面传进他的耳朵里。

“若假令太史造仰观台,上广袤少,下广袤多。上下广差二丈,上下袤差四丈,上广袤差三丈,高多上广一十一丈,甲县差一千四百一十八人,乙县差三千二百二十二人,夏程人功常积七十五尺,限五日役台毕。羡道从台南面起,上广多下广一丈二尺,少袤一百四尺,高多袤四丈。甲县一十三乡,乙县四十三乡,每乡别均赋常积六千三百尺,限一日役羡道毕。二县差到人共造仰观台,二县乡人共造羡道,皆从先给甲县,以次与乙县。台自下基给高,道自初登给袤。问:台道广、高、袤及县别给高、广、袤各几何?(1)”

等等......

对面这位容先生,刚刚问了个什么问题?

张苍少年已然转了蚊香眼。

(1)《辑古算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 1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