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华如练 > 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深宅风雨侵寒骨,初心不改胜金坚

月华提着那盏竹灯回到下房时,雨还未停。

竹灯的篾丝细得似发丝般纤细,被夜风一吹,暖黄的灯影在湿漉漉的石子路上晃啊晃,映出一小片朦胧的光,却照不透她心头的纷乱。

方才被秦练握过手腕的地方,还残留着他掌心的温度,烫得自己心慌慌的;他温润低沉的话语,还在耳畔回荡着,明明自己应该感觉暖暖的,却让她一颗心不安的跳动着,既有点贪恋那温柔,那与着对旁人的不同却又怕这温柔背后藏着万丈深渊。

月华刚推开下房的门,先闻见一股混着皂角味的暖意,随即就瞧见里间的春儿、夏桃蜷在对面铺位上睡得正熟,春儿半张着嘴,鼻息轻匀,夏桃怀里还搂着个枕头,两人连被子都没掖严实,显然是累极了。

唯有靠窗的旧桌旁亮着点昏黄,李婆婆竟还没睡。

她没去惊动任何人,就坐在那张磨得有些许岁月的旧杌子上,手里捏着件月华去年穿旧的夹袄,袖口磨破了毛边,里子也起了球,李婆婆舍不得丢,拆了重新絮了新棉,此刻正就着油灯缝补。

她眯着眼,左手把布攥得紧实,右手持着针,线穿过粗布时发出“沙沙”的轻响。

每缝几针,她就抬手揉揉眼,指腹在针眼处蹭两下,眼尾的皱纹挤在一起,显然是熬得久了,视线都有些模糊,可手里的针脚依旧缝得密匝匝的,没半分潦草。

听见门响,李婆婆抬起头,目光先落在月华的裙角,裙摆在雨里浸得透湿,贴在腿上,连鞋尖都在滴水;再往上,就瞥见了她手里的竹灯。

那灯一看就不是下人能用的,竹骨精巧,灯罩蒙着层细纱,上头还绣着淡淡的兰草纹,是公子院里才有的样式。

李婆婆的眉头拧紧了些,眼神也有点沉,没了方才缝补时的柔和。

“回来了?”李婆婆的声音有些干哑,她放下手里的针线,站起身子,走过来接过月华手里的竹灯,先接过月华手里的竹灯,轻轻放到桌上,又转身从炕头的竹筐里翻出块干布巾,是李婆婆特意留着给月华擦脸的。

“快擦擦头发,这秋雨凉,渗进骨头里,将来要落病根的。”

月华默默接过布巾,擦着额前的碎发,冰凉的粗布蹭过皮肤,她忍不住激灵灵打了个冷颤,肩膀轻轻抖了一下。

李婆婆看在眼里,又往炕里挪了挪,拉着月华坐到炕沿,自己拖过那张快散架的旧杌子,面对面坐下,伸手就握住了月华的手。

一触到那冰凉的温度,还有手背上没消的红肿,李婆婆的心地心疼,攥得更紧了些。

“月华”李婆婆声音压的极低稍带着点严肃说着,你和公子的事,我早看在眼里了。又是送点心,又是对诗的,你跟我说实话,方才……是不是又跟公子在一块儿了?”

月华睫毛颤了颤,垂下眼帘,不敢看李婆婆的眼睛,那眼睛里满是担忧,她怕一看,自己就撑不住了,于是只好轻轻点头,“嗯,在回廊上遇着了,公子……公子见雨大,便把自己的这盏竹灯给了我。”

“唉!”李婆婆重重叹出一口气,那气息里满是焦虑和无力,“你怎么……你怎么就偏要往那火坑里跳啊,这条路难走啊!”

李婆婆攥紧了月华的手,像是想把她从什么深渊边沿拉回来:“那高枝上的花,看着是好看,可那是咱们这样的人能摘的吗?别说摘了,就是凑近闻闻,沾到点花粉,都是祸啊!”

“咱们府里的婉小姐,更是被夫人宠得没边的主儿,自小就觉得公子是她亲哥哥,旁人连跟公子多说两句话都要遭她白眼,还有徐尚书府的嫣然姑娘,她这几日来府里的脚步越发勤了,前日我去给夫人送热水,隔着窗就听见她跟夫人说话,特意绕着弯子问起你,说“听说浆洗房有个丫鬟常往公子书房去”,那语气软乎乎的,却裹着股子酸意,我隔着老远都能闻见。这两个都不是什么好惹的主,往后见着就绕着走。”

听着婆婆这样说自己嘴唇动了动,想辩解,声音软绵绵的没气:“婆婆,我不是想摘花……我、我只是……只是觉得公子他……是真心待我好的”

“真心?”李婆婆轻轻打断她,语气里半分责备也无,唯有眼底的担忧快要漫出来,顺着眼角的皱纹往下淌,“婆婆是过来人,怎会不懂这点热络心思?

可孩子你要记,这高门大院从不是藏真心的地方,古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情字在这里最是金贵难得,也最是轻贱易逝,甚至能变成扎进心口的刀子。”

她握着月华的手又紧了紧,声音压得更低,满是过来人的怅然与启迪:“婆婆自然信公子此刻对你是真心,可这深宅似海,人心会随境遇变,真心更经不得岁月熬。

你只看见眼前的暖意,却没瞧见暗处的风浪,秦婉姑娘容不得你分走公子的目光,吏部尚书家的小姐自小便认定公子是她的人,如今你占了公子的心思,以她的脾性怎会善罢甘休?”

“孩子,不是婆婆要泼你冷水,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世间的情意从来不是单凭一腔热血就能守住的,你得先看清这宅门里的利害,才知道真心该放哪里、该怎么护,不然今日的甜,来日可能就是蚀骨的苦啊。”

她往窗外瞥了一眼,确认雨声够大才悄悄说着:“你知不知道,十年前,伺候老爷的那个叫芸香的丫头?跟你一般大,模样周正,手脚也勤快,梳着双丫髻,一笑有两个浅浅的梨涡,手脚也勤快,平日里给老爷端茶递水,都规规矩矩的。就因为有次二老爷喝多了,夸了她一句“手巧,沏的茶合口”,还赏了支旧值钱的旧银钗,可风言风语就传开了。

李婆婆的声音哽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恐惧:“说她想攀高枝,要做老爷的通房,还说她私下里给老爷绣荷包。

不出三天,人就没了,被发现淹死在后园那口废井里。

府里的人都说是她自己失足落下去的,可那井口那么高,比你膝盖还高,周围还有木栏杆,就断了一根,怎么就能失足?

后来才知道,是夫人娘家带来的那个管事妈妈动的手!就因为夫人觉得芸香狐媚,碍了眼!一条人命啊,就这么没了,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

“芸香的爹娘来府里哭,哭得撕心裂肺,夫人只赏了十两银子,说“丫头不懂规矩,自己寻了短见,别在府里闹”。最后呢?十两银子,就把一条人命打发了,连口薄棺都没给,直接埋在了乱葬岗。”

还有人亲眼看见张妈妈把芸香的旧衣裳扔到灶里烧,嘴里还骂“小贱人,敢跟主子抢人”……你如今的处境,比芸香当年还难。”

月华的脸瞬间褪尽了血色,手指在李婆婆掌心里微微发抖。

她想起后园那口废井,上次去采菜时路过,井沿爬满青苔,阴森森的,她还特意绕着走,没想到那里竟埋着这样的人命;更想起秦婉,那位穿着绫罗绸缎、眉眼间带着的傲气,上次在花园里遇见,秦婉看她的眼神,像淬了冰,让她浑身不自在。

“这还只是府里夫人小姐的手段,外头的风浪更甚。”

李婆婆攥紧月华的手,指节泛白,声音里满是焦灼,“公子身为秦家嫡长,日后要撑起整个家族,他的婚事哪是简单的儿女情长?婚姻论门第,缔结关兴衰,多少双眼睛盯着他的姻缘,都想借此和秦家攀上关系。你得了公子的青睐,不是得了福,而是成了所有人的阻碍,被视作眼中钉、肉中刺!”

“莫说夫人容不下你,那些想与秦家结亲的权贵,只要知道你在公子心里的分量,动动手指就能让你万劫不复,比碾死一只蚂蚁还容易!到时候,公子就算有心护你,难道能时时刻刻将你带在身边?他能为了你,与整个家族对抗,与朝堂错综复杂的势力决裂吗?”李婆婆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孩子,你要明白世途险巇,人情冷暖,多有身不由己的道理。这深宅大院里,阴私算计防不胜防。公子对你的好毋庸置疑,可他身担家族重任,有诸多无奈。你让他如何抉择?是舍弃你保全家族,还是为了你,舍弃前程、名声乃至性命?”

她声音发颤,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过来人的痛悟,“你以为这是深情,实则是在给自己和公子埋下祸根!古人云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太过执着而不顾现实,不是爱情,是把彼此推向深渊!”

“婆婆并非要拆散你们,而是想让你清醒。爱情需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不能只是虚幻的憧憬。

你若全身心投入,将未来寄托在这份感情上,一旦变故来临,你将陷入绝境,还会让公子余生都活在愧疚之中,你们这不是相互依偎,而是相互折磨。

你得先认清局势和自身处境,才知道这条路能否走得通,不然今日的甜蜜,终会变成来日蚀骨的痛苦,正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有些冲动带来的只有灭亡。”

油灯的光忽明忽暗,映着李婆婆焦虑憔悴的脸,窗外秋雨敲打在窗纸上,一声声,将这屋里本有的暖意驱散着。

月华久久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己和婆婆交握的手,一双红肿,一双布满老茧,都是这府里最卑微的痕迹。

李婆婆的话让她刚刚被秦练捂热的心口,此刻却又令她浑身发冷,连牙齿都开始轻轻打颤。

那些血淋淋的例子,那些她隐约知道却不敢深想的险恶,被婆婆直白地撕开,摊在她面前。

她想起秦练方才在回廊上,替她拢住被雨水打湿的发丝,指腹蹭过她的耳尖,温温的;他看着她的眼睛,那么坚定,说“我既然敢护着你,就有能力护你周全”。

那点暖意还在心头绕着,可眼前的冰冷恐惧却又撒扯着她,要把那点暖意也要撕碎,两种情绪在自己心里疯狂地撕扯着,让她呼吸都有点难受。

终于,月华抬起头,眼眶红得厉害,里面水光氤氲,却奇异地带了点孤注一掷的清明,伸出手,冰凉颤抖,却异常坚定地轻轻回握住婆婆那双布满老茧、同样颤抖不止的手。

这一刻,她不再是那个只会惶恐躲闪的小丫鬟,某种内在的力量正在破土而出。

“可我不是芸香。”

再抬眼时,月华眼底的水光已淡去,只剩几分父亲教给她的刚直,一字一顿说得格外清晰:“我虽是府内的一介丫鬟,在这府里只算个不起眼的,可先父在世时总跟我说,古训有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理,境遇纵有高低,权势纵有大小,心里的规矩、守的道义,却半分不能含糊。

他常跟我说,人活一世,为了安稳度日,暂时低个头、为了避开祸事退几步都算不得软弱,《周易》里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也”,说那虫子弯起身子,是为了更好地伸展前行,一时的弯身不过是为了好好存身;可最不能丢的是骨子里的硬气,那点撑着人的傲气绝不能被日子磋磨得没了踪影,脊梁骨要是弯了、膝盖一旦跪下去,再想挺直了做人,就难了。

他教我读书,从不说要凭这个攀高枝、求富贵,只郑重叮嘱:“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让我读这些,不是为了沾光、不是为了跟人比,是为了让你在书里把道理辨明,往后遇事心里有谱,把自己的本心守住,别迷了方向。

他教我写“俯仰无愧”四个字,总先让我对着宣纸静一会儿,再握着我的手腕,让我跟着他的力道描:“你感受这笔画,横得顺着纸纹走,要像踩在平地上一样稳;这竖得往下扎,得像扎根在土里似的牢。这字看着方正简单,其实每一笔都藏着正的讲究,横不平、竖不直,整个字就没了筋骨,站不住脚。

我总记得,他指尖轻轻点在“愧”字的竖心旁时,会先停一停,眼里漫开些笑意,像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的事,他说:“我初学这字那会儿,你太爷爷就跟我念叨过,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做人啊,就得像这字一样,行得端、坐得正,心里得有杆秤,清清楚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碰都不能碰。可别跟着旁人的脚步晃,把自己的骨气晃没了,忘了爹常跟你说的守本心、明事理的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