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华如练 >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疏影横斜处,清辉照素衣。若得同赏味,不负此花

正月才过,倒春寒还赖在秦府不肯走,风裹着冰碴子往领口里钻,刮得人下颌发僵,比腊月里那股干冷还磨人,腊月冷得直白,这春寒却像浸了水的棉絮,裹着人往骨头缝里渗凉。

听竹院的青砖地总潮乎乎的,雪化了一半,又冻上薄冰,走在上面得提着气,脚尖先点地试了稳当,才敢把重心挪过去,生怕摔着。

苏月华抱着半盆要洗的衣裳往井边去,木盆边缘的水渍滴在地上,没等落地就凝成小冰粒,“嗒”地砸在青砖上,碎成几瓣冰花,倒像把这冷意都砸得更实在了。

路过院角老梅时,她忽然顿住脚,枯枝上竟绽出几星红萼,薄冰裹着花苞,像把碎红宝石嵌在墨色枝桠上,曦光从云缝里漏下来,落在冰壳上,亮得晃眼。

她怔怔望了片刻,指尖无意识的识蜷了蜷,想起去岁冬夜埋愿牌时,这树还枯槁得似焦铁,枝桠脆得一折就断,怎么偏偏在这冷得人缩手缩脚的日子里,反倒开了?

“我竟不如一株梅。”

她心里悄悄叹。

梅能顶着寒劲开花,她却只能裹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袄,日复一日浣衣扫地,连想在心里念句父亲教的诗,都要怕被人听去,说她一个下人“痴心妄想”。

父亲的《梅赋》她背得滚瓜烂熟,可如今,连写全一句都要躲着人。

“愣着做甚!”

张妈妈的呵斥从廊下砸来,像块冰疙瘩砸在头上一样“真当自己是赏花的千金了?这梅是你能看的?误了灶房用井水,仔细你的皮!”

月华忙垂头拎起水桶,指尖被冻的有点发僵,没抓住桶沿,冰水溅在裙裾上,瞬间凝成薄霜。

贴在腿上凉得她打了个颤。她不敢抬头,只快步往井边走,心里却还想着那几星红萼,原来再苦的处境里,也有能顶着冷开花的东西,可她的“花期”,又在哪里?

三日后的黄昏,月华被派去梅树周边拔荒草。

近看才知梅苞已绽了七八分,淡粉花瓣裹着冰晶,在暮色里泛出玉质光泽。

风一吹,花瓣轻颤,冰晶簌簌落,落在手背上,凉得人心里发颤。

她四顾无人,从袖袋摸出半截炭笔,这是前几日扫书房时,趁人不注意捡的,笔杆裂了缝,却还能划出字迹。

蹲身佯装拔草,指尖在土面上勾画:“疏影横斜处”。

才写三个字,耳尖就绷得发紧,总怕廊下有人过来,每写一笔都要停一停,听身后的动静。

这是父亲教她的第一句咏梅诗,写的时候,指尖都带着点怯意。

她左右扫了眼,张妈妈在廊下跟小丫头嚼舌根;夏桃蹲在灶房门口生火,柴火“噼啪”响得热闹,没人往这边看。

她松了口气,又怕炭笔太惹眼,便悄悄蹲下身从雪地里捡了截枯枝,枝梢有点脆,是昨儿风刮断的,还带着点湿寒气,握在手里冰得指节发麻。

指尖捏着枯枝,在雪地上轻轻划。

“疏”字的横画刚落,指腹忽然一阵僵麻,笔锋歪了半分。

心里一慌赶紧调整了下姿势,指节用力攥着枯枝,慢慢描出“影横斜处”四个字,雪下的青砖露出来,湿痕浅浅的,像洇在宣纸上的淡墨。

父亲从前总说,“写字要稳,心稳了,笔才稳”,可她现在,连心都稳不住。

“这‘清’字的挑笔,倒得了柳公权三分筋骨。”

温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惊得月华手里的枯枝脱落“啪嗒”掉在雪地里。

她猛地回头,见秦练不知何时披着件墨灰斗篷立在梅树下,斗篷边缘沾着未化的雪屑,风一吹,雪粒落在红梅上,簌簌作响。

“她怎么偏偏在这时候,被他撞见自己写字?他会不会觉得她僭越?会不会追问这诗的来历?

她心里一慌连带着声音也有点慌乱

“公、公子!”

她怕,怕他说她“以下犯上”,怕他笑她一个洗衣丫头也敢附庸风雅,更怕他再追问她的身份,绝不能暴露。

月华慌得要抬脚抹掉字迹,鞋底沾着的雪蹭在青砖上,发出“沙沙”声。

却被他用手里的竹杖轻格开,竹杖头是磨圆的玉,碰在她鞋尖上,不疼,却让她不敢再动。”

只见他的目光落在雪地上自己写的字迹上,没有嘲讽,也没有探究,眉头轻轻蹙着,像是在琢磨字里的意趣。

“且慢”只听他开口的声音比风还轻。

“可惜了柳公权的笔意。

“‘疏影横斜’配‘清辉照素衣’才是全章,不该半途而废,可惜了这梅景。”

没等月华反应,却见他竟俯身接过自己那截枯枝,指尖捏着枝梢,就着她未完成的诗句续写。

枯枝划过雪地,“清”字的竖画直挺,“辉”字的撇画轻扬,接着又写下后面“素衣”二字。竟比她写得稳当许多,字是极好的。

她浑身血液都像冻住了,只盯着他的手,他的指尖干净修长,握着枯枝的姿势,像握着支上好的狼毫,从容得很,可她心里的慌,却越来越重。

她浑身血液都冻住似的。

随着他手中枯枝再次划过雪地见他,“若”字的竖画直挺,“得”字的撇画轻收,“同赏味”三个字写得从容,最后“不负此花期”的“期”字,收锋时轻轻一顿,雪地上的湿痕便凝住了。

字迹清峻挺拔,跟她那手因冻得发抖、横画歪扭的字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公子……”月华攥紧冻红的指尖,指节捏得发白,喉头发紧。

她只敢在夜里偷偷忆,连完整的句子都不敢写全,怎料会被他撞见,还精准地续了下去。

他怎么会知道这残篇?是巧合,还是……

这些字句是父亲昔年教她的《梅赋》残篇,那会儿她还小,坐在父亲的书房里,父亲握着她的手,笔尖蘸着徽墨,在宣纸上写“疏影横斜水清浅”,墨香混着父亲身上的茶香,暖得让人心安,她至今还记得。

秦练把枯枝递还她时,指尖不经意擦过她手背。

那触感温温的,像雪地里的炭火,烫的她慌忙收回了手,枯枝“咚”地落在雪地里,滚了半圈,停在梅树根旁。

“怕什么?”

他眼底浮起浅淡笑意,睫毛上沾着的雪粒闪着光,像碎星子“梅魂本就孤洁,能在这院里遇着懂它的人,便是造化。”

忽有风吹过,梅枝簌簌摇落碎雪,掉在他的斗篷上,没等化就积了薄薄一层。

月华抬头时,正见一瓣红梅从他肩头拂过,慢悠悠落在自己袖口的补丁上,那补丁是用粗麻布缝的,针脚有点歪,是她夜里就着月光补的。

嫣红的花瓣映在灰布上,像滴在宣纸上的朱砂,刺得她眼眶发酸。

她是个下人,他是公子,本该隔着云泥,可他偏偏对她温和,还说她“懂梅”。

这份好,太沉了,她受不起,也怕受了之后,会藏不住心里的秘密。

“明日此时,我带本《梅谱注释》来。”

他忽然开口,声音比刚才轻了些像怕惊飞了梅枝上的雪似的,“里头有幅‘疏影横斜图’,画的是江南的早梅,你应当会喜欢。”

说罢转身就走,斗篷下摆扫过梅枝,震落的花瓣纷纷如雨,落在雪地上,铺了浅浅一层粉。

月华望着他的背影,蹲下身捡起枯枝,指尖摸着雪地上的字迹,心里又暖又慌,暖的是有人懂她,慌的是这份懂,会不会让她藏了这么久的秘密,露了破绽。

当夜月华翻来覆去睡不着。

同屋的春儿打呼打得响,夏桃磨牙的声音断断续续,她却盯着帐顶的破洞发呆,脑子里全是雪地上的字迹,还有他递枯枝时的温度像颗小炭火,揣在怀里,连夜里的冷意自己都觉得都淡了些。

三更时分,忽听窗纸“嗒”地响了一声,轻得像雪粒砸在上面。

她悄悄坐起身,怕吵醒旁人,动作轻得像猫,撩开帐子一角,推开半扇窗,窗轴“吱呀”响了下,她赶紧停住,见窗外石凳上搁着个青布包,布上有浆洗过的硬痕,像是府里下人们常穿的粗布。

她轻手轻脚走出去,拿起布包,触手有点沉。

回到屋里,借着月光打开,里面是两方素笺,笺纸带着细麻纹,还有一支狼毫笔,笔毛是灰黑色的,尖梢有点秃,像是用过些日子。

素笺上写着两行字:“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墨香还没散,是新写的。

她认得这是前朝诗人的咏梅残句,下联本该是“无人知此意,空对月华明”。

指尖轻轻抚过“月华”二字,墨还没全干,有点粘手,心头突突地跳。

这究竟是巧合?

还是他知道了什么?他若只是随口写,怎会偏偏选了这两句?

她把素笺按在胸口,布包的寒气透过衣裳传过来,却没压下心里的热。

次日她提早半个时辰到梅树下。积雪化了大半,雪水渗进青砖缝里,留下深色的印子,昨天写的字迹早没了,只剩雪地上浅浅的划痕,像被风吹淡的墨。

她蹲在地上,盯着那些划痕出神,连秦练走近了都没察觉,直到脚步声落在雪地上,“咯吱”一声,才慌得站起来,手忙脚乱用鞋底抹雪地,鞋底沾着的雪蹭掉了,露出青黑的青砖,划痕却没完全抹掉,还留着点淡印。

“何必毁去?”

秦练不知何时已立在身后,手里捧着本蓝皮册子,封面有点磨损,边角卷了毛,“好字好诗,合该留在梅树下,才算不辜负。”

他翻开册子,指尖点在一页水墨画上,“你看这枝桠走势,墨色浓淡,可像你我昨日在雪地上写的?”

月华凑过去细看,呼吸忽然变快,画上是幅“疏影横斜图”,梅枝用淡墨勾出,花瓣用极浅的红染了点色,枝梢还带着点雪意。

最让她心口发紧的是,画旁有几处小字批注,是父亲常用的笔迹,末尾还留着个小小的“苏”字记号,那是父亲当年在书房里批书时,总爱在页边画的记号。

她猛地攥紧了衣角,指尖泛白,这个记号,父亲当年在书房里批书时,总爱在页边画,说是“苏家人的印”。

他怎么会有这样一本册子?

“怎么了?”

秦练察觉她呼吸骤急,眼神里满是慌意,便合上书,声音放得更轻,像在哄受惊的小鸟“若是不喜,便当我没提。这是我前不久在旧书铺淘来的,批注人只留了个‘苏’字,我也不知是谁,只觉得评得好。”

他的话却又让她心里更乱,他是真的不知道这是父亲的记号还是在试探自己,可这“苏”字,还是像根刺,扎在她心上。

她不能认,连露出半点熟悉都不行。

月华慌忙后退,靴跟碾进残雪,雪水渗进靴筒,凉得她打了个颤:“奴婢……奴婢该去浣衣了,灶房还等着用井水。”

转身要走,袖口却被梅枝勾住,枝梢有点尖,勾住了粗布的纤维,扯得有点疼,像是在提醒她,有些东西躲不掉。

“且慢。”

他从袖中取出个油纸包,油纸有点皱,像是揣了挺久,“这是府里新做的梅花饼,用的是去年的干梅,你尝尝。”

纸包递过来时,她闻见他袖间淡淡的松墨香,混着梅蕊的清苦气,像书房里常有的味道。

她没敢接,指尖攥着衣角,直到他把纸包放在梅树根旁的石头上,轻声说“拿着吧,没人看见”,她才小声说了句“谢公子”,轻的声若蚊蝇似的。

之后三日,梅树下总会出现新的诗笺。

第一天是张淡青色的笺,写着“香中别有韵”,笺角盖着个小小的朱红“练”字印;第二天是张米白色的笺,写着“清极不知寒”,印子比前日深些;第三天是张浅粉色的笺,写着“早梅发高树”,印子旁边沾了点墨渍,像是写字时不小心蹭到的。

月华把这些笺纸都藏在贴身的荷包里,荷包是母亲生前缝的,粗布做的,上面绣着朵小小的梅花,如今装着诗笺,贴在胸口,能感受到笺纸的温度。

夜里她会悄悄拿出来,就着窗纸透进来的月光看,指尖摸过字迹,像摸着什么宝贝,心里的慌意渐渐淡了些,多了点连自己都不敢承认的期待。

第四日雪霁,太阳出来了,晒得梅枝上的残雪化得更快,滴在地上“嗒嗒”响。

月华终于鼓起勇气,在梅树干上刻字,树干有点糙,她找了块尖石头,慢慢刻:“多谢春风意,殷勤向北枝”。

刻到“北枝”的“枝”字时,石尖崩了点屑,掉在手上,有点疼。

才刻完最后一笔,忽听得假山后传来人声,带着酒气的笑声飘过来:“秦兄,你说的老梅在哪儿?快带我们瞧瞧,是不是真像你说的那样‘孤洁’!”

是锦衣公子的声音,听着像是吏部尚书家的公子。

她慌忙躲进梅树后,屏住呼吸,指甲掐进树皮里,有点疼,却不敢松手。

她怕被他们看见,怕他们问她是谁,更怕他们笑她一个下人在梅树上刻字,追问她的来历。

“就在前头。”

秦练的声音传来,温淡的,听不出情绪“这是府里最老的梅树,高祖亲手植的,至今二百余载,每年开春都开得最早。”

“哟,秦兄前儿倒听人念叨说你这儿藏了个能吟两句诗的丫头?”

另一个公子笑着打趣,语气里带着点看热闹的随意,“怎么?秦兄这是要藏着当诗友?”

月华缩在树后,心跳得飞快,指尖掐着树皮的力道又重了几分,原来府里竟有人注意到她了?他们会不会去查她的身份?

她不过是偶尔在梅树下写两句诗,怎就被人传了出去?

慌乱间,耳尖却捕捉到秦练的回应,依旧是温淡的调子,听不出情绪:“诗酒雅事,本就不分主仆。”

他手里的竹杖轻点地面,雪粒被戳得散开,“譬如这梅,开在朱门里是香,开在荒野里也是香,难道会因地方减了半分清香?人也一样,懂诗懂梅,跟身份有什么关系?”

众人的笑谈声渐渐远了,月华才敢松口气,瘫坐在树根处,后背贴着树干,凉得刺骨。

他竟为了她,反驳那些公子哥,说“主仆不分”。

她攥着胸口的荷包,里面的诗笺硌着掌心,像在给她力量,或许,他只是单纯欣赏她的诗,无关她的身份,无关她的过去。

忽瞥见雪地里落着张杏花笺,是刚才人多乱掉的。

她捡起来一看,上面是新题的半阕词:“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墨还没全干,“恨”字的最后一笔有点重,渗进笺纸里,像藏着点没说出口的情绪。

他是在恨什么?恨探梅晚了,还是恨没能早点遇见懂梅的人?

她摩挲着“恨”字出神,直到暮色漫上来,才把笺纸叠好,放进荷包里,这是他的词,她要好好藏着,像藏着一份小心翼翼的心意。

起身时,见梅枝上挂着个小小的琉璃瓶,淡青色的,瓶身还沾着雪粒,里面卷着张素笺。

她踮起脚取下,展开一看,是行小字:“夜雪欲来,若有兴致,可来梅下一叙。”

字迹是他的,温温的,没有强迫,只有邀请。

是夜果然又落雪了,细雪飘在梅枝上,像撒了层白糖,把整棵梅树裹得毛茸茸的,连风都柔柔的。

月华披了件旧棉袄,领口漏着棉絮,冷风往里灌,却没觉得冷。

她悄悄走出耳房,远远就见梅树下立着个人,是秦练,手里撑着把油纸伞,伞骨有点弯,许是前几天下雪压的,伞面大半倾向一侧,把梅枝下的雪挡了个干净,自己半边肩膀都落了雪,却浑然不觉。

“来了?”

他声音轻,怕被风吹散,目光落在她冻得发红的耳尖上,“雪天路滑,怎么不穿双厚些的鞋?”

月华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旧棉鞋,鞋尖有点破,露出点棉絮,这是她唯一的一双棉鞋已经穿了很久了。

她小声应道:“不、不冷。”

手里的琉璃瓶攥得更紧了,瓶身的凉意透过指尖传过来,却压不下心里的热。

“可喜欢那半阕词?”

秦练忽然转移话题,指了指梅枝上的雪,雪在他指尖化开了,“今早看雪落得密,便想着填两句,没成想倒被风吹乱了思绪,只写了半阙。”

月华点头,指尖捏着瓶里的素笺,没敢说话。

“你可知,‘月华’二字本就出自《夜雪》?”

他忽然说,伞沿的积雪滑落,坠在他肩头,很快化了,留下点湿痕,“白乐天的诗,‘夜雪重时月华明’苏姑娘,这名字,倒是跟梅很配。”

“苏姑娘”三个字入耳,月华手里的琉璃瓶“啪嗒”掉在雪地里,滚了几圈,瓶里的素笺掉出来,落在红梅旁。

难道他在试探?还是………

她蹲下身去捡,指尖触到笺纸的瞬间,忽然发颤,想起幼时父亲教她写“梅”字,总握着她的手说“花要见风骨,字也要藏心性”,那时书房窗台上也摆着瓶梅花,墨香混着花香,暖得让人心安。

后来父亲被诬陷,家破人亡…………

风雪忽然大了点,吹得梅枝乱颤,花瓣落在她发间、肩头,像撒了把碎粉。

她抬头时,见秦练正望着她,眼底的光像雪地里的梅,清而暖,没有半分探究,只有纯粹的温和。

他蹲下身,帮她捡起琉璃瓶,递到她手里,轻声说:“前几日听李婆婆喊你‘苏丫头’,便记着了。这名字好,配这梅,也配你写的诗。”

原来只是偶然听来的。

月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却又有点说不清的失落,原来不是他猜透了她的秘密,只是偶然得知。

可他眼里的温和,却让她忍不住想,或许,她可以不用藏得那么紧。

“公子……那本《梅谱》里的批注……”她小声开口,声音带着点怯意。

秦练愣了下,随即笑了:“你是说那‘苏’字?我也不知是谁的批注,只觉得评得透彻,像真懂梅的人。怎么,你看着眼熟?”

月华摇摇头,只是攥着琉璃瓶,轻声说:“不,我只是觉得……他爱写梅。”

秦练没继续提这个话题,只是把伞往她这边挪了挪,挡住落下来的雪:“雪大了,我们去廊下避避吧。

“这树是老梅,明年的梅花开得会更艳。”

那些藏在粗布衣裳下的秘密,那些不敢与人说的往事,竟被这株老梅、这几行诗,悄悄托了出来,在雪夜里,终于敢露一点微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