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光白不白(重生) > 第17章 第 17 章

月光白不白(重生)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只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1 00:21:37 来源:文学城

“挖就挖,凭什么要拆我们的庙!”

“昏官!恶官!”

“姑娘啊,您行行好,别把淮安庙给拆了,我们这儿的人都倚着神仙过活呢……”

“你们要是敢拆,我就跟你们拼命!”

“就是,我看修个水坝就够了!还挖什么水渠!”

“淮安不需要你们这群恶人!”

一地狼藉的场面,原本唉声叹气的淮安百姓一听蒋离要挖水渠修水利,还要把小庙拆了,都争相聚集在她面前,无一不是愤懑。

有的婉言相劝,有的手里还挥着方才收拾用的铲子,似是下一秒就要往蒋离头上挥去。

四周听见动静的侍卫赶忙将人拦了下来,蒋离看着人□□错的叫骂声,心里没什么波澜。

她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将神袛的位置凌驾于自己的生命之上。

一旁的尚游民显然对这类事情见怪不怪,他命人将百姓遣散,临走前温声对蒋离道:

“这件事还是交由在下去做吧。”

他是想一个人担着被淮安怪罪的骂名。

“不需要的,尚大人。”蒋离面露笑意,好似这件事与她而言并不算困难和难堪:

“我想请尚大人处理一些事情……”

——

笃笃-

敲门声突兀地响起,门内收拾着家什的老人一愣,缓慢地挪步至门前。

“谁呀?”

门一打开,一个面容苍白的少女逆着光直挺挺站在面前,温和地笑着:“冒昧打扰,请问您是许婆婆吗?”

许婆婆愣愣地看着蒋离的脸,好一会才回过神应道:“诶是,姑娘你是……”

“我叫蒋离,您唤我阿离便好。”蒋离点头,“可是方便进去一谈?”

来人只有蒋离一人,许婆婆笑着点头,侧身将人请了进去。

“姑娘啊,婆婆才刚把家里收拾好,茶水之类的现在是没得招待你啦。”许婆婆道。

她从袖子里掏出一块包好的柿饼,塞进蒋离的手里:“这是我孙子去沧阳带的柿饼,你看看好不好吃。”

这话颇是亲昵,就像招待自家小孩一般。

蒋离怎么会要,她将柿饼推了回去,正好看见许婆婆手背上一道长长的疤痕。

就是在有些褶皱的手面上都显得狰狞,可想而知是划下时的惨状。

注意到蒋离看着自己的手背,许婆婆看了一眼,将柿饼放在蒋离面前的桌子道:

“这是之前我去城里赶集时留下的痕迹了。”

说着,她好似还有些感慨:“当时山体滑坡,我的手被树枝刺了个对穿,要不是被偶然路过的好心人救下了,现在怕是早早往生了。”

“是吗。”蒋离点头:“好人当有好报,那位好心人往后必然顺遂。”

许婆婆听到这,才坐下来笑呵呵道:“是啊,那个好心人就是蒋大人。”

蒋离一怔。

她从未听爹爹提起过这件事。

“蒋大人当年来嘉峪关兴修水坝,淮安当时正处于两方相争的尴尬境地。”

许婆婆看着蒋离的脸,与脑海中尚且模糊的脸对上了五六分,

“踌躇之际,蒋大人偶然救下被困在泥流之中的我,后来又通过我,深入了解了当时淮安百姓的困难之处,几番下来,最后决定将水坝建在淮安上游,以维持淮安的独立和生存。”

“嘉峪关常年干涸缺雨,我们却少有这般困境。”

讲到这,许婆婆顿了一会才对蒋离道:“阿离可是为了那座小庙而来?”

蒋离:“确是。”

许婆婆摇头:“淮安百姓无一不感谢当年蒋大人的恩惠,那座小庙,便是蒋大人留下的,可拆不得啊……”

淮安虽无人主管,但曲淮礼临走前便同她交代过,这里话语权最大的人其实是许婆婆。

早些年的治理和安排皆由许婆婆一人出面解决,甚至有人多次欲来商讨淮安管理一事,皆是许婆婆扛着施压一手打发走的。

时间一长,许婆婆变成了淮安城话语权最大的人,这也是曲淮礼将其告知蒋离的原因之一。

若是有什么无法解决,且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便可去找许婆婆探讨一番。

“信仰是聚合的手段之一。”见蒋离垂眸,许婆婆叹了口气:

“孩子,你可能不会接触这些,但淮安早前就像是飘无定居的雏鸟,没有归属感,在蒋大人修建小庙之后,淮安才算稳定下来。

同样的信仰才能让散乱的人群团结共处,这也是历代君王善用的统治手段之一。”

小至一个城池的神袛,大致一个国家的君王意旨,皆是信仰。

蒋离不再说话,她思虑片刻便要起身道别。

这些年来淮安所有事情大多由许婆婆一人抗下,蒋离站在门旁,似是流露些仰慕:

“若是有一日,我也能像许婆婆一般就好了。”

宽阔又温和,凭一己之力解决突如其来的危机。

许婆婆轻轻握住她的手,目光中带着慈爱:“阿离这个年纪,已是了不得了。”

说着,她拉起蒋离的手,将柿饼再次塞进她的手里,语气有些嗔怪:“你脸色苍白,想来是舟车劳顿又没好好吃东西……

拿着吧,我曾听蒋大人说起过,他的矜矜啊,最是爱吃柿子饼的。”

矜矜是她的乳名,自娘亲死后,便没人再唤过了。

她真的好想好想爹娘,想念毫无忧虑的京城时光。

沾了些湿润的纸包触及她的手心,蒋离垂眸看着,眼眶不知怎么就有些酸了,她由衷地道了谢,就想要赶忙离开。

生怕自己红着的眼眶被人瞧见。

“蒋大人近来可还好?”

身后传来许婆婆温和的声音。

嘉峪关与京城的距离近乎横跨了整个国家,消息闭塞也是正常不过的。

蒋离没有回头,她用力吸了口气,才秉着气道:

“很好,许婆婆也要保重身体。”

——

淮安没有临时客栈,家家户户也被山洪卷成残垣,蒋离只好在曲淮礼留下的马车上休息。

“卫茵。”蒋离突然开口,对着车帘外空无一物的空地上轻声开口。

枯草微晃,一抹倩影映照在帘上:“小姐。”

“卫茵可是京城人?”蒋离问道。

卫茵一愣,虽不知她为何这般问,但也如实回答:“回小姐,在下并非京城人,只是在京城中长大。”

“轻流也是?”

卫茵应了声:“是。”

马车内没再发出声响,卫茵想着今日蒋小姐只去了一趟许婆婆家,怎么回来的时候就不太对劲了。

脸色甚至要比以往更加苍白。

想起自家主子临走前交代的事情,卫茵抽动着嘴角,硬是憋出了一句话:

“小姐可是还有旁的事要问?”

以往都是轻流叽叽喳喳在她耳边嚷嚷个不停,这会儿她倒成了那个要烦别人的坏家伙了。

主子怎么就没想着把轻流也留下呢?

蒋离回过神来:“哦,帮我带些笔墨来,还有,请尚大人来一下,多谢。”

卫茵颔首,瞬时便不见了踪影。

没一会,尚游民便赶了过来。

此时已是深夜,蒋离将油灯点起,光亮在车内打转,最后依附在她衣褶间的灰色缝隙中。

长睫打下晃晃虚影,她执笔点墨,最后落在早已染了色的宣纸之上,嘴里还念念有词。

尚游民来时,便是见她这般,难得松缓了冷硬的面庞,打趣了一句:

“蒋小姐幼时的习惯依旧保留至今。”

蒋离抬头看向来人,放下笔墨颔首,暖光柔化了她眉间的繁思:

“夜深喊来尚大人,是我的不是,只是有些建议想和尚大人探讨一二。”

尚游民当然不会拒绝。

早时便知晓她聪慧伶俐,如今倒是可以见证一番。

“那座庙我不打算拆除。”蒋离直言:

“水渠为疏通水坝蓄水压力,以及淮安种植环境而建,既是为了民生,则尽量避免冲突,旧积的崇敬短时间内也无法消融,但不如成人之美。”

尚游民抿唇,率先提出自己的质疑:

“淮安东面连接沧阳,如若不拆除那座小庙,沧阳和曦城依旧会受环境与气候的困扰,无法再改变如今现状。”

说到这,他甚至将其他的办法一并否决:

“如若蒋小姐是打算将西面的水渠强行绕淮安一圈最后延向东面,连接曦城,这也是不可行的。”

蒋离挑眉,被他弹劾一般的语气激起了在书院时同夫子争辩的斗志:

“既是如此,也不是不行?减少人力与钱财的支出,在不与当地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完成水利建设,不是一举多得?”

这话一出,尚游民便知晓蒋离的建议并非这点,现在只是单纯想听他道出不妥:

“淮安本就位于水坝下游,末端连接长河,生态与环境便能维持一定的稳定状态;

如若挖出的水渠绕至东面直通沧阳再连曦城,且不说水质与否,下游变中游,水土流失的状况只会加剧,山洪一旦爆发,受累的便不仅仅是淮安了。”

“再者,其中需要花费的财力可不比挖通两道水渠的低。”

蒋离点头,将这个结果听了进去,她勾起嘴角在宣纸上画下两笔:

“如此,便是一定要挖两条最大的水渠,一条在东,一条在西,这是固定不变的;

即使这般,我的建议便是......”

“将小庙重修,便于水渠从其下方穿过。”

话落,车内寂静,只有灯火随着渗入的夜风在轻轻晃动。

直到车帘外突然响起的声音将其打破。

蒋离的视线落在帘上,执着墨笔的手稍顿。

是他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