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愿者上钩 > 第7章 我的乖孙哟

愿者上钩 第7章 我的乖孙哟

作者:折枝听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1 04:50:01 来源:文学城

唐池回家已经三天了。这个时候她本应已经提着包袱离齐家村远远的,但齐阿婆看她一身伤,坚持让她多留两天,至少把身体养得差不多再走,齐阿婆也安心些。

唐池拗不过,答应先看看情况,若是贾安仁发难,唐池立马卷铺盖走人。

可一天过去,两天过去了,一点动静也没有。

第三天,齐阿婆就从村头情报中心得知姓贾的员外被下了大狱,说是身上背了好几条人命官司,怕是活不长了。

贾青天闭门不出,安静如鸡。这个爱财好色的贾大人不知从哪里听到了上头要来清算他的消息,吓得惶惶不可终日,竟连夜把自己吊死了!

清溪县的百姓们震惊了,震惊之余是窃喜,窃喜之后直呼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就差摆上两桌欢送贾大人早日投胎。

于是,唐池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安心地在齐阿婆家住着,打算等到齐兆安有了消息,就辞行。

齐阿婆于她有再生之恩,无论如何唐池都不能留她一个人在齐家村。

“专心些!”苏禾仍是一袭质地上层的黑衣,拿剑鞘敲唐池的腰背。

唐池立马挺直了腰身,可扎马步实在痛苦,没一会儿,唐池的马步就又成了四不像。

苏禾看得直皱眉,唐池见状立刻又打起了精神,在放弃和坚持之间来回博弈,她的腿已抖如筛糠。

这几天,苏禾当真每日前来齐家小院两个时辰教唐池练武。

唐池每日扎一个时辰的马步,挥一个时辰的剑。

苏禾说了,练武最忌讳基本功不牢,空耍花架子,尤其像唐池这样没有基础的,更加不能松懈。

唐池累得像条狗,时不时就两眼发黑、眼冒金星,可唐池从没说过放弃。

这几天,唐池总梦到大花,梦到被齐安仁踩在大牢的泥地里,梦到不知怎么的就死无葬身之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唐池不想当鱼肉,于是拼尽全力挥起手里的剑。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唐池不是惹事的人,可人若犯我,那我应当有自保的能力,不是么?

唐池的右手拿不了剑,就用左手练习,虽然别扭极了,但唐池心里踏实。

如此半月有余,正当她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的时候,苏禾那个神秘的女人又不见了。

唐池问苏禾家在何处,女人让她少打听。

这女人果然神秘。苏禾不愿说,唐池就没再问。

她没来那天,唐池从日上中天,等到月影西斜,等到村子里的鸡都开始叫唤了,唐池才肯承认,这女人确实是没来了。

唐池把小册子背得滚瓜烂熟了,苏禾没有来。

唐池的马步扎得有模有样了,苏禾没有来。

唐池把那把剑都挥出风了,苏禾还是没有来。

自那日起,苏禾再没有来。

人不在眼前,就会在心上。

两个月来,唐池总是忍不住地想她。

真是自取灭亡,唐池苦笑。

这可不行,唐池要反抗。她不能再任由自己重蹈覆辙,再经受一遍那样的煎熬,唐池想,她会承受不住的吧。

于是,唐池更加卖力地挥剑,真把自己累成了狗,看得齐阿婆眼皮直抽抽,生怕她把自己累死了。

可唐池手里握着苏禾给的剑,挥着苏禾教的招式,念着苏禾让她背的小册子……

唉,这要我如何不想她!

唐池的反抗一败涂地。

唐池穿着厚厚的棉衣,嘴巴呼着热气,拿着扫帚扫院子里的积雪,手指冻得通红。

“栓子别跑,小心摔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追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小男孩衣着鲜亮,穿着虎头棉鞋,脖颈上戴着银项圈,在雪地里呼着白气跌跌撞撞地跳着跑着,眼看就要跑到齐家小院来。

唐池抬眼看了一眼,继续扫院里的积雪。

“二花,快把你弟弟拦着!”大花娘喝道,声音尖利。

二花揪住不听话的弟弟不让他再乱跑,小男孩不乐意,对着二花拳打脚踢。

大花娘三步并作两步从二花手里一把扯过男孩抱在怀里,眼神颇为忌惮地看了唐池一眼,匆匆离去。

大花下葬那日唐池远远地跟着,大花娘嚎了一路,不可谓不伤心,大花爹红着眼圈,一路撒着纸钱。大花小小坟茔前摆着一盘花糕,大花娘一边烧纸钱一边絮叨着什么,唐池听不见。

一口小小的棺材,一块不大的土堆,一个小小的木牌,就是齐家村齐大花的一生了。

可大花没了还有二花,二花没了还有三花,就算没有齐家也有赵家有孙家,有周家有王家。

万家灯火,烛影摇曳,是不是每家都有一个大花呢?

大花啊大花,希望来生你能找到自己的大哥哥。

寂静的月光下,唐池走在乡间的小道上,与那孤独的坟茔渐行渐远。

唐池看着院子里的雪人,心满意足地把手里的胡萝卜插了上去,完美。她露出一个满意的笑来,喉间痒意上来忍不住捂着嘴闷咳几声。

“小池呀,听阿婆的,这几天就别再武刀弄枪的了,天冷容易受凉。”齐阿婆呼呼被冻得有些僵直的手,继续自己的针线活。

“哎。”唐池应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她昨日不听劝,今早起来身体就些不舒服了,好在这些天的锻炼身子骨强了不少,不然估计又是几包草药。

“时间过得真快,明儿个就是除夕了。”齐阿婆感慨道,“也不知我那孙儿在外头想不想家。”

齐阿婆的孙子齐兆安已经两年没有音讯了,村子里从军的男人要么已战死沙场,要么已解甲归乡,只有齐兆安没有消息。齐阿婆明白,没有消息也许就是最好的消息,可她心里却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

“阿婆,我们一起等他,可好?”

“哎。”齐阿婆热着眼睛应着,多亏有这孩子陪着她。

唐池把院子里的柴铺展开,掏出苏禾给她的那本小册子,手掌轻轻地抚摸着干净的封皮,小心地翻开,一字一句认真地看着。这里面的内容她早已倒背如流,可在这凛冽的寒风中,在晒得人暖洋洋的日光下,唐池坐在院子里,就只能想到这一件事情了。

苏禾啊苏禾,我们还会再见吗?

第二天一大早,唐池迎着能让人清醒百倍的寒风,在林里捡柴,她颠颠身后的背篓,差不多了,开始往回走。

晨间寒意重,唐池身上出了点薄汗,风一吹,冻得她直打哆嗦,她走到时一处林间小道时停了下来,这是她与苏禾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她记得那时天光微亮,她也是这般背着柴回去,却被那女人挡住了路。

唐池弯了弯唇角,或许是上天不忍让她再度煎熬,这样也好。

唐池回到家,还未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齐阿婆的哭声,唐池心里一惊,扔下背篓冲进院里,却见院里站着一匹高头大马,一个男人双膝跪地与齐阿婆抱头痛哭。

“我的乖孙哟!”齐阿婆拉着长长的哭腔呼号着。

“奶奶!孙子不孝,孙子让奶奶担心了!”男人哽咽着嗓子,显然也是悲痛万分。

唐池吸吸鼻子,把散落一地的柴捡起来放到一旁,默默地退了出去。她真心为齐阿婆感到高兴,不忍打扰两人。

是啊,今天是除夕,一家团圆的日子,不知道爷爷奶奶怎么样了。

流落异乡的唐池游荡到石子河畔,她想家了。

寒风夹杂着雾气,湿冷刺骨,唐池紧了紧身上的棉衣,把手放在唇边呼着气。发带随风飞舞,时不时打在唐池的脸上。

石子河结了层厚厚的冰,阳光照在上面闪闪发光。树木都光秃秃的,枯黄的杂草被寒气打湿后挂着莹莹的冰晶。

她望向不远处的空地,顿觉自己无可救药。

那天夜晚,月色很美;苏禾一身白衣剑走龙蛇似天外来客,更美。

唐池失神般久久望着仿佛静止般的石子河,连有人靠近都没有发现。

“是唐姑娘吧?”齐兆安看着眼这个俊俏得有点过分的男子问道。

齐阿婆与齐兆安在院内抱头痛哭,待满腔忧思发泄过后,齐阿婆看到门边放着的背篓就知道唐池回来过了。三言两语地给自家孙子说了近来的遭遇。

“要不是唐池这孩子,老太婆我啊指不定就投了河了。”齐阿婆笑着摸眼泪,孙子回来了她高兴,那些曾经不敢直言的心思如今也能大方地说出口了,“小池是个可怜孩子,孙儿啊,咱们以后得对她好,知道不?”

齐兆安心里感激,也想尽快见见这个姑娘,就依着齐阿婆的指点来到了这里。

“呃……嗯。”唐池转身,看到方才那院中与齐阿婆抱头痛哭的男人不知何时到了自己跟前,她定定地打量着齐兆安,来人看起来二十岁出头,模样俊朗,皮肤黝黑,眉宇间透露出超出年龄的沉稳。

“兆安谢姑娘照看我奶奶,姑娘的大恩大德,兆安无以为报,以后有用得着的地方姑娘尽管开口。”齐兆安说着作势就要跪下。

唐池眉毛眼皮一齐跳,赶紧把人拉起来,她可受不起。

“快快请起,唐池受不了这大礼。”唐池手忙脚乱地把人扶起来,竹筒倒子似地说,“要不是阿婆,我早就成孤魂野鬼了,要谢也该是我谢谢阿婆才是。”

齐兆安没跪成,拱手给唐池深深地拜了下去,百善孝为先,对于齐兆安来说,行多大的礼都值得。如果不是唐池,他可能就见不到他奶奶了,这是他唯一的亲人了。

唐池又赶紧把人扶起来,不好意思地挠着头。

“你瞧,我俩就别在此客气了,河边冷,还是回家去吧。”齐兆安爽朗地笑道,听齐阿婆说,这位唐姑娘身体不好,受不得风,还是早些回去吧,免得奶奶担心。

一阵寒风吹来,唐池缩了缩身体,齐兆安见状忙把身上的披风扯下给她披上,唐池直呼“不用”却耐不住这人实在热情,只好抓着披风闷头往回走。

齐兆安感到异样,转头望向远处,什么都没有。许是看错了吧,齐兆安想,这里不是战场,不必草木皆兵。

远处林间,干枯的枝干上立着一个女子,那女子身形修长,如青竹般坚韧挺拔,一身黑衣,身披一件质地上好的银灰色披风,头罩兜帽,碧色幽瞳深深地盯着唐池远去的方向,手指缓缓合握成拳,指节因用力咯咯作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