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元青见闻录 > 第39章 富水村的陈小圆篇二十八

元青见闻录 第39章 富水村的陈小圆篇二十八

作者:找个地方晒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1-23 18:47:15 来源:文学城

元让蓝和赵元青二人都各干各的,一直没再说过话,赵元青懒得做,他们中午也没吃饭。

他们都在等。

直到下午,陈小清领着几个身着七络商会样式衣服的人回来,这几人穿的是黑色。他们神情肃穆冷硬。

二人开了门后,元让蓝和赵元青都被喊在院子里接受盘问,最后可能是因为元让蓝年纪小的关系,他被留在了家中。

赵元青和陈小清被带走了,也因此,元让蓝的牧野之行延后了。

他开始频繁地出门打听着,看看能不能用用银子赎,或是有什么办法?,却被商会的人拒绝了。他们只说等通知。

后来自己觉得也是病急乱投医,七络商会的人怎么能缺钱呢?

只得用最笨的方法,监察厅和牢狱中来回跑动打听消息。

然后就是墨七上了门,他是来找赵元青喝酒的,他们几个都是孤家寡人,几乎每隔几天都会约一次酒,因赵元青家中有女眷,每次都是她去找他,大多是在商会旁等他下班,偶尔是直接去墨七家中。

但这次赵元青好久没去找他了,墨七等了等,怕出什么事,拼着尴尬地敲了门。

元让蓝正要出去,两人打了个照面。

他只听说过,没见过墨七,只瞧墨七长得白净稚嫩,带着双笑眼,还以为是谁家的小公子走错了。

二人如此这般地对了半天,元让蓝把事情也讲明白了,墨七也听明白了,思索一番道:“别急,淅川这边不一样,你别出去了,银子若能花出去也是给骗子,等我消息便是,我先回去写个陈诉函,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元让蓝大喜过望连连作揖点头,不是他压抑不住自己,实在是碰壁太多了他都快绝望了。

等送别了墨七,呆坐着也不是事,他去书桌旁打算看书写字凝心。就瞧见了陈小圆留在他书中的一张纸,不知是哪日塞进去的。陈小圆应该是算好了他若慌乱必会打开这篇修身篇。

他看完后用火烧了,这事他不打算和赵元青说,烧了最安全。

信中写了关于牧野的事,陈小圆的一些权衡,游说之道,其中有一条让他带着陈小清,或者给陈小清找个地方,都可以。她相信他会用好陈小清的。

没提赵元青,半个字都没有。元让蓝垂眼敛下冷漠。

墨七去了没隔两日,三人一起回来了,陈小清畏缩佝偻着像遭了罪,脸上也脏兮兮的。赵元青倒是瞧着还好。

他们是让墨七给领回来的。

墨七还调侃:“元青兄弟,一来淅川就送了我们淅川一份大礼啊,淅川多久没这种事情了。”

赵元青有口难言,也只能尴尬赔笑。

这次真是欠了大人情。她进去监察院后次日就被带到了一个圆形的房子,上面坐着几位应该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听她说完她和陈小圆的过往后,有一些居民投票,判定把她赶出淅川,取消她的暂住资格。很快墨七突然来了,站到了她旁边,向上面的老人递交了陈述状,又用另一个角度陈述了她与陈小圆相识经历,把她描述成了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助柔弱孀居女子被迫害的好心人。那几个老人商讨之后进行了复议,这次,投票结果改成了允许留居,但小施惩戒。

她挨了五鞭子被放了出来,墨七还给她做了保,一年。

这意味着如果一年内她若触碰淅川律法线,墨七和她都得被赶出淅川。

二人入内屏退了元让蓝和陈小清。

墨七拿出来三本刀把那么高的书:“来吧,为了叫你我不被赶出去,这几日把这些书都看一遍,江州的法条是全九州最严苛也最公平的,因商人们狡猾,对商人们限制尤其多,淅川又是江州境内最严格的。你好好读读。你也不必介怀,你我这种平头百姓,若没这些限制,怕是比其他州活的更难。”

赵元青收了书,承诺一定好好阅读,争取倒背如流。踌躇一下又问道:“墨七兄弟,我那位阿姊的尸体,你可知道被敛到了何处?”

墨七想了一下:“应该是都被运出城了,城北外七公里有个停灵处,每七日火化一次,你今日去还来得及。”

赵元青又要道谢,墨七摆了摆手:“不必言谢,你我相交虽短暂,但我瞧得出来你不是什么恶人,这次是吃了不会说话的亏,再加上许久淅川境内没有这种白日当街杀人的事情了,因此从了严,正常淅川律法你这个情况也不必被赶出去。墨八明日回来了,等你闲下来,咱们回头去芸娴客栈摆一桌,你请客便是。”

她正容也道:“好!等我安置了小圆姐,一定过去相请!”

元让蓝也在那边和陈小清说着话,他问了问陈小清那边发生了什么,陈小清没有墨七相救,她来江州是从沧州的一个妓院作为物件被引渡过来的,并不归属于江州的户籍,现在虽被赎出来,但在江州无法停留,已经被判定今日就得离开江州。在说话到这时干脆伏在桌子上呜呜地哭了起来,再也无法言语。

元让蓝没劝她,拿了本书在看,心平气和地打定主意等她哭完再说。

赵元青送得了墨七,一进屋见陈小清伏在桌子上哭得伤心,她也没顾上管,只问了两句让他自己处理,再同元让蓝嘱咐声要出去城外寻陈小圆的尸身下葬便出了门。

淅川还是人声沸腾,路旁的矮石狮子半隐在长高些的花草丛中,赵元青独自行走在人群中,她衣服还没换,隐隐散发着异味,去年也是差不多这个时节,她送别了师父,今年送别了陈小圆。

同来望春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此去经年,她今年才刚三十,若顺利还会活个两百年,渐渐地和师父,和陈小圆渐行渐远,以后的漫漫长路上还会遇见更多人,更多分别,最终仅剩自己踽踽独行。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那条路路过岑河边,她站在桥上停下脚步望向河边岸上,岑河还是一如既往地柔美,这是淅川人的母亲河,几日前她还在和她一同站在岸边,瞧着杨柳堤岸,感受春风多情的拂面,可如今心境与那日却全然不同了。

她强掩心中怅然,大步出了城。

随着出城人渐渐地少至近无,她瞧见了个一个黑色墙体的宽大院子,进去是一位老吏,也穿着淅川七络商会的衣服。

那老吏见赵元青:“可是来寻亲人的?”

她点头。

“男子女子?多大年纪?可有姓名?何时被送来可知?”说着话翻起手里的名册。

“陈……赵元圆,沧州人士,二十有八,应是前日。”她回回神,不知怎得觉得嗓子有些哑。在江州,登记的他们三人为姊弟,都姓了赵。

“去吧,左手边第三间的第三个,你细细数,别误碰了旁的棺椁。”那老吏翻得册子,手指虚虚一指。

“多……多谢。”

她慢慢往里间走去,她是杀过人的,虽然不多,头一次杀人是几个劫匪。

那时琼州有些乱,多有劫匪拦路,她背着皮毛去往琼州码头时走岔了路,就碰到了他们。讲不通道理,给货也不行,那几个男人杀人越货已成习惯,她就夺了刀杀了人。

血冷时若粘在皮肤上是黏的,铁锈与腥的味道,心脏砰砰直跳,平静了许久,然后挖了个坑,给他们埋在了一起,竖了个牌子,用刀刻了个劫匪之墓。

从此也没再走过那条路。

那时的心不沉,到这里后心沉。

因这里是冷寂的,肃穆的。棺椁一个个刷了黑漆,黑漆包裹了一个个人的人生。把赵元青的心不自觉地坠的下沉。

她按着老吏的指示,掀开棺椁盖,瞧见了已经不能再说话的陈小圆。

她还穿着那天离家时的衣服,维持着蜷缩的像是被风干了一样的四肢,像个在母胎中的未成形的婴儿,正常死亡是不会这个样子的。

她弯下腰抱起了她,她想抱抱陈小圆,她们身躯紧贴,她拍了拍陈小圆的背。

陈小圆的四肢轰然却柔软地落下了,垂在了她的身侧,她不再维持那个蜷缩的姿势了。

赵元青闭着酸涩的眼,心中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一滴泪无声地打进了陈小圆已经干枯的头发中,不见了。

她平复许久,遏制手中力道转为轻柔,长吸口气再叹出,把陈小圆放回去,去外面花钱买了老吏的棺椁,用袖子擦干了陈小圆的脸,用尽最好的技术帮她梳了个少女的发型,忙活完背起棺椁出去了。

赵元青是买不起岑河旁的墓地的,陈小圆不想火化,她运起轻功走了半天去了岑河的上游,最终停在了一处林子旁,那里也有着一样天然的好风光,割了束头发放进棺椁,把陈小圆葬在了那里。

去几公里外的人家用银钱买了许些自酿的浊酒。

清风,残月,孤坟,几坛老酒。

她坐在陈小圆的墓旁,先给小圆姐倒了一杯,春风多情,吹皱了陈小圆杯中的酒面,像她轻轻用手指碰过般。

她席地而坐,没再说话,自己一杯地也慢慢喝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