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愿宁 > 第13章 灯火阑珊

愿宁 第13章 灯火阑珊

作者:醉清音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5 19:22:20 来源:文学城

夜阑人静,两匹快马疾驰进宣阳门,在内使的声声通传下,二人提灯前往两仪殿。

宫门的守卫和内使见是世子和世子妃,皆识趣地没有上前打扰。

温久走在前面,梅时雨不疾不徐地跟在她身后,不时轻轻晃动手中的灯笼。

她起初没有发觉,直到走到一处空地,地上的影子清晰地左右晃动,这才后知后觉。

“做什么?”温久不解,“我们就这两盏灯笼,你的若是熄灭了,我们就更难行路了。”

“小久,你看影子。”

他话音刚落,地上忽然映出一只兔影。

温久忍俊不禁,回头望向他:“堂堂大凉世子,怎么幼稚的像个孩童?”

梅时雨见她展露笑颜,意识到此法颇有成效,接连变换着手影。

“好了,”温久正色道,“你不累吗?”

“有小久作陪,”梅时雨一字一顿,“我不嫌累。”

“随你。”

话虽如此,她还是悄悄地放慢了脚步,待梅时雨走到身侧,与他并肩同行。

两仪殿内,南凉女帝立于书案前提笔作画,神情惬意。

“小姨。”“师父。”

梅时雨和温久双双见礼。

谢杳闻声抬眸,望见来人,扬唇一笑。

她缓缓放下手中的笔,摆手示意他们落座。

“出了何事啊?”

谢杳知晓他们连夜入宫必是有事发生。

梅时雨将大理寺入夜发生的种种仔细道来,言罢,等待着谢杳开口。

谢杳神色不改,云淡风轻下了结论:“小时雨猜得不错,确为东夷之人。”

“师父,我们该如何应对?”温久面露担忧。

谢杳轻轻摇了摇头:“东夷细作极擅诡道,我们在明,他们在暗,如今,只能随机应变。”

“小姨,我有一事不明,”梅时雨犹豫着问道,“为何那东夷细作几次三番针对沈家,却又没有赶尽杀绝?”

谢杳不答,将问题抛回给他:“小时雨觉得是为何?”

“前大理寺卿沈谦为人清正,刚直不阿,绝非通敌卖国之辈,”梅时雨侃侃而谈,“也许,在沈家被灭门之前,沈大人便已查到了什么,才会被东夷细作灭口。”

谢杳颔首,接过他的话:“没有赶尽杀绝,恐是因有把柄在沈家人手里,许是个什么物件,抑或是其他什么东西。”

她此言一出,梅时雨和温久俱是一愣,随之向她望来。

谢杳会心一笑:“可惜,沈卿并未来得及交与孤,孤亦不知,这杀身之祸,到底缘何而起。”

“师父,那大理寺少卿……”

“无奈之举,”谢杳轻叹,“放眼整个大凉,再无人兼有沈卿威望和探案之能,少卿之位,非沈家二郎莫属。”

“守大理寺,亦是守他父亲平生之志,”梅时雨不免感慨,“愿以性命护大凉清平安定之人,自然当得起这大理寺少卿之位。”

后生可畏,谢杳深感欣慰,她这外甥温润仁德,洞达明理,倒是颇有丞相之风,是个难得的相才。

“棠梨!”

棠梨应声进殿。

“传令下去,全城戒严,命御林军逐街搜寻,凡可疑之人,皆移交刑部去审。”谢杳沉声交代道。

“是,圣人。”

她转而望向温久和梅时雨:“这几日,你二人暗中监视大理寺,万事小心,若力有不逮,便来寻孤,莫要以身犯险。”

“是。”

二人齐声应道。

“夜色已晚,你们今夜便宿在宫中吧。”

温久和梅时雨见完礼,正欲退出殿外,又听见谢杳出声道:“小时雨,你留下,孤有话要问你。”

“师父,那小久先行告退。”

温久不疑有他,莞尔道。

待她迈出殿门,谢杳才缓缓开口:“孤听闻,前些日子,你与小久夜闯刑部案牍库,可有此事?”

梅时雨心头一惊,故作镇定:“什么都瞒不过小姨。”

“今日,你单凭笛声,便推断出东夷细作的身份,”谢杳语气一沉,“怎知来日,你昭明卫泊然君的身份不会因一念之失,暴露人前?”

“时雨知错,”梅时雨解释道,“只因当时并非仅有我二人在案牍库内,还有三哥,故才出此下策。”

谢杳抬眸,不怒自威:“当时境况,你心知肚明,还需孤替你回忆吗?”

梅时雨无从辩驳,沉默着低下头。

良久,殿内传来一声叹息。

“孤知晓,你对小久珍之重之,可你并不只是昭明卫的泊然君,更是我大凉世子!”谢杳语重心长道,“须知君子慎始,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于你而言,甚至是性命之失。”

“小姨,若非小久,我恐怕早就没了性命。”梅时雨言辞恳切,“小久的命,就是我的命,我心意已决。”

谢杳付之一笑,不置可否。

“江州梅家,有悬壶济世之名,反观剑南温家,世代制毒、用毒,一为救人,一为杀人,分明水火不容,偏又生出惺惺相惜的你二人,当真是因缘际会。”她感叹道。

“毒药亦可以救人,医术亦可以杀人,救人杀人,不过在施行者的一念之间,”梅时雨语气笃定,“世人大多墨守成见,但我知道,小姨目光如炬,定明白我心意。”

谢杳瞥了他一眼:“罢了,孤点到为止,你且去吧。”

梅时雨退出殿外,放缓了脚步,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不免失了神。

大约是嘉祐六年的春天,他第一次见到温久,彼时的他病痛缠身,根本无暇顾及这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小丫头。后来,他听宫女闲谈,才知道,她是小姨的徒弟。

他再次见到温久,是在第二年雨水,谢杳的生辰宴上,她将他骗至西花园,设计让他吃下剧毒的火绒花,以毒攻毒,治好了他的寒疾。

他们之间,又岂止青梅竹马之情、同袍之谊。

“世子殿下,在想什么?”

少女笑靥如花,鹅黄色的衣裙随风飘扬,在夜色下泛着微光,皎若明月。

梅时雨微怔,凝眸驻足,没有言语。

少女明媚张扬,比之儿时,又多了几分沉稳从容。在他的记忆里,还像个奶团子那般大时的温久,孤傲,甚至有些乖张,哪怕经历了苦难,她依旧无畏地、奋力地肆意生长着,是他向往成为的模样。

温久摆了摆手:“怎么了?”

她神情难得一见的认真。

“没什么,就是有些困了。”

梅时雨缓步走到她面前,在与她相隔一步之处停了下来,上身微倾,望向她的眼眸。

“小久,是在等我吗?”

温久眼神闪躲,双臂环胸,将身子一扭,不去看他:“你少自作多情,我……我就是飧食吃多了,消食罢了!”

言罢,她落荒而逃。

梅时雨忍俊不禁,摇了摇头。

温久回头,见他没动,轻哼了一声,快步流星地离去。

梅时雨闻声回身,也不着急,默默跟在她身后。

两道鹅黄色身影,一前一后,似星月相依,为这沉闷的宫闱,添了一丝生气。

香炉生烟,缭绕至殿内各处,木质调的香气,清新宜人。

“安神香?”谢杳嗅了嗅,懒散开口。

“正是。”棠梨笑道。

“孤并未真的生气,不过做个样子,吓吓他罢了。”

棠梨颔首:“世子殿下知分寸,明事理,无须圣人多言。”

“北境还没有消息吗?”谢杳话锋一转。

“暂且未有。”

棠梨顿了顿,又补充道:“算日子,右使一行想必已抵达长安,不日便会将消息传回,应该快了。”

彼时,北祈皇都,长安,曲江驿。

两道倩丽身影相对而立,倚在窗边。

叶芷音眉头紧蹙,望着天边残月,连连叹气。

“谷雨前夕我们便已行抵长安,如今都过去小半月了,仍旧毫无进展,等消息传回南境,不知是何年月。”

谢瑜比了个“嘘”的手势,示意她小声些,免得隔墙有耳。

“等阿渊回来,我们再议一议,看看有没有其他法子。”她低声道。

话音刚落,李亭渊推门而入,脚步生风,携来丝丝凉意。

北境入春晚,不比南境的三月,她此前久居江南,一时还是无法适应。

叶芷音拢了拢披风,回身问道:“如何?”

李亭渊不答,沮丧地摇了摇头。

“我们入城时也打探过,金吾卫大将军确是段将军无疑,”谢瑜语气笃定,“以他与圣人的关系,断没有避之不见的道理,会否因什么事耽搁了?”

“能令金吾卫大将军唯命是从的人,屈指可数啊!”李亭渊意味深长地笑道。

“咚咚咚——”

忽然有人轻声叩门,三人旋即噤声。

“客官,有您的信。”

小厮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叶芷音动作一顿,疑惑地将目光投向谢瑜和李亭渊。

二人纷纷摇头,亦是不明就里。

谢瑜侧头望向李亭渊,向他眼神示意:你去开门。

李亭渊叹了口气,应道:“来了!”

他幽怨起身,忍不住腹诽:与其说他此行是为护叶芷音的安全,倒不如说,他是个苦力。这不,方才坐下,又得起身去取信。

李亭渊接过信打量了一番:“这信是何人交与你的?”

“是个官爷,我看他打扮,应该是金吾卫的。”小厮仔细描述道。

李亭渊掏出几枚银钱递给小厮:“有劳。”

“您客气。”

待他进了间内,叶芷音动作极快地插上门闩。

三人围坐于桌案,沉默着打开信封,俱是一愣——信纸上,一个字都没有,连同信封,皆是一片空白。

“这是在耍我们呢!”李亭渊气愤不已。

叶芷音思量一瞬,拿起信封,走到烛台旁。

“二姐!”

“阿渊,她不是要烧信。”谢瑜出声制止。

只见那空无一字的信封,在烛火的炙烤下,渐渐显出一行字来:今夜子时,红尘楼见。

灯火阑珊,取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灯火阑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