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逾星记事:顶流与冰山投资人双向诱拐 > 第63章 守艺余温

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恰逢周末,逾星书斋比往常热闹了三倍。

读者们举着节目截图来打卡,指着许愿墙上的照片笑:“原来沈总系玉簪的样子这么温柔!”“燃哥你吐槽沈总洁癖时,眼里的光藏不住啊!” 温星燃忙着给大家签纪念书签,额角沁出薄汗,沈逾白端着冰镇酸梅汤走过来,自然地接过他手里的马克笔,在书签上补了个小对勾。

“你说节目组会不会剪个‘沈总缺点合集’?”温星燃喝着酸梅汤,看着窗外攒动的人影,眼底漾着笑,“比如‘半夜数猫毛’‘账本画对勾’‘姜汤放八片姜’,绝对能上热搜。”

沈逾白正在整理捐赠的古籍,闻言指尖顿了顿。他想起录制时温星燃说“你系玉簪的样子比高定还好看”时,自己耳尖发烫的触感,喉间泛起笑意:“他们要是敢剪,我就把你偷偷往姜汤里加蜂蜜的视频发出去。”

温星燃呛了口酸梅汤,咳得眼角发红:“那是你放太多姜!”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柜台底下翻出个锦盒,里面是枚青玉砚台,砚边刻着细密的星图,“对了,上次去苏州,我把你看上的那方砚台买回来了。”

沈逾白的指尖抚过砚台上的星图,指尖微凉的触感里,藏着半年前的记忆——当时他在古籍店对着那方砚台驻足,温星燃凑过来说“喜欢就买啊”,他摇头说“太贵了”,转头却见温星燃偷偷拍下砚台底的刻字,后来这半年,总借口“考察文化项目”往苏州跑。

“你当时说‘玉簪配砚台才像样’,”温星燃忽然笑了,把砚台往他面前推了推,“现在配齐了,算不算‘文化传承’?”

沈逾白拿起砚台,在月光下轻轻摩挲,星图上的每一颗星都像被点亮。他想起昨晚温星燃在书房练字,写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行”,末了画了只偷喝墨水的猫,猫爪边写着“煤球到此一游”。

节目里没播出的片段,比正片更动人。

录制结束那晚,温星燃在后台看到沈逾白给古籍修复匠人打电话,语气是他从未听过的柔和:“李老师,您看能不能收个徒弟?我爱人想学制浆糊,他总说您那八味香料的配比太复杂……”

而沈逾白记得,温星燃在捐赠仪式上,把线装书模板递给传承人时,特意说:“步骤图别画太复杂,像我这种总把‘买故事的钱’写进账本的人,得有容错率。”

此刻,书店里的读者渐渐散去,煤球正趴在古籍修复工具盒上打盹,尾巴尖扫过那方星图砚台。沈逾白翻开温星燃的捐赠笔记,最后一页贴着张便利贴,是他写的:“沈逾白的缺点清单其实漏了一条——他总把‘我爱你’藏在古籍里,得用放大镜才能看见。”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在泛黄的书页上流淌,像极了沈逾白修复的古籍里,那滴被小心抚平的墨痕。而书签上的小对勾,比任何完美的誓言都要动人。

文化传承的舞台落幕了,但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逾星书斋的晨露与暮色里,在每一次“吐槽”与“偏爱”的交织里,在每一页被认真书写的日常里,温柔地延续着。就像那方星图砚台,能盛墨,能映月,更能盛下两个人的,烟火气里的漫长岁月。

《守艺人家》播出后的第三天,#沈逾白的八片姜# 词条以火箭速度冲上热搜第一。

起因是美食博主“舌尖上的复刻”发布了一条模仿视频。

镜头里,博主戴着金丝眼镜,一本正经地往锅里丢姜片,一片、两片、三片……直到第八片时,弹幕里炸开了锅:“停!就是这个神圣的数字!”“隔着屏幕都闻到辣味了!”“建议申报非遗,就叫‘沈式驱寒法’!”

视频结尾,博主端着黑乎乎的姜汤龇牙咧嘴:“实测证明,八片姜的辣度刚好能让温老师半夜找水喝,沈总果然是精确计算过的!”这条视频单日播放量破亿,评论区里,网友们的玩梗热情彻底被点燃。

有人扒出沈逾白早年在财经论坛的发言:“任何决策都要经过数据验证,误差不能超过5%。”下面立刻有人接茬:“所以八片姜是经过反复试验得出的最优解?多一片太辣,少一片不够驱寒?”

更有程序员制作了“八片姜计算器”小程序,输入体重、当日气温就能算出“沈式姜片用量”,上线三小时就崩了三次服务器。温星燃刷到这条时,正趴在吧台上看店,笑得差点把手里的马克笔掉进咖啡杯。

“你看,”他把手机怼到沈逾白面前,屏幕上是网友P的表情包——沈逾白穿着西装举着姜片,配文“精准到片的爱”,“你的八片姜快成计量单位了。”

沈逾白正在给新到的线装书盖章,闻言抬眼,指尖在“逾星书斋”的藏书章上顿了顿:“他们不懂。”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认真,“那年你在山里拍写真感冒,医生说生姜驱寒最有效,三钱刚好,换算成姜片就是八片。”

温星燃愣住了。那段往事他早就模糊了,只记得自己发着高烧躺在床上,沈逾白守在旁边,每隔半小时就摸一次他的额头,姜汤熬得满屋都是辛辣的香气。原来那些被调侃的“较真”,藏着他从未言说的细致。

书店里很快多了道新风景。熟客们来喝咖啡时,会故意点“八片姜特调”——其实就是加了姜汁的拿铁,温星燃在杯沿画了个龇牙咧嘴的小人,旁边标着“沈总认证”。

有次王奶奶来借书,看到吧台上的姜片罐,笑着说:“小逾这孩子,对别人都客客气气的,就对你,连放几片姜都算计着来。”

温星燃正在给“八片姜”主题书签盖章,闻言抬头笑了:“他那是关心则乱。”话虽如此,却在当天的读者留言本上画了幅漫画:沈逾白举着天平称姜片,旁边的温星燃偷偷往天平另一端放了块方糖。

网络狂欢还在继续。某家电竞战队赢了比赛,队员举着姜片合照:“感谢沈总秘方加持,八片姜=百分百胜率!”甚至有母婴博主建议:“给宝宝冲奶粉可以参考沈式精准法,误差不超过0.5ml。”

沈逾白的特助拿着舆情报告冲进办公室时,他正在看温星燃发来的照片——书店的许愿墙上,新添了无数片手绘姜片,每片上都写着祝福:“愿有人为你精准计算八片姜的温柔”“八片姜=我爱你×8”。

“沈总,需要公关吗?”特助看着屏幕上的玩梗视频,额头冒汗。

沈逾白却指着照片里温星燃画的Q版小人,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弯:“不用。”他顿了顿,补充道,“让法务部联系那个‘八片姜计算器’开发者,授权我们用在公益项目上,算算山区孩子每天需要的营养摄入量。”

特助愣了愣,忽然明白——这位以冷静著称的投资大佬,早已把网友的调侃,变成了独属于他的温柔。

半个月后,逾星书斋举办“文化传承市集”。沈逾白的古籍修复摊位前,摆着个玻璃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姜片,旁边放着天平。温星燃举着相机拍照,笑着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沈式八片姜,驱寒又浪漫!”

沈逾白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却在有人问“为什么是八片”时,认真解释:“三钱生姜等于八片,是《本草纲目》里的计量,不是我发明的。”

人群里爆发出善意的笑声。有人喊:“那为什么给温老师煮就要严格按这个来?”

沈逾白的耳尖微微发红,没说话,只是往温星燃手里塞了块桂花糕——知道他怕辣,早就备好了解辣的甜食。

夕阳西下时,市集快散了。温星燃数着今天的收入,忽然抬头:“晚上煮姜汤吧?我来放姜片。”

沈逾白正在收拾工具,闻言动作顿了顿:“你想放几片?”

“一片。”温星燃笑得狡黠,“今天不冷,意思意思就行。”

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桂花的甜香。温星燃想起白天看到的一条微博:“八片姜的浪漫,不在于精准,而在于有人愿意为你计算每一片的分量。”他忽然停下脚步,转身抱住沈逾白:“其实我早就不怕辣了,就是喜欢看你紧张的样子。”

沈逾白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放松下来,伸手回抱住他:“我知道。”

月光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戒指反射出细碎的光。那些被全网调侃的八片姜,那些被放大的“缺点”,终究在烟火气里酿成了最甜的糖。就像此刻,锅里的姜汤正冒着热气,姜片不多不少,刚好一片——是温星燃放的,带着他独有的、不按常理出牌的温柔。

而网络上的狂欢还在继续,只是大家渐渐明白,八片姜的本质,不过是有人把“我爱你”藏进了柴米油盐的精准里,藏进了那些被认真对待的、琐碎的日常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