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逾星记事:顶流与冰山投资人双向诱拐 > 第62章 守艺人家

六月,应公益节目《守艺人家》节目组邀请,沈逾白和温星燃一起参加节目录制。

电视台一号演播厅搭景时,温星燃正对着台本皱眉。米白色的汉服领口有点紧,衬得他脖颈线条愈发清晰,手里捏着的折扇上题着“逾星书斋”四个字,是沈逾白上周亲手写的。

“紧张了?”化妆师笑着给他补妆,“你和沈总在一起五年,公开两年,第一次同台录综艺,观众期待值都快爆表了。”

温星燃对着镜子扯了扯衣领:“不是紧张,是这衣服没我书店的棉麻衬衫舒服。”话虽如此,眼里却藏着点期待——台本最后一页写着“文化传承者访谈”,而沈逾白负责的环节,正是他最爱的古籍修复展示。

演播厅里已经来了其他几组嘉宾:影后夫妇正对着提词器顺流程,老艺术家两口子在讨论待会儿要展示的剪纸技巧,还有一对新晋演员夫妻,穿着精致的唐装,正在镜头前练习拱手礼。温星燃刚找了个角落坐下,就看到入口处传来骚动。

沈逾白来了。他穿着件深青色的直裾,腰间系着同色的玉带,平日里一丝不苟的头发束成了发髻,用支玉簪固定着。明明是复古的装扮,却硬生生穿出了商界大佬的气场,走过之处,连摄像机都仿佛顿了半拍。

“你迟到了三分钟。”温星燃扬了扬手里的折扇,语气里带着点刻意的挑剔,“说好的‘文化人要守时’呢?”

沈逾白在他身边坐下,自然地接过他手里的台本翻看,指尖划过“古籍修复”四个字时停顿了片刻:“临时处理了点事。”他顿了顿,从袖袋里摸出颗薄荷糖,剥开糖纸递过去,“刚看到你对着台本皱眉,给你压惊。”

温星燃接过糖塞进嘴里,冰凉的甜味在舌尖蔓延开。他知道沈逾白说的“临时事”是什么——早上公益基金会打来电话,说捐赠的古籍库房有点漏水,他特意绕路去处理了。这人总是这样,把所有事都安排得滴水不漏,却从不言说。

第一个环节是“非遗技艺展示”。沈逾白被安排在第三个出场,他带来的古籍修复工具摆了满满一桌:糨糊碗里的糯米糊还冒着热气,排笔整齐地晾在笔山上,最显眼的是块砚台,边角处刻着个小小的“白”字。

“这是清代的澄心堂纸,”沈逾白拿起张半透明的纸,对着光展示,“修复时要用竹纤维浆糊,才能保证古籍的透气性。”他的手指修长灵活,镊子夹着残破的书页时稳得像定住了,连解说员都忍不住赞叹:“沈总这手艺,堪比专业修复师啊。”

温星燃坐在观众席第一排,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忽然想起去年冬天,沈逾白为了修复书店里那本民国版《茶经》,特意去苏州跟着老匠人学了三个月,回来时指尖全是磨破的茧子,却笑着说“不难”。

轮到温星燃展示时,他带来的是自己做的线装书。封面用的是书店门口掉落的桂花花瓣压制成的纸,里面贴满了读者的留言便签——有小学生用拼音写的“我喜欢这里”,有白领画的“老板们吵架的小漫画”,最末页贴着张两人在荷兰拍的婚纱照,照片里的向日葵被他用金线绣了圈花边。

“这叫‘时光之书’,”温星燃翻到某一页,指着上面沈逾白写的“进书清单”,“比如这页,某人把‘买故事的钱’改成‘进书款’,还画了个小对勾,强迫症没救了。”

全场哄笑起来,镜头扫到沈逾白时,他正低头调整修复工具,耳尖却悄悄红了。

最让人期待的“夫妻默契问答”环节,节目组搬来了两台测谎仪。主持人拿着题板,笑得不怀好意:“第一题,请问两位第一次吵架是因为什么?”

温星燃几乎是立刻抢答:“因为他非要把我画的Q版小人从账本上撕掉,说‘影响账目清晰度’。”

沈逾白点头:“但最后我妥协了,现在那些小人还在账本里。”他看向温星燃,眼里带着笑意,“而且后来发现,有小人的账本,查账时心情会变好。”

测谎仪没响,全场响起善意的掌声。

问到“对方最让你头疼的习惯”时,温星燃忽然来了精神,掰着手指开始数:“第一,洁癖到变态,我在书店养的猫掉根毛,他都要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说‘影响读者体验’;第二,太较真,上次我在许愿墙上写‘今天天气好’,他非说漏了‘很’字,硬要我补上去;第三,喝姜汤放八片姜,说‘驱寒就得这样’,结果辣得我半夜起来找水喝,他还在旁边说‘谁让你逞能’。”

他说得绘声绘色,连模仿沈逾白的语气都惟妙惟肖,全场笑成一片。测谎仪的绿灯亮着,显然句句属实。

主持人憋笑着问沈逾白:“沈总认同吗?需要反驳吗?”

沈逾白却摇了摇头,目光落在温星燃身上,语气认真:“他说的都对。但我想补充一点,他说我洁癖,却会在我出差时,每天给煤球梳毛,然后拍视频发我,说‘看,没掉一根毛’;他说我较真,却会把我改的错别字都记在小本本上,下次写便签时特意避开;他说姜汤太辣,却会在我感冒时,学着煮八片姜的姜汤,虽然最后偷偷往里面加蜂蜜。”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整个演播厅。温星燃的耳尖红了,别开视线假装看舞台,手里的折扇却被捏得发白。测谎仪的绿灯依旧亮着,像在为这份坦诚作证。

节目录制到深夜,最后一个环节是“给非遗项目捐赠”。沈逾白捐了一套古籍修复工具,温星燃则捐了自己做的线装书模板,上面贴着张便利贴:“步骤很简单,像我这种手残党都能学会——温星燃留”。

后台卸妆时,温星燃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忽然笑了:“我今天是不是太不给你留面子了?”

沈逾白正在解玉带,闻言动作顿了顿:“没有,挺好的。”他走过来,从镜子里看着他,“比那些商业互吹真实多了。”

温星燃想起刚才沈逾白说的话,心里忽然暖暖的。他转身抱住沈逾白的腰,把脸埋在他背上:“其实我最喜欢你较真的样子,尤其是你看古籍时,眼里的光比聚光灯还亮。”

沈逾白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放松下来,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背:“我也是。”

节目播出时,正片结束后的彩蛋让观众炸开了锅。

镜头里,工作人员收设备时,温星燃坐在后台的椅子上,对着还没关掉的摄像机自言自语:“其实沈逾白最大的缺点,是太不把自己当回事。上次为了赶古籍修复的进度,在库房熬了三个通宵,回来时眼底的青黑比熊猫还重,却跟我说‘不累’。”

他说着,忽然笑了,眼里闪着点水光:“但他也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管多忙,都会记得我喜欢什么。比如他今天系的玉簪,是我去年在苏州看上的,当时嫌贵没买,他却偷偷记下来了。”

摄像机转向门口,沈逾白正站在那里,手里提着个纸袋,显然是听到了刚才的话。他走进来,把纸袋递给温星燃:“刚路过老字号,买了你喜欢的桂花糕。”

温星燃接过纸袋,看到沈逾白耳尖发红的样子,忽然凑过去在他脸上亲了一下:“测谎仪没响,我说的都是真心话。”

沈逾白没说话,只是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动作温柔得像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这段没经过剪辑的彩蛋,被网友称为“年度最甜片段”。有人在评论区写道:“原来最好的爱情,是能在镜头前坦然说出对方的缺点,却在每个细节里,藏着‘我其实很爱你’的真心。”

书店里,温星燃和沈逾白靠在沙发上看节目重播。煤球趴在他们中间,正抱着块桂花糕打盹。

“你看,”温星燃指着屏幕上自己吐槽的样子,“全国观众都知道你喝姜汤放八片姜了。”

沈逾白拿起块桂花糕递给他,语气里带着点小得意:“但他们也知道,我会把你喜欢的核桃挑出来。”

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书架上的古籍和线装书上,泛着柔和的光。聚光灯下的坦诚,镜头外的偏爱,都像这书店里的书香一样,醇厚而绵长。

或许,所谓的完美爱情,从来不是没有缺点,而是能在彼此的不完美里,找到最契合的频率,像古籍修复时的纸与浆糊,看似不同,却能共同守护一份时光里的珍贵。

而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在聚光灯下,在书斋的烟火里,在每个敢于坦诚缺点的瞬间里,温柔地延续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