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逾星记事:顶流与冰山投资人双向诱拐 > 第39章 多肉实验和私人边界

春日的风漫进书店,绕着“多肉角”的木架打转,带着些似有若无的、属于春天的温柔。

这是温星燃在书店角落开辟“多肉角”的第三个月。

那盆被他命名为“小卷”的玉露,叶片突然从顶端开始发黄,原本饱满的叶尖皱巴巴的,像被晒蔫的青菜。他蹲在木架前,举着放大镜研究了半天,连最爱的焦糖玛奇朵都忘了喝,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浇多了?”沈逾白走进来的时候,正撞见他拿着喷壶犹豫不决。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他发顶,睫毛在放大镜镜片上投下细碎的阴影,认真得像在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

“不知道啊,”温星燃抬头,鼻尖沾了点泥土,“上周刚换的颗粒土,按你说的比例配的,怎么就黄了呢?”

沈逾白放下公文包,俯身观察那盆玉露。叶片基部还算饱满,只是顶端泛着不健康的透明感,确实是典型的闷根迹象。他指尖轻轻碰了碰盆土,湿度果然偏高。

“可能是通风不够。”他起身时,目光扫过角落里堆着的十几个花盆——有被温星燃戏称为“沈总同款高冷”的黑法师,也有被叫做“小太阳”的黄丽,每盆都挂着手写的小木牌,记录着浇水日期。

“我查了攻略,说玉露要闷养才好看。”温星燃戳着发黄的叶片,语气里带着点委屈,“我特意找了个玻璃罩扣着,结果……”

沈逾白忽然笑了。他想起上周出差前,温星燃兴奋地展示那个古董玻璃罩,说“给小卷做个温室”,当时还叮嘱过“记得每天掀开透气”,看来某人又犯了“一时兴起忘执行”的老毛病。

“明天我带些实验表格过来。”沈逾白拿起吧台上的湿巾,替他擦掉鼻尖的泥土,“我们做个对照实验。”

温星燃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沈逾白真的提着个文件夹走进书店。文件夹里整整齐齐夹着十几张表格,表头用打印机打得清清楚楚:“多肉生长记录表”,下面细分了“浇水周期”“光照时长”“通风方式”“叶片状态”等栏目,甚至预留了贴照片的方框。

“这是……”温星燃翻着表格,看着那些精确到小时的时间栏,忽然觉得手里的放大镜都成了玩具。

“对照组用玻璃罩,每天透气两小时;实验组不用罩子,放在窗边通风处。”沈逾白拿出卷尺,认真测量玉露的高度,“每周记录一次叶片变化,数据说话。”

他说着,从公文包掏出个迷你温湿度计,小心翼翼地埋进对照组的盆土边缘:“这样能精准监测环境差异。”

温星燃看着他蹲在花盆前,衬衫袖口挽得一丝不苟,用钢笔在表格上写下“初始高度4.2cm”,忽然觉得这场景比任何商业谈判都动人。他偷偷拿出手机,拍下沈逾白认真记录的侧脸,照片背景里,他随手画的“多肉成长漫画”还贴在木架上,画风幼稚得像小学生作品。

实验进行到第二周,差异渐渐显现。对照组的玉露虽然不再发黄,新叶却长得瘦弱细长;实验组的叶片虽然慢些,却厚实饱满,叶尖还泛着健康的蓝绿色。

“所以结论是?”温星燃趴在吧台上,看着沈逾白汇总数据,笔尖在表格上划出工整的线条。

“玉露需要湿度,但更需要流动的空气。”沈逾白圈出两组的湿度差值,“就像你喜欢热闹,却也需要独处的空间。”

他忽然低头,在“备注栏”里写下一行小字:“如同关系中的距离感,过近则窒息,太远则疏离。”

温星燃凑过去看时,耳尖悄悄红了。他想起刚在一起时,自己总担心沈逾白嫌他黏人,连出差都要每天发十几条消息汇报行程,直到某次沈逾白在视频里说“你可以有自己的节奏,我等你就好”,才慢慢学会松弛。

实验结束那天,温星燃在书店举办了场“多肉分享会”。他把沈逾白做的记录表贴在展板上,旁边摆着两组玉露的对比照片,引得熟客们啧啧称奇。

“没想到沈总连养多肉都这么专业。”常来写代码的小张推了推眼镜,指着备注栏里的那句话,“这话是不是在说你们俩啊?”

温星燃笑而不语,转身从货架上拿下两本《植物生理学》,一本递给沈逾白,一本自己抱着:“从今天起,我也是有理论指导的多肉养殖户了。”

沈逾白翻开书页,发现扉页上被画了个Q版小人,正蹲在花盆前填表,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沈研究员”。他抬头时,正好对上温星燃的目光——那人举着刚买的新花盆,眼里的光比阳光下的玉露还亮。

后来,那本实验表格被塑封起来,和温星燃的“多肉成长漫画”一起挂在故事墙上。表格最后一页,沈逾白贴了张两人的合照:温星燃举着恢复健康的玉露笑得灿烂,沈逾白站在他身边,手里还捏着那支记录数据的钢笔。

照片下面,温星燃添了行字:“最好的实验,是和你一起记录每片叶子的成长。”

沈逾白看到时,在旁边补了句:“最好的结论,是找到适合我们的相处浓度。”

那天傍晚,温星燃给所有多肉换了新标签,在“小卷”的木牌背面,刻下了实验结束的日期。晚风穿过书店,吹动了表格页角,也吹动了吧台上并排放着的两个马克杯——一个印着“多肉杀手”,一个印着“数据狂魔”,杯沿相碰时,发出清脆的声响,像在为这场关于爱的实验,敲下温柔的句号。

时间悠悠荡荡,春日的风裹着新叶的气息,漫过逾星书斋的木门。

逾星书斋的木门上,挂着块不起眼的木牌。

是沈逾白亲手刻的,字迹清瘦:“午后三点至五点,私人时间,不谈公事。”牌子边缘被摩挲得光滑,显然挂了有些年头。熟客们都知道,这两个小时里的沈逾白,会摘下西装袖口的袖扣,坐在藤椅上看闲书,偶尔帮温星燃整理书架,活像个普通的读书人。

但今天,这块木牌似乎被人忽略了。

穿定制西装的男人已经在吧台前站了十分钟,手里的鳄鱼皮公文包擦得锃亮。他看着沈逾白给一盆绿萝浇水,第三次开口时,声音里带着刻意的热络:“沈总,真是巧啊,没想到您也爱来这种小书店……”

沈逾白直起身,水珠顺着指尖滴落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圈。他没看男人,只是把水壶放回原位,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天气:“不巧,我是这里的老板之一。”

男人脸上的笑容僵了僵,随即又堆起来:“那更巧了!我公司最近在做文创项目,正想找沈氏合作,您看……”

“木牌上的字,看见了?”沈逾白终于转头,目光落在男人身后的木门上,“私人时间,不谈公事。”

男人是做奢侈品代加工的王总,上周在慈善晚宴上见过沈逾白一面。听说逾星书斋是他常来的地方,特意算准时间堵在这里,连方案都打印好了,封面上印着“与沈氏集团战略合作计划书”。

“沈总您别误会,”他把方案往吧台上推,“我就是觉得这书店氛围好,想跟您交个朋友……”

温星燃正在给新到的诗集盖章,闻言抬眼笑了笑:“王总怕是对‘朋友’有什么误解。”他指了指墙上的照片,“我们交朋友,看的是能不能一起蹲在地上喂猫,不是方案做得有多厚。”

王总的脸涨成了猪肝色,还想说什么,却被沈逾白打断:“林助理,”他对着手机开口,声音冷得像结了冰,“把这位先生‘请’出去,以后别让他进书店。”

五分钟后,特助带着保安出现在巷口。王总被“送”出去时,还在喊:“沈总您再考虑考虑!我可以投资这家书店啊!”

温星燃看着他的背影笑:“这人怕不是以为钱能砸开所有门。”

沈逾白正在擦刚才被方案碰到的吧台,用了半瓶消毒喷雾:“总有人觉得,私人空间也能变成生意场。”他把那块“私人时间”的木牌扶正,“得让他们知道,这里不行。”

熟客们坐在角落,早就见怪不怪。穿格子衫的程序员小声说:“上次那个想托关系进沈氏的,也是这么被‘请’出去的。”旁边的女生点头:“燃哥说得对,他们连店里的猫都没喂过,还好意思说交朋友。”

历史系的女生抱着论文来请教时,特意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下午五点零一分。

“沈总,您看这段关于明代商业法的分析,能不能给点建议?”她把论文递过去,语气带着小心翼翼的尊重,“我知道您刚结束私人时间。”

沈逾白接过论文,指尖在“市舶司制度”那页停顿:“这个论点不错,但引用的史料有点偏。”他从书架上抽出本《明史食货志》,“这里有更具体的记载,你可以参考。”

女生道谢时,沈逾白忽然说:“我朋友的文化公司在招历史顾问,下周有场宣讲会,需要的话我可以给你地址。”

“真的吗?”女生眼睛亮了。

“但有个条件。”沈逾白看着她,“别说是我推荐的,凭你论文里的见解,足够通过初试。”

这才是熟客们熟悉的沈逾白——他会在私人时间结束后,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递梯子,但绝不给投机者留缝隙。就像上个月,学设计的男生想请他看作品集,特意等到五点半才开口,递过来时还附了张自己画的书店插画:“燃哥说您喜欢写实风格,我照着后院的向日葵画的。”

沈逾白收下插画时,眼里有了温度:“画得不错,下周带你来见陈默。”

沈逾白第一次在书店发声明,是因为有营销号爆料“沈氏集团董事长在书店私下会客,疑为暗箱操作”。

那天他正在给温星燃煮姜汤,手机里的消息炸了锅。温星燃抢过来看,气得手都抖了:“这些人怎么凭空捏造!那天明明是帮张教授找绝版书!”

沈逾白把姜汤放在他手边,点开微博编辑了一段话:“逾星书斋是私人空间,非商业场所。偶为熟客提供便利,基于其自身能力与需求匹配,全程透明合规,与‘暗箱操作’无关。私人时间恕不接待公事访客,望自重。”

配图是书店的木牌和那盆常被他浇水的绿萝,没有多余的情绪,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声明发出后,评论区里熟客们纷纷作证:“上次我找工作,沈总只给了招聘信息,笔试面试全凭自己”“他连我递的奶茶都要扫码付钱,说‘书店不欠人情’”。

有个曾被“请”出去的商人不服气,评论说“装什么清高,还不是怕被人抓住把柄”,立刻被张教授怼了回去:“我那天不过是让沈总帮我找本1956年版的《敦煌遗书》,他翻遍了阁楼,找到时手上全是灰,这叫暗箱操作?”

温星燃看着评论区笑:“还是教授会说话。”

沈逾白正在给绿萝换盆,闻言道:“不是会说话,是他们懂边界。”他指了指窗外,“真正的尊重,是先看见那块木牌,再决定要不要敲门。”

傍晚的霞光透过玻璃窗,给书店镀上了层金边。

沈逾白把那块“私人时间”的木牌翻过来,背面刻着行更小的字:“有缘者,清茶以待;投机者,门扉勿叩。”这是他刻牌子时,温星燃在旁边加的,说“得有点人情味”。

此刻,学历史的女生正在角落里改论文,时不时抬头看眼那本《明史食货志》;穿格子衫的程序员在帮小雅调试收银系统,嘴里念叨着“沈总说这个算法可以优化”;温星燃靠在沈逾白肩上,翻着新到的剧本,忽然笑出声:“你看这个角色,像不像上午那个王总?满脑子都是生意经。”

沈逾白合上书,看着窗外渐渐安静的巷子。被“请”出去的王总不会知道,他拒绝的不是合作,是对私人空间的冒犯;熟客们都明白,那些被温柔以待的时刻,从来不是因为沈逾白的身份,是因为他们先学会了尊重——尊重那块木牌,尊重两个男人想在喧嚣里守住的片刻安宁。

关店时,温星燃摘下那块木牌,用软布细细擦拭。“今天又守护了我们的领地。或许下次开放日我们再做些科普”他笑着说。

沈逾白接过木牌,指尖划过背面的字迹:“好啊。不过不是领地,是我们的日子。”

晚风带着樱花香吹进来,吹动了吧台上的绿萝。明天太阳升起时,那块木牌会重新挂起,像个沉默的哨兵,区分着喧嚣与宁静,也守护着两个男人在烟火气里,最珍贵的私人时间。

多肉“董事会”

周末午后的书店后院,阳光把木质花架晒得暖烘烘的。温星燃刚给新到的向日葵种子浇完水,转身就见沈逾白蹲在多肉盆栽前,手里捏着支笔和小本子,表情严肃得像在开跨国并购案听证会。

三盆玉露被他摆成“品”字形,每盆旁边都放着个迷你量杯,花盆上还贴着写满字的便签——“1号:上周浇水过量,叶片轻微化水,通风时长需增加2小时”“2号:新叶生长缓慢,疑似光照不足,建议调整花架角度15度”“3号:土壤板结,下周需更换颗粒土,比例按泥炭:火山石=3:2调配”。

“沈总,”温星燃靠在门框上憋笑,“您这是给多肉开董事会呢?”

沈逾白头也没抬,指尖轻轻碰了碰1号玉露的叶片,语气认真:“它们的生长数据波动异常,需要及时干预。”他顿了顿,翻到本子某页,“你上周三多浇了10毫升,导致1号根系出现应激反应,这个责任得算在你头上。”

温星燃笑得直揉肚子,走过去蹲在他旁边,故意把手指伸进量杯里蘸了点水:“那沈总打算怎么‘处罚’我?扣我奶茶配额?”

沈逾白终于抬头,眉头微蹙:“奶茶是固定支出,不能扣。”他想了想,在本子上添了行字,“罚你下周负责记录所有多肉的生长状态,每天提交一份观察报告。”

这话刚说完,旁边的3号多肉忽然掉了片叶子。沈逾白的眼神瞬间紧绷,立刻拿起放大镜凑近查看,嘴里还念叨:“叶片基部无病虫害,可能是物理损伤,需要标记为‘待跟进风险点’。”

温星燃看着他一本正经分析落叶原因的样子,实在忍不住笑出了声,伸手把人拉起来:“行了沈总,多肉没那么娇气,咱们先去煮杯咖啡,回来再给它们‘复盘’好不好?”

沈逾白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放大镜和本子收进兜里,却不忘叮嘱:“别碰我的量杯,下次浇水必须按标准来。”

等两人煮完咖啡回来,温星燃偷偷在1号多肉的便签上画了个吐舌头的小人,沈逾白没看见,还在认真跟他讨论“要不要给花架装个湿度传感器”,完全没察觉身边人眼底快溢出来的笑意——原来再理性的人,遇到生活里的小事,也会露出这样可爱的“执念”。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9章 多肉实验和私人边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