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逾星记事:顶流与冰山投资人双向诱拐 > 第155章 番外四十七(父母视角):砚边护雏一[番外]

暮春的雨,是苏州老宅最寻常的景致。青灰瓦檐垂落的雨丝,织成一片朦胧的帘,打在庭院的芭蕉叶上,淅淅沥沥地碎成软响,又顺着叶脉滚落到青石板上,晕开一圈圈浅淡的湿痕。

沈母坐在书房的花梨木桌前,指尖捏着一枚银质装裱针,正细细修整一幅古琴谱的绫边。宣纸是陈年的净皮宣,带着淡淡的竹纤维纹路,上面影印的“清代《广陵散》孤本谱”字迹隽秀,墨色虽历经百年,依旧透着股温润的光。这是上周谷家的儿子谷维送来的,装在一只深棕色的牛皮纸封袋里,封袋上贴着张米白色便签,字迹清秀得有些过分:“逾白弟,潘家园旧书摊偶得此谱,知你爱研古琴,特赠。谷维。”

便签被她压在镇纸下,边角已经被指尖摩挲得有些发毛。她抬头看向窗外,雨雾中,少年沈逾白正坐在回廊的竹椅上,手里捧着本厚厚的《货币银行学》,侧脸被廊下的暖灯映得柔和。他刚满十五岁,身形还带着少年人的单薄,却已经有了自己的执拗——比如坚持要把书桌搬到能看见庭院的地方,说“看雨打芭蕉能静下心算题”;比如认定了要考剑桥金融系,连课余时间都用来啃《国富论》和雅思真题,连母亲递过去的桂花糕,都要等把一道汇率换算题算完才肯吃。

“又在看逾白?”书房门被轻轻推开,沈父沈则安走了进来。他穿着件深灰色的定制西装,大概是刚从公司回来,领带松了半截,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那块低调的百达翡丽——那是他新婚时,岳父送的礼物,如今戴了快二十年,表盘上的细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却依旧走时精准,像他做人做事的风格,沉稳、妥帖,从不多出半分差错。

沈母抬头,将装裱针放在竹制针盒里,声音轻得像檐下的雨丝:“刚把谷维送的那本琴谱拆出来,想着装裱好给逾白当纪念,又怕他分心——你看他,这都快十点了,还在看那本《货币银行学》。”

沈则安顺着她的目光看向回廊,少年的侧脸埋在书页的阴影里,指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什么,大概是又想到了新的解题思路。他走到桌前,将手里的黑色文件夹放在案上,文件夹的封皮印着沈家公司的烫金logo,边角却没有半分张扬的痕迹。

“刚让助理整理的谷维资料,你看看。”他拉开椅子坐下,给自己倒了杯温茶,指尖在杯沿轻轻转了圈,“谷家做地产起家,在长三角有不少楼盘,家底确实能算‘优渥’。谷维比逾白大八岁,国外读完本科回来,没进自家公司,倒开了家小古琴工作室,平时就跟些圈里人喝茶、聊古籍,性子比他父亲软些,却也藏着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拗。”

沈母拿起文件夹,指尖划过“谷维个人履历”那一页。照片上的青年穿着件浅灰色针织衫,眉眼温和,嘴角带着浅淡的笑,看起来是个没什么攻击性的人。可当她翻到“近一个月与沈逾白接触记录”时,指尖还是顿住了:三月十二日,以“陪妹妹约同学”为由,在学校附近茶馆与沈逾白初见;三月十六日,邀沈逾白去私人画室,赠送定制古琴主题油画;三月二十日,带沈逾白参加古琴茶会,介绍琴师认识;四月二日,约沈逾白去郊区古琴工坊,赠送清代孤本琴谱……

每一次邀约,都精准地踩在沈逾白的兴趣点上。她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逾白从小就喜欢古琴和古籍,却很少有人能跟他聊到一块儿去。谷维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份“孤独”——他懂古琴流派的差异,能跟逾白聊《广陵散》的不同版本;他知古籍修复的门道,能给逾白讲手工拓印的技巧。对逾白来说,谷维大概只是个“懂自己兴趣的大哥哥”,可这份“懂”,在谷维那里,似乎藏着更深的心思。

“他找逾白的频率,太高了。”沈母把文件夹合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封皮,“上周去古琴工坊,我本来想跟着去,逾白说‘谷维哥哥就住那附近,顺便带我去,不用麻烦妈妈’——我当时没多想,现在看这记录,才觉得不对劲。”

沈则安喝了口茶,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我昨天跟谷家的老总谷明远通了电话。他倒是直爽,没绕弯子,直接说‘谷维是真喜欢逾白这孩子,觉得他干净、不功利,跟圈子里那些浑身铜臭味的不一样,私下里跟我提过,等以后逾白成年了,想让他安安稳稳待在身边,不用操心生计,专心做喜欢的古琴、古籍事’。”

“让逾白待在他身边,不用操心生计?”沈母皱了皱眉,拿起镇纸下的便签,“他这是想把逾白圈在自己的世界里养着?逾白才十五岁,满心都是考剑桥、做金融助力非遗的念头,他倒好,打着‘为逾白好’的旗号,想断了孩子的志向?”

“也不能说他是故意断逾白的志向。”沈则安放下茶杯,语气平和了些,“谷明远说,谷维从小就心思重,见多了圈子里‘联姻换资源’的事,对‘利益捆绑的关系’特别抵触。他开古琴工作室,就是想躲着家里的生意,找些‘纯粹’的人和事。上次在茶馆见了逾白,回来就跟谷明远说‘终于遇到个能安安静静待着的人’——在他眼里,逾白大概就是他一直想找的‘纯粹’,他觉得‘养着逾白、让他不用接触世俗纷扰’,就是对这份‘纯粹’最好的守护。”

沈母沉默了。她不是不理解这种“对纯粹的渴望”。身处顶尖圈层,见多了为了利益勾心斗角、虚与委蛇的场面,谁不希望能遇到一个“不图自己钱、不图自己背景”的人?可谷维错就错在,他把“纯粹”等同于“需要被供养的脆弱”,还选了最不该选的时机——在逾白未成年、人生规划刚成型的时候,想用“兴趣投喂”和“温柔包裹”,让孩子放弃自己的理想,留在他搭建的“温室”里。

她想起三月十六日那天,逾白抱着谷维送的油画回来,脸上带着雀跃的笑:“妈妈,谷维哥哥找朋友给我画的!画的是我那把仲尼式古琴,背景有芭蕉,他说‘知道你喜欢家里的芭蕉,特意加上去的’。”

当时她看着油画上栩栩如生的芭蕉叶,只夸了句“画得真好”,没多想。现在再想,谷维的“用心”,细思极恐——他亲妹妹是逾白的同学,他借着妹妹打听清楚了逾白的喜好、习惯,然后用这些“精准的投其所好”,一点点拉近和逾白的距离,悄悄编织着一张“让逾白依赖他”的网。

“逾白对他,只有好感,没有别的。”沈则安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轻声安慰道,“我昨天晚上跟他聊选课,故意提了句‘最近谷维总找你,会不会影响学习’。你猜他怎么说?他说‘谷维哥哥懂古琴,能跟我聊《广陵散》的版本,不过我这周要整理剑桥金融预科的申请材料,可能没时间再出去了’。”

沈母的心稍稍放下些。她太了解逾白了,这孩子性格要强,从小就目标明确,有自己的想法。他对谷维的“好感”,不过是因为“有人能跟自己聊兴趣”,就像小时候喜欢跟隔壁的老爷爷下棋,只是因为“老爷爷棋下得好”,半分少年人的绮念都没有,更不会察觉到谷维那份藏在“兄长关怀”下的、想“养着他”的心思。

可谷维的盘算,显然不会轻易停下。

四月五日那天,谷维又约了逾白,说“认识一位非遗琴师,想带他去见识见识古琴修复的老手艺”。这次沈则安没让沈逾白单独去,以“周末正好有空,陪儿子考察非遗项目,也帮他多记些细节,方便以后做金融规划”为由,跟着一起去了郊区的古琴工坊。

谷家算盘啪啪响

沈父沈母:好家伙,主意打我儿子身上了。当我们傻的嘛。[摆手]

理解你不代表赞同你

成长路上的小插曲哈哈。

我们白白父母很护崽的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5章 番外四十七(父母视角):砚边护雏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