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玉阙辞 > 第45章 真相

玉阙辞 第45章 真相

作者:云葭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1 18:22:10 来源:文学城

尽管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看到姜忱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施云黛还是惊着了。她忍不住低呼:“你是谁?”

姜忱行了个礼,声音温润:“姑娘别怕,在下姜忱。”

施云黛想了半天姜忱是谁,她嘴巴开合,不可置信地吐出几个字:“大,大皇子?”

姜忱点了点头。

崇明道:“他是姜忱,也是《华明录》的书灵。”

作为万象书局的大小姐,施云黛怎么都想不通,真的有书灵存在?那她家的书局岂不是……

灵夙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她心里想些什么,解释:“并非世间所有书都有书灵,《华明录》有它的特殊之处。”

“什么特殊之处?”

“几句话说不清楚,一会儿我会让你亲眼见到赵宜真的梦中景象。”

崇明想起了什么,他问施云黛:“云黛姑娘和赵姑娘相熟,可知她平日写作用的是哪支笔?”

“就在她书房的桌子上放着。公子稍等,我这就去取来。”

不多时,施云黛便取来了赵宜真常用的狼毫笔和砚台。灵夙和崇明都注意到了笔杆上的图案,仔细一看,竟是两仪珠,确切地说是光阴眼。

崇明又拿起砚台看了看,不出所料,砚台底下有同样的图案。《华明录》能生出书灵,除了人心的期许,估计跟这笔墨也有极大的关系。

“有什么不对吗?”施云黛疑惑,“这就是很普通的狼毫笔和砚台,宜真一直用着。”

灵夙嘴角扬起,心中有了完整的猜测,不过她暂时不想多说什么。反倒是姜忱先开口了:“阿蕊,是不是因为赵宜真用这副笔墨写了书,才会有我的存在?”

听他叫自己阿蕊,灵夙愣了,遂阳公主的大名便是姜蕊。她微露诧异:“方才我们在梦中经历的,你都知道?”

“知道。我一直在,是你们把我从梦境中带出的。出了梦境,方知是梦。”

施云黛听得莫名其妙,她看向灵夙,想向她寻求一个答案。今天听说的怪事太多了,她一时间难以消化。

灵夙将目光投向了崇明。崇明会意。不过他还是征求了姜忱的意见:“你给赵宜真造的那段梦,方便让我们一同过目吗?”

姜忱点头:“这并非是我造的梦,而是故事应有的真相,自然是能看的。”

得了他的应允,崇明将洗灵笔给了灵夙:“你来吧。”

“为何是我?”

“我不喜欢窥人梦境。”

灵夙嗤之以鼻。他不喜欢,她就喜欢了?不过她还是理直气壮地接过了洗灵笔。

赵宜真睡得很沉,洗灵笔划过,她头顶雾气涌动,梦中景象如画一般铺陈开来。那是世人翘首以盼的,《华明录》的下半段故事。

如世人猜测的那样,大皇子很快被定了罪。他素来待人宽厚,即便铁证如山,还是有不少亲信认定他是被冤枉的,愿誓死效忠。在这些人里,有一部分是京畿营中的将士。有个胆子大些的周姓将军直接揭竿而起,带领部分士兵聚集在大理寺门外,高举血书要求释放大皇子。

自然,周将军并非真心效忠大皇子,他是二皇子门下的亲信。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制造一个能把大皇子逼进死胡同的机会。有了这个由头,二皇子门下的言官纷纷上书,说大皇子对皇位虎视眈眈,下狱后还不思悔改,妄图怂恿亲信将士发动政变。皇帝勃然大怒,他听从南后的建议,将大皇子他贬去了南蛮。

朝中发生巨变,高莞华却像个置身事外的人。二皇子故意让工部的人把事情漏到她的耳中,她也陆陆续续听侍女说了一些,却始终不为所动。

两个月后,高莞华在约定期限前画完了府阳渠工程图。因日夜操劳,她瘦了一大圈。皇帝拿到图纸后非常满意,对高莞华大加褒奖,赏赐了不少金银。

同时,皇帝也感到惋惜。他对高莞华说:“可惜华儿是女子,不然朕一定给你加官进爵。”

高莞华听了只是笑笑:“身外之物我并不在意,只想求陛下一事。”

“华儿但说无妨。”

“我在临昌闲云野鹤惯了,天下之大,我却没机会好好看看。陛下许我离开京城可好?我想四处游历一番。”

皇帝听出了她话中的意思,不禁疑惑:“怎么,你不想当朕的儿媳?恒儿对你的心意你是知道的。若他无过,将来会入主东宫,还会在朕百年之后成为天下之主。你嫁了他,当母仪天下啊!”

“陛下您知道的,我并不在意这些,唯有自由是我心之所向。望陛下念在我对大邺有点功劳的份上,成全了我。”

皇帝思考许久,忍痛挥了挥手:“罢了,你去吧。”

高莞华领旨谢恩,她从来没这么开心过。虽说君无戏言,但她还是担心皇帝反悔,连夜让侍女为她收拾包袱。

翌日凌晨,天刚蒙蒙亮,高莞华牵着爷爷留给她的那匹名叫踏风的千里良驹出门了。

侍女依依不舍,拉着高莞华的袖子抽泣:“小姐您真要走吗?那我以后是不是见不到您了?”

“不会,肯定还会再见的。”

“可是您孤身一人,准备去哪里啊?”

高莞华望着天边逐渐升起的朝阳,深吸一口气:“从前我为朝堂而活,为天下百姓而活。如今我好不容易完成了爷爷的嘱托,未来的日子,我要为自己而活。”

侍女不明所以。

高莞华冲侍女笑了,她笑得非常灿烂:“我要去找我心爱的人了,从今往后我会好好地跟他在一起。傻丫头,你应该为我高兴啊。”

说罢,高莞华翻身上马,消失在道路尽头。

朝廷正一心一意准备开凿府阳渠,府阳渠工程的主笔华明郡主突然不告而别,且皇帝原已拟好为华明郡主和二皇子赐婚的旨意。这事在朝中一传出,就像水滴落入了油锅,迅速沸腾。

很巧的是,高莞华离开的那日清晨,有过路人听到了她和侍女的对话。她是受天下百姓爱戴的高丞相的孙女,又是鼎鼎有名的大邺第一才女,有关她的事情总是容易受到关注。不过数日,“华明郡主拒绝皇帝赐婚是为了去找她心爱之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京城中人议论纷纷,都在猜测那个人是谁。有人说,郡主在老家临昌有青梅竹马的男子,也有人说,郡主喜欢的是高丞相昔日的一个门生。

宫中,听到传闻的二皇子面如死灰。他相貌堂堂,又是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皇子,爱慕他的女子数以万计,他以前从未担心过高莞华会拒绝他。而且父皇曾亲口允诺,待高莞华绘制完府阳渠的图,就下旨为他们赐婚。

二皇子忧心忡忡,去求见了皇帝,皇帝却闭门不见。殊不知,皇帝心中早就有了计较,他想起一些非常久远的往事。

高莞华幼年曾在宫中住过一段时间。她的父母早逝,祖父又时常为国事操劳,唯有表姑母宸妃有空照顾她。某日,皇帝心血来潮想去查看大皇子的学业,碰见看见大皇子在书房教高莞华临摹卫夫人的簪花小楷。皇帝没出声打扰,悄悄离开了。

像这样的偶遇,后来又发生过几次,皇帝只当是孩子玩闹,并未往心里去。而后高谦告老还乡,大皇子偷偷去城外送看高莞华。有人将此事禀报给了皇帝,皇帝有过一刹那的念头,只因当时高莞华年幼,紧接着元献皇后又病逝了,他无暇顾及其他。

事到如今,皇帝总算明白了:高莞华心里装着的那个人是大皇子。其实他只需稍微多思考一下就能发现,高莞华对政事的某些见解跟大皇子不谋而合。归根结底,他们俩才是同样的人。他又如何能把强扭的瓜变甜,将她配给二皇子呢?

还有一些事是皇帝不知道的。比如,他下旨让高莞回京时,高莞华其实提前一天就到了,那日凌晨大皇子独自冒雨去接了她。而坐在马车跟随队伍入京的,是她的贴身侍女。

这些年来,皇帝心里对元献皇后一直有愧。他并非没有怀疑过元献皇后的死因,只不过当时他登基的时间尚短,南氏一族在朝中的势力又盘根错节。万一此事真跟南氏有关,一旦追查下去,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不敢想。

皇帝把自己关在书房待了整整一天。出来时,他悄悄遣派暗卫去散布了一个消息:华明郡主已前去南蛮找大皇子。

纵使天下人都不信大皇子,高莞华却还是愿意相信他。外人尚且如此,他身为父亲,为什么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在元献皇后身上,他错了一次,他不想在他们的儿子身上再错一次。

若要翻查陈年旧事,他需要一个借口。

没过多久,几乎全京城的人都听说了,高莞华心仪大皇子,誓死愿与他相守。百姓议论纷纷,都说这事太过离谱,可有时越是离谱的事,越有可能是真的。世人皆知华明郡主自幼由高丞相亲自教导,心有七窍,是非分明。像她这般聪慧的人,怎么可能会喜欢一个有谋逆之心的人?

这时候有人站出来引导舆论:“皇帝有意让二皇子承袭太子之位,华明郡主拒绝二皇子等于放弃了将来母仪天下的机会。如果大皇子真的谋反,高莞华何必弃后位跟他在南蛮之地受苦呢?如此看来,大皇子谋反一案必有隐情,应当重审,不能白白冤枉了忠良,让天下百姓寒心。”

这样的舆论,自然也是皇帝让暗卫放出去的。借着民意,他提出了重审大皇子谋反案。

二皇子彻底慌了。大皇子谋反一事是他与谋士们精心策划的陷阱,表面上看起来天衣无缝,但皇帝只要下决心细查,还是能找到破绽的。再者,高莞华若真如传闻的那样,一心一意爱慕大皇子,那大皇子翻案更是多了一分胜算。他门下的谋士曾多次提醒,高丞相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高,他若娶了高莞华,赢得的不仅是高氏一族的势力,还有寄托在丞相身上的民心。

旁人或许不知,他对高莞华并非只有利用,他是真心喜欢她,想娶她为妻的。他不会容许她嫁给别人!

二皇子当机立断,精心挑选了一队府兵前往南蛮。他下令,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必须把华明郡主毫发无损带回京城。

京城格局发生巨变的同时,高莞华风尘仆仆抵达南蛮,好不容易才寻到大皇子在山中的住处。那是一个闷热的夜晚,南蛮素来多雨,道路泥泞,她骑在马背上,远远看着屋中如豆的灯光。都说近乡情怯,近他也是如此。

大皇子正在书架前翻找一本书,隐约听到屋外头有马嘶声。他凝神倾听,除了雨声和偶尔响起的马嘶声,似乎还有人走路的声音。俄而,一人提灯推门而入,正是他日思夜想的面孔。

大皇子心中有什么东西化开了,他对她说:“你不该来的。”

高莞华露出如释重负的笑:“我来见我爱的人,有什么不对吗?”她放下灯,扑进他的怀中。

是夜,二人以天地为媒,结为夫妻。

没过几日,二皇子的府兵找到了此处。只可惜二皇子千算万算,却漏算了一样:高莞华会武功。她出身将门,自小就被父母要求学功夫防身。父亲给他找的师父是高谦门下一位江湖侠客,也就是她拒婚时人们猜测的她的那位“青梅竹马”。

二皇子的府兵功夫虽不差,但还是悉数败在了高莞华手里。高莞华没有杀他们,她对他们说:“我可以留你们一命。回去帮我给二皇子带个话,我已经是姜忱的妻子了,我哪儿都不去的,这辈子我都会陪着我的夫君。让二皇子不必在我身上多费心思,我夫君也无意与他争太子之位。”

府兵们心里明白,在明处的是高莞华,在暗处的还有高家的暗卫们,他们根本不是对手。他们只好收手,无功而返。

千里之外的京城,大理寺不仅查明的大皇子谋反一案的真相,连带着查出了八年前元献皇后的死因:南皇后与其兄长南尚书里应外合,买通了太医还有元献皇后身边的宫人,在她日常的补药中掺了慢性毒药。随后,南尚书连连遭到弹劾,加诸大皇子身上的许多罪原是南尚书所犯,大皇子是被嫁祸的。

真相大白,皇帝削了南尚书的职位,将南氏一族参与此事的官员全部贬官流放。又废南氏的皇后之位,责令其幽居京郊福明寺,终生抄经赎罪。

二皇子眼看大势已去,他在谋士的怂恿下决定拼死一搏,连夜带兵包围了皇帝寝宫。皇帝料到他会有此举动,早就让端王的骁骑军埋伏在暗处,一举拿下了叛军。念在二皇子过去几年对朝廷有功,皇帝没有赶尽杀绝,贬他做了个没有任何实权的王,发配北疆。

平复动乱后,皇帝派人迎回了大皇子和高莞华,彼时,高莞华已有身孕。皇帝问大皇子想不想当太子,他知道大皇子这些年一直韬光养晦,敛其锋芒。但大皇子拒绝了,他只想远离是非,和高莞华过普通而自由的日子。皇帝应允,封大皇子为吴王,将江南封地赐给了他。高莞华的故乡临昌,恰好就在吴王的封地内。

两年后,姜忱和高莞华带着已满周岁的女儿回到临昌。皇帝立宸妃高氏为继后,将三皇子过继到宸妃名下,立为东宫太子。

至此,故事结束。

施云黛怔怔看着眼前的画面退去,灵夙叫了她一声,她才悠悠回神,拍案叫绝:“出其不意才是最好的故事!按照这样写,《华明录》下册肯定会大受欢迎,远超上册。”

崇明和姜忱都被她的发言惊着了,看了大半天,她的关注点也是颇为清奇。灵夙失笑,调侃她:“不愧是书局掌柜的女儿,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万象书局日后若交由你经营,生意肯定比现在更好。”

施云黛察觉自己失言,羞赧道:“让你们见笑了。我时常在书局帮忙,看问题免不了先考虑营收。”

“你倒是没说错。若《华明录》大卖,赵姑娘还能赚更多的银子,不枉她做一回伤心人。”

顺着灵夙的话,众人才发现,赵宜真梦中一直在流泪。难怪灵夙说她是伤心人。

施云黛着急:“灵夙,宜真她怎么了?”

“入戏太深而已。梦中她不是赵宜真,而是华明郡主高莞华。高莞华的悲喜和心痛,她全经历了一遍,高莞华爱姜忱入骨,这相思之苦她也尝了一遍。眼下故事结束,梦境停止,她也该醒了。”

灵夙的话刚说完,赵宜真果然醒过来了。她泪水未干,看见眼前这一排人,先是懵懂再是疑惑。等到看清姜忱的脸,她一时没控制住情绪,起身扑进他的怀中:“姜忱,姜忱……我说过一定会来找你的,我没有食言。”

一边说着,赵宜真的眼泪又涌出了眼眶。众人都明白,她还没弄清楚梦境和现实。不过姜忱没有戳破她,他抱着她,温柔地哄着:“不哭了。我也一直在等你,以后我们不会再分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