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玉玦为契:跨世王妃不做替身 > 第30章 儿歌

玉玦为契:跨世王妃不做替身 第30章 儿歌

作者:渡鸦与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3 16:12:10 来源:文学城

除夕将近,京城的大街小巷开始更加的热闹起来,采买年货的人挤人,孩子们追着炮仗皮满街跑。可不知打哪儿起,流传开一首新的童谣,小娃们拍着手,咿咿呀呀地念:

"铁马归一家,锦上又添花。东边日头薄,何时照殿瓦。”

那调子简单,词儿却有点绕,大人们听了,互相瞅瞅,眼神里都多了点别的东西。

---

崔相府的书房里,炭盆烧得旺,太子玄烁皱着眉头,手指头一下下敲着椅子扶手:"外祖父!您都听说了吧?父皇他……他真就把于清河那闺女,指给玄圭了!"

崔崇慢悠悠吹着茶沫,眼皮都没抬:"嗯,听说了。陛下待宸王,确实是不同的。"

"何止是不同!"玄烁嗓门拔高了,那股子酸劲儿压不住,"他要星星不给月亮!那于清河手里攥着兵部武库司,实打实的权柄!玄圭自个儿封了王不算,再娶了他家闺女,这兵权……"

"殿下稍安。"崔崇放下茶盏,打断他,眼里没什么温度,"不过是道赐婚的旨意,还没走过六礼呢,变数……总是有的。"他踱到窗边,看着外头没化干净的雪疙瘩,"端王握着北境的兵,他母族扎根在那儿多少代了。眼下,兵部侍郎的千金又要进宸王府……呵呵,这兵马相关的事儿,眼看快成他们一家子的了。陛下再偏心,坐在那个位置上,能一点不顾忌?"

玄烁叹了口气,凑近些,压低声音:"外祖父,还有那事儿……您上回让我留意的,关乎继位的'信物',像是真有这么个东西。藏得太深,具体是什么,在谁手里,还得下功夫细查。"

崔崇眼神动了动,嗯了一声:"不急,慢慢来。眼下,先料理这桩婚事。"他转过身,目光钉子似的扎在太子脸上,"街上小孩儿唱的那歌谣,殿下觉着怎么样?"

玄烁愣了下,便马上明白过来:"'铁马归一家'……是说端王母族和马上要联姻的兵部?'锦上又添花'是指玄圭又封王又得王妃?这'东边日头薄'……"他一下卡住了。

"东边日头薄,什么时候才能真真正正照到这大殿的金瓦上?"崔崇替他说完,声音又低又冷,"民心这玩意儿,水一样,能托着你,也能淹了你。有时候,小娃儿几句顺口溜,比臣子们一箩筐废话管用。"

---

第二天大朝会,金銮殿里气氛有点僵。

几个御史梗着脖子出列,话说的漂亮,里头藏的针却一根比一根尖。

"陛下!"一个头发全白的老臣,嗓门挺亮,"近来京中童谣四起,百姓议论纷纷。都说'铁马归一家,锦上又添花'。端王殿下忠勇,宸王殿下聪慧,都是朝廷的臂膀。可端王母族在北境掌着兵,自己手机也握有兵权,宸王这新定的岳家,又是兵部侍郎于清河。这兵权、兵械、兵员调配,要是全拢到一家亲眷手里,恐怕不是朝廷的福气啊!日子久了,只怕有损陛下威严,动摇国本!老臣恳请陛下,宸王殿下和于家千金的婚事,万万要三思!"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水里,溅起好大动静。附议的人一个接一个,翻来覆去就是"兵权不能太集中"、"朝局要平衡"、"怕外戚坐大"那套车轱辘话。

玄圭站在队列里,脸涨得通红,拳头捏得死紧,抬脚就要出去辩个明白,胳膊却被人从旁边死死拽住。

他扭头,对上泠渊没什么表情的脸。泠渊极轻微地摇了摇头。

龙椅上,皇上的脸色沉了下去。他眼神在那些激动的大臣身上扫过,又看了看低着头、嘴唇抿成一条线的玄圭,还有事不关己般的泠渊。等着殿里吵吵声小了点,才慢悠悠开口,听不出喜怒:"众卿的意思,朕知道了。这事……容朕再想想。"

没答应,也没驳回。这含糊态度,让太子那边的人心里暗喜,玄圭的心却直直往下掉。

---

散了朝,玄圭几乎是踩着泠渊的脚跟冲进了端王府书房。

"皇叔!您刚才干嘛拦着我!"他脖子上的筋都蹦起来了,"那群老东西,分明是找茬!我跟雪儿好好的,父皇亲口赐的婚,凭什么他们几句屁话就想搅和黄了?冬猎的时候,谁不说声恭喜?怎么一回来全变卦了!"

泠渊把朝服解下来递给旁边侍从,脸色都没变一下,走到书案后坐下:"嚷嚷要是有用,他们今天就不会在朝上发难了。"

言舒扶着腰,由春桃扶着走进来,正好听见这句。她看玄圭气得眼睛都红了,放轻了声音:"玄圭,别急,先坐下,喝口茶顺顺气。"

玄圭见是她,勉强压了压火,拱拱手:"皇婶。"人却还杵在那儿,不肯坐。

言舒在泠渊旁边的软榻上小心坐下,才慢慢说:"这事儿,根子不在你那婚事好不好,在那首突然冒出来的童谣上。"

泠渊点点头,接上话:"没错。'铁马归一家,锦上又添花。东边日头薄,何时照殿瓦。'这歌谣句句冲着我们来。说孤握着兵权,你结了兵部这门亲,势力太大,压得东宫喘不过气,太子难见天日。"他看向玄圭,眼神沉静,"这不光是冲你,是冲着我们整个母族一系。有人不想看见我们和兵部联姻,更不想我们站稳脚跟。"

玄圭不是傻子,一点就透,脸更黑了:"是太子他们……"

"眼下没凭据。"泠渊截住他的话头,"但人家玩的是阳谋,不是阴谋。他们拿准了帝王心术,吃定了朝堂讲究平衡。皇兄就算再偏疼你,坐在那个位置上,也不能不顾忌'众意'和所谓的'后患'。"

"那……那就这么认了?"玄圭梗着脖子,不甘心,"我和雪儿……"

"皇兄没当场收回旨意,就还有余地。"泠渊语气没什么起伏,"眼下这局面,堵住那些人的嘴,平息流言,是关键。"

玄圭猛地抬头:"怎么堵?总不能让我去退婚!"

"退婚不可能,君无戏言。"泠渊淡淡道,"但让于大人动一动位置,离开兵部这个风口浪尖,或许能让他们消停点。"

玄圭瞳孔一缩,瞬间明白了。这是要断尾求生,自断一臂。他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最终却颓然地塌下了肩膀。这道理,他懂,只是……不甘心。让于大人调职,这话谁去跟父皇说?怎么说?

言舒在一旁轻轻叹了口气。这朝堂上的刀光剑影,杀人不见血。

---

第二天朝会,气氛比前一天更凝滞。

果然,又有大臣旧事重提,话里话外还是兵权过于集中那套。

皇上听着,眉头越皱越紧。他看向一直沉默的泠渊:"端王,此事你怎么看?"

泠渊出列,躬身道:"回皇兄,臣弟以为,众位大人所虑,不无道理。臣弟手握兵权,宸王又将与兵部联姻,确易惹人非议。臣弟……深感不安,唯恐有负皇兄信任,亦不愿见朝堂因此纷争不断。"他语气诚恳,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虑,却绝口不提具体如何解决,更不提及于清河半个字。

皇上盯着他看了片刻,目光又扫过底下那些大臣,以及一脸紧张、生怕婚事有变的玄圭。他沉默良久,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

殿内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终于,皇上缓缓开口:"众卿所言,朕深思过了。兵权关联国本,确需谨慎。于清河……"他顿了顿,看向站在兵部队列中的于侍郎。

于清河心头一紧,出列跪下:"臣在。"

"你于兵部任职多年,勤勉得力,此次冬猎兵械校验亦是有功。"皇上话锋一转,"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职空缺已久,正需一位老成持重、清正廉明之臣担此重任。朕看,你就很合适。即日起,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于清河愣住了,随即叩首:"臣……领旨谢恩。"声音里听不出什么情绪。

玄圭猛地抬头,看向皇上,又飞快地瞄了一眼面色平静的泠渊,最终死死低下了头。他明白了。父皇这是……明升暗降,用调离于大人来堵那些人的嘴。

"至于宸王与于家千金的婚事,"皇上继续道,语气不容置疑,"朕金口玉言,赐婚照旧。"

"陛下圣明!"底下响起一片附和声,只是不知这声"圣明"里,有几分真心。

---

端王府

泠渊回来后便将朝堂上的事说了,言舒轻轻抚摸着肚子,低声道:"于大人这算是……明升暗降了。"

"嗯,从三品侍郎,到二品御史,听着是风光。手里没实权了。"他语气平淡。

"皇上自己下的旨……"言舒转过头看他,"你没说什么?"

"说什么?"泠渊抬手,轻轻拂去她肩头并不存在的灰尘,"皇兄是明君,自有圣裁。"

言舒靠向他,感受着他身上传来的温热:"也是。皇上金口玉言赐了婚,也不好收回。可大臣们说的,听着也有道理。这大概……是眼下最好的结果了。"

泠渊揽住她的肩,目光落在窗外灰蒙蒙的天上:"那首儿歌,不会凭空冒出来。"

言舒把手放在隆起的腹部,嗯了一声。是啊,童谣不会自己长脚,这京城里的风,从来就没停过。但至少眼下,这场风波,算是暂时过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