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玉阶辞 > 第9章 初潮

玉阶辞 第9章 初潮

作者:暮辞朝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6 06:16:10 来源:文学城

崔清衍的堂叔父崔赫,官任鸿胪寺卿。近日为接待晋国使臣一事,公务缠身,忙得焦头烂额。然而,听闻侄儿崔清衍前来,他于万忙之中仍抽身相见。叔侄二人此番会面,场面着实令人动容。

听闻崔清衍诉说全家惨遭奸人毒手,崔赫脸上血色尽褪,惊痛与怒意交织,拳重重落在案上,悲愤道:“岂有此理!”他强压怒火,红着眼眶对崔清衍道:“你如今既到金陵,便安心住下,万事有叔父为你做主。” 平静些许后,他又转向木槿,郑重一揖:“多谢姑娘一路护送此恩,崔某没齿难忘。听清衍说姑娘家人尚需寻访,崔某愿尽绵薄之力。”

至此,木槿就在崔清衍家住下,一日,崔清衍和木槿在堂中用餐,木槿感觉小腹一阵隐秘的坠痛,随即感到一股暖流不受控制地涌出。她怔住,手上的筷子差点滑落。下意识地并拢双腿,那陌生的、持续濡湿的感觉让她瞬间慌了神。不可能啊,平常已经足够小心了啊,怎么还会遭人暗算,那只能是。

崔清衍察觉到木槿的不对,刚要出声寻问,忽然瞳孔睁大,侧脸避开木槿甩出的银针,但由于距离太近,清俊的脸庞还是留下了一道血痕。木槿捂住小腹,眼神冰冷得看向崔清衍:“你给我下毒?”

崔清衍的身手足以自保,根本就不需要她的保护,之前一直看不出他的真实目的,今天终于要露出真面目了吗?崔清衍满脸茫然,不解地出声:“下毒?”他的视线随着木槿捂住小腹的动作往下看,却看见裙衫上一道抹刺目的红,瞬间明白了怎么回事,崔清衍先是愣住,随即整张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涨红,连耳垂都红得滴血。他猛地别开视线,眼神慌乱地转向了别处,先是轻咳了一声,左手握拳欲盖弥彰地抵在嘴边,只听到声如蚊呐的一句:“你来癸水了。”

木槿看着崔清衍奇怪的神色,也大概猜到自己不是中毒,只是依然焦急地问道:“癸水?我得绝症了?”

”“别怕。”崔清衍从慌忙的神态恢复过来,向木槿解释道:“你并非中毒,也非患病。此乃‘月信’,亦称‘癸水’。是……女子长大成人的自然之理。”他的声音沉稳如常,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见木槿眼中迷茫未消,崔清衍继续用最浅显的方式解释:“天地万物,月有阴晴圆缺,潮有汐涨汐落。女子的身体,亦如一方小天地,遵循着类似的周期。每月此时,胞宫便会新陈代谢,排出污血,是为身体洁净、准备孕育新生的象征。这是健康的表现,不必感到恐惧。”

解释清楚后,见木槿神色稍安,但面色依旧苍白,崔清衍不由分说地将她横抱起来。

“欸!你做什么?”

“别动,”他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书云,此时宜静养,忌寒凉。”并唤下人来给木槿更换衣物,随后转身,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先是往她手里塞了一个温热的手炉,又去厨房亲自端来了一杯红糖红枣茶。

看着崔清衍眼神里全是纯粹的关切,木槿心虚地垂下了眼,低声地说了句:“抱歉,误会了你。”

“这几日,所有生冷、寒凉之物皆要忌口。练武暂停,若觉得乏累,便随时休息,不可逞强。”崔清衍看着你道歉的样子,眉头紧锁,眼中没有怒气,只有浓得化不开的心疼,“我早说过人心虽多良善,但防人之心亦不可无。这是值得称赞的事。”

木槿看着崔清衍那道横亘在颧骨上的细痕。伤口很浅,已不再流血,像一弯被云层遮拦的淡月,又像无瑕白瓷上的一道冰裂纹。当他垂眸时,那伤痕便为他清冷的面容镀上了一层易碎的脆弱感,木槿忍不住伸手抚上那道伤痕,她不理解崔清衍为什么这么悲伤,于是开口问道:“是脸上的上太疼了吗?”

崔清衍轻轻握住木槿冰凉的手,用自己温热的掌心包裹住,“你原本可以不用这么长大的。”他轻声说道,语气里的怜惜几乎将你淹没,“如果……如果不是那样的事,你也不必独自承受这些。”

木槿只当他因她幼时的遭遇感慨,心中感动,却并未沉溺于此。反而挺直了脊背,握住他的手,眼神清亮而坚定:“别为我难过。我虽和家人分离,但也遇见了师父,习得一身本领,虽独自出山,但我不是也遇见了你?”

崔清衍抬起另一只手,指腹极其珍重地、缓缓地抚过她的眉宇,仿佛在擦拭一件失而复得的稀世珍宝。所有汹涌的心疼与震撼,最终都沉淀为眼底一片深不见底的温柔海。

七日后,崔清衍带着木槿在金陵城中游玩,木槿看着不远处里正带着民夫,用竹扫帚将青石路上的落叶、尘泥扫至街边,再用清水泼洒三遍,连墙角砖缝里的草屑都用铁钩挑出。两侧商铺的伙计们踮着脚,将门板上的旧楹联换下,新联是翰林院学士手书的“远朋来仪”“四海同春”,红底金字在晨光里亮得晃眼。绸缎庄的伙计还搬出几匹湖蓝色的绸缎,从二楼窗口垂至街面,风一吹,绸缎上绣的缠枝莲便似在半空浮动。

秦淮河畔,画舫已列成了长队。船工们用细砂纸打磨着船舷,再涂上一层清漆,让乌木船身泛出温润的光。舱内的案几上,摆着官窑烧制的白瓷茶具,旁边放着用锡盒装着的雨花茶,连船窗上糊的窗纸,都是新换的洒金宣纸。待使者经过时,沿岸的酒肆会搬出铜制的编钟,与画舫上的琵琶、笛箫合奏,乐声要顺着流水飘出三里地去。

“金陵这是要过年吗?还是每日都是如此?”

“这是为了迎接晋国使臣做的准备,不仅是这,禁军也要提前在御道守卫。”

“这么重视这次邦交?我在路上听人说晋国要嫁一位公主过来?。”

“是。前些日子听叔父说是晋国国君的亲妹妹昭阳公主。你若感兴趣,待使者到来时我们可以前去观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