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鱼何不食猫 >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鱼何不食猫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作者:木与青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08:52:48 来源:文学城

按照白萝给的地址,燕览翌日就启程,驱车两个时辰到了广津,再一路打听,去了郊外,进了一座叫大晴山的地界,找到了猿啼峰。

从地面往高处看,猿啼峰高耸入云,实为难攀。

白萝说,宁山寺就在这里,而德恩寺,兴许在邻近的地方。病急乱投医,燕览闲着也没事,便决定一探究竟。

可是到了这,太阳直照,燥热难耐,热浪一股接着一股,四周荒无人烟。宁山寺,会在这里?

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心中念头刚消逝,一坨不干不稀的鸟粪便落在了燕览手上。

娘嘞!燕览心中啐骂。

没这么倒霉的!心中腹诽也不行?!

她气愤地擦干鸟粪,找了个小溪净手。出师未捷身先死,对这地方她更是没什么好感了。干脆洗了手,先找个地方填饱肚子为先。

可这四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哪有住店或饭馆?

正当困惑之时,一串窸窸窣窣的人声交叠从树林间传来,燕览警惕地看去,见葱郁的灌木林中走出三五人影,他们手里玩着珠串和香包,一副下山状。

他们说说笑笑,燕览便上前搭讪问到可有饭馆。

为首的姑娘笑着摇摇头,手里捏着香囊的绳子甩玩,讲话咬字间带了点广津的口音:

“饭馆没有,你可以去德恩寺吃斋饭呀!我们将将吃了下来,味道还不错。”

“德恩寺!”燕览一喜。

“对,就在山上,沿着这条路上去十几里,就到了。”姑娘指着,“你可得快些,莫不然要天黑了。”

燕览瞧见那香囊朱红、绛紫、橙红色都有,纷纷绣着“德恩寺”的字样,“多谢!”

燕览爬上山,肚子饿得直叫,一直往嘴里塞食不知味的干粮,秉着一股要吃美味菜肴的劲儿,才终于到了德恩寺。

临近晚膳的点,德恩寺正在施粥布菜,人人皆可领取。只不过来的人不多,听口音倒都像本地人,看上去有来参观的平民或轻贵,也有专程为了斋饭而来的穷苦百姓。

燕览自觉加入求饭行列。

素粥素菜也比干粮好吃。囫囵填饱肚子,这寺里人群也疏散了不少,这才打量起德恩寺来。

这寺很小,一眼穿过山门纵向一览无余。貌似只有三重殿,藏经阁面积将就,剩下的便是狭小的耳房。再看佛像罗汉,倒是被打理得不错,金漆饱满无脱落,只是因经年而斑驳。

一路跟着不多的人才找到德恩寺,宛如某种圣地一般深藏不露地嵌在群山之间。

上来的路上,没看到有叫宁山寺的。

山风萧瑟,卷卷打着叶子裹来,燕览呆坐在寺庙廊道的长椅,享受在一个人的静谧之中。

所以,玄盛七年的年初雪天,谢游就是来了这里么...

脑海里,似乎能幻想出他穿着鼓风的氅衣,风尘仆仆地来,又潇潇洒洒地走,那脸色或是肃穆或是凛冽,甚至能联想到他即使求神拜佛时,也是那副佁然不动的神色。

他会求神拜佛么?

燕览不禁去脑补他对着佛像跪拜作揖之景,忽得嗤笑。

平日里他若没有波澜时,眼角勾起的弧度很淡。而她凑近瞧过他,那眼底是有一丝几不可察的慈悲,可却被浓郁滔天的阴冷覆灭。

她笑,是不相信他有需要求的东西。

天色黯淡下来,寺庙豢养的野鸽从一处横飞到另一处,一群群扑棱着翅膀。

燕览猛地回神。

她为什么要想他的事?

她站起身扫了扫身上的叶子,随后把整个德恩寺绕了一圈。既来之则安之,好歹是个佛教圣地,她便拜了拜。

但早年间经历过的一切让她自诩为无神论者,只不过现在所有的东西归于平淡后,她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试着像常人一样生活。她没什么祈求,想了想,许下一愿表哥平安,二愿国泰民安。

她还决意去德恩寺附近转转,走时,门口的沙弥叫住了她。

“施主可要随喜带走一个祈福香囊?”

燕览看过去,大大小小饱满的香囊呈各式颜色,都绣着“德恩寺”三字。

“姑娘有所不知,咱们这里有个习俗,带走香囊分给身边的人,便能福泽深厚,实现心中久久未了的夙愿。”

燕览轻笑,“我没有夙愿。”

沙弥作揖,并无愠色,“随施主喜好。”

想罢,燕览回头看着架子上挂着的香囊,挑选的游客正不亦乐乎。

“你刚才说...”燕览回头望着沙弥,“把香囊分给身边的人,便能了却夙愿?”

“正是。”

未己,燕览鼻息里发出意外的笑。

她看得出这是兜售手段,来往客人也是无不图一个吉祥,谁会相信几只小香囊就能护佑众生,了却平生所愿呢?

可她仍为之一颤。

那是因为她反应过来,她心中如妖般轻浮,如魔般恶劣的人,竟也对这样的骗局甘之如饴。

谢游也会有久久未了的夙愿么?

是什么夙愿,才能让他自愿傻一回......

晚膳后,天气就彻底转凉。燕览站在瑟缩的风里,手也揣进了袖子。

半晌,她掏出相应铜钱,摘了一个绛紫鹅黄边香囊。

·

摩挲着汤圆一样圆鼓鼓的香囊,燕览将其挂在了腰间。

在德恩寺附近转了一圈,天色就黑了。大晴山是个没有被朝廷官府开发的野山,到了夜晚,动物开始活动,猿啼声也此起彼伏,正好应了这猿啼峰的名头。

燕览不想惹是生非,毕竟野生动物可不讲心眼。

她浅浅打了一转,就往回走了。

回去的路上燕览注意到,德恩寺附近不远处有一片湖。湖面寂寥澄澈,却深不可测。高峰巍峨耸立在侧,俯瞰肥水荡漾,夕阳终于沉没入青灰色的天际线。

湖中有一个芝麻点,她费力看清是湖心亭。

从远处看,也能看出湖心亭黑灰杂乱,破败斑驳,想必早已荒废。

她顿了顿,有些困惑那座湖心亭的位置。

从远处看,长堤一痕细细地连接亭子,湖面很大,堤坝也拉得很长,犹如一丝细软的挂面,淌在这碗飘摇温润的汤里。挂面的尽头连接的不是肥肉,就是颗芝麻。

颇有种狗尾续貂之感。

如此破败且渺小的湖心亭,真的有人会去么?

疑问没被解答,燕览兜兜转转回了德恩寺。

一日看尽天色转,伴随人烟浓淡。来时还占寺庙一半的香客,现在已所剩无多。零零星星散落在寺庙里自由漫步,空闲的沙弥静下来,诵经的诵经,洒扫的洒扫,比之白日,夜晚更显祥和宁静,却凭空多了丝带人味的烟火气。

燕览喜欢这样被暮色包裹的时刻。夜晚是僻静之时,最能抵达每种东西的本质。

她便再次迈了进去。

没想到,门口售卖香囊的沙弥还认得她。沙弥扑腾着蒲扇,此时估摸是闲了下来有了精神,散漫道,“姑娘怎么回来了?”

燕览礼貌回:“千里迢迢来此,不想走得急。”

“千里迢迢?”沙弥坐起身,在小竹板凳上撑了个懒腰,“姑娘哪里人?”

“我来自京城。”

“京城!离这里是有些远。”

此后无话,燕览进去小逛了一圈,又走到沙弥身边。

“师傅,您可知宁山寺?”

沙弥蒲扇的风吹动燕览的发丝,他陡然一笑,指了指脚下。

“就是这地儿。”

燕览怔愣,“这里?”

“阿弥陀佛。”沙弥作揖,“德恩寺的前身,便是宁山寺。”

这么说来,白萝说的地方和她要找的地方居然是同一处。

恍惚间,竟无心插柳柳成荫,两座寺庙重叠,她心中浮现微妙。

“敢问是何原因改名?”

“阿弥陀佛。”沙弥回忆起来,“十几年前,广津城大疫,宁山寺自发接济了许多百姓。可后来病情不受控制,我的师兄弟、师姐妹们也相继染上瘟疫,宁山寺再难为继,荒废下来,那场大疫死了很多人。直到两年后,朝廷出手修缮,才重修了这座德恩寺。”

“那年我离经叛道,擅自出走,苟且捡回一命。”

“原来如此...”

半晌,她问:“那年大疫,是发生在冬季么?”

沙弥神色一亮,“施主怎知?”

“只是猜测。”她颔首。

而后便道别,燕览跨出了门槛。

谢游的过去是否与这场大疫有关,那年冬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燕览摸着头绪的端倪,却无从下手。

她正缓步而行意欲下山,不料门槛后头冲出来两个打闹的小沙弥,皆拿着碗筷和瓷杯,不知在做何游戏。

奈何一个没注意,后头的沙弥绊倒,推搡前面的,前面这位手没端稳,瓷碗与瓷杯里的饭菜汤水全泼到了燕览后背。

霎时一阵灼烧的刺痛。

是开水。

燕览发出惊叫,引起一阵骚动,众人望过来。她手足无措,强行冷静去拨弄后面的衣服,却是徒劳。开水的滚烫犹如蚂蚁在背上啃食,心尖也刺痛难耐。

度秒如年,一盆冷水从后背泼了上来。

举着大木盆的是个老沙弥,“姑娘,没事吧?”

大木盆重,老沙弥顺带就砸了两个打闹的小沙弥。孩童的惊叫和哀嚎伴着寺庙里一阵吵嚷,燕览顿觉头也疼。

后背仍然疼痛难耐,这时一声清澈传来,冲到她身边的是位身着浅蓝色衣衫的女子,素钗长发,眉目清秀,身如纸片削柳。

“姑娘随我来,我屋里有草药!”

·

蒲公英和马齿苋捣碎成浆,敷在燕览裸露的后背。

清瘦女子名叫荷苼,住德恩寺附近,过着乡间田野生活,自给自足。草屋里满是药草芳香,还有一位背对着人,一言不发的老妪。

荷苼看着趴着的燕览。

还好开水量少,泼到身上时没有黏住衣物,能完整剥落下来。

后背被墨绿色的草药糊满,燕览倍感一阵清凉。

可草药下的皮肤,并非如寻常女子一般光洁白皙。

一道道疤痕早已结痂,却无法褪去。斑驳交错,长短深浅形状不一,能看出当时皮开肉绽的样子。新伤叠旧伤,遍布燕览的背脊,延伸至尾椎。臀部即大腿被衣服挡住,从延伸的趋势看,像是同样分布着少数。

褪下燕览衣服时,荷苼就发愣。

到现在糊了药,半晌她才柔声,“姑娘先歇着,我去给你煎内服的药。”

二人交换了名字后,半个时辰没说话。外服的药煎好,燕览嗅了嗅。

荷苼比想象机灵,看得出燕览是习武之人,生性多疑:

“我住这遭快二十年,附近村民都知道我,德恩寺亦然。你放心,每种草药我都留了一克,方子你拿回去,服用也好,检验也罢,我都在这,若想找我,便能找到。”

燕览心里滑过一阵失笑,饮了下去。

“多谢。”

“我这地儿不吵,也没人来,姑娘放心睡吧。”

燕览点头,却并没睡意。

荷苼的房子让她想起自己住过的那间草屋,草屋里也有一位妇女,与年幼的燕览相依为命。她望着青灰石头墙发呆了半阵,烹药的咕噜声又响起。

“荷苼姑娘,广津城冬日常下雪么?”

荷苼背对燕览,手中正称药方子,“不常。”

她将十钱金银花、五钱连翘投入沸水,“但猿啼峰常大雪,一年比一年大。”

“会冷么?”

“习惯了就好。”

“有什么东西,是冒雪也非要来的。”燕览望着石墙自言自语。

荷苼盖好药壶盖子,“有什么事情,是下雪了就不能做的?”

燕览思考,“晒苞米。”

荷苼顿住后大笑,转过身又朝燕览走去。她身瘦如弱柳扶风,微微带了一点驼峰的鼻子高挺,单眼皮的双眸狭长却有风味,但气质素雅。

她扬扬下巴指着燕览后背,“寻仇还是故地重游?”

燕览心中意外一惊。

她不料荷苼这也敢问。

可她亦然爽快回答,“大仇得报,了无恩怨。”

“恭喜姑娘。”荷苼洒脱地一坐,坐在燕览身侧的床榻,“那便是为了情之事,才会来这荒芜之地了。”

这回,燕览眉头一抖,心中酥痒了一刹。

荷苼拨弄着自己的头发,用五指梳理,“世间最难写的字便是情。恩怨情仇,你了却恩与怨与仇,却困在了情,倒也很公平。”

燕览不知如何回答。

“人啊,总是要被一样东西困住的,不然还有什么意义?”她淡然地笑着看向燕览,“姑娘愿意的话可同我说说,就当报恩了。我这地儿客人少,整日我也待闷了。”

草屋里还有一位老妪,而她只静默待在角落,背对着二人,不知在打盹还是做什么。她的背微驼,身材也瘦削,只有腹部因年老臃肿,但穿着干净整洁,头发也白亮柔顺,被规整盘起。

燕览趴着,荷苼这番话敲打在她心里,却让她不知从何说起。

她张了张嘴,胸腔发出的字也闷,“恨也是情。”

“自然是,你恨谁?为何恨?”荷苼问。

燕览一时语塞。

脑海里浮起谢游的样子,有微笑着的,亦有肃杀凛然的,有斯文说着话的,也有不掩顽劣、大放厥词的。

“一个和我很像的人。”

荷苼:“一山不容二虎?”

燕览摇摇头,又恼又笑:“是,却不全是。”

若仅仅是这样,那她想办法除了他便万事大吉。可她为何一直拖延,是恨到想将这人凌迟处死,还是连自己都不愿承认她不舍得。

她把脑子里的浆糊勉强拿出来正视,很久才总结成一句话:“念及他,我便又喜又悲,又思又伤。”

他总给她带来无尽烦恼,她感到厌倦与错愕。

说是仇人却杀不下去,说是情郎,却与之对立,永生不会有名分。

荷苼听罢窃笑,“这就是你说的恨?”

燕览有种被盘问,却顺腾摸瓜找不到果实的挫败。

荷苼却了然一切,站起身,不再追问。

她走到老妪身旁,低声像是关切了几句什么,老妪摇头又点头,荷苼从院子里摘回来几丛雏菊,老妪见了喜笑颜开。燕览只看见老妪的侧脸,却觉得她笑得像小孩。

思绪一转。

如果椛娘还活着,想必也差不多这个岁数了。

快至亥时,荷苼煮了些白粥,从院子里搞了几根卤好的鸭脖。燕览在床板上躺得僵硬,荷苼借了她一件露背肚兜,燕览便穿上坐起身。

除了后背的斑驳,她侧颈的吻痕也更加明显。一路零星分布,粉红的痕迹。

荷苼也懂得,并不去问,但她更懂了落下这些痕迹的人是谁。

燕览披了件不厚的粗麻布衣,二人沉默地吃起宵夜。

院子里静悄悄,只有虫鸣和树叶婆娑。

“你让我想起一个人。”荷苼陡然道,“不过他现在,可能已经死了。”

燕览:“?”

荷苼缓缓赔笑,“姑娘见笑,我没别的意思。”

燕览:“无妨。”

荷苼望着院落怔松,萤火虫飘在墨蓝色的草丛间。

“我认识的那个人,也和你一样,把爱当成恨。”

她怅然,猛地刨了口粥,散漫道,“不过他要是还活着,应该同你差不多大。要是这般年纪还这样爱恨不分,执拗偏执,我得看不起他。”

燕览微笑。

这姑娘看着文雅,说起话来还真是会折煞人。

但好歹论起带点伤感的往事,燕览正色问,“是你故人?”

“是我邻居。”她失笑。

“不过,我们相邻没多少时日。”

忆起往昔,荷苼眸色变淡,穿越岁月。

“我对他印象深,是因为那时候我贪玩,总是欺负他,后来我才知道他这么惨,所以开始罩着他...”

“但也没隔多久,广津城突变,他就消失了。不久后我也搬离了那条街,来了大晴山,一住就是十几年……起先我以为他死了,还怪伤心,后来才听闻,他去了京中,和千万士大夫一样,图个仕途功名。”

后半句,荷苼说得轻松,庆幸中带着嘲讽。

谈起突变,燕览问:“是那场大疫么?”

“嗯。”荷苼点头,“那场大疫之后,广津城就变了许多。”

言及此她思考了半晌,脸色黯淡地融进月色里,瞧不清晰:“只不过,他虽然活了下来,但在这场大疫之前,也就剩半条命了。”

“此话又怎讲?”

荷苼啃着鸭脖,替话中人苦笑了一下,然后轻描淡写:

“他很小时父母因意外而亡,变成了孤儿,后来被他那穷苦表亲所养,勉强苟活着。我对他的唯一印象就是瘦,瘦得跟最差劲的那种柴火一样。”荷苼不知从哪儿搞来烧酒,往陶土杯盏里倒。

她啜饮一口,“不过到了他十岁,我就再没看到过他表亲。他独来独往习惯了,小时候就像个小大人了,还挺坚强,就是不喜欢笑。”

她把杯盏往桌面一砸,看燕览桌前空空,也给她倒上一壶。燕览礼貌地啜饮一口,烧酒味道独特,立马带她回到了从前在山里的岁月。

是属于田野的稻谷酒酿味,椛娘也曾酿过。

荷苼忽然一笑,“你说这种人,还去京城考功名?他表亲书都不给他读,怎么考啊?他也就会下下棋,做做算学,整日抱着那本他先考留给他的棋谱,那也没几页,都快给他读穿了。但你说,下点棋,捣鼓点珠心算,在咱们广津城还说算点本事,到了京城,算什么?”

燕览附和,“越京城的确,人才济济。仕途光辉耀眼夺目,众生皆想做出一番事业,但真正能实现的,又有寥寥几人呢。”

“是啊,姑娘是京城来的,你懂!”荷苼啃着鸭脖,越说越带劲,“可惜,当时要是我在,铁定拦着他,留在广津城。小城也有小城的好,姑娘说是不是?”

“去了京城,想他那瘦弱身板子,那执拗扭曲的性子,不知会被多少人挤兑...前几年,凤姑还没傻的时候,曾去京城寻过他,没找着,现在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荷苼扬了扬下巴,老妪便是这位叫凤姑的人。

她耸肩,叹了口气。

“京城大,许多人都找不着,但他们还在角落里努力地活着,过着自己的日子。”燕览宽慰道,半晌沉声,“也许广津有太多他不愿面对的回忆,择一新城生活,也是一种办法罢。”

“是么?”荷苼嚼着,若有所思地看着深远的夜空,“姑娘这么说好像也对。可他去的是京城,求的是功名,必然是想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了。”

燕览轻笑,不置可否。方才说起这人的性子,燕览才想起他们谈话的开端。

“可姑娘为何今日会想起他?他与我...听起来没有相似之处。”

荷苼思忖了半分,“初看没有,近看么...也没有。”她逗弄地一笑,随后慵懒地将手掌放在自己左胸上方,“像在这里。”

“你知道他父母如何亡故的么?”荷苼自言自语道,眸色却恍惚中有点迷惘,“坊间流言多,传了个遍,总之是件不堪回顾的丑事。那不是意外,而是**,反正大概是他的娘害死了他爹,而后,他娘也自刎而去。”

燕览微讶,不禁也对这位陌生少年的故事有了怜悯和好奇。

“当年,发生了什么?”

荷苼饮起酒来,一杯接着一杯,单手指着在空中挥舞:“他爹好弈棋,娘是位武林中人。你也知道,习武之人手头热,心里冷,最紧要的便是磨砺心性。广津城那几年有雪,他娘便爱在冰天雪地里习剑术,修武道,而他爹则以撰写棋谱作陪,本是一对天造地设的鸳鸯。

“可好景不长,坊间传闻说偶尔也能听到夫妇二人吵架。吵架嘛,人之常情。可...”她叹了口气,“唉,这结局众说纷纭。总之,剑藏在雪里,正对峙得不可开交,男人被女人一推,见了血,正巧割破的是喉咙。”

燕览倒吸一口凉气。

如此令人扼腕叹息的意外。

“我听凤姑说,那阵闹得沸沸扬扬。坊间传的可不是意外,而是谋杀亲夫,亦有传得更离谱的,说是那女人习武入了魔,要屠杀男人,便从亲夫开始。”荷苼扶额喟叹,“而他们家又不是个有权有势的,事情一闹,一个破下棋的和一个苦练剑的,官府谁管你这呢?再者,他爹娘并不疼他,当时在广津有个曾受他爹娘恩惠的富商愿意出资替他爹娘厚葬,却也不愿意接济抚养他,说他身上既无他爹的才智,亦无他娘的果敢......”

“于是他就这么成了孤儿,连救济金,都便宜了那些臭当官的。”她摊手,眼中百般无奈又愤恨。

“实在是令人唏嘘...”燕览心中不免酸楚。

“更令人唏嘘的还在后面,”荷苼望着燕览的眼眸,“你可知,是什么传言,把我这邻居小少年伤得最彻底,却杀人于无形么?”

“是何?”

荷苼附到燕览耳边,似乎有些微醺,“他们说,那日他爹娘争执,便是为了争送不送他读私塾,说来说去也是钱的事。不过那些路人胡乱两句猜想,就轻描淡写把祸水东引。一个七八岁的孩童,哪懂得真理是非,只知道是自己的错。”

“真是好生无理!”燕览气不打一处来。

荷苼收了收情绪,“这些都是凤姑告诉我的,你且听听便是。毕竟是陈年旧事,或许传到我这儿,早都变了味了。”

“...后来呢?”燕览迟疑问。

“后来他被表亲短暂收养,也与我相识,他这人固执又孤僻,我和其他孩子一样喜欢欺负他,但之后我听闻了这些事,不忍心再欺负他了。”荷苼有点羞愧,“那时不懂事。”

“不过他越发偏执,恨过去的一切,也武断地不许旁人再提一丝一缕往事和他爹娘。”

荷苼眼中飘过数年更替里那个单薄身影,发现自己除了记得少年的瘦削,已经不记得他的长相。

“他整日麻木地捧着棋谱下棋,还从官府偷了那把杀了双亲的剑,藏在一所破败的土庙里。你仔细想想就知道,那分别是他爹和他娘的遗物。”

“后来我知道这些事,心还是挺痛的。”荷苼苦笑,“你说这是过往唯余难消之恨么?我不信…那恨里明明充满了割不断又理不清的爱,只是那种爱很痛,让人误以为是恨。”

荷苼补了一句,“和你是不是挺像的?”

燕览一愣,微笑应对,心却感到悲从中来。

同是从悲痛的过往走来,她更觉理解,又悲悯,后背上,往日留下且已经结痂的伤疤却如同发出生长血肉的瘙痒。

“伤口终会结痂,每个人都会窥见属于他的天光。总有东西在支撑他活着,那可以是痛和恨,也可以是爱和希望,两者没有价值之分。”

燕览说完这话有些怔松。

她尚还不知道自己的依靠与支撑是何物,她猛地想起上一次谢游对他的逼问,如刀尖插在心里一样尖锐刺骨。

支撑她的是爱还是恨,她又是否分得清?

可听了荷苼的故事,她忽然觉得世上居然有这样一个人,在和她一样用力地活着,用力地学习点石成金的术法…即使不知道前路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也仍旧没放弃生的希望。

“是啊,但愿如此。”荷苼缓和了情绪,举起一盏烧酒,痛快饮下。院子里月色凉,荷苼脸颊却滚滚发烫,“无论如何,我只希望如果他还活着,也能了却这些情仇恩怨,然后痛快潇洒过一生。”

燕览淡淡道,“活着就好了,对很多人来说,活着就已经很难了。也许,他还没找到支撑他痛快潇洒一生的东西。”

和我一样。

“也许吧!”荷苼忽然嗤笑,“后来还有人传言说,在这猿啼峰看见过他。”

“说他每年冬天,都会独自来此处的湖心亭下棋,一年一棋,一棋一天。不知道图什么,就搁那坐着,也不说话,跟石雕一样。”荷苼用手指着山,放声嘲笑,“但他那瘦身板子,猿啼峰这么冷,早给他冻死几百回了!这种鬼话,谁信呢。”

她戏谑地摇着头,“坊间真是越传越离谱,人都离开了还要消遣,信不得啊信不得——”

荷苼醉了,燕览也跟着一笑。

笑过了,才黯淡下来。

从这座草屋院子眺望过去,只能看到那片湖的一角。

湖心亭……

原来那座荒废的湖心亭,曾经真的有人去过么?

可那里长堤一痕,直直把湖心亭悬在倒映着千仞峭峰的湖面,亭子四面漏风处在深邃的冰湖,万物都被冻结。若真要在那里静坐,又怎堪抵挡漫天风雪。

思及此,燕览心中却猛地一空。

可若不受入冰窖之苦,又怎堪体悟万籁俱寂中的安宁。

那座破败的湖心亭,曾经也有山,有水,有孤鹜越过,雾雪沆砀。惟有那片美景,是造物者之无尽藏,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能供他独享…

若非孤独至极,又怎会去那里呢?

爆更8k)

其中“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乃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取自苏东坡《赤壁赋》~

感谢追文![加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