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玉骨怜 > 第3章 第2章 朝堂不是你家后院,别老想着踹门进去

摄政王眉头微皱,目光扫过朱筠钦:“既是关心政事,何不先去规矩二字学起来?好好读读典章律令,省得以后在朝堂上言辞太急,冲撞圣听”

“礼部藏有诸项典章,太常寺又管礼制祭仪。”

“既是将门之后,又好为政言,便从太常寺挂职起,学一学‘典章律令’如何拟、诏书公文如何修。”

他顿了顿,嗓音不急不缓:“过几日便去太常寺报道吧。”

这话一出,殿中死寂。

朱筠钦一时也怔住了,随即拱手沉声道:“微臣领旨。”

他下颌紧绷,面上却不显分毫。

这“留京北征大将军”当的属实是窝囊!

朱筠徵在旁轻叹一声,知道这是摄政王借机敲打。

但自家这小子确实该磨磨锐气了。

整座金銮殿内,只余丝丝风声吹过帷幔,仿佛连窗外晨光都带了凉意。

齐步宣微微抬眸,唇线绷得极紧,目光穿过垂下的冕旒,落在范泽身上。

他知道今日的“早朝”,不过又是一场早已排好顺序的戏。

他不过是坐在上头的木偶,嘴里要说的“准奏”、“暂缓议”,唱什么戏都谱好了词。

他张口,眼神落在武将一列,一字一句地回道:“银库吃紧,当以北军操练为重。赈灾一事……暂缓。西北边境屡有扰动,朕准平安侯调兵应对,全权处置此事,不必事事回禀。”

一声回应落地,殿中依旧肃穆。”

朱筠钦垂下眼帘,掌心却悄然攥紧了袖中玉笏,指节泛白。

随即齐步宣又转向文臣之列,目光在礼部侍郎与鸿胪寺卿之间略作停留。

“另外今年的祭祖大典,礼不可废。”

“此事由礼部尚书张筵全权统筹,太常寺配合执行。仪节繁复,诸务烦杂,务必周全。”

“文侍郎协助其事,白爱卿则代宗庙引导,务须尽心,不得稍怠。”

张筵拱手刚想领命,忽然,一道身影自百官中缓步而出。

那是鸿胪寺卿白瑾衡,朝中老臣,执掌外交礼仪二十余年,素有清名。

他走至殿前金阶之下,俯身跪下,声音沉稳却不失恳切:“臣年岁已高,精神渐衰,自觉难以胜任本职。恳请陛下准臣致仕,还乡养病。”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静了来。

殿中气氛凝滞片刻,摄政王先一步开口,声音低沉而稳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白卿清正有德,素来为国尽忠,朝中诸事,皆有其一份心力。若你心意已决,皇上也便不强留。”

齐绥帝点了点头:“既如此,朕准白卿致仕,赐休养银五百两。”

文武百官静默无声,白瑾衡低头叩首,又道:“陛下圣明,臣虽欲退,但仍有一事相请。”

“臣家中次子,自幼勤学政务,知书达礼,也愿为国尽心。若能蒙恩入仕,承微臣之志,实为幸事。”

一时之间,朝堂静若寒潭,却有细微的目光交汇流转。

有识之人心中暗忖——白家子弟,除了那个惹是生非的白景焕,还能有谁?

知书达理?白景焕也配得上这四个字?

“这白老狐狸,怕是要借机将白景焕调回京中,避开边地凶险,图个安稳闲职。”吏部尚书

低声与身旁大理卿耳语,话语里带着几分不屑。

“听闻那小子在西北倒也立过些功劳,锦衣卫都想纳入麾下,看来白老头子也不是毫无筹码。”

“呵,白景焕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若真入京,又要不得安生。”

连摄政王的目光,也于无声中多停驻了片刻。

眸色如墨,似在揣度老臣这一步棋,究竟是真想致仕,还是故布疑阵。

齐绥帝终于抬眸看了白瑾衡一眼,年少的帝王眼底也掠过一丝疑惑:“可是景焕那孩子?”

却听白瑾衡忽然道:“回陛下,并非长子景焕。臣所荐者,乃次子尉怜。”

此言一出,朝堂微微哗然。

就连朱筠钦眉头都不由一挑。

白瑾衡还有一子?

白家素来行事低调,白瑾衡虽贵为鸿胪寺卿,终究只是文臣出身,世系清雅,然谈不上显赫权重。

京中诸人,提起白家,或许更熟悉的,反倒是那位略显荒唐的长子白景焕。

此人年幼时便颇惹人注目,性情跳脱,不喜章法,一副纨绔模样,常被视作“不肖子弟”。

但他十四那年被白瑾衡一纸书信送往西北。彼时边患频仍,群臣避之不及,唯他一人独赴苦寒之地。他学蛮语、识伏兵,也懂得与边人打交道。有一役夜袭叱部,他独身入营,持短刃斩敌将首级而归,军中自此暗号唤他“焕夜刀”。

只是白家向来谨慎,白瑾衡更是老成持重之人,从未在朝上言及此子半分,如今却忽而开口荐子,且荐的不是白景焕,而是素未露面的“白次子”。

朱筠钦心头微动,目光缓缓落在白瑾衡身上,仿佛第一次重新打量这位素来沉稳的老臣。

“尉怜?”摄政王喃喃念了一句,唇角似笑非笑。

殿中气氛微妙。

“尉怜?朕从未曾听爱卿你提起。”齐步宣问道。

“莫非是私生?还是自幼藏在外乡?”身旁的户部侍郎悄声低语,眼中闪过一丝探究。

白瑾衡的眼神多了几分无奈,声音也柔了些许:

“景焕自幼习武,性子跳脱,不拘礼法。臣也曾训导,但那孩子……心不在朝堂。哪怕强推他入仕,也未必能服众,臣实不敢以他来负国恩。”

此话一出,朝中老臣点了点头,私下里也有人忍不住低声咕哝:“那孩子啊,是打得过山匪,可管不了章奏。”

齐绥帝未语,只看着他。

白瑾衡又接着开口,语气一转:“至于今日所荐之人,确实是臣的次子,名唤尉怜。”

随后低声叹道:“此事怪臣多年隐而不宣。尉怜自幼多病,体弱不堪,几乎是药罐子里长大的。”

“算命之人说他命里不稳,年幼时若出头太早,反易折福,臣听罢虽不尽信,却也心存敬畏,便将其养在乡下庄子里,潜心读书养身,未曾带入京中。”

他抬眼,目光清正:“如今他弱冠之年,身体渐康,读书明理,知政守礼。此子不同于兄长,安静沉稳,有志仕途。此次举荐,非为父子私情,实为朝廷储才。”

这一番话,既解释了为何不是白景焕,也铺陈了次子入仕的缘由,恳切中带着分寸,让人挑不出半点错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