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喘息,喘息。
随着胸口的一起、一伏。
“终于结束了!”牧蕾心理默念。
她的脸已俨然笑僵,肌肉止不住地偷偷地小幅度地抽动起来,“不能被发现,千万不能被发现……”
怀里的男人没有比她更镇定,他“不动声色”地捏了捏她右手的指尖,约定俗成地示意着“Ending Pose”时间到了。
他撒手,她转身。
一个完美的圆弧。
掌声雷动。
来自四面八方的聚光灯全都打在他们身上,映在他们脸上。
这是牧蕾第一次站在布珀的舞池中央,和同组的其它十一对一起,享受世界顶级观众的掌声的洗礼。当然,顺便接受一下评委的“品头论足”。
多亏了舞伴王宋河前辈的多年的大赛经验,牧蕾才有机会在19岁就踏足布珀这座体育舞蹈圣地的中央木地板。
*
“百年布珀”说来有那么一点儿夸张。
为了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大西洋东岸的战胜国民间发起了一场以社交舞蹈为载体的庆祝比赛。
由于源自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贵族舞蹈,又受到时代影响融合了A国和B国的乡村舞,布珀的舞蹈种类一步步发展壮大(同时也流失了一些不太受关注的舞种)。
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已经逐步发展成两大主要派别:偏重传统的摩登舞和更为人所知的拉丁舞。
从观赏性和娱乐性而言,拉丁舞无疑是更受欢迎的。
可牧蕾不这样认为。
当牧妈妈苏女士拉着她的小手路过人民公园广场,她看到一对对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随着音乐转了一圈又一圈的时候,她突然很羡慕。
“妈妈,我也想跳圆圈舞~”小牧蕾撒娇道。
苏女士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马上拒绝:“那你可能也会需要一个舞伴,”她回忆了一下当年在大学舞池里认识牧爸爸的场景“不如,我先做你的舞伴吧!”
那只肉乎乎的小手被牵进了下沉的圆形舞池——这里本是公园的音乐喷泉中心,和着《无边草原情》的悠扬旋律,小牧蕾在妈妈的带领下,很快找到了平四的节奏和步伐。
“我松哪只手你就松哪只手,我把你往哪边带你就跟着我的手轻轻转一圈。”苏女士不知哪里来的自信,带着茅庐都没见过的小牧蕾在广广大众面前转起了圈来……
那天之后,六岁的小牧蕾获得了人生第一个上辅导班的机会。
可这条路一点都不顺利。
首先,牧蕾所在的季省经济一点都不发达,能学体育舞蹈的机构和老师本就不多。
一开始,苏女士在方圆五公里只找到了几家拉丁舞的教室。
拉丁舞是要穿着blingbling的小裙子扭来扭去的,好看嘛是真的好看,初学者也不受没有男伴的限制,可对于内向的小牧蕾心理冲击着实是有点大。
“妈妈,我能不穿那样的裙子吗?”小牧蕾问。
“那条红色和黑色亮片的不是很好看吗?”苏女士反问。
现阶段最喜欢红色的小牧蕾撅起了嘴:“不好看。”她违心地回答道。
知女莫若母,苏女士拆穿她:“你是觉得她们跳得……太难了?”
幼儿园体育从来勉强及格的牧蕾深吸了口气,还是选择点了点头。她确信进了这个班会被老师和姐姐们虐得体无完肤。
“那你是想只学那种两个人一起转圈圈的舞?”
牧蕾站在教室外,回想起那天人民公园转着圈的蓝天白云和大槐树们。“是!”
她前所未有地坚定。
*
从12岁即选入省队,保送去了舞蹈附中又苦哈哈地练了四年,终于在夏央杯拔得此生最后一届u16单人赛的头筹,被国家队挑走,从此走上了看似人生巅峰实则荆棘丛生的竞技舞蹈之路。
虽然体育舞蹈在我国的起步不算晚,但是普及程度在改革开放后期在逐年下降,规范化训练更只是近十几年的事。
一个没有进入奥运的体育项目,国家能够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可想而知。
所谓的国家队,运动员加教练员加队医加等等,满打满算也只有几十口人。
可是国家队能是国家队,里面的高手简直一个个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尤其是这种人口稀少的品类。
牧蕾是以单人比赛成绩进队的,在此之前的省队里没有固定配对的舞伴。
其实这在地方上很常见,一是往往没有很好的男生资源——大多数男孩子的父母并不会想到让自家儿子有事没事去学个跳舞;二是仅存的男生资源也往往集中在拉丁舞方向,学摩登舞的数量本来就少,能搭在一起长期训练、身高又合适的就更少了。
牧蕾从前的启蒙教练也是拿过国内冠军的舞者,所以在她的指引下进队以前也断断续续练过几年双人舞。可论跟男伴配合的感觉,那可就是因人而异了。
因为夏央杯摩登标准舞单人赛的最大年龄限制是16岁,为了能让她以最佳水平发挥,省队停了她整整一年的双人训练。
所以一开始国家队“分配”给牧蕾的舞伴是同年被选进来的郭徉。
郭徉是来自笛省的单人项目一等奖的运动员,个子虽然不算太高,但是比牧蕾还是要多上那么十三、四公分的。
摩登舞的最佳身高差集中在8-12公分。
以牧蕾一米六零的小矮个儿,在如今营养过剩的年代,找个高矮合适的舞伴确实也不大容易。
现实是残酷,两个擅长单人项目的配对,磨合期是有那么些些许许痛苦的。
相比而言,牧蕾的双人舞技能方面配合度更高,于是在一年之后教练组抛来了橄榄枝,把牧蕾派去搭实力强劲的“二师兄”——也就是她今天的舞伴王宋河。
*
河哥,队里都喜欢称他宋河。其实宋是他母姓,河才是他自己的名字。
只是大家叫习惯了,他那种内向的性格,更懒得去解释这些。
作为早入行八年的“老前辈”,王宋河在诸多方面都格外照顾牧蕾。
比如,帮还在体大读大一的还得上基础课的牧蕾做好训练前的场地准备;
比如,给刚放学的牧蕾在食堂打包好晚餐带去训练场;
比如,提前替牧蕾占好热身拉伸等一系列基本功的器材;
比如,不住小声碎碎念潜移默化地让牧蕾不得不在所有小伙伴都走后一直加练…加练…加练……
跟王宋河同时期进队的运动员们基本都退役了,只有他一直守着局里给的那么一丁点儿工资,不顾一身好不了的伤病,勤勤恳恳地在舞池里磨破一双又一双鞋。
牧蕾从不抱怨。
毫无疑问地,王宋河在队里是最适合她的搭档了,没有之一。
身高、臂展、重心…以及擅长的舞种,和技术短板……都差不太多。
队里这么安排一是看在牧蕾基本功着实扎实,二是王宋河跟之前的舞伴庞菲一直没有太好的成绩。而他172的身高却十分尴尬。
不能放着技术这么好的成熟运动员不练,也实在找不出更合适的安排。
后来刚好又招了个小个子的牧蕾进来。而牧蕾的综合表现也基本符合预期。
重新组队,在竞技体育的很多双人项目中,都是一种必然。
*
走到今天,牧蕾和王宋河已经搭档了整整三年。
对于像国际标准舞这类双人赛占主流的运动,这个时间不算长。可对于不满20岁的牧蕾,这三年已经占据了她人生相当长一段时间的。
她上一次和人搭档这么久,还是12岁的时候。
“怎么突然会想起他?”牧蕾摇了摇头,上次见面之后就再没联系过了。
也……快三年了吧。
Ending Pose之后,牧蕾由王宋河牵着一同离场,这是他们的惯例。
舞池外等着的是他们的教练朴国佟和石晴夫妇。
第一次上布珀的牧蕾激动坏了,她先拥抱了一下朴指导,就抱着她的石指导一边抹掉不知道是汗水还是眼泪的液体,一边还不肯撒手:“石指,我有个圈儿在回来时候拌了下地板,评委能看到吗?没有太大影响吧?”
“没事没事,非常完美。”石指情绪价值给得满满。对于牧蕾这样的新手,在这样世界级的顶级大赛上完赛,就已经是非常完美了。
国内的整体技术跟欧美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像石晴他们那个年代,布珀是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殿堂,连人家大门在哪都找不到。
朴指则是另外一种风格,他冷静地指出赛场上王宋河的问题:“一遇到人多你就往后缩,说了多少次,这破习惯得改!国内都是熟人还好些,那些白人虽然人高马大的,但是人家转个圈也就方圆那两米而已,你该带就主动带,要相信小蕾能跟得上你。”
朴指眼神给到牧蕾,她知道这时候要努力地点头。
“一个动作没做到位,后面的套路都会受影响,这儿的裁判都是孙猴子似的,全看在眼里的!”
数落完,朴指的气儿顺了,四个人整整齐齐地一起坐在台下等成绩。
王宋河紧张地坐在朴指身边,石指紧紧拉着牧蕾的手。两位选手中间仿佛隔了条东非大裂谷。
不知道的还以为走错了片场。
男单和女单的比赛早在青少年时代就跟他们挥手再见了。
这届布珀,因为众所周知的全球性疫情原因,报名参赛的选手特别少,是牧蕾和王宋河这对组合获得国际积分的绝佳机会。
局里特意给体育舞蹈协会(简称国标舞协,舞协)申请到了充足的出国名额,让尽可能多的运动员能来亲身体验学习一下最顶尖的赛事,为今后参与国际比赛助力。
所以不只是参赛的牧蕾&王宋河(牧王组合),另一对国内一号种子凌一莞&厉燐这对“伶俐”组合,还有很多非参赛队员也都争取到了出国机会。
*
漫长的等待之后,大屏幕上开始滚动半决赛各项小舞种的分数。
一号种子“伶俐”组合,第12名,踩线进了决赛。
这是他们俩在布珀最好成绩,也是近十年国内选手第二次挺进决赛。
那么,牧蕾和王宋河止步半决赛也在情理之中了。
没有太失望,只是也没有惊喜。
牧蕾再次拥抱了带她一路走来的石指导,她在这条路上的付出一点都不会比牧蕾少。
“很好了,很好了……”石指导安慰道,“比咱们预期的好很多了。”她们原本觉得半决赛都进不去。
牧蕾点点头,还是有那么些许遗憾,她的第一次布珀之旅,弓搭在弦上许久却没能冲破那最后一步。不由得深叹了口气。
石指导接着安慰道:“我刚算了一下分数,你们俩这回顺位15,300分呢!这一趟真没有白来!”
那300分确实太重要了。
她和河哥此前只有100分的国际积分。
如今都算是舞协里积分第二的组合了。
又喜又悲的复杂情绪还没酝酿明白,一道并不明显的男声突兀地穿过嘈杂场馆向牧蕾的方向传来。
“小姨,恭喜你们。”
时间线:今天是北京时间2020年9月23日。
前天,文忆和吴南刚刚重逢。
p.s 现实中的体育舞蹈协会还不属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舞蹈在我国作为偏向表演性的艺术项目拥有自己的一系列比赛,并未作为比赛项目进入各大主流体育赛事,本文所有架构都为杜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小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