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永夜启明 > 第1章 第 1 章

永夜启明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晴笙悠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1-06 11:02:23 来源:文学城

法医实验室的惨白灯光下,姜临月第三次检查尸体颈部的伤口。金属镊子小心地分开皮肉,创面在她眼前暴露无遗——边缘整齐得异常,没有常见的犹豫或试探,只有一种近乎艺术的精准。

“不是新手。”她轻声自语,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实验室的门无声滑开。季梧秋站在门口,一身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与实验室的冷白格格不入。她没有立即进来,目光先落在姜临月身上,然后才转向不锈钢解剖台上的遗体。

“听说有进展?”季梧秋的声音低沉平稳,听不出情绪起伏。

姜临月没有回头,注意力仍集中在伤口上。“凶手很了解人体结构。下刀位置完美避开了主要血管,却切断了最关键的那条肌腱。死者是在完全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失血而死的。”

季梧秋走近,在安全距离外停下。她不喜欢过于靠近尸体,那不是她获取信息的途径。

“也就是说,死者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死去,却无能为力。”

“正是如此。”姜临月终于抬头,与季梧秋的目光相遇。那是一双过于冷静的眼睛,仿佛能穿透表象直视本质。“凶手享受的不是杀戮本身,而是这种绝对的控制感。”

季梧秋的嘴角微微牵动,不是笑容,更像是一种确认。“侧写初步成立。凶手三十至四十岁,从事需要精密操作的职业,可能是外科医生,也可能是艺术工作者。生活中长期被忽视,缺乏认同感。”

姜临月放下镊子,摘下手套。“你总是这么快就下结论?”

“直觉加上数据支持,不是结论,是方向。”季梧秋从西装内袋取出一个微型平板,调出案件资料,“第三起了,同样的手法,同样的...仪式感。”

“仪式感?”

“看看创口的形状。”季梧秋将平板转向姜临月,放大一张特写照片,“这不是单纯的切割,这是一种表达。”

姜临月重新戴上手套,轻轻拨开伤口。“你说得对,创面有细微的弧度,几乎像是...一个符号。”

实验室陷入短暂的沉默。两个女人站在尸体旁,各自思考着这个发现的意义。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死亡混合的气味。

“我需要更详细的毒理报告。”姜临月最终说,“死者体内可能有什么东西影响了凶手的判断。这种精准...不太正常。”

季梧秋点头,目光却落在姜临月的手上——那双稳定得不可思议的手,此刻正轻微颤抖。不是恐惧,是疲劳。

“你多久没休息了?”

姜临月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这个问题。“足够久。命案不等人,季顾问。”

“疲劳会导致误判。”季梧秋的语气没有变化,但眼神略微锐利,“特别是面对一个如此...细致的凶手。”

这话像一根细针,轻轻刺破了实验室里某种微妙的平衡。姜临月转过身,直面季梧秋。

“我从事法医工作八年,季顾问。我知道自己的极限。”

“我也知道我的专业领域,姜法医。”季梧秋向前一步,目光落在尸体颈部的创口上,“而这个,”她的手指悬空描摹着伤口的形状,“是一种语言。凶手在诉说什么,而我们还没听懂。”

姜临月注视着季梧秋专注的侧脸,怒气悄然消散。她说得对。这起案件不同寻常,凶手留下的每一个细节都像是一个等待破译的密码。

“好吧。”姜临月轻声道,“那我们一起来听懂它。”

季梧秋抬眼,一丝几不可察的惊讶掠过她的面容。她没料到姜临月会这么快让步。

“我需要你重新检查所有伤口的微观照片。”季梧秋说,声音比刚才柔和了些,“特别是那些最初被视为无意识划痕的部分。”

两人移步到实验室角落的观片灯前。姜临月调出图像,一张张放大。在强光下,那些细微的划痕呈现出新的意义。

“这不是随机的。”姜临月低声说,手指轻轻点在玻璃屏幕上,“看这些线条的交叉方式...它们形成了一个模式。”

季梧秋靠近,她们的肩膀几乎相触。“像某种星座图。”

“或者是一个地图的一部分。”姜临月调出全市地图,与伤痕图案叠加。

一瞬间,实验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图案与城市西北区的一条街道轮廓惊人地吻合。

“他在标记下一次作案的地点。”季梧秋的声音紧绷起来。

姜临月迅速计算着:“根据前三次作案的时间间隔...如果这个推测正确,我们只有不到48小时。”

季梧秋已经拿起电话通知指挥中心,她的声音冷静而高效,与刚才那个沉浸在图案分析中的她判若两人。姜临月看着她,不禁想象这冷静外表下藏着怎样的情感世界。

电话结束后,实验室再次陷入沉默。这次是不同的沉默,充满了未言明的紧迫感。

“我们可能错了。”姜临月突然说。

季梧秋挑眉:“你的依据?”

“直觉。”姜临月迎上她的目光,“太明显了。如果凶手如此精明,为什么会留下这么明显的线索?”

季梧秋沉思片刻,然后缓缓点头:“合理。但这依然是我们目前最好的线索。”

夜幕深沉,窗外的城市灯火通明,与实验室内的紧张气氛形成鲜明对比。姜临月为自己冲了杯咖啡,没有问季梧秋是否需要——她已经注意到这位心理专家不碰任何含咖啡因的饮品。

“你总是工作到这么晚吗?”季梧秋问道,看着姜临月熟练地在各种仪器间移动。

“只有当城市里有人以艺术的名义杀人时。”姜临月啜了一口咖啡,“你呢?不必留到这么晚的,现场分析不是已经完成了吗?”

季梧秋没有立即回答。她环顾实验室,目光扫过整齐排列的器械,分类明确的样本,还有墙上的解剖图——一切都是秩序与理性的象征,与她的内心世界如此相似。

“有时,远离现场能让我看得更清楚。”她最终说,“太多的情感干扰会影响判断。”

姜临月轻笑:“你认为情感是干扰?”

“在案件中,是的。”季梧秋的语气不容置疑,“情感会扭曲事实,让人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而非实际存在的。”

“即使如此,”姜临月放下咖啡杯,“不也正是情感驱动着我们理解凶手的动机吗?”

季梧秋微微歪头,仿佛第一次考虑这个角度。“有趣的观点。但你混淆了理解与共情。我可以理解而不必感受。”

“真的可能完全分离吗?”姜临月的声音很轻,更像自言自语。

这个问题悬在两人之间,没有答案。

季梧秋转移了话题:“那个图案,地图的理论。你认为可能性多大?”

“百分之五十。”姜临月诚实回答,“要么是,要么不是。”

“科学家的回答。”季梧秋的嘴角再次浮现那种近乎微笑的弧度。

“而你更相信概率之外的东西?”

“我相信人性中有可预测的部分。”季梧秋走向观片灯,再次审视那些伤痕照片,“每个人都会在无意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就像签名。”

姜临月站到她身边:“那么这位凶手的签名是什么?”

“控制欲,当然是。但还有...”季梧秋的手指轻轻点在照片上死者颈部的一个微小痕迹上,“看这里,这个几乎看不见的额外切口。为什么?在已经致命的情况下,为什么多此一举?”

姜临月凑近观察,前额几乎碰到季梧秋的肩。她迅速后退半步。“我错过了这个。”

“我们都可能错过细节。”季梧秋轻声说,“疲劳会导致误判,记得吗?”

这次,姜临月接受了这个含蓄的关切。“是个字母。”她突然意识到,“那个多余的切口,是个‘S’形状。”

季梧秋屏住呼吸。“不是地点,是信息。他在拼写什么。”

两人迅速调出所有受害者的照片,寻找那些被忽略的微小额外切口。一小时后,他们找到了四个字母:S, I, F, T。

“SHIFT?”姜临月皱眉,“转变?”

季梧秋的眼神变得遥远,那是她深入思考时的表情。“不,是转变的指令。他在告诉我们...他的行为正在升级。”

话音刚落,季梧秋的手机响起。接完电话,她的脸色凝重:“第四具尸体被发现。颈部的伤口...完全不同了。”

姜临月感到一阵寒意。“他改变了手法。”

“因为他知道我们在看。”季梧秋的声音低沉,“他在与我们直接对话。”

这个认知改变了实验室内的空气。不再只是调查者与证据的关系,而是变成了一种诡异的三角关系:调查者、凶手和那些无声的尸体。

姜临月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扶住了工作台。连续工作十八小时的疲劳终于袭来。

“你需要休息。”季梧秋的语气不容反驳,“现在就休息。”

“没时间——”

“正因为我们时间紧迫,我才需要你保持清醒的头脑。”季梧秋打断她,“在隔壁休息室躺半小时,我在这里整理数据。”

姜临月想反驳,但身体背叛了她。她几乎是蹒跚地走进隔壁小休息室,倒在窄床上,瞬间陷入无梦的睡眠。

季梧秋继续工作,但注意力已不完全在案件上。她分出一部分心思留意着休息室的动静,如同守夜。这是一种陌生的感觉——关心他人的状态。在她的专业领域,情感是必须剥离的因素;但此刻,某种近乎保护欲的情绪正悄然滋生。

约二十五分钟后,姜临月突然惊醒,仿佛体内有个精确的闹钟。她回到实验室,发现季梧秋站在白板前,上面画满了复杂的关联图。

“你一直没睡?”姜临月问,声音还带着睡意。

季梧秋没有回头,继续在白板上写着什么。“我不需要那么多睡眠。”

靠近后,姜临月看到白板上详细列出了所有受害者的信息,以及他们生活中那些看似无关的交叉点。季梧秋用红笔圈出了几个关键日期和地点。

“看出规律了吗?”季梧秋问。

姜临月仔细研究图表,突然明白了:“这些事件...都与失去有关。第一位受害者在他母亲去世一周年那天遇害,第二位刚失去工作,第三位...”

“刚经历离婚。”季梧秋接上,“而今晚的第四位,根据初步信息,确诊了绝症。”

“凶手在选择那些已经经历过失去的人。”姜临月感到一阵恶心,“他在...加剧这种失去。”

“不仅仅是加剧。”季梧秋放下记号笔,转向姜临月,“他在收集他们的痛苦。每一次谋杀,都是一次...共情。”

这个词在实验室里悬停,带着令人不安的重量。

“你说过,不理解共情。”姜临月轻声说。

季梧秋的目光避开:“我理解概念。只是...”

“只是?”

长时间的沉默,只有实验室冰箱的嗡鸣填充着空气。

“当你太过理解某种情感,它就会开始理解你。”季梧秋最终说,声音异常轻微,“然后你就再也分不清,哪部分是它,哪部分是你自己。”

姜临月没有回应,只是等待着。这种等待本身就像一种邀请。

季梧秋深吸一口气:“我妹妹。她小时候被绑架,我们三天后才找到她。那时她已经...不再是她自己了。”

这个坦白的重量落在两人之间,改变了某种平衡。姜临月只是点头,没有表达同情——她知道季梧秋不需要这个。

“所以你才研究犯罪心理。”姜临月说。

“所以我才研究犯罪心理。”季梧秋确认道,然后迅速回归专业语气,“回到案件。凶手不是在随机选择受害者。他在寻找特定类型的情感创伤,然后...与之共鸣,通过最极端的方式。”

姜临月思考着这一点:“那么那些字母,SHIFT,意味着他即将改变选择受害者的标准?”

“或者意味着他的需求变了。”季梧秋的眼神变得锐利,“就像成瘾者需要更大的剂量。”

就在这时,姜临月的手机收到一条匿名信息:“你们看得很认真,法医女士。”

紧随其后的是一张照片——实验室窗户的外景,拍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前。

季梧秋立刻拨通电话请求支援,而姜临月站在原地,无法移开目光。他不是在与他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他是在观察,学习,适应。

而他们已经暴露在他的视野中。

季梧秋结束通话,转向姜临月。两人目光交汇,无需言语就达成了共识——这不再只是一起案件,而是他们与凶手之间的私人对话。

“他认识你。”季梧秋说。

姜临月点头:“而且他对你很感兴趣。”

危险的认知本该带来恐惧,但奇怪的是,姜临月只感到一种异常的平静。她看着季梧秋,看着那双总能看透表象的眼睛,此刻正因为新的发现而闪烁着专注的光芒。

“我们开始吧。”姜临月说,转向工作台,拿起她的工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季梧秋停留在原地片刻,注视着姜临月的背影。在那坚毅的姿态中,她看到了与自己相似的孤独,以及一种不屈的韧性。然后她走上前,站在姜临月身边,两人重新投入工作——一个通过显微镜观察死亡的细微痕迹,一个通过行为分析探索扭曲的心理图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