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阴鸷权臣为何跪下索吻 > 第86章 祸不避人

阴鸷权臣为何跪下索吻 第86章 祸不避人

作者:捉襟酱肘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8:39:39 来源:文学城

“太后娘娘是说……瑾没死?”

“不,不不不,这怎么可能呢……他不是早死了……他当时那么小,应当早死了才对。”

“这不可能!”齐珏碎碎念了一番,得出结论,“太后您是从哪里听得的谣言?不可相信啊。”

其实要楚仁殊说,她也不信当年那个尚在襁褓的婴儿能活到现在,只是段休瑾第一面给她的感觉无法忽视,再加上段休瑾一而再再而三的作为,楚仁殊不得不怀疑他的真实身份,眼下叫来齐珏,看着他的五官,再与段休瑾做对比,真是叫人无法忽视他们那生得与段泽月几乎一般无二的俊挺鼻梁。

楚仁殊此刻才后悔当时怎么没有肯定些将齐珏提出来,让他与段休瑾并排站在一起,好生做一番对比。

只是事后诸葛,到底无用,楚仁殊也不再纠结了。

她一边思索着一边观察齐珏,看着他眼底闪烁的光,要不是知道齐珏一向是个脑子有些问题的,且齐珏一直养在她眼皮子底下,应当翻不出什么风浪,她该觉着齐珏如今藏着自己的算盘了。

捏着齐珏的脸看了一会,楚仁殊下达命令,

“即日起,你去承明殿。”

齐珏:“为何?”

楚仁殊明白,若是条件允许,段休瑾怕是不会放弃起兵了,眼下段休瑾那支军队的实力不明,且人数庞大,若是随便开战,乾都一时间怕是要沦为人间炼狱。且不光要考虑乾都,还得考虑其他各个州部。

乾都一战,难免损伤惨重,若是乾都守卫空虚,对她早有不满的州牧会否趁虚而入,毕竟她多次遭遇弹劾,多次被逼让还政权的事也不少了。

她必须要谨慎,要好生琢磨,毕竟以诛灭异姓女帝起兵是件再名正言顺不过的事情。

而今令薛清从绍州调兵,各处布防,免得段休瑾揭竿起义,其余几个州部一呼百应,攻入乾都,一切的一切布置,还需要不少时间,楚仁殊必须找个理由来牵制段休瑾,至少拖慢他发兵的速度,而人之软肋,无非至亲至爱。

楚仁殊而今就是要握着齐珏和“段泽月”两条人命,来向段休瑾示威,正好也验验他的身份。

她沉声道:“自然是让你去为你的母亲侍疾。”

_

“母亲,你去哪?”

傍晚,纪雨桐将衣裳收下来,看向揣着染血木板的母亲,心有疑虑,不由得问。

纪母扯了扯衣裳下摆,朝她笑笑,“没什么,我将这木板拿出去扔一下。反正也没有用了。”

纪雨桐笑笑,“好。”

近些时日她给她母亲说了很多话,说哥哥想要读书是好事,我们不要拦他,哥哥本就是要长翅膀飞出四明巷的,待他飞出去了,他会带她们一起走的,还请母亲不要担心。

纪母起初一听到纪疏桐的名字就气得发抖,狂吼逆子逆子逆子,还捂住耳朵,不管纪雨桐说什么她都不理,于是纪雨桐便锲而不舍地一直念叨,念叨到纪母抬起来堵住耳朵的手举累了,不得不放下来,被迫将那番话听进耳朵,被迫接受该允许每个人走自己的路的观点。

纪雨桐还是没停,像念经传教度化亡魂那般,每天都同纪母说要尊重哥哥的想法的事情,说如果哥哥生出的脾气,是叫他生出了去杀人放火抢劫偷盗的念头,那才是该打死的脾气,而今哥哥身上揣着的,可是一等一宝贵的好脾气,是赤忱的,珍贵的,百千人中难寻一颗的明亮的脾气。

几天下来,纪母像是被彻底说服了,听得纪雨桐的话,不再发抖,也不再怒吼,只是又坐回了那张矮板凳上,目光空洞得不知道在想什么。

从前纪母从不主动提出要出门,而今难得一次,还是说要出去扔了这脏污的木板,纪雨桐点头,以为她是被自己说动了,要摒弃过去的旧观念了,嘴角扬起笑容,嘱咐她早些回来吃饭,便转身将衣裳收入了屋内。

纪母抽开门栓,身子摇摇晃晃地走出了门外。

在门口站了一会,她举起木板,在空中挥动几下,拉开衣裳,将木板藏进衣裳里,因此她佝偻的腰背不得不被迫挺起来,她别扭地调整了几下,向四明巷外面走去。

跟丈夫私奔以后,她几乎一辈子都待在四明巷那间破屋里头,唯一一次出去,就是跪在高门宅院门前求她被富贵迷了眼的丈夫回心转意。

细算来,这是她这辈子第二次走出四明巷。

只是这些年来,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纪母从黄土路踩上青石砖的时候,抬头看了看整洁的街道,有一瞬的无措。

身后有人抱着一个菜筐走过来,不小心撞了纪母一下,那人连忙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我方才没看路,没伤到你吧?”

纪母摇摇头,“没有。”

“真是对不住啊。”那人稍稍弯腰,绕过纪母,准备继续往前走。

纪母拦住他,“可以向你问个路吗?”

那人用膝盖抵着菜筐往上颠了颠,侧过头看着她,“你要去哪?”

“柴门客栈。”

……

明日就要科考了,刚才用过饭,喝了药,纪疏桐却怎么都看不进书,起来将文具一应收好,又在窗边站着吹了会风,再捧起书看,还是看了两行就心烦。

不知是不是太紧张了。

纪疏桐吐了口气,干脆将书卷放下,静静坐了一会,平复心绪,谁知莫名其妙冒出想吃煎饼的念头来,而且还是桐花巷巷口那个阿婆的煎饼。

要说那家煎饼的味道口感有什么特别的吗?

那还真没有。

就是卖得便宜,纪疏桐这些年来吃习惯了。

心动不如行动。

纪疏桐睁开眼睛,眨了两下眼睛,当即穿好鞋准备去找阿婆。

在这住了不久,纪疏桐已经跟掌柜的聊熟了。

这家客栈老板姓柴,故取名柴门客栈,柴老板见纪疏桐扶着楼梯扶手慢悠悠下来,咧开嘴,与他乐呵打招呼道:“准备出门啊?”

“嗯。”

“慢点走啊,你腿脚不好。”

“知道了。”

柴老板看外面天色快要暗了,贴心地给他提了盏灯笼来,“拿上。”

纪疏桐不跟他客气,接过灯笼,“谢了,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柴老板一摆手,“得了吧,我还用你带,我这客栈里什么东西不好吃,你瞧我这肚子……害,你就不必记挂我了,你自个出去吃好喝好就成。”

纪疏桐点头同他笑笑,扶着门框,身子斜倚着借力,才将腿跨出去。

念着当时从四明巷出来的时候,有两位伤员,出行不便,所以找的这柴门客栈离四明巷并不算远,距离最繁华的街道有段距离,客栈后头不过一里的地方便有座矮山和鱼塘。

从前纪疏桐走过这里,晓得从鱼塘边上的小路穿过去,可以直接到建安巷,从建安巷出来,拐两个弯,就是桐花巷的入口了。

本来天色暗了,纪疏桐不想摸黑走夜路,但既然柴老板给了灯笼,纪疏桐看看灯笼里的亮光,觉着不如就抄近道,来回也快些。

他往柴门客栈后头钻。

但没走多久,身后传来脚步声。

那脚步声很笨重,紧巴巴跟着纪疏桐,令人无法忽视。

心中疑云浮起,纪疏桐停下脚步,正准备回头,

“邦”的一棒扇过来。

红灯笼掉地,火苗飞到纸皮上,整个灯笼瞬间燃成一个火球。

火势蔓延得很快,噼啪一声,灯笼骨架里细长的一截竹编条被烧断了,编条从中间断开,向地上打去。

与此同时,

火光摇映中,一根粗长的染血木板与竹编条同步,也从高处迅速落下。

——“吱呀。”

白小生推开门,“喏,准时吧,阿纪,我来送你去科考了。”

天刚被光描亮个边,白小生就如约赶到柴门客栈了,手里还握着一个煮好的鸡蛋。

谁知兴高采烈进来,等待他的是一片安静。

白小生往里走了两步,还是没听到回应的声音,他直奔床铺而去,将手心里的鸡蛋从左手换到右手,左手抓住被子的边角,大喊: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儿这上战场的日子就别贪睡了!”

但话还没喊完,白小生看着整齐的床铺,整个人僵住。

想起什么,他转身看了眼,发现桌上摆好的文具,他的呼吸凝住,三秒后,飞快地跑出门,跑过走廊,腿夸张地跨开迈阶梯,因为太着急,脚底打滑,没踩稳,一下飞出去三四层阶梯,最后整个人是屁股着地的,落地后,用手往旁边撑了撑身子,手里的鸡蛋咔嚓一声碎了壳。

不过眼下这也不重要了,白小生飞快跑去前台找到守夜的店小二,质问纪疏桐去了哪。

店小二也是识得纪疏桐的,但昨晚他上岗值班到现在,就来了五位住店的客人,从客栈里往外跑的,倒是一个没有,所以他下意识道:“不是在房中吗?”

“他要是在我还来问你做什么?”

白小生个头不大,大清晨地从楼梯上摔下来的动静却足像是打雷。

在一楼房中歇息的柴老板听到动静,外衣随意耷拉在肩上,睡眼惺忪地走出来,努力瞪大迷离的眼睛,声音含糊地问道:

“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这是?”

没从店小二口中得到有效消息,白小生垂着头,正思索着纪疏桐能去哪。

店小二将白小生的问题向柴老板重复一遍,又汇报过自己昨晚值班,进客栈的只有新来办理住宿的,没有别人。

闻言,柴老板清醒几分,“合着纪疏桐昨晚出去以后就没回来!?”

白小生猛地抬头,两人对视一眼。

意识到大事不妙,柴老板一拍店小二的肩,“快!去将咱们客栈里头的伙计,能叫的上的都叫上,咱们出去找找人去。”

……

“纪疏桐!”

“阿纪!”

……

“纪疏桐!”

清晨的街道上,喊叫声刺破宁静。

跟着白小生往东边寻人的两个伙计喊了一会喊累了,落在白小生身后,停下来靠在一起打呵欠。

左边那个靠了一会,想到什么,握拳将手指抵在胸口,“你说纪疏桐不会被近来那个没来由杀人的变态给……”他顿了顿,手指用力往心口戳了一下,“呃!了吧。”

右边咂摸两下唇,“别说,还真有可能。那变态杀人杀得毫无规律,第一位是赌徒,第二位是富家公子,第三位是农夫,第四位也是位农夫,现如今第五位是穷酸书生,似乎很说的过去。但……你现在敢讲这话说给前头那位听吗?”

两人注视着背影都张牙舞爪明示着着急的白小生,齐刷刷保持缄默。

就在这时,往西面去的一个伙计气喘吁吁跑过来,“白小生,来西面看看吧。”

白小生猛地回头,“找着了?”

伙计摇头,“人没找着。”

“但柴老板给他的灯笼找着了……”说到这里,伙计变得支吾,“总之……总之你去看看吧。”

白小生心中的不安越来越甚,一下一下敲打心脏,扑通声震得耳膜发麻,他咽了口唾沫,应了声“好”,跟着伙计走过去。

于是白小生看到,顺直的小路上,一滩烧黑的灯笼碳屑在左边堆积,半张描着“柴”字的纸片安然无恙躺在碳屑不远处,大抵是因为火焰燃烧将灯笼的竹编条绷开时,浆糊融化,那“柴”字有幸得以脱落,远离了火堆,故而幸存。

而灯笼的遗体旁,血团一块一块晕开,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

血团却不止原地有,它还无限向前方蔓延,拖成长长的两条,像是枯竭的河流,拼了死命也要蜿蜒流淌,绵延生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