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千种醒来的姿势 > 第127章 第一二零个梦:共鸣之心

时间来到周日,窗外是难得的好天气。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带。我盘腿坐在懒人沙发上看着手机记事本里关于那个连续梦的随记。

从广场上诡异的集体同步,到菜市场那场荒诞的“舞林大会”;从医院里流淌的治愈旋律,到废弃工厂中与迷途少年们的悲伤共鸣;再到那惊心动魄的几十秒,一首后摇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伤害(可怜的麻雀)……能力的轮廓,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从模糊混沌逐渐变得清晰,却也显露出更深不可测的复杂与重量。

“负面音乐”事件像一道冰冷的刻痕,时刻提醒我这股力量的双刃剑本质。而那次对青少年危机干预的成功,以及随后与路博士关于“共情”的探讨,则像一道光,照亮了能力深处可能的核心驱动——我的“心”。那种将自身情感与音乐、与目标群体深度联结后迸发出的、远超单纯“播放”的效果,让我震撼,也让我心生敬畏。

这种认知的交织,最终汇聚成一个决心:不能再这样懵懂地摸索了。我必须在梦中世界进行一次系统且受控的测试。我要搞清楚能力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共情”是否真是那个关键的放大器?肢体的引导在高阶应用中是否依旧不可或缺?只有搞清楚这些本质问题,我才能更好地掌控它,也避免无意中的伤害。

带着这明确的目标,我主动调整了周日的作息。拒绝了朋友逛街的邀约,推掉了可有可无的线上会议,早早准备了清淡的晚餐,甚至比平时提前一小时躺上了床。不是为了逃避现实的疲惫,而是为了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主动去探索那个属于“舞孃”的未知世界。

……

意识的切换无比丝滑,仿佛只是眨了一下眼,场景便从现实卧室的昏暗,切换成了梦中世界熟悉的晨光。窗外,几只早起的鸟儿在枝头欢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我完成了例行的八段锦练习,身体微微发热,气血通畅。

没有犹豫,我点击个人终端,同时接通了路博士和王队的加密通讯频道。

“路博士,王队,早上好。我是舞孃。”我的声音因为过于郑重而显出浓郁的“班味”,“基于近期多次任务,特别是工厂、医院、青少年危机处理中的观察和个人体验,我对于自身能力的运作机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猜想。我认为,能力的效果,尤其是涉及情绪安抚、生理状态影响等高阶应用,可能与我自身对音乐的情感共鸣深度正相关,且很大程度上可以脱离肢体动作的引导,源于精神层面的深度联结。为了确认这一点,明确能力边界,确保未来任务的应用安全与效率,我正式请求,进行一次系统性的、严格控制变量的能力测试。” (天哪!这跟年终汇报的话术也太像了,我居然就这样顺滑地一口气说出来了……)

通讯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是路博士和王队在快速交换意见。随即,王队那沉稳的声音传来:“申请收到。你的观察和猜想很有价值,厘清能力本质是确保你个人安全和任务成功的基础。测试申请批准。一小时后,地下七层,特殊测试实验室集合。路博士,请立即筹备测试方案与所需设备。”

“明白!”路博士的声音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遇到挑战时的兴奋,“我立刻调取所有历史任务数据,设计测试模块,并安排志愿人员与生物样本。”

让我略微意外的是,王队补充了一句:“陈所长对此高度关注,他将亲自莅临测试现场观摩。”

陈所长?那位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实际年龄可能比我还大的神秘负责人?这下本来“游刃有余”的我怕是要“匆匆忙忙”起来了……怎么连做梦也逃不过现实中大领导在场的压迫感啊OTZ

一小时后,我在青鸾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了异管所那深藏地下的核心区域。这次我们进入的不是之前的能力检测中心,而是一个标识着“07-特殊声学与能量场屏蔽实验室”的地方。

实验室内部空间比想象中大非常多,差不多有大学里两个阶梯教室拼起来那么大。墙壁和天花板覆盖着奇特的蜂窝状吸音与能量阻尼材料,使得整个环境异常寂静,我几乎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嗡嗡声。内部可以通过全息投影和可移动隔断,模拟出开阔广场、狭窄通道、标准病房等多种环境。此刻,它被设置成一个中性的、类似多媒体教室的空间。

现场已经有不少人员忙碌着。路博士正站在中央控制台前,手指在光屏上飞快操作,调取着各种复杂的参数。几名穿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正在为几位志愿人员佩戴各种监测设备——脑电波采集帽、心率胸带、皮电传感器等。角落的透明生态箱里,几只小白鼠和几只羽毛鲜艳的虎皮鹦鹉也在各种微型探头的监控下,显得格外“无辜”。王队和陈所长则站在观察室内,透过单向玻璃注视着场内。陈所长依旧是那副年轻得过分的样子,穿着合身的深色套装,神情平静,眼神深邃难测。

青鸾走到我身边,低声道:“所有设备已校准,志愿人员基线状态稳定。舞孃顾问,随时可以开始。”他今天穿着标准的行动服,身姿挺拔,既是护卫,也负责现场协调。

“首先进行基线测试。”路博士的声音通过实验室的广播系统传来,清晰而冷静,“播放标准舞曲《极乐净土》高频混音版,舞孃顾问,请进行标准领舞。记录标准‘行为同步’与‘情绪提升’数据作为对照。”

我点点头,走到实验室中央。熟悉的电音响起,我收敛心神,如同在广场上一般,开始流畅地跳起我融合了宅舞和蹦迪风格的动作。几乎是瞬间,在场的所有志愿者,无论年龄性别,身体都立刻跟上了节奏,动作整齐划一,脸上也露出了轻松愉悦的表情。旁边监测屏幕上的数据曲线同步飙升——动作捕捉系统的同步率高达98%,脑波中的α波和β波活跃度提升,心率、皮电指数均显示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基线数据采集完成。效果符合预期。”路博士记录着。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核心测试。

核心测试一:“心”与“行”的剥离

“测试A:无肢体动作,深度共情。”路博士宣布,“播放曲目:《故乡的原风景》(陶笛大师宗次郎版本)。舞孃顾问,请静坐,停止一切明显肢体动作,但需要你全身心沉浸于音乐带来的宁静、宽广的情绪中。”

我依言在场地中央的软垫上盘膝坐下,闭上眼睛。当那空灵、悠远、仿佛带着泥土芬芳和旷野风声的陶笛声通过高品质音响系统响起时,我完全放开了自己的心神。我回忆起多年前独自旅行时,在西北高原看到的星空,那种无垠的寂静与浩瀚;我想象着春风拂过无垠的麦田,掀起层层绿浪;我将自己对“安宁”、“故乡”、“生命根源”的所有美好想象与情感,都毫无保留地注入到这流淌的旋律之中。我的身体静止如同磐石,但我的内心,正随着音乐在无垠的天地间自由翱翔。

几分钟后,路博士略带惊讶的声音响起:“数据变化显著!所有人的焦虑生理指标(心率、皮质醇水平估算值)出现明显下降!脑波中δ波和θ波比例增加,呈现深度放松与冥想状态!效果……效果甚至优于之前的基线测试!生物样本也表现出安静趋势。”

我缓缓睁开眼,看到志愿者们都静静地或坐或站,脸上带着平和甚至略带微笑的表情,仿佛都沉浸在自己的美好遐想中。

“初步证实,”路博士总结道,“深度情感共鸣,可脱离肢体动作,独立驱动能力的情绪乃至生理层面影响,且效果可能更为深入和持久。”

“测试B:有肢体动作,无共情。”路博士切换指令,“播放曲目:《卡路里》魔性remix版。舞孃顾问,请精准完成一套我们预设的、复杂的十六步健身操动作,但内心请刻意保持抽离,思考与音乐无关的事情,比如……晚上吃什么。”

这就有点难了,毕竟我本人是adhd啊!当我不跳自己的舞步时,我满脑子想的就只能是动作,要不然包错啊!果然当那魔性的音乐响起时,我努力调动身体照葫芦画瓢地完成着设计好的复杂步伐和手臂动作。我确实也完全没有办法思考音乐和节奏什么的,反而满脑子都是:“下一个动作是什么来着?” 以及“我可千万别跳错咯”……

好在一切顺利,结果非常有趣。志愿者们能勉强跟上我的动作,但同步精度明显下降,时不时有人踩错步子或动作滞后。他们脸上的表情不再是享受,而是带着几分努力和焦灼,仿佛在完成一项不太情愿的任务。情绪提升效果微弱,数据也显示同步率和积极生理指标远低于基线测试。

“证实,”路博士记录着,“缺乏情感投入,仅凭肢体动作引导,能力效果会大打折扣,流于形式,且稳定性差。”

核心测试二:情绪的逆流

更关键的测试来了。

“测试C:积极音乐,消极共情。”路博士的声音带上了一丝谨慎,“播放曲目:《威廉退尔序曲》(激昂片段)。舞孃顾问,请努力跟随节奏做出相应振臂、前进等动作,但内心请刻意回想悲伤或令你抗拒的往事,营造低落、抗拒的情绪场。”

雄壮、激昂、充满胜利气息的交响乐在实验室回荡。我努力抬起手臂,迈出步伐,配合着音乐节拍,但内心却已强行拉回了大学时代跟前女友分手的那个雨夜,那种混合着委屈、伤心和无力感的情绪瞬间淹没了我。

效果变得极其矛盾且不稳定。一部分志愿者动作变得僵硬、迟疑,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困惑,仿佛在问“这音乐这么带劲,为什么领舞的看起来这么丧?”。另一部分人虽然动作幅度不小,但监测数据显示他们出现了轻微的焦虑体征,心率波动加剧。音乐本身的积极基调与我刻意营造的消极情绪场相互干扰、拉扯,导致整体效果混乱、相互抵消,无法形成统一有效的引导。

“证明,”路博士语气凝重,“舞孃顾问,你的内在情绪是比音乐本身更强大的导向因子。当心乐相悖时,内在情绪场会占据主导,甚至扭曲音乐原本可能产生的效果。”

最后,是最需要谨慎的环节。

“测试D:消极音乐,可控引导 - 高度戒备。”路博士的声音前所未有的严肃,“我们将播放一段经过处理的、强度受控的悲伤音乐片段(肖邦《葬礼进行曲》选段,降频降速处理,时长45秒)。舞孃顾问,请在心理专家远程指导下,尝试以‘观察与分析’而非‘沉浸’的心态去接触这种悲伤。注意,一旦感觉不适,立即停止!”

实验室内的红灯微微闪烁,所有安全措施提升至最高级别。青鸾不动声色地向我靠近了一步,身体微微紧绷,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连观察室内的王队,也皱紧了眉头。

当那缓慢、沉重、充满哀戚的钢琴音符响起时,我依照心理专家的指导,将自己抽离出来。我告诉自己:“这是一段悲伤的音乐,我在分析它的和声结构,我在观察它如何引发情绪反应,我只是个旁观者,音乐的情绪并非我自身的情绪。”我像一个音乐评论家,或者一个正在分析病例的心理医生,保持着一份冷静的审视。

效果依然存在。志愿者们脸上愉悦的表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阴郁,有人轻轻叹了口气。监测数据也显示,积极指标有所回落,出现了轻微的情绪低落倾向。但,远未达到之前那首后摇引发的、近乎失控的绝望程度。负面效果被大幅抑制了。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陈所长一直异常安静,只是默默观察。但到了这个环节,我注意到,当数据出现负面波动时,他下意识地前倾了身体,那双看起来无比年轻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热切的光芒。他拿起内部通讯器,低声向路博士询问了什么。透过实验室的隔音玻璃,我听不到内容,但路博士随后在广播里补充了一句:“记录‘负面能量输出峰值’及衰减曲线。” 陈所长对能力“黑暗面”的这份异样关注,让我有些在意。同样让我在意的还有另一件事:其他人都在测试空间外,他们不受影响我可以理解,但跟我同处一室的青鸾为什么看起来完全不受影响?我一直以为他只是一个一般的“武林高手”,莫非他其实是进行过生物改造的超级士兵?或者他其实有异能,而他的能力刚好就是能抵消别人的异能?我来不及细想,因为测试要收尾了。

所有测试项目结束,志愿人员和生物样本被带离进行后续观察。路博士汇总了海量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

“综合今日测试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路博士用客观理智的口吻宣布道,“第一,核心驱动机制:舞孃顾问的主观情感共鸣,是能力的核心放大器与导向舵。情感投入越深、越真诚,能力效果越强、越精准。第二,肢体动作作用:主要服务于初级的、广域的‘行为同步’引导;对于高阶的‘情绪/生理干预’,并非必要条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过度关注动作反而可能分散共情力。第三,风险确认:能力双刃剑属性确凿无疑。舞孃顾问自身的心理状态、情绪稳定性,是能力应用的最大变量,也是潜在的最大风险点。必须加强监控与引导。”

王队沉稳的声音接过话头:“结论清晰。舞孃顾问,你必须将心理建设与抗干扰训练提升至最高优先级。能力的强大超出预期,意味着你肩负的责任也更重。”

走出实验室时,我感觉疲惫而充实。能力的迷雾被拨开了一些,前路似乎清晰了不少。

回程路上,依旧是青鸾开车。但今天的他,似乎有些不同。

“今天辛苦了,杨顾问。”他开口,不再是那种纯粹公事公办的、略带距离感的“舞孃顾问”,而是换上了更显亲近的称呼。他的语气也柔和了许多,带着一丝真诚的关切,“面对未知的能力,进行这种抽丝剥茧的测试,压力很大吧?”

我有些意外,笑了笑:“确实不轻松,但搞清楚总比稀里糊涂好。”

“我理解。”青鸾目视前方,平稳地驾驶着车辆,声音里带上了一点回忆的色彩,“我刚被选入异管所,第一次接触那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异常’,面对自己完全陌生的任务领域时,也很忐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胜任。但后来发现,坦诚地面对未知,一步步去了解、去掌控,才是最好的方式。”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分享个人感受。我静静地听着,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似乎拉近了一些。

“对了,”他忽然转换了话题,语气变得轻快起来,“你之前不是提过,家附近新开了贵州酸汤火锅,看起来不错吗?刚好快到饭点了,我们一起去拔草吧?去用美食治愈一下今天被科研数据轰炸的脑子?”

我愣了一秒,随即答应道:“好啊!正好饿了。”

借着酸香浓郁的火锅,和新鲜现切的牛肉。青鸾褪去了平时那种精英护卫的严谨外壳,他熟练地涮着牛肉,还聊起他喜欢的科幻电影,对里面各种超能力设定的吐槽角度刁钻又好笑。我们聊任务中的趣事,聊各自喜欢的游戏(发现他居然是个隐藏的魂系游戏爱好者),还聊起了各地特色美食。

这种带着烟火气的亲近感,让我十分受用。我们不只是冰冷的任务搭档,更像是可以一起吃饭、一起吐槽的好朋友。

夜晚,我独自躺在五十岁家中的床上,复盘着今天的测试。能力的核心与“心”息息相关,这让我有了更多掌控的底气。但脑海中,两个画面却交替浮现:一个是陈所长在负面测试时那专注乃至热切的眼神,另一个是青鸾在测试时完全无动于衷的样子。

……

不知何时陷入的黑甜梦乡,当我再次睁开眼睛,已经是周一的早晨了。

这个梦让我对情绪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无论是处理工作关系还是日常生活,发自内心的真诚共情,或许才是沟通最有效的桥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