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千种醒来的姿势 > 第126章 第一一九个梦:凝滞的交通枢纽

这是一个周一的傍晚。我亲身经历了一场名为“晚高峰地铁连环故障”的都市酷刑。车厢像沙丁鱼罐头,每一寸空间都被疲惫的□□和不耐烦的情绪填满。空调徒劳地嘶吼,却吹不散那股由汗味、香水味和外卖食物味混合而成的、令人窒息的浑浊气息。广播里机械的女声一遍遍重复着“临时停车,请耐心等待”,每一次响起,都像在众人紧绷的神经上又拧紧了一圈。

我被夹在中间,前胸贴着别人的背包,后背能感受到身后陌生人呼出的热气。空气不流通,闷热得像桑拿房。起初只是小声的抱怨,渐渐地,不满如同水渍般蔓延开来。有人开始用力推搡,咒骂声零星响起,又迅速被更庞大的焦躁吞没。我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太阳穴血管突突跳动的声音,以及周围越来越粗重的喘息。那种集体性的焦躁如同实质的电流,在密闭的空间里窜动,让每个人都变得易怒而脆弱。我紧紧攥着手机,指甲掐得掌心发白,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是能有什么东西,像清凉的风,或者无声的指令,能让这锅即将沸腾的混乱瞬间降温、恢复秩序就好了……这个源自梦境的荒诞念头,竟成了我在那漫长煎熬中的唯一慰藉。

当晚回到家,感觉身体像散了架,精神却因为那段糟糕的体验而异常清醒。直到后半夜,我才带着对“秩序”的深切渴望,昏昏沉沉地坠入梦乡。

……

意识如同挣脱了泥沼,倏然变得轻盈。再度睁眼,映入眼帘的是五十岁家中熟悉的天花板,晨光透过亚麻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柔和的光斑。身体是放松的,带着晨练后的温热和舒展,与现实中那具被地铁蹂躏过的躯壳判若两人。我慢悠悠地给自己弄了份极简早餐——希腊酸奶拌即食燕麦片和蓝莓,算是安抚了咕咕叫的肚子。

刚洗净碗碟,手腕上的个人终端便发出了那阵熟悉的、代表紧急任务的、带着轻微压力感的震动。是青鸾。

“舞孃顾问,紧急任务。”他清朗利落的声音传来,背景音似乎有隐约的嘈杂,“城市枢纽高铁南站,因突发区域性强对流天气及设备故障,导致列车大面积延误、停运,目前已有超过六千名旅客滞留。祸不单行,车站中央空调主系统也发生故障,室内温度持续攀升,预计一小时内将超过人体舒适上限。现场环境压力指数激增,旅客情绪普遍焦躁,摩擦与争吵频发,‘河图’AI评估,群体性失控风险已达黄色警戒,且有持续升高趋势。任务要求:即刻前往,利用能力疏导滞留旅客情绪,稳定现场秩序,防止恶**件发生。相关现场监控及数据已同步至您的终端。我与路博士五分钟后抵达您楼下。”

高铁站?数千人滞留?空调还坏了?我心头一紧,昨晚地铁里那令人窒息的闷热和焦躁感瞬间复苏,仿佛隔着梦境都能感受到那份煎熬。

“收到。”我迅速回应,点开终端屏幕。画面分割成数块,展示着高铁南站各个区域的实时情况:人头攒动的候车大厅,连站席都几乎被占满;票务大厅排起了蜿蜒曲折的长龙,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急与不耐;连廊、餐厅、甚至角落里的自动售货机旁,都挤满了或坐或卧、神情疲惫的旅客。空气中的闷热似乎能透过屏幕传递过来,不少人用宣传册、报纸甚至行李牌徒劳地扇着风。争吵的场面在多个角落同步上演——为了插队,为了抢占一个座位,或者仅仅是因为不经意的碰撞。

这场景,比我昨晚经历的地铁困境规模大了何止百倍,复杂程度更是呈几何级数上升。枢纽站内部空间巨大且被分割成无数区域:中央候车厅、东西两侧的多个候车室、售票大厅、安检区、商业美食区、通往各个站台的连廊、卫生间……我的拉杆音响功率再强,覆盖范围再广,也不可能像在露天广场或者封闭工厂那样,单点覆盖全场。

我一边快速检查着我的拉杆音响,确保能源满格,所有功能正常,一边大脑飞速运转。必须找到一个能覆盖全局的方案。

就在这时,路博士的通讯接了进来,他的虚拟影像出现在终端一侧,眼镜片反射着数据流的光。“舞孃顾问,情况棘手。空间分割严重,单点音源覆盖效率预估不足百分之四十。我们需要一个替代方案。”

我看着屏幕上车站内部的结构图,目光落在了遍布每个角落的公共广播系统扬声器上。一个念头闪过:“路博士,如果……利用车站原有的广播系统来播放音乐呢?理论上,我的能力是通过‘我选择的音乐’和‘足够的音量’来生效,至于播放设备是我的音响还是别的,之前测试过,并非绝对限制,只要我能主导选择并确保音质和音量达标。”

路博士沉默了几秒,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操作,似乎在调取数据和进行模拟。“理论上……存在可行性。公共广播系统虽然音质不如您的定制设备,但胜在覆盖无死角。我们可以尝试双轨计划:Plan A,优先尝试取得车站控制室配合,接入广播系统,由您选定并播放歌单。如果效果不佳,则启动Plan B,由青鸾护卫您,携带音响进入车站人流量最大、空间最核心的区域,进行定点强覆盖,尽可能辐射更多区域。”

“同意。”这无疑是当前最合理的方案。我立刻开始构建歌单。这种环境,需要的不是激昂的动员,也不是深度的共情,而是最直接的“降温”和“镇静”。闷热是物理上的,焦躁是心理上的,我需要一种能同时作用于两者的声音。

我迅速在脑海中的曲库里搜寻,构建了一个名为“清凉序曲”的任务歌单:

1. 核心降温与镇静:首选是像《Weightless》这类经过科学研究证实能显著降低焦虑水平、减缓心率的氛围音乐。极简的旋律,空灵的电子音效,层层递进的舒缓节奏,能像无形的冰毯,包裹住燥热的神经。搭配其他类似风格的空灵电子乐、环境音(如模拟清泉流水、林间微风、空谷回响的纯音乐),旨在从生理和心理双重层面,为闷热空间注入“清凉”感。

2. 秩序暗示与背景安抚:辅以一些节奏稳定、旋律平和、不带强烈情绪色彩的后摇或新古典钢琴曲。这些音乐如同稳定的心跳,能在潜意识层面传递“秩序”与“稳定”的信号,安抚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慌。

3. 应急准备(备用):万一Plan A效果不佳需启动Plan B,或在局部区域需要更强力引导时,准备了一些节奏稍明快、但仍以清凉感为主的轻电子或世界音乐,用于在稳定基调上注入一丝不易察觉的活力,防止人群陷入过度沉闷或昏昏欲睡的状态。

我将歌单思路同步给路博士和青鸾。

“理论支持。歌单情绪曲线符合环境需求。”路博士认可道,“已尝试联系车站指挥中心,说明情况(以特殊技术支援名义)。青鸾,规划路线,优先确保我们能快速抵达车站指挥中心附近。”

“明白。车辆已就位。”青鸾沉稳回应。

我迅速下楼,坐上那辆看似普通实则性能强悍的SUV。车辆汇入车流,朝着城市南郊的高铁枢纽疾驰。越是靠近车站区域,交通越是拥堵,不少是前往车站或从车站疏散出来的车辆。空气中弥漫着暴雨过后的潮湿气息,以及一种无形的紧张感。

经由特殊通道,我们直接驶入了车站内部的管理区域。在一位面色凝重、额头沁汗的车站负责人引导下,我们快步走向位于车站核心位置的指挥控制中心。

控制室内,巨大的电子屏墙上分割着数百个监控画面,电话铃声、对讲机的呼叫声、工作人员焦急的沟通声交织在一起,气氛比外面好不了多少。负责人快速向我们介绍了情况,空调修复预计还需要至少两小时,滞留旅客数量仍在增加,警力已全部投入维持秩序,但收效甚微。

“我们需要立即接入公共广播系统,播放我们提供的特定音乐曲目,这是目前最可能快速稳定大面积人群情绪的方法。”青鸾言简意赅地向负责人说明,出示了相关凭证。

负责人将信将疑,但眼下情况危急,任何可能的方法都值得一试。他示意技术人员配合。

我深吸一口气,站在控制台前,技术人员迅速将我的终端与广播系统连接。屏幕上出现了广播系统的控制界面。我戴上了耳机,开始通过控制室的监控大屏,仔细观察各个区域人群的状态。闷热、拥挤、焦躁……每一个画面都在刺激着我的感官。

“准备好了吗,舞孃顾问?”路博士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他远程监控着整个车站的实时数据流,“压力指数仍在攀升。”

“开始吧。”我沉声道,手指在终端上操作,将“清凉序曲”歌单的第一首——《Weightless》的无损音源文件,拖入了广播系统的播放队列。我按下了播放键,同时将思绪完全沉浸入那空灵、开阔、仿佛能剥离一切焦虑的旋律之中。

刹那间,一种奇异的变化发生了。

原本充斥着各种噪音——争吵、哭闹、抱怨、广播通知——的庞大车站空间,仿佛被投入了一颗无形的“静音炸弹”。那空灵、舒缓、带着微妙节奏感的电子音符,如同水银泻地,又如同无形的清凉薄雾,通过遍布车站每一个角落的扬声器,均匀、平稳地弥漫开来。

控制室的大屏幕上,实时监控画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那些原本像无头苍蝇般躁动不安、推搡争吵的人群,动作明显放缓、停滞了下来。挥舞的手臂放下了,激动得通红的脸庞上表情逐渐松弛,紧皱的眉头微微舒展。许多人停下了徒劳的扇风动作,侧耳倾听,脸上露出茫然却又带着一丝舒适的表情。原本剑拔弩张的对峙场面,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冲突双方都愣在原地,气势瞬间泄了大半。

尖锐的吵嚷声、哭闹声显著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逐渐弥漫开来的、相对安静的背景音。虽然依旧有人声,但分贝和攻击性都大幅下降。音乐如同一种更强大的背景音,覆盖并中和了那些刺耳的噪音。

通过画面中人们表情的变化——不再因闷热而频繁擦汗、扯动衣领,呼吸似乎也变得平缓深长——可以推断,那音乐带来的心理上的“清凉感”,似乎真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理闷热带来的不适。仿佛有一阵无形的、带着薄荷般清凉气息的微风,吹过了整个车站。

这是一种整体的氛围转变:弥漫在整个空间的、一触即发的爆炸性张力,如同被戳破的气球,迅速消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迫的、但确实存在的平静。人们开始重新坐下,或者靠在墙边,虽然依旧疲惫,但不再是那种随时可能爆发的状态。沟通似乎也变得可能,我看到有工作人员趁机上前,与一些旅客进行解释和安抚,效果明显比之前好了很多。

“效果显著!”路博士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兴奋,“全站范围内,平均心率、皮电活动、环境噪音分贝数等多个指标出现同步下降!压力指数曲线开始掉头向下!Plan A 大成功!能力通过公共广播系统,实现了近乎完美的全域覆盖和均匀影响!”

连那位原本将信疑疑的车站负责人,也目瞪口呆地看着监控屏幕上这近乎奇迹的变化,喃喃道:“这……这是什么音乐?太神奇了……”

我维持着音乐的播放,歌单按照预设的顺序,从极致舒缓的空灵电子,逐渐过渡到更富节奏感但仍保持清凉平和的后摇乐曲。整个过程持续了约九十分钟。直到车站广播通知,部分列车开始恢复运行,空调系统也抢修完毕,清凉的空气重新涌入大厅,我才在路博士的示意下,逐渐调低音量,直至停止播放。

滞留的旅客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开始有序地检票、登车。虽然速度不快,但再也没有出现之前的混乱场面。一场潜在的群体**件,就这样被化解于无形。

任务结束后,我们回到车上。青鸾平稳地驾驶着车辆驶离依旧繁忙的车站区域。

“数据非常宝贵,”路博士总结道,语气中充满科研者的热情,“这次任务证明,您的能力作用机制,确实不完全依赖于特定播放设备。只要满足‘由您主导选择’、‘音质音量达标’、‘您在场或处于有效连接状态’这几个核心条件,即使是常规的公共广播系统,也能成为能力的有效放大器。这极大地拓展了能力的应用场景和灵活性。”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回去后,我会立刻联系工程技术部的同事。我们需要基于这个发现,为您开发更便携、更多样化的播放模块。之前的定向扩音附件功能强大但设置复杂,考虑进行模块化整合,并设计更便捷的接口,以便快速接入各种民用或商用的音频系统。毕竟,不是每次任务,都适合拉着一个拉杆音响登场。”

我靠在椅背上,感受着任务完成后的放松。听着路博士的规划,心里有些莞尔,我的“装备库”看来又要升级了。从最初的网购拉杆音响,到组织的黑科技升级版,再到未来可能的各种便携模块……这退休生活,真是越来越“硬核”了。

回到五十岁的家,夜色已深。我冲了个热水澡,洗去一身疲惫,躺在柔软的床上。脑海里回放着今天车站里那数千人从焦躁到平静的转变,一种“深藏功与名”的满足感淡淡萦绕。虽然只是选选曲目、放放音乐,但能切实地帮助到这么多人,缓解他们的痛苦,维护公共的秩序,这种感觉,远比梦里继承的遗产更让人充实。

……

晨光熹微,窗外传来早班鸟儿的鸣叫。我在现实世界的床上睁开眼睛,醒了。

回想起梦中那通过广播系统抚平数千人焦躁的场面,再对比现实中昨天那令人窒息的地铁经历,我对城市运维人员,对那些在幕后维持庞大系统脆弱平衡的人们,陡然生出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深切理解。看似平凡的日常运转背后,原来需要应对如此多不可预测的混乱和压力。

而我,无论是在梦里还是现实,似乎都在学习如何成为那股安抚混乱、维系秩序的力量。哪怕,这股力量的形式,是如此的荒诞——拉着音响,或者,只是轻轻按下一個播放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