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医见未来 > 第48章 生活即变量,医学亦人生

医见未来 第48章 生活即变量,医学亦人生

作者:清和雅月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24 来源:文学城

王大爷的“生活事件触发”案例,让顾然和苏静意识到,真实世界中的个体化医学,远比想象中复杂。

HIT-D系统虽然已经整合了体质波动与药效反应,但“生活事件记录模块”的引入,将原本以身体为中心的分析逻辑,逐渐扩展到“人”本身。

在实验室里,李思源将系统新的数据流展示出来——

屏幕上,一个患者的动态健康画像不再只是体质曲线、HRV波动、药效评价,而是多了一条标注着“生活事件”的时间线:

5月12日:家中琐事争吵——体质波动率 12%

5月15日:午睡不足 寒凉饮食——体质偏寒指标 15%

5月16日:情绪焦虑 失眠——HRV骤降,药效提前失灵

“这些生活里的小事,过去从来没人认为会影响药效,”李思源感慨,“但现在,它们全都浮出水面。”

苏静轻声说道:“中医一直相信,‘药随证转,证随人变’,人的每个细节,都是身体的一部分。”

顾然点点头:“个体化医学,真正该做的,是还原每个人的完整面貌,而不是只盯着基因和指标。”

周末的午后,苏静约顾然去了和衡堂。

秦老已经泡好了茶,桌上还放着几张老照片。

“你们的系统现在做得不错,能看见体质、药效、生活这些事儿,算是找到点中医的感觉了。”秦老笑呵呵地说。

“但您一定还有别的要提醒我们吧?”顾然接过茶,笑着反问。

秦老捋着胡子:“中医有个词叫‘医人’,不是‘医病’,你们虽然把体质和药效看得挺细了,但人的情感、气场、生活习惯,甚至跟谁吵过架,心里还挂着什么事,这些才是真正影响身体的底层逻辑。”

苏静若有所思:“所以,生活事件的记录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找到更细腻的个体特征,把它们带入分析框架。”

“对,医生看病,是看一个人怎么活着,而不是他身体里几个指标怎么跳动,”秦老缓缓说道,“这部分,你们AI学不会,只能你们自己学。”

顾然端起茶杯,茶香氤氲,像是秦老那句“医人”两个字,也飘在空气里久久不散。

秦老特意让弟子们整理了一批典型医案,每个医案不仅记录了脉象、舌象、症状、用药方案,还附上了患者当时的生活背景、情绪波动、重大事件记录。

“这些年,来和衡堂看病的,多是老病号,我们不光记他们的病,还记他们的人,”秦老拍着那叠医案,“你们的AI,也该学学怎么‘读人’。”

顾然带回这批珍贵医案后,苏静带着团队逐一梳理,并用AI分析系统尝试建立“生活事件—体质波动—药效反应”三位一体的动态关联模型。

?生活事件分级:分为生理影响型(饮食、作息)、心理影响型(情绪、压力)、环境影响型(气候变化、居住变迁)

?体质波动分层:从稳定、轻微波动、中度波动到剧烈波动,每个层级与HRV、睡眠评分、舌象变化逐一对应

?药效反应映射:结合用药记录、血药浓度、患者自述疗效评分,建立与体质波动的双向反馈曲线

系统第一次跑出完整模型时,顾然站在屏幕前,久久无言。

“怎么了?”苏静走到他身旁,低声问。

“以前觉得,个体化医学是科学的事,现在才知道,它其实是人生的事。”顾然喃喃道。

随着更多患者数据的录入,AI逐渐学会了识别“生活事件”的模式。

比如:

家庭争吵后,睡眠质量下降,导致体质波动,抗凝药代谢加快;

季节交替、气温骤降,老寒病复发,体质偏寒加重,药效提前减退;

节日聚餐过量饮酒,肝功能短期波动,药效显著延迟

苏静看着这些真实世界里的细节,一边记录,一边感慨:“原来中医的‘天人合一’,真的不是空话。”

顾然轻轻点头:“我们终于开始理解秦老那句‘医人’,不仅是治病的人,也是活着的人。”

夜晚,顾然和苏静一起走出实验室,街头的夜风带着初夏的暖意。

“以前觉得你们中医特别玄乎,现在才知道,其实是特别细腻,”顾然随口说道。

“你们西医也没那么冷冰冰,”苏静笑,“科学的尽头,不是冷漠,是理解。”

两人并肩走着,脚步默契如旧。

走到街角,苏静忽然指着一家茶馆:“明天周末,要不要去那儿坐坐?”

顾然侧头看她,眼里带着淡淡笑意:“明天不是还有数据要跑吗?”

“数据可以跑着,我们也可以坐着,”苏静轻声说,“你总得学会怎么‘读人’,不是吗?”

顾然笑了:“好,那就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