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医见未来 > 第44章 体质量化的双刃剑

医见未来 第44章 体质量化的双刃剑

作者:清和雅月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24 来源:文学城

学术论坛结束后,顾然团队的HIT-D体质量化系统迅速成为个体化医学圈里的热门话题。

有支持的声音:

“终于有人把中医的‘因人制宜’和现代医学的精准理念结合起来了,这是前沿探索。”

“AI找到了一条数据解读体质的新路,值得关注。”

也有质疑的声音:

“体质量化分类依据不明,科学性存疑。”

“目前的样本量太小,没经过大规模随机对照验证,讨论意义不大。”

“中医的体质是经验总结,强行量化可能丢失本质。”

“这些争论早就料到了,”程向阳翻着论坛后的媒体报道,不以为意,“没有争议,才是最可怕的。”

“可医学圈的认可度才是关键,”顾然目光平静,“我们要用数据证明它的价值,而不是用理念去说服别人。”

苏静轻声补充:“中医的经验和现代科学的逻辑,本来就走在两条不同的轨道上。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让他们统一,而是找到交汇点。”

回到公司后,顾然第一时间召集团队,针对论坛反馈梳理当前HIT-D平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下一步的优化计划。

主要问题:

体质量化分类维度仍然不足,目前基于HRV、睡眠、舌象等数据,尚不能精准区分某些复合型体质。

与药效波动的因果链不完整,更多的是相关性描述,缺少生理机制层面的深入解析。

数据来源单一,主要来自合作医院和和衡堂,缺乏全国性、多中心的患者数据支撑。

AI推荐用药策略仍需医生参与解读,无法独立给出完整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我们必须承认,目前的系统还很初级,”李思源总结,“想真正被临床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顾然语气坚定,“接下来,要让系统变得更聪明、更可信。”

要让HIT-D成长,必须有更多数据喂养它。

程向阳与公司高层商量后,决定推动与更多医院的合作,尤其是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综合医院,争取打通更多数据来源。

顾然和苏静主动请缨,承担外联走访工作。

“我们亲自去,医生和管理层的顾虑会少一些,”苏静说,“毕竟我们是做研究的人,知道他们真正关心什么。”

“而且,”顾然补充,“只有面对面交流,才能找到愿意真正一起走下去的同行者。”

出发走访之前,苏静特地拉着顾然回了一趟和衡堂。

秦老正在院子里晒药,看到他们来了,笑呵呵地招呼:“怎么样,论坛上还顺利吧?”

“秦老,很多医生对我们的研究很感兴趣,但也有很多质疑。”苏静老老实实地说。

秦老不以为意:“中医几千年了,质疑从来没停过,但它还是好好地活着。关键不是有多少人信,而是有没有真正能救人的东西。”

说着,秦老从袖子里掏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递到顾然手里。

“这是什么?”顾然接过,略显疑惑。

“我这些年记录的一些特殊病例和随笔感悟,”秦老笑道,“有些东西是你们AI看不到的,但或许你们会用得上。”

顾然翻开笔记,里面的字迹工整而清晰:

某患者换季时出现药效突降,调整饮食起居后恢复;

某患者家庭变故后,脉象突然大乱,药效失灵;

某患者晨起脉浮,傍晚脉沉,药效随之波动……

“这些都是您一点点积累的?”顾然肃然起敬。

“我们老中医,靠的是眼睛、耳朵、手指和心,”秦老笑着拍了拍他的肩,“你们年轻人,有数据、有AI,把我们的经验翻译成你们的数据语言,这件事挺好。”

“多谢秦老。”顾然郑重收下。

带着秦老的笔记和一系列拜访资料,顾然和苏静踏上了医院走访之旅。

高铁上,苏静侧头看着窗外飞驰的风景,轻声问:“你有没有觉得,这次出差,像是我们一起走访‘名山大川’?”

顾然挑眉:“你还真把自己当成行医问道的游医了?”

苏静微微一笑:“医道本就该如此,”她顿了顿,“更何况,我和你走的,是同一条路。”

顾然低头轻笑:“那我们这次,走得远一点。”

苏静微微扬起嘴角,看着窗外的蓝天,心里前所未有的平静而笃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