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个女人的编年史 > 第17章 第 17 章

一个女人的编年史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无聊AND头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3 14:51:39 来源:文学城

阿禾已经出了丧期,她的君姑李氏心善,一直想给她再许配一户人家,不想她像自己一般,孤零零的一个人在别人家里为奴为婢一辈子。

李氏自己心里也有了一个人,就是赔蔡邕去寻人的健仆蔡亮(35岁),可惜人家已经有了妻儿老小,且比李氏年轻。李氏只图有个念想,多少能填补一些儿夫亡子死后被掏空的内心,能不时见着,偶尔说上两句话也算是个安慰。

李氏为阿禾相中的是蔡亮的长子蔡勇,比阿禾年长一岁,正是娶妻的好时候。蛾贼之乱,死了不少年轻后生,稍微长得周正些的未婚男子,都有不少姑娘家里惦记,蔡亮虽然是仆役,但并不干农活,主要负责家宅和田庄的安全,最近还被提拔为家将,手下管理着两什家兵,并赐了一座偏院居住。

自己的媳妇阿禾虽然婚娶过,但是家主掌上明珠的贴身侍女,配一个仆役的儿子也算相当,若阿琰小娘子肯说动家主开一句金口,就像皇帝指婚一样,事情更是板上钉钉。

一个春和日渐暖的上午,院中的桃花开得灿烂而热烈,引得几只蜜蜂,嗡嗡嘤嘤绕枝飞舞,在一朵又一朵的花芯进进出出,吸食花蜜采集花粉,好不忙碌热闹。

蔡琰刚吃完朝食,来园中花下,散步消食,见阿禾的君姑,穿着短襦大裆裤外穿一件麻布罩衣,在角门处探头探脑,不由心生感概,想起第一次见她时还有些当家娘子的样子,现如今已经沦落到与家中一般仆妇无异了。

阿禾急忙过去,两人说了一通后向蔡琰这边走来。

在蔡琰这个十二岁的孩子面前,李氏低头垂目、含胸躬身,认认真真行了个揖礼,弄得蔡琰怪好奇地看着她。

李氏不自在地笑了笑,说道,“小娘子莫怪老婢说话冒失,老婢既是阿禾的君姑,免不了要为她长远做个打算,如今她年已十六,再耽搁几年,恐怕一辈就只能像我一样做个老寡妇了。老婢见蔡勇家的大郎与阿禾颇为相配,想烦请小娘子向老爷说和说和,小娘子素来善待我家阿禾,老爷又是最疼小娘子的人,只要老爷点头,这事情就成了,小娘子就是我们母女一辈子的大恩人。”

蔡琰原本正一边赏花一边顺嘴吟诵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从来只能感受到前半段描摹的桃花之华美灿烂,碰上李氏来说婚嫁之事,才陡然明了这诗写的其实并不是春景,而是以桃花起兴,反复赞颂新娘之美、之德、之福,称扬新婚少女外华内德,福泽家族。

蔡琰此时还处于情窦将开未开之时,好奇问道,阿禾,你是结过婚的人,结婚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见过蔡勇吗?他长得如何?性情如何?你是否知晓?

阿禾一脸疑惑地摇摇头。自己十三岁被阿父嫁到了李家,不到一年阿郎外出戍边没了,如今跟着君姑来到蔡家为婢,君姑又想将自己许配给蔡家的仆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婚娶之事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跟自己心意有什么相干,小娘子为什么要这么问。

明日我带你去相看相看,若是个长得歪瓜裂枣的泼皮无赖可不行。

李氏见蔡琰没有拒绝,忙打包票说道,在蔡家一众仆役里,蔡勇可是最拔尖的那一个,老婢早已相看过了,错不了。

说得蔡琰和阿禾两个少女更是想要一睹这个少年仆从的风采了。

桃花盛开时节,气候转暖、雨水渐丰,田庄中的农事活动已进入全年最繁忙的阶段。蔡琰阿禾坐在轺车中,蔡家田庄庄头李忠带着两名家兵跟在轺车旁,全程陪护,耐心应答。

新建的坞堡刚出地面,因为修宫钱一交,短了银钱,只能停工。新组建的家兵,是从仆从中选拔的年轻后生,此时正在修沟渎翻田地。

麦田新绿如潮,农人在田间锄草松土,浇灌“返青水”,身影起起伏伏在青翠绿浪之间;

桃林疏花妇人攀梯摘花,粉云般的落英拂过渠水;

春蚕要待谷雨前后孵化,此时正在用石灰水消毒,清扫蚕室,修剪桑树老枝。

一些旱地在抢墒播种粟(小米)、黍(黄米)、大豆;

还有一些休耕土地任其长草撂荒。

没看到春蚕,赵忠领蔡琰去了牛羊猪圈,抚摸了新生的小牛,被一只狂吠不止的傻狗紧紧跟了好远。

最后来到田舍之中,见一些妇女捻麻线、纺葛布,一些妇女拆棉袍,弹絮衣(丝绵袍为贵族专属,平民多用麻絮)

蔡琰在内院东厢房坐定,李忠垂手站立一旁,命仆妇送上朝食。一大碗麦粥(主羹)(取新收冬麦舂去麸皮,文火熬成乳糜状,撒桃花瓣增香),一碗韭菜卵羹(初春头茬韭菜切末,混入庄园鸡卵蒸制,点琥珀色豉汁),一盘荠菜脍鲤(田渠新捕鲤鱼薄切作脍,垫焯水荠菜,浇梅浆去腥),一盘炙雉(桃林猎得的稚鸡,抹野蜂蜜炙烤,皮脆肉嫩),一碗桃胶蜜浆(桃树采收的琥珀色桃胶,与岩蜜、甘泉同煮,凝如冻玉)。

吃罢,蔡琰问李忠,家将蔡亮的长子蔡勇是不是在田庄。这倒真是问对了人,自从蔡亮升任家将之后,长子蔡勇就跟着李忠学习管理田庄,此时正在账房内。

蔡琰让赵忠叫来蔡勇,竟然是一位剑眉星目,唇红齿白,身材颀长的美男子,普通的麻衣让他穿得风姿卓然,蔡琰第一次见到如此俊美的男子,或者以往虽然见过但未曾留意。

蔡勇颇为知礼,入室之后一个深揖,不敢抬头直视主家小娘子。蔡琰扭头望向身后的阿禾,不知为何,阿禾已经羞得耳朵都红了。

蔡琰像个小大人般,认真询问了蔡勇家中的情况,又问他读过什么书,有没有学会记账,会不会骑马。最后吩咐他挑选十枝将开未开,摇曳有风致的桃枝,送到府上阿禾手中。

临走之时,家老李忠热情相约蔡琰降尊观礼即将举行的春社。“到时候杀猪宰羊,酬谢社神,祈求丰收,大家聚饮分胙,别提有多热闹了,主家小娘子一定不能错过。”

既然接受了人家的请托,就该终人之事。在蔡琰看来,什么话都可以同阿翁说,再妙想天开的事情,阿翁都能坦然相对,还能由此及彼,引经据典让人长上好些见识。但是阿母却不同,阿母那里有太多规矩,一切不合礼法的,都会惹怒阿母,甚至吃上一顿数落。

蔡琰再次确认阿禾的心意后去书房向阿翁说明此事的前因后果。蔡邕很好奇小女儿竟会操心这样的事情,不想拂她心意,答应让管事家老去跟蔡亮商议。

话头接着转到蔡琰身上,蔡邕试探着问道,不知阿琰心中,未来郎君当如何?

蔡琰也不觉羞涩,一脸傲娇道,比不上班仲升,至少也得是班孟坚吧。

蔡邕听完哈哈大笑起来,吾儿是才女爱英雄啊。

蔡琰尚不懂什么男女之爱,自小史书看多了,眼中心上尽是些熠熠闪光的英雄豪杰。

蔡邕一拍书案,我一直在琢磨吾儿的字该如何取,现在有主意了。

蔡琰道,我自己也有主意,要不阿翁和我分头悄悄写下来,比比谁的好。

俩父女各自写了,凑拢展开,竟然是同一个字。

蔡勇的桃枝送过来,长长短短的,让阿琰有一点点失望。

夏日两名僧人造访蔡邕,在圉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近十年未见,安世高这位已过花甲之年的安息国王子,已经老态毕现,蓝眼睛中起了一层灰雾,高大的身躯也佝偻了,不过精神头一点没减,磨破的衣袖随着他滔滔不绝的话语,一直挥来挥去。

与他同来的还有一中年男子,临淮(今江苏徐州)人严佛调,此君在洛阳时常与胡僧、胡商来往,通胡语,精佛学。

与活跃于洛阳的安息国(今伊朗)在家居士(优婆塞)安玄相交,“安玄口述梵文,严佛调笔受汉文”,共同翻译了《法镜经》等经典。

东汉限汉不禁胡,允许西域僧人在中原立寺、译经、传教,严格禁止汉人出家为僧。严佛调因戒律未备仅“形同沙门”,未受比丘大戒,但事实上可以算是的中国的首位本土僧人。

此次避祸中原,陪同老僧人安世高往江南弘法,并了却前世因果。

安世高前世为安息国修行僧人,拥有宿命通,知晓自己过去世曾误杀他人,业债未偿。他预见到债主转生在中国洛阳,于是主动远赴中土来弘法也是来偿命。

老僧人自叙,在他南下江西,途经郏亭湖时,湖神庙神显灵求助,自述为安世高前世同学,因“布施积福却嗔心未除”,死后沦为庙神(蟒身),辖千里水域。今将命终,恐尸腐污染湖水,求安世高建塔超度。

安世高以梵语诵经,取庙神所赠财物建南昌“东寺”,大蟒现形泪如雨下,当夜庙神化少年谢恩,脱蟒身升天。

一旁的蔡琰听得目瞪口呆,想起传言“其人深目如鹰,能通鸟兽之言。”,心下感叹,果真神人也。

蔡邕在洛阳期间多次去白马寺听僧人传经布道,探讨经义,与安吉高私交甚深。

蔡邕一直觉得般若学“性空”思想与黄老“贵无”颇为契合。且对安世高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说颇为好奇。

蔡邕问道,“大师言前世杀业,今生偿命。”蔡邕指尖叩着案上《春秋》,“然陈恒弑君,子孙享齐祚二百载,此非天道无稽?”

安世高取陶壶浇灌窗台枯兰:“公看此花——根腐三秋,今春方显败相。业报如潜流,非俗眼可测。”清水渗入干裂的陶土,竟有嫩芽挣出焦叶。“因果交叠,形势反复,然恶业根脉终将在轮回中腐烂,唯善种可生青莲。”

蔡邕又问道:“蛾贼祸起,百姓荼毒,可苍生何辜,受此业报?”

说到黎民,老僧人的慷慨激昂不见了,低头叹了口气, “黄巾之乱,城乡崩坏,老僧一路行来,见饿殍争食观音土,流民卖儿鬻女,真是惨不忍睹。”

“业网如织:共业为洪炉,别业为薪炭。今之乱世,乃汉室几十年共业所感:上乱政如播蒺藜(贪业),豪强圈地若竭泽(嗔业),百姓苟且共沉沦(痴业),三毒炽盛,则兵燹饥疫必临!”

“业报非罚,实为医刀。病者饮药之苦,愈其昔食毒之业;瞽者刺络之痛,疗其前世剜目之罪。”

“公修史如持明灯——笔落惊雷,可醒帝王痴梦;墨泼血泪,能唤黎庶善根。岂非人间最胜度厄法门?”

说完自顾自,转动佛珠,垂目诵起经文来。

众人纷纷陷入沉思。

蔡琰上前说,“妾见法师,袍服破旧,让家中仆妇给裁两身衣裳可好。”

老和尚微笑着打量着蔡琰,双手合十道“小娘子宅心仁厚,必结善缘得善终。”。

蔡邕上前施礼道,可否请老法师为小女观一观前世因今世果?

安世高摆摆手,天机不可泄露。见蔡邕面露忧惧,安抚他道,女公子有夫有子,寿终正寝,虽坎坷波折,终将得善报。

蔡邕听后眉头舒展,想在此乱世,阿琰能有夫有子相护相守,善终一生,的确已强过太多人了。

蔡琰心重,深深记住了坎坷波折四个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