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个女人的编年史 > 第16章 第 16 章

一个女人的编年史 第16章 第 16 章

作者:无聊AND头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3 14:28:38 来源:文学城

蔡邕蔡谷两兄弟得胜归乡,周边郡县的官吏大族,纷纷前来拜访恭贺。

朝廷念在两位剿匪的功劳,恩准了返还查封田宅的申请。一家人终于返回了故宅。

人逢喜事精神爽,蔡质的沉疴竟然渐好起来,不仅能吐字发声,还能在仆人的搀扶下,在宅院里走动。

喜气洋洋的府宅中,蔡琰发现,只有自己的婢女阿禾,郁郁寡欢,也是,她的父母兄弟,都还没在乱党之中,生死未卜。

自己已向阿翁叔父打听过,毕易的队伍加入了泰山大方,后来去了哪里就不是很清楚,有说去了博陵,有说去了常山,逃回来的哪些个佃农,被自家家主严格看管,嘴里问不出什么消息。

“没有消息也算是好消息了,毕竟还有希望。”蔡琰安慰阿禾。

光和七年冬末(公元185年),黄巾烽烟虽暂歇,中原大地却如覆霜的枯草,透着一股劫后余生的凛冽。陈留圉县城外,蔡邕的故宅檐下悬着新扎的柏枝,在寒风中簌簌作响,仿佛低语着乱世中难得的片刻安宁。

蔡琰目光扫过院中忙碌的家仆。叔父蔡谷正指挥着几个小厮搬运年货:柏木匣里盛着从长安购来的蜀锦,陶瓮中腌着青州进贡的腊肉,最惹眼的当属那对朱漆食盒,盒盖上描金绘着云雷纹,内里是用蜂蜜调制的饧糖。

廿四日破晓,蔡邕命家仆取下悬在梁间的旧符。桃木板上刻着"神荼""郁垒"四字,墨迹已斑驳,他亲自用麻绳将符板系在枣树上——依祖辈相传的旧俗,旧符需悬于树梢,待来年惊蛰雷鸣时自会化为春泥。蔡琰踮脚欲助,却被蔡邕拦住:"此乃驱邪之物,女童不宜触碰。"转而教她用艾草蘸灰,在门框上画符,"此为'除陈布新',要从上往下扫,方合天道"。

午后,蔡谷执烛台登上阁楼,取下悬了三年的苇帘。帘上绣着"五谷丰登"的纹样已褪色,他轻叹一声,将新帘挂上。忽听得楼下传来阿琰的惊呼,原是她见灶间堆积的柴禾,非要淘气往灶膛添火玩,被浓烟呛得涕泪直流。蔡邕闻声赶来,见女儿正将松枝投入火口,忙用竹夹拨开:"此火为'隔年火',需待除夕子时方能添柴,此刻添之,恐惊灶神。"

除夕辰时,蔡氏宗祠内烛影摇红。蔡质率家族男丁更衣入祠,玄色深衣外罩着素锦大氅,腰间悬着玉组佩。蔡质捧着青玉爵,将黍酒缓缓注入青铜爵中,"天地玄黄,祖德流芳"的祝词随酒香氤氲。蔡琰立于侧,见供桌上摆着太公的画像,画像前的漆案上,五谷饭、枣栗、饧糖错落有致,最醒目的是那盘用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组成的"五辛盘",取"新旧交替"之意。

暮色四合时,蔡邕执笔在素绢上书写祝文。蔡谷捧来新制的竹简,上刻"伏惟尚飨"四字,笔力遒劲。蔡琰见父亲停笔凝思,轻声问:"父为何不写'福'字?"蔡邕抚须笑道:"福字乃后世所创,吾辈当循古制。"遂以朱砂在绢上写下"受天百禄",悬于祖宗画像旁。

子时将近,蔡氏宅院爆竹声起。蔡邕命人将柏木炭投入地炉,火光照亮堂前悬挂的"长寿灯"。灯为六角形,以绢纱糊就,内置羊角烛,映得梁间"天官赐福"的剪纸影影绰绰。文姬偎在母亲膝前,听她讲述"年兽"传说:"昔年有兽食人,唯爆竹可驱,故今夜须彻夜不熄灯火。"

守岁宴上,蔡邕特意命厨娘蒸了"角黍",以苇叶裹糯米,内藏红枣,"此物原为祭祖所用,今与诸位共飨"。蔡质举箸笑道:"此物形似牛角,当唤作'角食',待阿琰出嫁时,当以此为聘礼。"蔡琰突然听到这些话,没来由羞得脸红心跳。

五更鼓响,蔡邕率家人至后园观"隔年火"。蔡谷令家仆抱来新砍的枣木,投入未熄的炭火中,蔡琰不顾上次被熏了眼睛,跟着蔡睦往炉火中填材拔炭。青烟袅袅升起,蔡邕抚掌道:"此火承自腊月,今纳新木,乃阴阳交泰之象。"蔡睦忽指东方:"启明星现!"众人望去,见天际泛起鱼肚白,蔡质笑道:"此乃'岁星',主文运昌隆。"

晨光中,蔡邕执笔在桃符上题写"天道福谦,地道福仁",命家仆将符板悬于门扉。蔡琰见父亲在符上画了只衔穗的雀鸟,不解其意。蔡邕轻抚她的发髻:"此为'岁鸟',取'岁岁平安'之意。"远处传来稚童的喧闹,原是邻家小儿举着"春幡"走过,五色彩纸在风中猎猎作响,恍若春神踏雪而来。

族中晚辈纷纷前来向蔡质蔡邕敬椒柏酒。

蔡邕喝得上头,向族人们讲起了熹平年间自己参加正旦朝会的事情。

寅时初刻(凌晨3点),洛阳南宫司马门外已车马如龙。蔡邕身着皂缘领袖中衣,外罩绛纱袍,腰悬青绶银印,立于议郎班列。数千官员按品级手持笏板肃立,羽林郎持戟护卫,鸾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宫门两侧树起十丈高的"荼""垒"桃木神像,虎贲卫士以朱索缠绕门框,寓意缚魅驱邪。

呵气成霜的冬夜里,公卿车盖缀满冰凌。太仆令指挥象车开道,象身披织金锦障泥,背负日晷仪与瑞炭炉,炭火映照得御道积雪泛出橙红暖光

辰正(早8点),景阳钟鸣九响。蔡邕随百官经端门、却非殿,分班入德阳殿。这座南北七丈、东西三十七丈的巨殿:

穹顶星图:藻井镶嵌夜光璧拼成的紫微垣星宿

地面金仪:铜铸"圭臬之表"投射冬至日影于玉阶

礼器阵列:殿东设青铜山尊盛玄酒,西列青圭赤璋

主上升座时,黄门令高唱:"天子履端!"三公持玉璧导引,太尉跪奏:"元正启祚,万物咸新。"此刻蔡邕需行"稽首四拜",额触殿中青蒲席。

郎官队列献礼环节尤为壮观:

地域象征:刺史献本州土壤盛于青缯囊,幽州贡玄色冻土,扬州贡赤壤

祥瑞陈列:益州献独角铜麒麟,豫州进九穗嘉禾玉雕

雅乐体系:蔡邕主持校准的"黄钟律管"被置于殿中,乐工据此调校编钟

蔡邕的特殊职责:因其精于音律,需监听《云翘》《育命》二舞的八佾之乐,确保六十四名舞者佩玉节奏无讹。

午时赐宴呈"阴阳分席"格局:

东序(文官):黑漆曲几陈竹简菜单,饮椒柏酒以木爵,蔡邕分得昌邑贡姜桂脯

西序(武官):赤漆食案列彘肩雕胡饭,酌兰生酒用铜樽,皇甫嵩获陇西炙驼峰

宴间穿插"鱼龙曼延"百戏:幻人吐火、都卢寻橦,尤以"东海黄公"角抵戏最引人瞩目——演员戴赤金傩面斗白虎,预示王权镇服四方。

蔡邕说得双颊绯红,目光迷离,沉浸在甜蜜又忧伤的回忆之中。一旁的蔡质叹了口气,流下了2行浊泪。

族中弟子有大胆的,好奇问道,天子究竟何如?坊间有不少荒谬传闻,未知真假。

蔡邕整衣正冠,遥望洛阳方向躬身一礼,方缓缓开口:

“天子之容,承天命而秉日月之辉,吾辈臣子得瞻天颜,唯觉龙章凤姿,非俗目可妄测。然天象有常亦无常,今岁荧惑守心,紫微晦暗。天子虽承昊天正气,然群星失序,恐累圣德之光。昔周室衰微,非王容不庄,乃礼乐崩坏,诸侯僭越。吾等蔡氏子孙,当效先祖蔡勋公(注:蔡邕六世祖,拒仕王莽),守清白之节,修德以待时。天子圣聪,终将拨云见日。”

蔡邕虽有醉意,说完犹自觉失言,肃然训诫道:“嗣后勿复问禁中事。昔太史公因言获罪,吾等当以史为鉴,谨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之训。”

正月刚过去不久,一场瘟疫席卷全国,应了古人那句,“大兵之后,必有大疫,大疫之后,更有大荒。”

这次疫情来势汹汹,全县十之七八都有头痛脑热,乏力咳痰的症状。陆陆续续死了不少人。

陈留圉县,除了蔡氏家族,还有世代官宦的高氏家族(高赐官至司隶校尉,其子高躬曾任蜀郡太守,娶袁绍姊妹,生子高幹,高氏借此跻身袁氏核心圈,高幹得以执掌并州七年,治绩卓著。高幹后因反叛曹操兵败被杀(206年),但其家族未绝,堂弟高柔,投奔曹操,曹魏时期官至太尉。)□□。

几个大家族出钱,请城中医馆熬制药汤,免费向百姓发放。

蔡琰跟蔡睦也学样,凑了三千钱,吩咐阿禾按照仲景方剂制备了麻黄汤和桂枝汤,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除了三人自己服食,还让家中仆役都喝了一碗,再有剩下的送去了农庄。

蔡家老幼在这次疫情之中都扛了下来,除了蔡质,他已年近七旬,染上疫病躺倒之后就再没有爬起来过,神智偶尔清醒,常常昏迷。

除了长子蔡谷,外任的次子,出嫁的女儿都返乡探病,守候在弥留的蔡质跟前。蔡质环视塌前的儿孙,一手抱着《汉官典仪》,一手紧紧抓住蔡邕嘱托:“伯喈,这一门老幼…托付你了。”

蔡邕父母早逝,叔父蔡质待自己比亲生儿子还要亲,处处提携托举,没有这个叔父,蔡邕难有今日,可自己呢,却牵连叔父入狱流放,身染沉疴。

想到这些,蔡邕泪如雨下,蔡琰在一旁亦是泪流不止。

经过去年宛城一役,亲眼目睹那么多年轻的生命横死在眼前,蔡邕心中一直有万种悲愤淤积于内,却无从倾泻,他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人间炼狱,施粥行善的太平道人怎么就成了贼寇乱党。

除了北狄南蛮,各地乱党层出不穷,帝国大厦四处都开始崩塌,自己却无力回天。宦官自然多有作恶,但是主上多少能驱使得动的,不得不倚靠的近臣也只有宦官了;士族屡被党锢,可把持朝政,横行乡里的不都是世家大族?主上卖官鬻爵,难道不是因为财政枯槁(田野空、朝廷空、国库空),干弱枝强?太平道揭竿而起,难道不是因为地方豪强大族涸泽而渔,导致民生凋敝?

纳税的田地日少,豪族的隐户日多,国库的钱粮日少,豪族日益骄奢。主上与历代帝王相比,实在算不得有多奢靡挥霍,蠢笨昏聩,思来想去只能说是汉朝气运将尽了吧。

蔡质这一去,蔡邕心中郁结终于被打开,痛哭流涕之余,一丝清明入体,想想自己一介蝼蚁,哪里有能力抗击天意。若能以一己之力,在乱世中守护好蔡氏一门,也算是无愧一生了吧,至于济世安民,真是难如登天啊。

此时,蔡邕心头突然闪过曹玄德披甲操刀,踌躇满志的身影,想起公祖(桥玄)说过的话,恐怕当今乱世,没有此等英雄人物不能平。

蔡谷在父亲墓旁搭了一间草庐,为父守丧,蔡邕亦在墓旁住了三个月,并用守丧之名,婉拒了地方的征辟、举荐。

屋漏偏逢夜雨,朝廷伤筋动骨,主上把自己的私房钱都垫上,西园的爱马都征了,才好不容易压制下黄巾之乱。

六月,洛阳皇宫核心建筑南宫又遭火灾焚毁。国库空虚无钱修缮,主上命各州郡加征“修宫钱”,每亩土地额外征税十钱。

东汉正常田租约为每亩3-4钱,修宫钱直接将税负提升至3-4倍。以东汉耕地约7亿亩估算,加征的修宫钱总额可达70亿钱。

地方州郡更是借机盘剥百姓,找补买官的费用,填补镇压黄巾军的积欠。

诏令颁布后,又有一批自耕农破产,沦为佃农和徒附。蔡氏田庄因之增加了十来户佃农和几百亩田地。

蔡邕和蔡谷商量着准备要训练一些家兵,建造几处坞堡。蛾贼虽然暂被压制,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有名的世家大族都在组建自己的部曲,蔡氏也要做好准备,以图自保。

蔡邕忙碌了一整年,九月,又传来噩耗。太尉杨赐病逝。

主上身穿丧服,三天不上朝,赠东园棺椁、衣物,赐钱三百万、布五百匹。并下诏哀悼,命左中郎将郭仪为使持节,追赠杨赐骠骑将军司空印绶。等到安葬时,主上命侍御史持节送葬,兰台令史十人遣羽林骑士轻车介士,前后都奏响鼓吹,又下令骠骑将军下属及司空仪仗队伍送葬至墓地。公卿以下都参加了葬礼。赐谥号文烈。以其子杨彪袭爵。

蔡邕忆及二人东观之**校六经,杨赐以司徒之尊,执卷相询。光和元年,灾异频现,金商门内,两人同被召问。自己因直言获罪,面临流徙之劫,是杨公努力奔走,多方转圜,这份恩情如冬日暖阳,让自己在困境中感受到无尽的温暖。

中平年间,是杨公最早警示太平道日益坐大,恐为祸患,并指出“流民归籍、诛杀首领”的化解之道。

皇帝身边众多臣子之中,是帝师杨公不畏危险,直言屡谏,称“后宫嬖幸干预朝政,佞臣猖獗” ,指出主上“授爵无序,游宴过度”。如今斯人已去 ,还有谁能在朝中,犯颜直谏,拨乱匡正!

悲痛之中,蔡邕为亦师亦友的故人写下《漢太尉楊公碑》:

公讳赐,字伯献,弘农华阴人。姬姓之国有杨侯者,公其后也。其在汉室,赤泉(侯)(佐)〔佑〕高,丞相翼宣。咸以盛德,光于前朝。祖司徒,考太尉,继迹宰司,咸有勋烈。公承家崇轨,受天醇素,钦承奉构。闲于伐柯,别风淮雨,不易其趣。文以典籍,寻道入奥,操清行朗,潜晦幽闲,不荅州郡之命。辟大将军府,不得已而应之。迁陈仓令,公乃因是行退居庐。公交车特征,以病辞。辟司空举高(弟)〔第〕,拜侍中,越骑校尉。帝笃先业,将问故训,公以群公之举,进授《尚书》于禁中。迁少府光禄勋,敬揆百事,莫不时序,庶尹知恤。阊阖推清,列作司空,地平天成,阴阳不忒,公遂身避,托疾告退。又以光禄大夫受命司徒,敬敷五品。宣洽人伦,燮和化理,股肱耳目之任,靡不克明。及至太尉,四时顺动,三光耀润。群生丰遂,太和交薄,三作六卿,五蹈三阶,受爵开国,应位特进,非盛德休功。假于天人,孰能该备宠荣,兼包令锡,如公之至者乎。公体资明哲,长于知见,凡所辟选,升诸帝朝者,莫非瓌才逸秀。并参储佐,惟我下流。二三小臣,秽损清风,愧于前人。乃糺合同僚,各述所审,纪公勋绩,刊石立铭,以慰永怀。

天降纯嘏,笃生柔嘉,俾胤祖考,光辅国家,三业在服,帝载用和,粤暨我公。(尤)〔允〕执丕贞,在栋伊隆,于鼎斯宁,德被宇宙,华夏以清,受兹介福,履祚孔成,为邑河渭,衮冕绂珽,以佐天子,祗事三灵,丕显伊德,万邦作程,爰铭爰赞,式昭懿声。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