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一个女人的编年史 > 第13章 第 13 章

一个女人的编年史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无聊AND头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23 14:28:38 来源:文学城

光和六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冷。

大雪断断续续飘到光和七年正月末,女学早不授课,阿翁一天到晚在外应酬,阿母为过节忙得团团转,阿禾归家去祭拜亡夫亡父未归,蔡琰一个人抱着暖炉正百无聊赖,见蔡睦揣着一把防身的青铜短匕,匆匆忙忙地往外走。

汝往何处去,吾亦要去。

蔡睦慌慌张张摆手道,我去矿洞寻宝,小娘子不能去,太危险了。

一听到寻宝,阿琰哪里肯放过,放下手炉,从梳妆匣中拿起一把剪刀,快步跟了上去。蔡睦知道拗不过她,只能带着她一同前往。

矿洞里真的藏有“金甲”吗?

庄上的小子都说亲眼见过,学堂里的弟子也有说见到过的,他们神神秘秘的,不肯与吾等外族人细说。

二人在山林中不知绕了多久,阿琰累得坐在石头上不肯再走,一心只想着回家。蔡睦抱怨道,要跟来的是你,走不动的也是你,待会儿我可不会背你回家,正叨叨着。

蔡睦突然蹲下身,指着泥地上的车辙痕迹。“阿琰,快看!”那车辙很深,像是载着重物,一路蜿蜒至山坡背阴处。蔡琰拨开灌木,发现一个被藤蔓遮掩的洞口,潮湿的风裹挟着铁锈与硫磺的味道扑面而来。

“里面有人!”蔡睦压低声音。洞内隐约传来金属碰撞声,像是许多人在劳作。两个孩子对视一眼,好奇心战胜了恐惧,蔡睦拉着蔡琰钻进了矿洞。

蔡琰扯住蔡睦衣角,二人贴壁潜行,见豁然开阔处竟藏着一座地下工坊:数十赤膊匠人正锻打兵刃,一独眼大汉厉喝:“渠帅有令,初七前这批环首刀必须运往东郡!”

火光映照下,洞壁布满凿痕,地上散落着碎矿石。木架上堆着成捆的箭矢,靠石壁密密麻麻堆着戈矛刀枪各式兵器。岩壁上用朱砂赫然写着九个大字:“甲子年,苍天死,黄天立!”

两孩子看到此种情形,不由心中发毛。

“回吧。”阿琰小声说,“嗯”蔡睦牵住阿琰的手,两人掉头往外走去。

昏暗中蔡琰脚底踩中碎石滑了一跤,响声惊动守卫。顷刻间火把四聚,二人被反缚双手押至工坊石台前。独眼汉抢过蔡睦的匕首道:“谁家小子?正好拿来祭旗!”

蔡睦挣扎道,“汝等为何要抓我二人,我乃泰山羊氏的客人,吾父蔡谷,与太平道符祝相熟。”

蔡睦算是机灵,觉察出了对方太平道的身份,一下搬出了三座靠山。可惜毕竟年幼,不知自己已经闯入了龙潭虎穴,性命堪忧。

“管汝是谁” 独眼汉冷笑,“小帅严令矿洞之事不得外泄——小子自投彀中,合当殒命。”他猛地抽刀,“杀了埋掉!”

“且慢!”一位儒士模样的人从阴影中走出。他穿着灰布道袍,袖口绣着八卦纹,正是太平道的符祝毕易。他仔细端详紧紧靠着蔡睦脸色煞白的蔡琰道:“汝莫非是蔡邕蔡伯喈的女儿。”

阿琰点点头。

毕易早有心与蔡邕这位大儒结识,但是鉴于自己的身份和眼前的局势,一直不便前去拜访,不想蔡家的两位童子,主动撞到自己手中。

“蔡邕是当世大儒,此时杀他亲族会坏了吾教名声,为吾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独眼汉道:“放他们回去,明日官府就会派兵围剿!”

我有一两全之策。

毕易在石台上摆上朱砂、符纸和一碗清水。他念动咒语,画了一道符箓,用火烧成灰拌入碗中,又用银针挑破自己的指尖,将血亦滴入碗中。“饮下此水,记忆尽消。”

蔡睦被按着灌下半碗符水,很快眼神涣散。轮到蔡琰时,她乖乖喝了剩下的半碗符水。

毕易似乎还不放心,又用丹砂在二人额头画下符文:“此咒封识,若敢泄密,必遭天谴。”

蒙了两个孩子的双眼,丢在官道旁。

蔡琰搀扶着浑浑噩噩的堂兄,跌跌撞撞回到蔡家宅院。

蔡谷见两孩子失魂落魄地样子,又见孙儿满嘴呓语“黄天当立”,急召医工。老医工把脉后摇头:“魂不守舍,像是中了离魂散。”蔡邕取出珍藏的安神香——白芷、川芎、朱砂混合研磨,在蔡睦鼻下轻熏。

直到第二日黎明,少年才清醒过来,却对矿洞之事闭口不言,不知是真的失去记忆,还是心生恐惧不愿说出来。

阿琰一直清醒,丝毫不曾受到符水的影响,一开始长辈怎么问都不开口。等到第二日蔡睦清醒过来,蔡琰过去跟他咕咕哝哝说了好一会儿,两孩子才主动向蔡邕和蔡谷坦陈了整个过程。

阿琰说得很细,石壁上的字,兵器的大致数量,太平道人数,身量、穿着、容貌、神情,画的符箓的大致模样,符水的味道,在矿洞大概待了多长时间,蒙眼走了多久……

此事总该告知兴祖吧?蔡谷再次提议。

蔡邕左拥右抱两个可怜的孩子,真是从鬼门关逃回来的小人儿,正万分心痛,想着日后一定让仆役时刻跟随,再不能发生如此祸事。

听到从弟的提议,蔡邕沉思了好一会儿。

若我等告知兴祖,一则他会内疚,因对我等照顾不周,以致遭遇险境;二则,他必要向县君揭发此事,否则即是包庇反贼乱党,如此毕家必受牵连,而毕家与羊家同为东阳县世家大族,同气连枝,即便兴祖与此事毫无牵连,整个羊家却必不能外。

再有,天平道的情形,他们未必不知。泰山郡赢地产铁,东阳有极佳的冶炼之术,羊家毕家是否私设冶铁工坊牟利?矿洞内的作坊是否是哪家的私产,吾等皆不清楚。

符祝毕易显然不想伤害两位小童,才假托符水可去除记忆,两小儿所幸只是受到惊吓,我等若是将此事捅开闹大,怎能在此地借住下去?

蔡谷不甘心地抱怨道,难道就这么算了。

自是不能算了,彼之谶语道,“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太平经》有言甲子阳气始生,万物更始,为天地气运转换的关键时点,太平道借此宣称甲子年是“黄天”取代“苍天”的应验时刻。

今年即为甲子年,若彼欲于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叛乱,则为本年三月五日,眼下已是正月末,吾等可以筹谋转圜的时间不多了。

若彼道受到县府豪右压制,未能生乱,或者甫一反叛即被剿灭,亦是有可能的。

山匪乱民不比异族边患,纵观近年来各处爆乱,难有超过三个月的。

蔡谷道,只怕此次暴乱并非一乡一土,太平道分布极广,八使布道,广纳徒众,江北州郡皆有大量门徒,据传设有三十六方,每方近万道徒。

蔡邕在书房踱来踱去,思考良久之后说,吾意如此,汝看可否:

汝速赴洛阳一行,将此间情势报与卢子干知晓。另至洛阳官署,请命将抄没汝父之府邸发还。

陈留郡君处几番周旋打点,发还故宅田庄之事已颇有眉目,我且携汝父家眷归圉县(读音:yǔ)暂避,汝事毕亦返陈留。

兄弟二人商议已定,遂禀明蔡公,分头行事。

蔡谷第二日便骑马往洛阳去了,蔡邕将东阳所置田宅托付羊氏代管,只说要去陈留接收罚没的家产。

赵五娘阿琰蔡睦听说要回陈留,俱是无比欣喜,高高兴兴整理行装。

蔡邕在离开之前,特意带着阿琰,乘着马车来到毕易的田庄拜访。

庄园入口处,两名头裹黄巾的壮汉正以木耒疏通沟渠,见蔡邕携子而来,含笑拱手:“先生可是前来求符水?符祝晨课未毕,可前往观之。”全无流民常见的戾气。

庄内良田美池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穿过桑林,蔡邕见一众人忙碌而有序:男子赤膊夯土筑墙,女子绾袖担土递砖,所建屋舍皆以黄泥抹墙,檐角悬木牌刻“安乐居”三字。

一老妪拄杖笑指:“符祝趁农闲筑屋宅,要让流民皆有居所——真是黄天派来的仁厚之人哩!”

一块巨大的露天晒场即是讲经堂,毕易端坐在青石台上,身后悬着巨幅黄幡,上书“黄天太乙”四字。台下百余人盘膝而坐,流民佃户奴仆与平民士人混杂而坐,妇孺与老幼亦虔诚听讲。

“……《太平清领书》有云:‘人无贵贱,皆天之子也。’”毕易嗓音沙哑却穿透力极强,“然则富者田连阡陌,穷无立锥之地,富者锦衣肉食,穷者缺衣少食,富者日夜笙歌,穷者劳累终身,此非天道,实为**!”

此时,有一妇人抱婴儿闯入哭求:“符祝救命!娃儿高热三日了……”

毕易停下布道,疾步下台,领着妇人来到义舍,叫来药师查看。药师以银针挑破婴儿指尖,又取符纸焚灰入水:“此非瘟病,乃积食生热。符水安其神,再辅以草药。”你拿了方子去义药堂去抓药吧,不用付钱。

说话间,讲经堂处飘来阵阵《太平道乐》,笙箫伴奏下,男女混声唱道:“黄天覆九野,万姓同耕桑……天地财物如大仓,人可取用,不可独贪……种力多少,得实如其分……父母子一家,君臣民一国……老有终,壮有用,男有分,女有归……”

送走妇人,毕易十分恭敬地将蔡邕父女请入内舍叙话。

蔡邕笑道,毕君是要在此建大同小洞天啊!

毕易拱手道,惭愧啊,惭愧,让先生见笑了。听闻先生居此,早想前去拜访求教,鉴于己之身份,一直犹豫不敢打扰。

说话间,一位婢女端着一个托盘进来,盘中放着一碟梨干,一碟枣干,三碗浆水(发酵米汤)。

阿琰伸手拿了一块梨干细细咀嚼,梨干上浇有蜂蜜,酸酸甜甜甚为可口。

等婢女退下,蔡邕拉着蔡琰向毕易郑重施礼道谢,此次前来特为拜谢毕君的救命之恩。毕易慌忙还礼,叹息道:

情形变得如此亦是无可奈何之事。起初吾只想布道行医,积德行善,让贫苦流民有一安身之所。

可惜,苍天不悯,朝纲败坏,清流被党锢,宦官恶吏四处为害,一味只知欺压盘剥,致使民生凋敝,我这区区两百亩田地,哪里容得下天下流民。

当今天下,贵为先生想要劝诫今上,也被陷害,差点丧命,流落至此。普通庶民,只能任人宰割了。

毕易越说越激动,这天若不变色,民恐怕真没有活路了。

这些大逆不道的话,把蔡邕听得心惊肉跳,蔡邕慌忙牵住阿琰的手告辞离开,留下万钱谢礼。

背后传来毕易的声音,要变天了,先生务必保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