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邺下高台 > 第3章 第3章

邺下高台 第3章 第3章

作者:钤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7:53:29 来源:文学城

看陈扶进来,陈元康父子皆松开了家妓,原本在高澄身侧弄姿的歌姬,也收敛了形骸。

陈元康一直崩着的心弦,现下更紧了——阿扶从未见过外人,更未参加过正式宴席,万一在贵人面前失了礼数,如何是好?

直到那小身影步履平稳地走到高澄前,像模像样地行了礼,声音清稚地道了句“陈扶问大将军安。”他才算稍稍松了口气。

高澄的目光在她被风吹得有些毛茸茸的额发上扫过,随口问:“冷不冷?”

“不冷,”她笑回,语气还带着点小自豪,“我方才特意多添了件衣裳。”

言罢,她做了一个让陈元康,乃至留意那边动静的人都为之愕然的举动——向前挪了一小步挨住高澄,伸出小手,主动地握住了高澄搭在膝上的手,“是不是暖的?”

动作自然地仿佛他们本就这么亲近。

那一瞬间,陈元康清晰地看到,高澄的眉梢挑动了一下,眼底闪过一丝讶异,但随即,他便将手一翻,回握住了那只小手。

真感受了下,才低笑一声道:“嗯,确实不冷,你倒是很知冷热。”

陈元康暗自慨叹,善藏谨言慎行陪酒多时,也不过只得高澄几句疏淡的客套;阿扶童言无忌、举止天然,反倒能让高澄席间主动问起,还这么快就拉进了关系。

难道这就是佛家说得,人与人的缘法?

高澄握着那小手,继续逗孩子,“不霸着你阿耶了,还告我的状么?”

阿扶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不......不告了。”悄悄抬眼瞄了高澄一眼,又补充了一句,“大将军,你真是一个好人。”

“好人?”高澄松开她,不轻不重地在她额心点了下,引得小家伙下意识地闭了闭眼,“我可不是什么好人。”

侍从捧着食案进来,问主家陈元康:“女公子的食案摆......”

高澄截断道:“放这儿。”

侍从依他所指,将女公子的食案并在了他案侧。

上完菜后,陈扶扫过案上两只杯——一盅蜜水,一盅酪浆。她拿过一只新杯,用气声对侍从说了声“倒酒。”

侍从显然没料到小主人会有此请求,脱口确认:“女公子要酒?”

这一声在琵琶声歇的厅里显得格外清晰,引得大人们都侧目望来,自然也引来了紧挨着的高澄的目光。他把玩着酒樽,视线带上玩味。

“你会饮酒?”

小人儿摇摇头,纯然道,“可书上说,宾至则酒,以表敬意。如果很欢迎大将军,就该给大将军敬酒。”

高澄眼尾微弯,拿起自己的金樽,往她的小玉杯里倾了浅浅一个杯底。

“敬吧。”

小手捧着那小玉杯,像模像样举起来,高澄也端起酒樽与她一碰,并未饮,而是停在唇边,好整以暇地看着她。

小人儿学着大人模样,捧起杯子就仰头‘一饮而尽’。但显然低估了汾清的威力,小身板瞬间打了个激灵,她努力维持着表情,嘴角却不受控地往下撇,生动而可怜。

高澄喉间发出一声低沉的笑,这才将自己杯中的酒饮尽。

虽然被辣得眼泛水光,小人儿却还是牢记礼数,乖乖退回自己的食案前,规规矩矩跪坐席上,得了陈元康‘吃吧’的允准后,夹了片清笋小口小口、斯斯文文吃起来。

侍从附耳询问:“不用些奥肉么?女郎平日不是......”

“不用,”陈扶轻声打断,“退下吧。”

看她已安然进食,高澄将目光重新投向持杯恭候的陈善藏,拾起了她进来之前的话题。

“善藏表字是什么?”

陈善藏忙举杯相敬,“回大将军,在下表字连忠。”

“好字啊,”高澄抿口酒,随意道,“黄门侍郎还有个缺,帮我去看着小皇帝吧。”

陈善藏反应过来后,伏地大拜连连称谢表忠。

陈元康手中银箸险些滑落,惊喜来得太突然,太厚重——黄门侍郎,天子近臣,这是多少世家子弟都求之不得的清要之职!

然而狂喜之后,理智迅速回笼。

瞥眼高澄面上的酒晕,这般要职,竟在见善藏的第一面就随口而定?若是明日酒醒后大将军忘了今日之言,或是改了主意,岂非空欢喜一场......

“怎么?”高澄挑眉,直接点破了他的心思,“长猷觉着我是酒后戏言?放心,我没醉。”

他说着,手臂一伸将那歌姬重新揽回怀里,“你给我找的伴,都不肯陪我尽兴,我如何能醉?”

说罢也不管那歌姬连声告饶,将新倒满的酒凑她唇边,半是强迫地灌了下去,算是将这场人事安排定了音。

一直安静待着的陈扶,忽看向对面的陈元康,有些委屈地问道:“耶耶,为何阿兄有字,我却没有?”

正喜不自胜的陈元康,语气很是温和,“阿扶需行过笄礼,方可取字。”

“何必拘那些虚礼,周礼还讲二十而冠呢,你不也给连忠早行了?”

高澄本是随口一说,谁知身侧那小人儿闻言,缓缓将小脑袋转向他,轻声道:“那大将军为我取一个小字吧。”

此言一出,陈家父子皆是一怔。

高澄也愣了下,饶有兴致地打量她,“哦?为何要我来取?”

小人儿认真解释道:“因为我听到父兄说,大将军发布的榜文和律法,”她顿住,眨眼搜索了下记忆,“‘辞旨宏丽’,所以大将军取的字,一定是最好的。”

那黑亮瞳仁里是纯稚的仰佩,这显然极大地取悦了高澄,他笑了两声,几乎未作思考,一个小字便脱口而出,“便叫你‘稚驹’,如何?”

稚驹,小马之意,陈元康看着自家孩子,实在也没看出哪里像匹小马。

“稚驹。”阿扶小声重复了一遍,弯着眼睛笑起来,“真好听。”

女儿心思单纯,只是为着和阿兄一般,多了个新名字而欢喜。但明白赐字深意的陈元康,内心早已掀起狂澜。

爱而字之也。

上者、长辈赐予小字,绝非简单赐字,而是一种庇护意味的联结。

更何况自魏晋以来,名士之间以示亲近,常以小名、小字相称。以后‘稚驹’这个小字,将比‘陈扶’这个大名更频繁地被使用。

高澄不仅会牢牢记住这个名字,更会在潜意识里,将他冠名的稚驹,视作需要自己格外照顾的小辈。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判断,高澄心情颇佳地将案上的那盏荔枝膏,放在了陈扶的面前。

“吃吧,小稚驹。”

看着高澄将珍奇之食让给女儿,再瞧两人并肩而坐的景象,高澄身着朱红官服,阿扶套着红裲裆,那一大一小、一深一浅的两抹红色,和谐得宛若亲人。

一个念头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在他心底漾开圈圈涟漪——阿扶若真得了大将军青眼,是不是能嫁入大将军府......

越想越深,细盘算起来:高澄长子高孝瑜,只比阿扶小一岁半;次子高孝珩,其母可是太原王氏,可惜小了阿扶三岁;世子妃冯翊公主肚子里的——这个就罢了,莫说男女未知,便是男孩,原也高攀不上,何况年岁也不合适。最有望的还是高孝瑜......

忽而失笑,他真是喝多了,阿扶才六岁,谈婚论嫁猴年马月的事,想这些虚无缥缈的未免也太早了。

思绪回转眼下,善藏做官的正事已定,不如趁着高澄心情尚佳,再抬朋友一手,也好还了那两人之前送的一百匹连珠孔雀罗和那箱子藏书。

他整顿神色,捧起酒杯,恭谨道:“前日听任胄说起,他出资修了座寺院,为公主殿下不日将诞下的嫡嗣祈福祝祷,可谓诚心至极。”

谁知高澄眼皮都未抬一下,“任胄?”略停顿,故作恍然道,“哦——就是那个贪污遭人弹劾,阿耶念旧情特赦的任胄?”

“额......是。”

“他不过百匹之俸,营造寺观大则费耗百十万,小则尚用三五万余,他何来此财?”

“任胄家财本丰,乃累世之积。此番为给世孙献寺祈福,倾尽家资,可见其心之诚。”

高澄冷笑一声,“他物用陈设皆按王侯,日日在家宴客豪饮,那般动极奢豪,光靠家资恐怕不够吧?”凤目一凛,锐光直射陈元康,“你不就是他的常客,会不知晓?”

陈元康心下一沉,世子这句句带刀,连献寺这般大手笔的‘心意’都如此冷淡,莫不是真动了整贪的心思?

只得转移焦点道,“不仅任胄,祖珽此番也用了心。寺中所有楹联匾额,乃至为祈福所作骈文石碑,皆是他亲笔题写、巧手雕刻。”

他对好友祖珽之才还是很有信心的,上回祖珽在并州定国寺写得碑文,大丞相很是赞许,还因此免了其罪过,想必足以引高澄前去一观,说不好能被再次启用。

谁知高澄闻言,哼一声道,“弄璋弄瓦尚还不知,倒写了祷文,想来也不过是王孙王女皆宜的浮华之词,并未用心。”话锋一转,面上掠过讥诮,“不过你说他巧手,倒是确实。”

一旁正捧着碗的陈扶,忽从碗里抬起小脸,笑道,“是呢是呢,阿祖公手可巧啦!”

陈元康心头掠过不好的预感,还未及阻止,就见他那‘乖巧’女儿已转向高澄,兴致勃勃分享起来,“上回阿耶设宴,阿祖公去厨房拿酒,然后我的那个小金碗就不见啦!”

“阿扶,休要胡言!”

傻孩子果然听不懂他为何斥责,不解道:“没有胡说呀,孙大娘说阿祖公走后,碗就不见了。她只好把我的小银碗送到西厢小厨房收好,再不敢放在前边啦。”

陈元康被噎得脸色青白交错,尴尬至极。

看着这位素来机敏的谋臣被自家女儿当众拆台,窘迫得无以复加,再想到方才在园中,小人儿建议小偷重罚,偷‘一只金碗’,就要打二百军棍、关十年大牢,原来是因为受过其害。

高澄先是低笑,越想越得趣,随即抚膝大笑起来。

忽又想起祖珽偷书,也曾害他在人前丢尽颜面,心头火‘噌’地冒上来,笑意收敛,对陈元康冷道:“祖珽此人,才学或有,然性贪太过!能在阿耶身边做个散参,已是便宜了他。长猷,吏部铨选当察其性,岂能只观其才?”

陈元康忙应道:“是,是,世子明鉴。”

罢了,从女儿歪打正着令高澄开怀,已知今夜不是帮朋友之机。

高澄见他恭顺,怒气稍平,心思转回了正题,“说到献寺,前日吏部郎崔季伦还向阿耶痛切陈词:只因小皇帝与阿耶、阿母皆崇信佛法,以致达官豪绅竞相建寺,平民百姓悉供沙门。邺下寺舍栉比,宝塔骈罗,已近三千。”

他引述着崔暹的话,语气激赏,“他言:释教本以清净为基,慈悲为主,岂能因荣身之欲而损国家?如此掘山穿地,殚竭府库,实乃废人工、害农务。”

稍作停顿,目光锁向陈元康,“此言可谓切中时弊,修《麟趾格》时,我便觉此人恪尽职守,是个实干之才,可堪大用!”

陈元康心中已然雪亮。

世子今日前来,哪里是来喝他珍藏的汾清,分明是被西来的那封密信激得雄心勃发,要强力推行他那严法肃纪的主张了。

而他儿子这黄门侍郎,也不是白给的。

“世子真慧眼识珠。” 陈元康顺意献策道,“不过,依臣浅见,委以大用前,还需再抬一抬季伦兄的威势。臣有一计......或可世子设席,等诸公皆在座时,让季伦兄目视上方缓步而进,臣便亲自上前,为其提衣裾,导引入席。”

他稍顿,观察了一下高澄的神色,继续道:“宴席之间,待行酒两巡,他便先行告退。届时朝臣亲见其与世子分庭抗礼,何人还敢不敬?季伦兄清傲刚直、不畏权贵之姿,亦能深入人心。”

高澄眼中精光闪动,抚掌笑回:“善!”向他倾身,更显亲密道,“长猷既肯如此,日后在朝中内外,定会多为他美言,助他立威吧?”

陈元康躬身一礼,恳切道:“世子欲澄清吏治,臣自当竭诚辅弼,岂敢惜身?”

高澄举杯与他对饮。

美酒下肚,更觉快意,今日这趟,不仅定了整顿朝纲的第一步,还认识了个讨喜的小玩意儿。这么想着,目光下意识去寻那抹红色。

小人儿并未在吃喝,竟是低着头,小心翼翼一下下抹着他衣摆上的酒渍,仿佛在完成一件顶顶重要的大事。

红衣愈发衬得那小手纤白,指尖却是孩童的肉感,他的心霎时被一种柔软击中。

恰在此时,一苍头奴疾步跑来,扑跪在高澄席前。

“禀世子!公主殿下刚刚诞下麟儿!是位王孙!”

满座一静,陈元康父子立刻高声道:“恭喜世子!贺喜世子!此乃天佑大魏,社稷之福啊!”

小人儿也抬头贺道:“恭喜大将军!”

反应过来的高澄起身大步往外走,行至门口,忽又回头看眼陈扶,对陈元康道:

“来洗三礼时,把稚驹带上。”*

*洗三:古时婴儿出生后第三日,邀请亲友参加的隆重仪式

在任群官,廉洁者寡。文襄乃奏吏部郎崔暹(字季伦)为御史中尉,纠劾权豪,无所纵舍。

《北齐书》帝纪第三文襄

胄轻侠,颇敏惠。家本丰财,又多聚敛,动极豪华,宾客往来,将迎至厚。

珽性疏率,不能廉慎守道。与陈元康、穆子容、任胄、元士亮等为声色之游。

《北史》任胄、祖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3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