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邺下高台 > 第17章 第17章

邺下高台 第17章 第17章

作者:钤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4 02:57:16 来源:文学城

正月的邺城,年节味尚浓,街上皆是一家子闲游,孩童提着蟠螭灯追闹。

东柏堂的案上却已堆满文书。

高澄斜倚案前,手中把玩着镇尺,目光落在正禀报春耕计划的尚书右仆射高隆之身上。

待其语毕,高澄才开口,“知道为何要大赦天下,改元‘武定’么?”

“隆之愚见,可是取‘以武定天下’之意?”

高澄唇角微扬,“想以武定天下,可知什么是最要紧的?”

“隆之愚钝,愿听大将军教诲。”

“稚驹,告诉高右丞,以武止戈、平定乱世,什么是最要紧的?”

案前垂眸研磨之人轻声道:“人。”

“女史所言极是。”有了方向的高隆之恳切陈词,“自和阴之变后,战乱频仍,百姓流离,或逃亡避世,或依附豪强。如今燕、恒、云、朔、显、蔚等地,大量户口或被世家藏匿没为私奴,或被豪强编为部曲私兵,不缴赋税,不应徭役。此弊不除,朝廷税源枯竭,兵员匮乏,空有武定之名,而无平定之实啊!”

“好!算你看到了根子上!”高澄坐直了身子,一扫慵懒之气,那双凤目猛禽似得锐利起来,“我打算授你为括户大使,大括上述诸州逃户、隐户!将那些藏在坞堡里的丁口,都给我清出来,让他们回到土地上,成为我大魏的编户,纳粮服役!”

他站起身,踱步到高隆之身侧,“若有不肯放人的世家豪族,不必手软。查实罪证者,财产全部充公,反抗者以谋逆论处!高延兴,这得罪人的活,你能啃下来么?”

高隆之心中一热,“此举既能充盈国库,亦可剪除地方毒瘤,实乃为国之善政也,臣定不辱使命!”

“好!”高澄将他扶起,“去吧,诏书不日便送你府上。正月里辛苦些,事成之后,本将军自有重赏。”

高隆之领命退了出去,高澄重新倚回案前,接过陈扶递上的茶浅呷一口,目光落在她平静的小脸上,“一个字就点醒了三品大员,我们稚驹,了不得啊。”

“稚驹说‘人’原是讨巧,此字包罗万象,作何解释都可。是高右丞心系邦本,忧怀国事,自行引向了时弊痼疾。”

“小东西,惯会把功劳往外推,”看她又拿起墨锭,夺过扔在一边,“歇会儿,磨一上午了。”

午食是简单的几碟热菜,高澄没吃几口,喝了碗粟米粥,便又回到案前。

刚批了两本文书,外面传来通报:御史中尉崔暹求见。

崔暹步履生风地走入,神色肃穆,他手中捧着好几本奏疏,躬身行礼后,直接呈上:“弹劾名单与罪状臣已拟毕,请大将军过目。”

高澄有些讶异,这么快?他这才刚居宪台几天啊。*

接过,展开,迅速扫过上面一个个显赫的名字:尚书令司马子如、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元……后面罗列的罪状,从贪赃枉法、侵占民田到纵容部曲,林林总总。

他看得仔细,良久,合上奏疏,丢回崔暹怀中。

“干得好!”话锋一转,唇角勾起一抹冷峭弧度,“不过,这些人随便动一个,朝野都要震三震。你这一锅烩了端上去,是生怕他们不联手反扑啊?”

崔暹眉头微蹙,“大将军的意思是?”

“分两拨吧。先动司马子如、元羡、慕容献。这三人性子软,且民怨甚大,拿来立威再合适不过。待他们倒了,再从容收拾元坦、可朱浑元这帮硬骨头。”

“暹明白了。”

高澄眯了眯眼,“司马子如曾有恩于我,必要找我说情。再把罪状夯实些!每条罪,都要有确凿的人证、物证,要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他无从狡辩才好。”

两人遂伏案详谈,一条条核对推敲。

高澄时而凝神细思,时而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待最终敲定,窗外天色已然昏黄。

公务既毕,崔暹紧绷的神色终于稍缓,语气多了几分人情味:“大将军,今日公务已毕,若没有其他吩咐,容暹告退。舍妹今日结婚,我这个做兄长的,总需去露个面才好。”

“噢?是今日么?”

“正是今日。”崔暹深深一揖,“愚妹之事,全赖大将军为我崔氏做主,保全颜面。荥阳郑氏门第清贵,诗礼传家,远非……那背信弃义的高慎可比!”

高澄随意一摆手,“你既是我的人,我自会为你撑腰。走吧,我也去,给她撑撑场。”目光一转,落到正收拾书案的陈扶身上,“走,也带你去瞧瞧热闹。”

车驾在暮色中驶向郑家在邺城的宅邸。

三人一路说笑,然而,刚停下车,高澄脸上的笑意便淡了下去。

永安郡公高浚正带着几个纨绔子弟,嬉笑着堵在门口。

高澄沉着脸把人扯到一边,“你不是该在金明门当差么?”

高浚先是一缩脖子,又梗着脖子道:“好友婚礼,自是要来‘闹婚’的。”

“我让你试守城门校尉,是让你历练军政,你当成儿戏!”

高浚仿佛被戳到了痛处,积压的委屈和愤懑瞬间爆发,红着眼道:“试什么啊?!试半天,阿耶难道就真会让我做校尉?反正他怎么看我都不顺眼,压根也没把我当儿子!我也确实不是……”

大家都说他阿母当初是怀着他嫁的高欢,说他根本就不是高家的种……

“胡说什么呢!”

高浚被他一吼,眼泪止不住地掉了下来。

看弟弟这副模样,高澄叹了口气,用力揉住高浚的后颈,将他揽到近前,“好了,阿耶要的也不是亲生儿子,是有用的儿子。你阿兄我四岁时,因妨碍他逃跑,被他连连放箭射杀;可现在呢,我即便再‘不敬’,也不过挨几十军棍了事。为何?因为我现在有用!”

说完,他重重拍了拍高浚的肩膀,“好好想想!”不再多言,转身往郑府走去。

陈扶跟了进去,顿住,又折返出了府门。

高浚仍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陈扶走到他面前,仰头看着他。

“永安郡公,难道你想让大将军,也认同大丞相对你的判断么?”

高浚别过脸,语气灰败,“阿耶都不认可我,阿兄……阿兄他又怎么会真心认可我?”

“大将军是什么样的人,你做了他十几年的弟弟,难道看不明白么?他是个惟务实效之人。你二兄太原公,性情木讷,与大将军投机么?很不投机吧?但只要有能力、能办事,就能得到重用。别说大丞相很可能对你并无偏见,即便他真不喜你,也绝不会影响大将军对你的判断。”

她顿了顿,继续道:“永安郡公眼神很好,能看清近处之细节,却似乎看得不够远呢。”

“……什么意思?”

“沙场弓剑无眼,”陈扶声音压低,“你觉得,大将军完全做主的那一天,会很远么?如果你继续这样自暴自弃,等大将军做了渤海王,就算他彼时再喜欢你,也不会用你了。”

这番话,如同暮鼓晨钟,敲在高浚耳边。

他脸上的颓唐、委屈、愤懑渐渐被思索所取代。默了会儿,猛地抬手用力抹了把脸,对陈扶微点了点头,毅然转身,大步向金明门方向而去。

陈扶静静看着他远去,才转身进了大门。

正月的风很冷,郑府庭院里却热闹得掀了顶。

青布织就的巨帐撑得老高,边角缀着鎏金铜铃,风一吹便叮当作响,帐内以屏风隔出礼席区,烤着暖和的炭火。

赞礼官的唱喏声穿透喧闹:“新人交拜——”

新郎对着蒙团扇的新娘躬身行礼,平辈子弟们立刻起哄,“新郎官诗呢?没诗不让却扇啊!”

红着脸吟了首《却扇诗》,团扇才缓缓落下,新娘崔氏眉眼温婉,惹得又一阵嬉闹。

案上吃□□巧,其中一盏浆饮澄澈清亮,水汽袅袅裹着淡淡桂香。

陈扶指尖碰了碰,温温的正好不烫口。她抿了一口,桂花的清甜在舌尖化开,不浓不腻,尾调竟藏着丝梨肉的绵润,咽下去时连喉咙都觉得润暖。

她端起盏一饮而尽。

待高澄致完辞归席,她已把他的也喝了,还把自己不需要的竹叶青酒给他倒了进去。

凤目扫过自己那两盏一模一样的,和小人儿那两空的,唇角微勾。

奉酒的奴婢提着银壶过来续添,轻声告知:“小娘子,这是酒,少喝些。”

“啊?”陈扶微愕,“竟半点酒味都没有。”

“小娘子莫怪,这是用桂花蜜煮的,只是喝着像甜水。”

身侧一声嗤笑,“还偷喝么?”

不等她回应这揶揄,帐内的起哄声又起,新郎正被众人围着灌酒,崔暹忙上前解围。

见她看得入神,高澄道:“你阿母若想改嫁,我可为其指婚,也在四姓里选,到时婚礼,我也会亲至。”

她阿母被陈元康休了,为了娶那卢氏,崔暹之妹被高慎休了,为了娶那李昌仪,原是一般遭遇。

“大将军好意,阿母不是非要再嫁的,有大将军赐的郡君诰命,有亲友相伴,阿母往后便是一人,亦是好人生。”

高澄低笑,那笑声是成年男子对无邪稚童的无奈,“那是你还小,不懂这里头的……趣处。”

“有何趣处?”蜜酒的后劲悄然涌上,陈扶飘飘然脱口而出,“翻来覆去,不过就是这几个家族,今日你嫁我,明日我娶你,交错着搭配罢了。”

高澄被她这副小大人般的刻薄逗得大笑,来了兴致,“那稚驹说说,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你最喜哪家啊?”

陈扶醉眼朦胧,未加思索:“太原王氏。”

“阿珩的阿母,多美啊。”她补充,不过更深的缘由,是她前世同为‘王’姓太原人。

“太原王氏的女子或美,然其族中男子多有酒糟鼻,被戏称为‘齄王’。”高澄抬手指向席间一人,“那个王松年,便是太原王氏,你看他鼻头如何?可好看?”

“大将军不是在论门第高下么?怎么议论起人家的鼻子来了?若是论长相……那岂非要喜姓高的呀?”

此言一出,高澄明显一怔。

陈扶也察觉失言,忙改口:“……姓元的?”话一出口,更觉不妥,今日这嘴仿佛不是自己的了。

高澄盯着她那因醉意而绯红的小脸,眸色转深,“还是姓高的吧。”

酒意让陈扶不及多思,思绪跳脱,言语无忌起来,“以姓论高低,是落后于时势之旧,迟早要被淘——唔!”

高澄捂着她的嘴,嗤笑,“小东西,你是真醉了。”

他当即将她抱起,去向崔暹辞别。在这满座以姓为尊的门阀之地,说人家要被淘汰,若再待下去,不知这醉酒的小祖宗还要吐出何等惊世之语。

牛车粼粼而行,高澄将她置于膝头,调侃道:“这里随你胡说。”

小人儿也不客气,当即开口,“国家是想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可他们,”小手胡乱一指车外,“却只想兼并土地,掠夺人口……就盼着国家遭难,自耕农破产,好吸纳为隐户、部曲……”

高澄垂眸盯着膝上之人,诱哄般低问:“那该如何扭转?小王猛。”

怀中小人儿显然对这称呼颇受用,认真起来,“这都是因为……‘九品中正制’,国家选官只看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要职。官员对家族之忠诚,远高于对国家。”

“稚驹讲得有理。”

她抬头盯看他,醉语呢喃:“自大将军辅政以来……大魏才开始根据才能挑选官员,大将军还亲自写书征召各地才学之士……品德好、有本事的人,这才都得到了提拔重用……一时安排不了的,还将他们召为宾客,在府中供养起来……这就……很好。”

高澄知道,这是她酒后吐露的真言。

这小东西是真切地认为他做得对,她是真的懂他,是真的理解了他每一项举措背后的深意。

怀中人不适地咳嗽了声,他下意识地将人往怀里拢了拢,让她窝得更舒服、更暖和些。

“还有么?”他还想听。

“这方面,那个梁皇帝……做得挺好。虽然他如今懈怠了……但其在早年,设立过招收寒门弟子的五经馆,学生免学费,食宿全由国家供给……生员只要能精通一部经书,经过考试后都可录用为官。哪怕是放羊的,看牛的,只要能考上……”

高澄若有所思,重复着最关键的信息:“以考取士?”

怀里人点了点头,不再言语。

陈扶再次睁眼,已是第二天。

匆匆洗漱,赶往东柏堂时都巳时了,日头已近中天。

高澄正与崔季舒说话,见她进来,眼风斜斜一扫,唇角便牵起一丝了然的笑,将手边一盏温茶推了过去。

这个时辰,崔季舒早已禀报完宫中那位天子的日常起居,此刻谈话内容,多半并非公务。

果然,高澄目光转回,戏谑道:“昨我看崔暹那妹妹,虽寡淡些,却也颇婉丽。那李昌仪是何等绝色?能让高慎那般急着休妻,连我的面子都顾不得了?”

崔季舒笑道:“那李昌仪出自赵郡李氏西祖,美艳出众,与太原公之妻李祖娥同出一族,论起辈分,她应是李祖娥的姑姑。”

高澄眉梢一挑,眼中掠过了然,“难怪……那应是艳丽的。”

“不止长得艳丽,”崔季舒咂咂嘴,“还擅长书写呢,啊,还会骑乘,可称得上是文武全才之佳人。不怪那高仲密被迷得神魂颠倒。”

“是么?文武双全?”高澄轻笑一声,下意识目光一转,落到了正小口啜饮醒酒茶的陈扶身上。

只一瞬,便又移开,他眯了眯眼,语气满是兴味,“那我可得瞧瞧,去,把人给我叫来。”

*宪台:御史台的别称,职能主要为监察官员与政事

高隆之,武定中,为河北括户大使。

《北齐书·卷十八·列传第十》

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太师咸阳王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极笔,并免官。其馀死黜者甚众。

慎前妻,吏部郎中崔暹妹,为慎弃。暹时为文襄委任,乃为暹高嫁其妹,礼夕,亲临之。

《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

永安简平王浚,字定乐,神武第三子也。初,神武纳浚母,当月而有孕,及产浚,疑非己类,不甚爱之。

《北齐书·卷十·列传第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17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