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山书院位于城南屹山,离城中较远,翌日,王戡和侯定生收拾好行囊,辞别陈甯焕,早早出发。
屹山脚下有个米线铺子,二人走了小半个时辰,侯定生已觉有些饥肠辘辘,拉着王戡到摊位坐下。
“老师傅,来两碗米线!”侯定生搓搓手,双手拢住,嘴哈热气。
王戡拉了拉他,“别,我不吃。”
侯定生白他一眼,“清晨在家就只吃了米粥和包子,春寒料峭,走这么久早就饿得肚皮贴后背的,我可不信你不饿。莫说了,我请你吃,就当我单独尽地主之谊了!老摊主,两碗都多放些芜荽,再来两块炸粿糕!”
王戡开怀大笑:“那我便不客气了!”
摊主很快把吃食端上来。
热气腾腾,氲在空气里结成了白雾。粿糕炸的外酥里糯,夹着碎虾仁、荠菜,咸香美味,二人吃得好不畅快。
“二位客官是要上屹山书院的?”老摊主问。
王戡答:“是啊老师傅。”
两人三下五除二吸溜完了米线。侯定生心满意足地吃干净,放下几个铜板,“老师傅,我把钱放桌上了,你记得收啊!”
“好嘞!”
二人起身离开,一个年轻人匆匆忙忙快步走来,三人擦身而过。
“爹!秀秀还没回来,可别耽误我报名的!”
这年轻人是老摊主的儿子刘思钦,粗布衣衫,虽是暗色但也厚实。
刘老摊主闻言,黝黑面庞皱纹更深,“呀,秀秀都走了快一个时辰了。”
“我这不就回来了!”
刘媛秀从另一边走来,手上提着大包小包,一把将东西甩到刘思钦怀里:“嫌我脚程慢,怎不自己提早几天进城买,非到报名的节骨眼儿了催我。”
“秀秀!”刘老摊主呵斥她,“你大哥这几天冻病了,不得养好精神才能上学呢,你犟什么脾气!”
刘媛秀扭头,不发一言。
刘老摊主又道,“待会儿你跟我收摊,咱们一块儿把你大哥的东西挑上山。”
刘媛秀跺脚,秀眉紧蹙:“爹,我哥有手有脚,屹山又不高,他自己挑……”
“秀秀!”刘老摊主半气半无奈。
刘思钦见状安抚妹妹:“秀秀,你一直说想看看书院什么模样,上去以后我带你和爹爹转转,好吗?”
女孩轻哼,算是应下了。
三人简单收拾一番便上山。
屹山书院自厚朴精舍以来,历经百年,贤誉天下。本朝开国皇帝又亲题“天下第一书院”,以屹山之名赐之,自是吸引各方学子,山道上已有许多学生。
王戡和侯定生大老远便听见书院山门前有人声鼎沸,走近一看,竟又是昨日遇到的孙襄,他站在山门中间,两个身强力壮的小厮挑着行礼拦着入口。
“啧,”侯定生摸了摸下颌,“准又是谁得罪他了。”
“我乃扬州布商孙家的公子,我叔父乃吴县县令,今日谁要进这书院门,就得先给我孙襄磕头,认我做大哥!”
孙襄那故作神气的嘴脸惹得王戡直发笑,早到的学子却是惧怕孙襄背后孙家的势力,纷纷照做,鞠躬问好。
王戡正欲上前挫挫他锐气,另一个俊面书生直接向里走,孙襄拦住他,“干嘛呢你!”
书生嗤笑:“这书院是你开的么,规矩是你说了算的么!等你死了我再给你磕头!”
周围学子想笑却又不敢笑,憋得面目扭曲。
“你!”孙襄噎了一下,直接上手、出拳揍了这书生,“在小小吴县我就是规矩!”
书生似不会武功,几拳下来跌倒在地,鼻青脸肿,他“呸”了一声,“你仗势欺人,算什么本事!”
“揍你的本事!”孙襄摩拳擦掌。
“孙公子好大的威风,”王戡紧紧攥住孙襄即将再次落在书生身上的拳头,眉头紧锁,神色狠厉,他瞪孙襄,“你敢说吴县你是规矩,你置县令、郡守于何地,置刺史于何地?你这般说话,便是直指刺史督查不力、能让你孙襄一个毛头小孩一手遮天!”侯定生忙扶起那书生。
孙襄一把甩开他,怒斥:“又是你!你算什么东西敢教我做事!”
忽然一阵马蹄声,一匹马急刹在孙襄面前,前蹄高高扬起,只差一点便踩到孙襄和柳慎先。
“他管不得,我管不管得!”
来者一身骑装,剑眉星目,正是扬州刺史独子方以贽。
周围一派叫好,有些学子已拍起方以贽的马屁。
孙襄吓得腿软,直接跪倒在地,“方方方公子,杀人犯法的。”
王戡蹙眉,不屑理会他这副没出息的模样,向方以贽拱手,俯身问候那位被揍的书生:“你怎么样了?”
那书生摇摇头,向王戡和侯定生拱手:“多谢二位公子搭救。在下柳慎先,不知公子姓名?”
“我叫王载瑒。”
“侯定生。”
方以贽下马,昂首阔步,率先进门,诸学子紧随其后,浩浩荡荡一群人。
侯定生看着方以贽意气风发的背影,对王戡说:“先前你可是把他得罪狠了,这回他怎么肯帮你?”
王戡撇撇嘴:“他也不是帮我,方家这种世家官僚,最看重门第等级,孙襄这般猖狂,不触他霉头才怪呢。”
入了山门,一条九丈通路,青石板砖,两侧古木成荫,尽头一座双层飞檐单门,门上高悬首任山长姜老先生亲笔题字“屹山书院”,这便是正式大门。
屹山书院坐北朝南,是共有五组院落的大四合院,每一院落又各有两至三进,多为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
东侧两院是分勤德二舍的学子居所悟韬院及迎宾院。迎宾院以贯道门分两进,中有丹桂亭、行台、憩斋、贯道门及逸园。
正中为名唤厚朴院的主书院,共五进,回廊均是碑廊,挂着百年来学子们的优秀作品。第一进为院门、泮池壁桥、礼圣殿。由礼圣门入第二进至自蹊堂,自蹊斋为学子攻读经义科(四书五经)的场所,两旁耳房则分别为画室、茶室,格致斋则是学子学习治事科(分科教授治民、水利、算数、讲武等专业)的课堂,两旁耳房分别为琴室及棋室。第三进中有一个三层高、藏书丰富的御书阁,另一桃李堂是书院各先生办公的地方。第四进则为崇德祠,供奉历代山长、先生。最后一进挨着山林,为武场,用之于演练武功骑射。
西侧则是食膳院及杂役居所,最西侧为山长及其家人所居叠山院。
书院西北侧,有一春风楼,此楼三层,从观景之用,登顶可观吴县全貌。
入了正门,复行数十步,可见三条岔口,正中见一拱门,上书“厚朴院”,这便是主书院了。入拱门,先是一片开阔空地,后是泮池、壁桥,过了壁桥便是数丈高的礼圣大殿,供奉先师孔子。
台阶右侧梧桐树下,学监贺方裕带着山长长女吴榆一支起招生的临时报名点,学子们只需将路引和束脩奉上,登记后领取学服便算报名成功,而后学生需在两旁的耳房换衣小憩,待入泮礼结束,才算正式入读。
“……钱塘辜非育,束脩六两。”
“余姚梁映钟,束脩六两。”
“山阴贺庭波,束脩二十两。”
“姑苏刘思钦,束脩六两。”
……
“吴县孙襄,束脩二十两。”
贺方域登记后将路引还给他,继续登记下一人。
“京兆方以贽,束脩……”贺方裕抬头,问,“方以贽,你的束脩何在?”
方以贽浅笑:“敢问先生,屹山书院束脩几何?”
贺方裕:“白银六两。”
“还有多少学子未交束脩?”
“约莫二十。”贺方裕看了看后面排队的人,估算了个数。
“我奉束脩五百两,剩下的束脩我包了。”
先前“京兆”二字一出,学子们便已十分震惊,眼下又是包揽束脩,登时议论声窸窸窣窣。
贺方裕笑道:“方大公子豪气,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先生只管记上便是。”
那些受到恩惠的学子都跟随方以贽,向他道谢。
王戡抿了抿唇,提着小布袋上前道:“先生,这是我的束脩。”
“这是我的束脩。”
两个声音重合,另一人是柳慎先。
屹山书院的格局参考白鹿洞书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浩荡百川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