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野史之中 > 第4章 浩荡百川流4

野史之中 第4章 浩荡百川流4

作者:溪剑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8 13:41:51 来源:文学城

是夜。

“小茶被你吓到了,”向熙光边替姜德泽宽衣边埋怨,“你们午时说什么了?”

姜德泽疲惫地捏捏鼻梁 ,“吴烁卿邀我去屹山书院教书。”

向熙光微愣,“可是前身是厚朴精舍的?”

“是。”姜德泽拉着向熙光坐下,“慧愍太子妃当年便是在此地自尽。”

姜德泽拒绝吴烁卿的聘书,一方面确实是为了陪伴妻子儿女,但更重要的原因,他没有对吴烁卿言明,也不能言明。

向熙光握住丈夫的手,“我们都明白,前朝分裂割据,朝堂贪腐,积重难返,这不是慧愍太子的错。”

姜德泽知道向熙光究竟想说什么,“我只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向熙光笑笑,轻轻整理他的鬓发,“你忘了当年太子妃娘娘的遗言了吗?”

慧愍太子深知前朝民心尽失,大厦倾颓、无人能力挽狂澜,以自尽和降书护京洛百姓免遭屠城战乱之苦。彼时太子妃有七月身孕,被迫逃亡。颠沛流离之中,在吴县屹山产下男婴,将子托付给昔年曾为京洛宫学学正的厚朴精舍山长姜老先生,留书自尽。

而此子便是姜德泽。

十七岁那年,在姜老先生的保媒下,姜德泽与姑苏世家望族向家时年十六的大小姐向熙光成婚,二人很快有了长子姜凇。姜德泽十九岁入太学做贡生,姜老山长临死前将是非恩怨尽数告诉姜德泽,并把太子妃的遗书交还给他。向熙光也看过那封遗书。

太子妃只写了些诸如愧对天下百姓、愧对太子、愧对孩子的话,而遗书的最后是告诉孩子——

“子德泽莫念仇恨,吾只盼吾儿放旷明达,一生无忧无惧无怖,行止随心,谨记天地因果,万物并作,权当观复。”

一心为民报国的姜德泽怎能料到自己与这个王朝隔着血海深仇?纵前朝咎由自取、纵父母良善、劝慰他自由自在地活着,他终究逃不开自己的心魔,毅然托病离京远游。

“娘娘盼你行止随心。”向熙光伸手点了点丈夫的心口,“阿泽,你的心,所思为何呢?”烛光摇曳,温柔了眉眼。

姜德泽陷入沉思,不发一言,只环抱着她的纤腰,将头埋在她肩颈处。向熙光安心地拥着丈夫,如哄孩子一样轻轻拍着他的背,“无论你想做什么,我和孩子们都在你身边。”

须臾,他直起身,紧紧握住向熙光的手,面上已是轻松明了的神色。

吴烁卿再次去姜宅,是两日之后。

这两日夜间总是雨夹着雪下个不停,清晨雪还未消融,湿湿嗒嗒好不厌烦。

一路上吴烁卿都在推演如何劝服姜德泽、若姜德泽再拒绝该如何应对,竞比当年岁试还要紧张。

“噫!”他拍拍自己脑袋,“莫想了莫想了。”

终于到了门前,他深吸一口气,抬手敲门。

“谁呀?来了来了!”

姜德泽开门见吴烁卿,大笑:“总算把你盼来了!”

吴烁卿一听便知有戏,二人再次在正厅坐下,向熙光照例端上热茶和糕点,“吴山长,喝茶。”吴烁卿接过,“谢谢嫂夫人。”

他率先开口:“姜兄,考虑得如何?”

姜德泽笑着拱手:“昔年在太学,你我便于此有志,如今有这大好时机,我焉能置之不理?

吴烁卿大喜,忙拿出聘状,“好,好!”

姜德泽接过聘状,“你可得谢谢我夫人,若不是我夫人,谁要你这聘状。”

吴烁卿哈哈大笑,朝向熙光拱手,“谢嫂夫人劝说。”

向熙光有些羞涩,忙道:“我可不敢居功,是德泽自己想明白的。”

姜德泽摆摆手:“夫人不知,先前同窗时,我从来是说一不二,未服输过。”

吴烁卿笑着接茬:“我总被气得无话可说。连皇帝都不能让这么块倔木头改变主意的。嫂夫人让我屹山书院得良师寄笠,居功至伟。”

“越说越没谱了。”向熙光笑着摇摇头。

日子平缓如流水划过,转眼除夕已至。

酒楼腊月廿七便闭门谢客,王戡落得清闲,在家帮着王文氏处理养了多日的肥鱼,时不时给村里的其他邻居送点自家收成腌制的酸菜、酸笋,给侯家送冬月便晾着风干的鱼干,从各处回来时手上又提了一堆米面之类的吃食,又或是甜到黏牙的果脯、米糕。

王戡他爹过世后,每年除夕侯家都会盛情邀请王家母子俩一起吃团圆饭、守岁,王文氏推辞不及,权做掌勺大厨,亲自操刀。今年也不例外,又是筹备一大桌子好菜。

“王嫂子,今年甜汤糕点我来做罢,”侯夫人边洗银耳边笑道,“往年我站在旁边干看着,这一身手艺不能白学了。”

却见侯定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小鼠偷食般从备菜桌上掂了块肉干,惹得侯夫人笑骂。庖厨中一阵欢声笑语。宅中大多仆从也都回家过节,只留了几个家生子。到了团圆饭,十来人围成一桌,既不太拥挤,也不至于冷清,其乐融融,好不温馨。

酒足饭饱,王文氏掏了两份压胜钱,一个给侯定生、一个给王戡。

侯定生脆生生地道了声谢,“嬢嬢康健!”

王戡知晓娘亲攒些银钱辛苦,心底发酸,“娘,这一年儿子让你操心了。”

王文氏温柔笑笑,揉揉王戡的脸:“傻孩子,快快长大吧。”

另一边,侯定生主动向爹娘拜年讨要银钱,得了一顿教育和一笔丰厚的压岁钱,喜笑颜开美滋滋。

王戡按照礼数给侯家长辈拜年。

陈甯焕掏了个朱红锦囊,道:“前些日子镖局走河西道,得了两块西域和田玉,好歹你也唤我声师父,我请人雕了玉佩,你和定生一人一块。”王戡恭敬乖巧地接过,“谢谢师父。”

侯老爷和侯夫人都是慈眉善目,爱怜地看着王戡正经拜年的乖巧模样。

侯老爷抚摸他发顶,从怀里掏出另一串比侯定生那个更多的钱串。

“乖孩子,今后行止随心,岁岁平安。”

——

“小茶,凇儿,爹爹只盼你们行止随心,岁岁平安。”

姜净和姜凇接过姜德泽的红包,起身。

姜净好奇地问:“爹爹,你总说行止随心,可人生有那么多那么多身不由己,怎样才能行止随心呢?”

——

“所做所为不负赤子心,是谓行止随心。”

王戡起身时不着痕迹地抹去那滴属于思念的泪水,走到侯定生身边,小声回答侯定生方才嘀咕的问题。

小声是因为此刻另一边,大人们已经在谈天说地,两个孩子索性跑到屋外看星星。

雪纷纷扬扬。

——

“啪——”雪球砸在姜凇背上。

“好哇姜小茶!”姜凇扭头见姜净在偷笑,便揉了一个更大的雪球,追着姜净要往她衣领里塞。

姜净边跑边笑:“哥哥我错了,别追了。”姜凇并不罢休,反而追得更快。

向熙光端着热茶出来,笑喊:“好了!莫摔了!”

子时,城楼上的钟敲响,厚重悠远的声响昭示着景泰十六年的到来。

兄妹俩跑累了,坐在台阶上堆雪玩。

“咦哥哥,”姜净手上捧着雪,天上的雪花落在长睫上,也落在手心,与手上那堆雪融合,“我也算守到了捧双年雪耶!”

长兴村的晚风拨弄山林,清溪水流,声响簌簌,遥远山谷中孔明灯缓缓升起,草丛里流萤如星,与天上繁星相映成趣。

还有地上的两个小少年正背对背打盹,其中一个砸吧嘴,嘟囔着“米粿糕真好吃”。

景泰十五年,就这样在雪中、在星子下,在小姑娘的笑容与小少年的梦乡里,平淡、安逸地结束了。

景泰十六年,正月初三那天,陈甯焕特意来拜访王文氏。

陈甯焕直接道出来意:“王家嫂子,年前我镖局的兄弟押送了一批天竺的货物,这几日要到冶县港口了,约莫初五我便同他们一块北上回吴县。侯家这边老早就说好了,定生今年随我一块儿去,试试能不能考上官学,实在不行,上私学见见世面也好。”

“载瑒这孩子,才能较之同辈,算出类拔萃,甚至可赞一句金鳞绝非池中物,小小乡学,确实委屈他了。嫂子若是安心,莫若让载瑒上吴县看看?镖局兄弟一大帮子,又是走海路,左右十天就到。”

王文氏面露为难之色:“这,陈镖头,我也不瞒你,送载瑒去乡学,便已是掏空了家里积蓄,我未必供养得起这孩子。

“况且这孩子没个定性,定生和我说了,这孩子不是去替人写信便是酒楼算账,再不然竟荒唐到跑到深山野林里闹腾!吴县那么远,没人看顾,万一有个好歹该何如?我真难安心!”

陈甯焕摆摆手,安抚道:“嫂子,载瑒也大了,不是不能谋生,再不济还有我镖局嘛,载瑒唤我声师父,我怎会不照拂他呢?”

王文氏还是没有松口。

躲在门外偷听半晌的王戡闯进门,扑到地上跪下,对母亲高声道:“娘,你就同意吧,我可以自己做工挣钱,而且我一定听师父的话,娘,你就让我去罢。”

陈甯焕再次劝说:“哎呀嫂子啊,载瑒十一岁了!我像他这么大都已经跟我爹跑南闯北了。”

王文氏嘴抿成一条线,呛声:“王戡又没有个当镖头的爹!”

一阵沉默,陈甯焕终是叹了一口气,起身离开:“嫂子,你再考虑考虑,我先告辞了”。

王戡倔强地跪在地上,大有王文氏不答应他就不起来的气势。

王文氏眉头紧锁,神情严肃:“你当真会好好念书?”

王戡使劲点头,两眼比那天被罚跪时还要亮还要有神,极有底气地高声应答:“会!”

王文氏深深看着半大的儿子,须臾,终是妥协:“得了得了,儿大不由娘。你随我来。”

她转身回房,在装衣的竹篮里翻了翻,找出一个布袋,解开拿出里面的小布包。

她把布包放在桌上,打开,里面是六个金锭和两个银锭。

王戡怔愣。

王文氏叹气:“这些是当年你爹出事后,郡里县里分别送来的恤金,我一直留着,原想留到你成亲,盖间好宅子。”

“有些话娘说了很多遍,你也别嫌娘啰嗦。你能明事理、找个活计早日成家立业,娘也知足了。”

王戡狠狠磕了个头,“娘,孩儿定会学出个名堂,不叫你失望的!”

冶县到吴县,陆路要一千五百里,得走小半个月。若走海路,则从冶县港口乘船至固陵港口,转道钱塘,走陆路北上吴县,拢共**日行程。

正月初五,王戡辞别寡母,随侯定生、陈甯焕前往冶县海港,登上镖局福船,离开眷念的长兴、眷念的冶县,奔赴未可知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