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袁哲瑞对于郝弋出逃的完整描述后,乌萤的食指不由地掐了掐自己的眉心,未曾拿着钉枪往自己头颅开洞,此刻也顿感头痛,看来在她与袁哲瑞持之以恒的实验下,两人终于创造出了组织所需的“怪物”。
这本该是个好消息,她甚至可以扣留下很有价值的郝弋来和组织谈判,让乌萤在大陆的活动提前结束,这样她就可以抛下这里的一切远走高飞。
但乌萤也没办法把这次的失误怪罪给袁哲瑞。毕竟就连她也没有想到郝弋居然这么快就掌握了黑影的使用方式,而且从袁哲瑞的状态中看郝弋的黑影具有极强的攻击性,直接影响到了现实世界,这种能力是乌萤所不具备的。
即使她现在出发去寻找郝弋,她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顺利地把郝弋回收了。
这实在是个烂摊子,就连袁哲瑞也没法嬉皮笑脸地对待这件事。他犹豫地说:“现在怎么办?我先向组织通知现在的情况。让他们再派专业的人过来?”
乌萤摇了摇头,冷笑道:“是你不够专业还是我不够专业?如果组织在国内还有人选的话,从一开始就不会选到我,更不会花这么多钱来雇佣你了。你以为找到一个拥有强大黑影场的人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吗?死了这么多人才出现一个郝弋。即使我们汇报上去,他们也肯定只是督促我们尽快把郝弋找回。”
袁哲瑞深知乌萤说的有道理,就没有反驳,而是语气谨慎地询问乌萤道:“你有把握把郝弋拿下吗?”
“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我做不到。”乌萤说,“我们得靠自己找个帮手。”
“帮手?”
乌萤刚才还说在国内找到一个拥有强大黑影场的人很不容易,那这个帮手要从哪里去寻找。袁哲瑞想了想,很快意识到乌萤的帮手只是应急管理处的人。
他惊讶地说道:“你要把消息透露给官方?太危险了。我不能在不汇报给组织的情况下同意你的行动。”
“不是官方。”乌萤摆了摆手,“我会试着沟通。如果能成功的话就告诉你。有什么问题责任我来承担。”
姚解和郎客坐上去往高台市的高铁,这地方已经是一回生两回熟了。在应急管理处屁股都没坐热,又要出差。姚解心想还好自己有先见之谜,趁这一天休假,叫郎客来,两人把冰箱里的蔬菜全解决了。
去高台市和去朝州市的路程差不多,前者要八个半小时,后者也要将近六小时的时间。这次的任务不是很紧迫,自然也没有让他们坐飞机的必要。毕竟在崔崴等人眼中,最大的困难已经解决,抓到凶手只是时间问题。
姚解睡了一会儿起来,感觉身体有点睡麻了,调整了一番坐姿,打开手机正要看一眼时间,发现手机收到了一条未知号码的短信。
“有事想和你聊聊。“
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发送时间是上午十点四十二分,距离姚解睡醒是二十分钟之前的事。这种奇怪的说法方式引起了姚解的警觉。
上一次他收到这么莫名其妙的联系,就是那个陌生女人点破了他侵蚀燕横波黑影场的秘密。
“你是谁。”姚解用余光偷瞄了一眼坐在旁边的郎客,发现他睡着了,因此放心地打了这句话。
没过一会儿他就收到了回复。
“我不是上个月跟你打过电话吗?难道你这么快就忘了。我还听说你们最近查到了我的许多线索。”
姚解心中一惊,那个女人是怎么知道的?他们的行动不说多么有天衣无缝,但绝对不会有正当渠道能传到她的耳朵里。
这就意味着有人在泄密,不可能是燕横波,这说明应急管理处还有别人在走漏风声。
“那你还有这个胆量来联系我?”
“就跟我上次告诉你的一样,其实我并不把你当做最要紧的人物。毕竟本质上来说,我和你没有强烈的利益冲突。”
这句话要是能信的话就见鬼了,姚解在心中冷笑,即使在某一时刻没有利益冲突,如果她有目标要达成,姚解成了绊脚石,她也能立刻处理掉,对姚解也是同理。
“我不信你,你找我有什么事。”
“最好见面说。你在哪?”
“我为什么要见你,给我一个理由,或者给我一个证据。证明你是可信的。”
这么久不联系,也不明说是什么事,一看就是另有所图,姚解心想。难道是她那边的组织出什么问题了?
过了一会儿姚解都没有收到回复,也许是那个女人放弃交易了。他倒也无所谓,他不能直接拿她怎么办,反过来她也做不到,除非她直接向应急管理处举报。
五分钟后手机再次亮了起来。
“我可以告诉你我的真名。你们不是在查我的身份吗,如果你们找的线人进度够快,三四天后你就能印证我所言非虚。”
“我叫阮氏玲,出生在老挝琅南塔省首府,祖籍国内陇川市凿山县小凿山村。母亲是越南人阮氏景,父亲姓孙,这大半个村子的人在三十年前就有好些人偷渡去了东南亚,有一批人辗转去了老挝。如果你要称呼我,直接叫我阮玲。“
看到这两条消息,姚解再多的困意也消失了,他有直觉这个女人所言非虚,因为要印证只需几天时间,而且她给出的内容还要更详细,就连国内的祖籍都提供了。她能做出这个重大让步,一定所求甚大。
姚解回复道:“你到底为什么要见我。我能帮你什么?”
“我需要你帮我找一个人,他从我们的看管下逃跑了。如果任由他在外游荡,可能会造成难以预计的破坏。这对你们来说是个大麻烦,对我来说也一样。”
“找到他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
“他的黑影场十分强大。即使你只侵吞一些,对你来说也受益无穷。不管你信不信,我也可以保证日后倘若出现什么问题,我不会暴露我们之间的交易。我请你帮忙,刚刚已经提供了我的诚意。与其等到事情无法收场的时候,再劳烦应急管理处,到时候恐怕还是要让你出力,还拿不到应得的奖励。不如趁现在就解决。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双赢的。”
在姚解询问好处的时候,其实他就已经被阮玲说动了。对此两个人都心知肚明。
“他在哪儿?”
“高台市。尽快来,我不能保证几天后他还在。”
姚解看着屏幕中的信息无声地笑了起来,心想,这不是巧了吗。他正在前往高台市地路上。他接着发送道:“给我那个人的信息。我会在近期解决。”
“越快越好。”阮玲随后附上了郝弋的身份信息以及照片,“需要我支援的话叫我。他的黑影场很特殊,能够致人昏迷直接影响现实。”
姚解没有再回复,也没仔细去看阮玲发过来的内容。
他察觉到郎客似乎快醒了,他关掉手机,去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很快就要到饭点,他带了一杯速食粥来吃。
等郎客几分钟后也醒来,已经有乘务员推着卖盒饭的车过来售卖,正是饭点的时候了。让他花几十元吃盒饭是万万不可能的,他自备了一桶泡面,并一个卤鸡腿,吃个半饱,反正傍晚到高台市的时候,他还能跟姚解一块出去吃点当地特色美食,这会儿垫垫肚子就足够了。
郎客快把泡面吃完的时候,姚解的速食粥就跟没动过一样,水平面就只下降了一点点,勺子垮了一勺,好半天才送进嘴里。
郎客吃过这个牌子,但没吃过这个口味,就问道:“有那么难吃吗?”
“刚醒来没什么胃口。”姚解说,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姚解刚刚一直在想如何在高台市办成阮玲所拜托的那件事,而不引起郎客的注意。他很难离开郎客单独行动。这就是行动组外派总是以两人一组为最小单位的意义所在,任何人都很难摆脱监督而去办自己的事情。
姚解总不能找借口说自己在高台有一个叫郝弋的亲戚,要单独见一趟吧。
高台市是不是一个小地方,姚解并不能大晚上的趁郎客睡着而出去办这件事。他出去转悠,纵然是开车能巡视的地方也有限,寻找郝弋如同大海捞针。每天晚上这几个小时的搜寻极有可能只是在浪费时间。再加上他并不确定自己和郎客要在高台市待多久。
他想了一会儿仍然没什么头绪,泡的速食粥都快凉了。
如果能说服郎客帮助自己,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大半,问题在于怎么说服他。没有一个完善的借口,要说服郎客这样的聪明人简直是天方夜谭。只要流露出一丝蛛丝马迹,他必然能推断出整件事情的真相。
谁也不能保证如果郎客知道姚解和凶手阮玲有接触,会不会把这个消息告诉容霄辉。这可不是晚自习班上同学开小差,而身为学习委员对这个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程度。姚解也不想因为这件事就去考验郎客跟他的友谊。
阮玲的意思是尽快解决,避免事情越闹越大,但她并没有说死,不能通过某种程度上应急管理处的渠道来解决这件事情。
如果郝弋在高台市犯案,而他们恰巧听说,那样就有借口趁这个调查沉淀池中的死者郑立强的机会追捕郝弋。最后再通过某种方式让他“逃走”,实际上是被阮玲收押。
姚解心想,现在就看郝弋的精神状态能差到什么程度,他犯的错误能不能上升到案件的性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