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扬州万金 > 第41章 第 41 章

扬州万金 第41章 第 41 章

作者:吃了木鱼的猫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8 10:20:26 来源:文学城

第四十一章

年关将近,大召的天,像是被一道惊雷劈破了,当朝丞相驸马杜渊,那个素来以文武双全、俊朗儒雅闻名的人物,竟在金銮殿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清声道:“臣,实为女子,原名杜书媛。”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日间便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茶馆里的说书先生停了话本,专讲这场“惊天逆转”;酒肆里的食客拍着桌子争论,有人说“没有验明正身,定是假的”,有人赌咒 “那个才女杜书媛多年前早就死了”;连深宅大院里的夫人小姐,都聚在一块儿,拿着帕子掩着嘴,满脸的不可思议。

一直到过了年,议论声非但没歇,反倒愈演愈烈。有固执的老臣递了折子,说杜渊 “欺君罔上”,要治她的罪,可长公主赵酒鸯早已亲自出面,红着眼眶道:“当年我与她情投意合,可旧制不容女子成婚,先皇怜惜,才允了她以男子身份入赘。”连圣上赵河明也点头承认:“此事朕早已知晓,算不得欺君,杜渊为国操劳,功大于过。”

这般一来,满朝文武纵有不满,也只能将话咽回肚子里。朝堂上的风波暂且平息,可私下里的议论,却仍像潮水般,没个停歇。

陆家知晓此事,比外头早了两日。那日陆舒寒正与云小棉在院里晒太阳,杜之妧听从娘的安排,亲自上门,把事情一五一十说了。陆舒寒瞪大了眼睛:“她竟是杜书媛!”

云小棉也惊得睁大了眼睛:“说起来,咱们两家竟如此有缘!”

杜之妧反倒惊奇:“娘,你知晓杜书媛?”

“那可是江南一带,不,大召当年都是极有名的才女,当年传出她的死讯,不少人都惋惜不已,原来,原来她是隐了身份入朝了,也算是没浪费她的一身才华。”陆舒寒点点头,眼底的震惊渐渐淡去,只剩下几分感慨。

“何止如此,她可是江南第一美人!也难怪你生得如此好相貌。”云小棉略显兴奋,她也是听过杜书媛的名号的,那时她还没嫁给陆舒寒,心想着若此生有机会能见上一见便好了,谁知等她嫁入陆家再去打听时,只有她去世多年的消息,还惋惜了许久。

此话在陆云扬耳中,却催生出了另一番心思。一个念头像闪电般划过脑海,女子能成婚了,那女儿国的圣水,不就有了用武之地?

那圣水是娘当年在扬州听一个怪人说的,据说能让女子怀上孩子。早些年她觉得荒唐,只派了人去寻那怪人,却连半点踪迹都没找着。可如今不同了,女子成婚已成定局,若能寻到圣水,定是有市无价的买卖!

陆云扬的眼睛瞬间亮了,她攥紧手里的帕子,指节泛白,心跳都快了几分。先前寻不到人,是因为自家势力有限;如今杜之妗在京城人脉广,又有官府的关系,若能借她的力,说不定能很快找到那怪人!

她再也坐不住,起身对陆舒寒道:“娘,我出去一趟,扬香阁还有些账要核。” 话音未落,人已经快步走出了院子,连脚步都带着几分急切,她得赶紧去寻杜之妗,这桩生意,可不能错过了。

春闱的脚步越来越近,京城的空气却比冬日还要紧绷。自打杜渊坦露女儿身的消息传开,街头巷尾的议论就没断过 —— 茶馆里,穿长衫的读书人拍着桌子争论,说 “杜相开了女子居高位的先例,此次春闱后,怕是要有姑娘家进朝堂当大官了”;酒肆里,老官员捻着胡须叹气,道 “皇家公主郡主领公职是特权,女子科考本就破格,哪能真让她们身居要位”。连巷口卖糖人的小贩,都能凑着热闹说几句 “说不定以后咱们大召,要出女将军、女尚书了”。

先前女子科考开考时,众人只当是新鲜事,没谁真觉得姑娘家能凭科考在朝中立足;可杜渊以女子身份当了这么多年丞相,还深得圣宠,这便像颗石子投进滚油里,让所有人都开始琢磨,春闱过后,朝中会不会真的变天?

这般议论声里,春闱的关注度一日高过一日,连家家户户的窗纸上,都贴着 “科考顺遂” 的红纸。可没等众人盼到春闱开考,一份来自西洲的战报,却像惊雷般炸响在京城上空——西梵举兵来犯,来势汹汹。

朝堂上的气氛更是凝重得能滴出水来。赵河明坐在龙椅上,手指紧紧攥着扶手,指节泛白。战报上写得明明白白,西梵大军攻势猛烈,西洲守军节节败退,连对西梵最有经验的刘将军都受了伤,而牧忠国远在南中,亦南中也不能没有牧忠国的驻守,眼下竟无人能领兵支援!

他忍不住朝阶下的杜渊看了一眼,杜渊站在那里,依旧是一身朝服,面无表情,仿佛没瞧见他的急切。赵河明心里又盼又怕:盼着杜渊能想出法子,可又怕她提出要亲自去西洲督战,若是杜渊走了,堆积如山的奏折,岂不是又要他自己批阅?

没等赵河明琢磨出个章程,赵焕琅已经往前一步,朗声道:“儿臣认为,杜之妧可领兵前去支援西洲!”

话音刚落,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一个武将立马出列,跪倒在地,声音带着不满:“陛下!万万不可!刘将军尚且抵挡不住西梵大军,杜之妧不过是个领了公职的郡主,从未真正领兵打仗,让她去,岂不是白白牺牲前线将士的性命?”

赵河明的目光又飘向杜渊,见她仍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半点没要开口的意思,一时拿不定主意。

“杜之妧有没有本事领兵,宣她上殿一问便知。”赵焕琅转头看向那个反对的武将,语气带着几分锐利,“若是朝中还有别的武将愿意前往西洲支援,此刻便可站出来,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西洲沦陷,却没人敢担责吧?”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得满朝武官都低下了头。谁都知道,此次领兵支援是大功一件,可西梵来势汹汹,刘将军都败了,这差事分明是块烫手的山芋,一着不慎,不仅会丢了性命,还会落个“丧师辱国”的罪名,没人敢轻易接下。

朝堂上的静默,让赵河明下了决心。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传朕旨意,宣杜之妧上殿!”

不多时,杜之妧一身劲装走进大殿。阶下的武官们大多抱着看好戏的心思,觉得她一个女子,定是不敢接下这凶险的差事;几个与杜渊交好的文官,已经在心里琢磨着怎么替她找台阶,好卖杜渊一个人情。

可没等众人开口,杜之妧听完旨意,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燃了团火。她往前一步,双手抱拳,声音清脆而坚定:“臣,杜之妧,愿领兵前往西洲,击退西梵!” 那模样,哪里有半分犹豫,反倒满是跃跃欲试的精气神,仿佛眼前不是凶险的战事,而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挑战。

赵河明愣了愣,没料到她答应得如此爽快;阶下的武官们也傻了眼,先前反对的武将,嘴唇动了动,竟一时说不出话来。唯有杜渊,嘴角几不可察地勾了勾,眼底闪过一丝欣慰。

朝会散去,杜之妧已快马加鞭赶往军营点兵,铠甲碰撞的铿锵声与战马的嘶鸣,隐隐传到皇宫深处。赵河明独自坐在德生殿中,鎏金御案上摊着西洲战报,墨迹未干的字迹里满是 “兵败”“求援” 的字眼,他指尖反复摩挲着纸页边缘,将那粗糙的纹理都磨得发毛。

方才杜渊在殿后曾轻声安抚,说 “之妧有勇有谋,可一试”,可赵河明当年在西洲时,亲眼见过战场的尸山血海,残肢断臂堆成山,哀嚎声能穿透营帐,那股血腥气,他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心口发紧。杜之妧虽是杜渊之女,可终究年轻,真能扛住这般残酷的战事吗?

“陛下,李思求见。”侍卫的通传声在殿外响起,打断了赵河明的思绪。

他抬起头,眼底还带着未散的忧虑:“让她进来。”

殿门被轻轻推开,李思一身墨色侍卫服,身姿挺拔地走了进来。她常年习武,肩背绷得笔直,腰间佩剑的穗子垂在身侧,竟没有半分晃动。“臣李思,叩见陛下。” 她单膝跪地,声音掷地有声,“臣请旨,随曜华郡主一同支援西洲!”

“你?”赵河明猛地坐直身子,眼底满是惊讶,随即又涌上几分恍然。李思是当年杜渊举荐给他的,早年在西洲时立过军功。可碍于女子身份,先皇终究没给她领兵的机会,只将她编入当时还是太子的自己的侍卫队,让她当了侍卫长。这些年,他听从杜渊的嘱咐,一直把李思留在身边 “等机会”,可一直等到他登基,这个姑娘也不曾等到机会入军,甚至今日朝堂上都没想起她来。

“有你一同前去,朕……朕也放心许多。” 赵河明松了口气,指尖终于不再发颤,可话锋又一转,带着几分迟疑,“只是这么多年过去,西梵的兵力、战法恐怕早已大变,你当年的经验,还够用吗?此番前去,可有胜算?”

李思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迎上赵河明的视线:“有没有胜算,臣不敢妄言,唯有去了西洲,亲眼看过战场形势才知。但曜华郡主自幼习武,更精通《孙子兵法》《吴子》,行事沉稳,颇有丞相当年之风,能随她出征,定能守住前线。”

她语气里的信任毫不掩饰,她在京城多年,私下与杜家来往不少,她曾远远见过杜之妧在演武场练枪,那杆长枪在她手中舞得虎虎生风,招式间满是杀伐之气。这些年困在侍卫队,她早已憋了一肚子劲,如今终于有机会随杜之妧出征,既能报国,又能建功,正是她求之不得的机会。

赵河明听她这般说,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他拿起御笔,在奏折上飞快写下旨意,墨迹淋漓:“好!朕便下旨,将你编入杜之妧的亲兵队,协助她统筹军务!”

“谢陛下!”李思再次单膝跪地,声音里满是振奋。阳光透过殿外的格窗,落在她身上,给那身墨色侍卫服镀上了层金边,也照亮了她眼底藏不住的建功之志。赵河明看着她的背影,又低头看向御案上的战报,忽然觉得,西洲的战事,或许真的有转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