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燕赵旧时约 > 第81章 帝心(二)

燕赵旧时约 第81章 帝心(二)

作者:雾里看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31 21:27:50 来源:文学城

事情传扬出去,众人都有了种种猜测。

若是诚心传位,慕容儁何须提宋宣公旧事?

若是有意试探,那慕容儁对慕容恪的信任也不过如此,若非慕容恪拒绝得光明正大坦荡无私,后续又会是怎么个情景?

一贯惜名的慕容儁,又怎会甘心将江山拱手,去做一身骂名的宋宣公呢?

众人愈发笃定,慕容儁当日之言是为了让慕容恪以宋国五世之乱为诫,一心辅助太子暐。

是兄弟,也是君臣,此举合乎情理。唯一让人心有芥蒂的,大抵就是那一丝试探之意了。

就在朝野都这么认为的时候,慕容儁忽然又放了个颠覆所有流言的大招。

他下令正月大会兵马于邺城,以太原王慕容恪为统帅,戎卒百万,待开春发兵秦晋!

一个皇帝,不管病到何种地步,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职责。早在光寿二年,慕容儁就已做好谋夺秦晋的打算,如今三国鼎立,燕国势头最盛,他必要一鼓作气统一天下的。是以,他下诏检阅户口,大肆征兵,每户只留一丁,余者皆入行伍,欲集步卒一百五十万会于洛阳阅兵,开启他攻灭秦晋的征程。

连年征战,百姓凋敝,燕国虽是三国中实力最盛者,这些年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当即就有臣子上书直言,如此举国征兵实在太伤民力,纵使平定秦晋,也难消民怨、恢复生产,恐有土崩之变。

慕容儁不是不知道秦朝是怎么亡的,他也不是石季龙那类明知臣子说得对还不讲理要砍人的君主。他当即改了诏令,将每户余一丁改为五丁抽三制,并放宽集结时间,于次年冬末集结于邺城即可。

现大军已经集结,未有一百五十万,也有近百万之众。然后,在对慕容儁和慕容恪兄弟关系种种猜测的流言声中,慕容儁堂而皇之将这支百万之师的军权交予了慕容恪。

之前,很多人的目光早都不约而同地汇集在了这统领百万雄师建立不世之功的机会上,慕容氏子弟无有不动心者,连历来深藏不露的慕容评都露出期许之色。光寿二年慕容儁有这个打算之初,众人再有雄心,无疑也明白是要在慕容恪之前退一射之地的,但在宋宣公事件以后,很多人的心思难免就活络了起来。

一日散朝,左卫将军慕舆干就对慕容评道:“陛下雄心仍壮,奈何朝野不稳,此战倘要择一圣心所眷之人领兵,当属殿下了。”

慕容评有心,却不至于事还未成便露出必得骄态来,“秦晋皆为劲敌,轻易倾覆不得,至高之功必也至艰,端看陛下属意谁了。”

慕舆干一笑,少不得几句恭维。

二人正说着话,慕舆干之兄、领军将军慕舆根步履从容走了过来。

古来以姓别婚姻,以氏别氏族,同一血脉宗族因支系庞杂,旁支多冠以不同之“氏”。秦始皇扫**后,姓与氏渐渐合流,姓也就变成了氏,氏也就当做了姓。鲜卑慕容子息繁衍,宗支庞杂,慕舆氏便是源于慕容氏的旁系宗族之一。

因血缘之亲,慕舆氏子弟历来受慕容氏重用,算是燕国除慕容氏正宗子弟外,得以统掌兵权的贵系了。慕舆根和慕舆干兄弟均是骁勇善战之辈,外征疆土,内参军政,权重一时。

领军将军位从一品,虽无宗王之爵,慕舆根在军中也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同样的,对于这统兵之权,他也跃跃欲试。

慕容评与慕舆根二人见礼,两个狐狸彼此交换了个眼神,各自出门去。

待上了车马,慕舆干望一眼慕容评离去的方向,跟兄长道:“此番,恐不可谋啊!”

慕舆根眯眼一笑,“不过区区百万兵,何须愁锁?静待来日便是了!”

来日并不会远,现下单就统兵一事,慕容儁很快做出了决定,诏书是在翌日早朝就下达给了群臣和慕容恪。

众人没有出声,眼看着慕容恪平静接下了诏书,内心却是唏嘘一片。

再望向座上面有病色却儒雅端坐的慕容儁时,很多人才发现自己是自作聪明,揣摩帝心一生,却是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位君王。

或许,那日慕容儁告诫的人从来就不是慕容恪,而是惴惴不安的太子,是心思各异的群臣,是在他百年后蓄意挑起风浪的人。

不管怎么样,他这次的行为好像都在告诉世人:他信任慕容恪,他不止会予慕容恪周公之权,更会赋他霍光之柄。

国家稳定,离不开有为之君,君主年少,离不开忠义之臣。欲使忠义之臣尽善尽美,就不能吝啬予其权柄。性命都保不住,谈何忠义?

慕容恪先有大司马之位,此时又得赐权,慕容儁可说是将举**权尽付了!

这下,所有人都噤声了。主要是,若说早前慕容恪对皇位是唾手可得,现下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是无冕之君了。慕容儁目前这番情形,能捱到几时都是个未知数,届时慕容恪领着百万雄师在外,小皇帝在邺城登了基,也得等着这个叔父承认呢!这要是个心思不正的,打下地盘直接率领大军择个好地方称帝,小皇帝也只有举城投降的份。

大家思索一会,简直不知道慕容儁一前一后闹得这出,脑子里在想什么。

了解他的人或许会明白,比起太子暐继位,慕容儁更希望的应该是燕国长治久安一统天下!

下朝后,慕容恪握着诏书回府。

正逢十五,刘长嫣刚自长秋宫觐见返回,她近日嗜睡,清晨起得早了,午觉多要从中午睡到申时,今日却因出宫时听了朝中事睡意全无。

她不知慕容儁对慕容恪的信任到何等地步,但往日观他们兄弟感情,慕容儁今日的作为也没有出乎她的意料,慕容儁是知道,贺若不会负他的。

慕容儁可能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人,但无疑的,他是个好君王,风度儒雅,文武兼优,更知人善任,慕容恪在燕国立国后于军中有说一不二的权力,除了自身才能,与慕容儁对他的信赖和支持分不开。

刘长嫣半躺在铺了貂皮的长榻上等着慕容恪回来,身上披了厚厚的毯子,隆起的小腹圆圆的,教人一看都觉得孩子养得很好。

她一直注意着外面的声响,慕容恪一进门她就从榻上坐了起来。顾忌她往日这个时间都在午睡,慕容恪特将脚步放轻了,不想进来卧房正见刘长嫣挺着大肚子睁眼看着他。

慕容恪一愣,被她这阵仗逗笑了,他将诏书搁置案上,走过去坐在了她身边的胡床上,见她眼下有些乌青,问:“今日入宫折腾一早上,你怎么没睡会?”

“我不太困,想等你一会。”

慕容恪摸摸她的肚子,“孩子没有闹你吧?”

“没有。”

“我二月中旬,约莫就要出征,你在家好好养胎,等我回来。”

“嗯。”刘长嫣揉揉浑圆的肚子应了声,她早就有心理准备了。

慕容恪没有再说什么,摸着妻子洁白饱满的面庞,愁绪萦绕心头。

莫说刘长嫣怀着身孕不便,单就慕容儁给的这份极致的信任而言,慕容恪日后不管去何处,都会将家小尽数留在邺城。攻伐秦晋非一时一日之事,何况他身在前线,中间随时要面临君王驾崩、新君登基的诸多问题,他手握重兵在外,没人能将他如何,当然也没人敢把刘长嫣母子几个怎么样,可是风霜暗箭绝不会少,这和原本他想给阿陵的生活大相径庭,他好像无意间将她拖入了一场深不见底的权争里。

刘长嫣的目光拂过案上诏书,忽然问:“贺若,假若不做太原王,你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

“想和阿陵一直在一起。”

“还有呢?”

“想和阿陵永远一直在一起。”

刘长嫣拍他,“我在问你认真的。”

“这就是认真的啊!”慕容恪不觉得自己回答有问题。

刘长嫣仔细再阐释一遍:“我是说,你有没有什么自己的心愿、期许或者想做的事?”

慕容恪沉默了一瞬,反问她:“那阿陵呢?你有没有自己的心愿?”

她眸中散发着期许的光,“我想去看看这天下四时的风,江河湖海的月,游走在不同的风土人情里,去看看这万里江山。”

江南有杏花烟雨,东海有千层惊浪,西境有万里黄沙,塞北有莽莽雪原,还有鱼泽沧浪,鹤唳声远,还有孤帆落照,菱舟泛夜......

这天下,有万千种种她不曾见过的风景,她都想去看看。

慕容恪捕捉住她眼中那道光,轻声道:“我的心愿,就是能让阿陵自由游走在这样的江山里。”

他没矫情地说什么愿托生寻常人家,布衣蔬食,渔海樵山,袖手天下,这种生活他从没想过,现实也不曾让他生出过这般期许。天下未定,何以为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生来的责任,燕国和慕容氏就是他生来不可逃避的责任。一切该他所为,他义不容辞。

要说他从心底真的想要什么,想做什么,那就是想让阿陵和这世间所有人都免受战争凄苦,生逢盛世江山!

刘长嫣听了此言,雪亮眸光若星辰闪耀,炫出无限光泽,“贺若,我还有第二个心愿!”

她甜甜一笑,不待慕容恪问直接回答:“我想一直牵着贺若的手,走在这样的江山里!”

老夫老妻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你啊!”慕容恪宠溺地刮刮她的鼻梁,移身坐到榻上将人带毯子一起抱在怀里,“阿陵,终有一日,我会让你看到的,我要为你缔造一个盛世江山!”

“我要和贺若一起努力!”

“好!”

燕国的战备并没有进行多久,因为慕容儁根本就没有撑过这年的正月。

在邺城大阅兵马以后,燕国声势达到了巅峰,威震秦晋,剑指天下,一度使秦晋两国君臣将帅精神惶惶,人心不定。

慕容儁的一生走到了鼎峰,也走到了尾声。就在大阅兵马后的第二日,他永远倒了下去。

光寿四年正月,甲午,景昭帝慕容儁崩逝,遗命太原王恪为摄政王,辅佐幼主,行周公事,总理朝政。以司空阳骛、上庸王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共受遗诏辅政。

同月,太子暐于灵前登基。

慕容儁咽气前虽效仿慕容皝留下遗言,一月而葬,葬即除服,国中不禁婚娶、祭祀、酒肉,但他毕竟是大行皇帝,大行皇帝的丧仪自有苻合其天子身份的章程。国家有丧,一切兵戈皆止,南征事宜也就此搁置。

慕容恪身为摄政王,整日忙于戒严全国,安抚新君,此时也断不可能在大行皇帝丧期内发动战争,早先被慕容儁那场阅兵整得人心惶惶的秦晋统治者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新君即位,多是次年改元,因慕容儁薨于正月,新君正月即位,如此,先帝年号便要沿用一年。但是,慕容儁先时改元“光寿”,有祈求寿泽之意,新君正当年少,为忠孝之义,沿用“光寿”也不是不可,但有大臣上表,觉“光寿”之意用于新君不妥,新君又是一年伊始即位,当取服顺天意的好兆头,建议新君改元。

慕容恪上表了慕容暐,并召集群臣商议,众皆附议,于是慕容暐于当月改元“建熙”。

这一年又称建熙元年。

刘长嫣的肚子越来越大,慕容恪也越来越忙,很多时候还没等到慕容恪回府,她就撑不住先睡着了,她还没睁眼,慕容恪就又走了。这几日,夫妻两个最多的话竟都是在进宫组织丧仪的路上说的。

前前后后忙了有半个月,慕容恪才算松了口气,多日操劳兼之慕容儁薨逝的伤痛令他半个月清减许多,他让颂祁给刘长嫣送了口信,今日回府用膳,刘长嫣约莫算着他这几日也能稍微歇歇了,特地让云霓去厨下盯着做了几道慕容恪爱吃的菜。

国丧期间,不好用大鱼大肉,云霓仔细盯着厨下多炖了些山珍进补之物。

慕容恪回府照常先沐了浴,换了家常软袍,出来和刘长嫣一起用膳。

平日里,一家人多是一起吃饭的,但慕容楷白日爱往慕容令府上跑,时常在慕容令府上用晚膳,慕容肃则被慕容暐接去了宫里。小皇帝刚登基,往日有慕容儁亲自教导着,虽然管教严厉一度让慕容暐受不了,但父皇一去,心伤和不安瞬间铺天盖地而来,他一贯喜欢慕容肃,便请慕容恪让慕容肃去陪他几天,慕容恪自然是答应的。

两个儿子都不在,倒也不觉得冷清,男孩子总要闹腾些,尤其慕容楷和慕容肃日日皆要拌几句嘴,慕容恪操劳多日,反是能安安静静吃个饭。

他虽疲累,精神还好,自己吃着不忘不时给刘长嫣夹菜,刘长嫣白日用过还不饿,也一直在给他夹菜,两个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发现自己碗里菜越吃越多,皆无奈一笑,慢慢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

先时的谣言、猜忌全都不算什么,夫妻二人知道随着慕容儁逝世,艰难才是真正的开始。慕容恪于朝政不能有丝毫懈怠,刘长嫣打理府内和侍奉内宫亦不能有丝毫懈怠。既然逃不过,不若顺应天命,且安稳、坦荡、无畏地相互扶持着走下去吧!

晚膳刚过,慕容楷就回来了,他风风火火进门来报信,身后还跟着刚刚返邺的慕容垂。

兄弟二人两载未见,当下相见,慕容恪看到慕容垂鬓间的一缕银白忽然顿住了脚。

他蓦然想起当年远征宇文部,十三岁的慕容霸于紫蒙川之野一骑当先,勇冠三军,那样鲜活和耀眼的少年,恍惚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画面了。

算来五弟比他小了五岁,竟比他还早生华发。念及前番事,慕容恪心中实在不是滋味。

慕容垂是早生华发,但精神状态看来还行,甚至往后时日有心人会发现,这位吴王殿下的年华似乎就此止步在了那年发妻逝去的暮春时分,记忆里的灼灼桃夭开满枝头,野露蔓草却无伤枯萎,风霜刻薄了岁月,却未再损他风华。

慕容垂和四兄、四嫂问了安,他回来后先去了宫中祭奠慕容儁,未回府便冒夜前来,自然是有事的。

或许是对这个弟弟继续镇守平州不放心,慕容儁在咽气前特意下诏令慕容垂回邺奔丧。慕容垂回来得有些慢,全因一路艰险。途中遭遇了几次刺杀,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来人多是为人豢养的死士,手段狠辣,训练有素,打定主意要置慕容垂于死地,幸好慕容垂也不是吃素的,就这么一路波折的,全须全尾到了邺城。

至于幕后主使是谁,慕容垂是不打算归咎在死人慕容儁身上的。慕容儁是想除了他,但还不至于用这么下流的手段,事实是,慕容儁若要取慕容垂性命,咽气前直接一道遗旨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慕容垂给他陪葬,未必也不是个法子。何苦在自己死了以后,还留这么一手?

放眼邺城,还有谁不想慕容垂活着回来,聪明如他,自是心里有数的,但他知道,这事绝不单单是冲着他一个人来的,所以他要来给慕容恪提个醒,“这邺中,恐怕有人要掀风浪了。”

慕容恪的脸色迅速沉了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