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燕赵旧时约 > 第41章 出征

燕赵旧时约 第41章 出征

作者:雾里看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0 23:24:39 来源:文学城

慕容交事后如何处理的宇文氏无人得知,只是在那之后宇文氏再未在慕容氏宗族中出现过。很多人都猜测,宇文氏恐是香消玉殒了。但慕容恪知道慕容交并非心狠手辣之人,他与宇文氏毕竟夫妻一场,宇文氏又为他生儿育女,慕容交能做的,便是不令她再现于人前了。

这场风波没有传扬开来,皇甫夫人却是得知了,立即递了拜帖前去探望。刘长嫣虽只是担了养女之名,却也是从她府中正儿八经入四王子府的,观她风寒未愈,面色苍白,成婚前好容易养起来的几分丰腴又消瘦了下去,禁不住一声叹息,只觉这宇文部族欺人太甚!

慕容氏自慕容廆时代之所以能入塞建国,不乏因对幽平之地士族的拉拢和倚靠之故,但君王心术,无关情义,慕容氏君王倚靠士族,同样也防备着士族。比如,慕容氏通婚段氏、可足浑氏乃至宇文氏,却鲜少通婚士族。虽说鲜卑与晋人先有种属族别之异,又有风俗习性不同,少有通婚是常理,但自入塞内,士族不乏献女慕容氏者,可这些女子多不为正妻,如高夫人与公孙夫人等皆为士族出身,纵使生下子嗣,也不过为侧为妾。慕容恪纵有战神之名,外家高氏在辽东又有什么地位可言呢?再比如,燕**政大权皆掌于慕容氏宗室之手,中原士人掌军权者又有几人呢?

皇甫夫人原以为,养女以皇甫氏之名嫁于四王子为正妻,这于晋人士族在燕国的地位而言会是一个新的开端。直至出了此事她才明白,慕容氏虽重用士族,但在诸如宇文部这些鲜卑、丁零、乌桓等夷胡部族眼中,晋人士族仍是他们可以欺凌的对象。倘养女有六夷贵女之名,宇文部族可会支持宇文氏这般胡为?宇文氏如此肆无忌惮,不就是以为杀了一个士族出身的娣妇,不会承担什么严重的后果吗?只她不知道,慕容恪是这般紧张自己的王妃罢了。

同是出身晋朝北迁士族的高夫人明白皇甫夫人的心态,她拍拍皇甫夫人的手,深表几分歉疚,皇甫夫人摇摇头,道:“太夫人莫心忧,我只疼我儿身子方好,便遭这般苦楚......”她说着,又是一叹。

刘长嫣面色虽苍白,也较落水那日好了许多,幸好冬季虽冰封河面,水下却不是十分寒冷,也不过一场普通风寒,她见皇甫夫人伤感,好生一番宽慰。

此事动了皇甫夫人的心病,焉能不令士族寒心?

慕容儁早被惊动,三娣妇要杀四娣妇并嫁祸给五娣妇,古往今来他估计是头一个遇到这等凄惨局面的君王了。若是寻常妇人之争自有可足浑王后调和,此事险些出了人命,他这个燕王殿下便不能不过问。刘长嫣是前赵公主不错,却是他以拉拢士族的名义为四弟赐下的王妃,在他要团结幽平士族南征之际出了这档岔子,传扬出去教人如何作想?

事后他立即宣了慕容交入宫询问状况,兄弟二人不知说了什么,慕容交对宇文氏的处置算是得到了他的官方默认,至此燕国算是没有了宇文氏这个人。王上、王后不过问,余者也不会多事。

之后,慕容交还特地携长子亲至四王子府与五王子府与弟弟、娣妇赔罪,慕容恪与刘长嫣并未说什么,便是无故遭受池鱼之殃的段玉容,虽然深觉宇文氏可恶,也咬牙认了,只当便宜了这贱妇。

段玉容认了,是为全慕容霸兄弟之情,但段氏族人却是不认的。昔两部大战,段氏鲜卑亡于燕国与石赵之手。之后,族人散落,主要一支随段辽投降燕国,段辽密谋反叛,被慕容皝诛杀,族人散居辽东。余下多降了石赵,其中便包括段玉容之兄段勤所率一支。段玉容于辽东虽无近亲,却是昔日段部贵女,宇文部明目张胆令宇文氏设计刘长嫣嫁祸在段玉容头上,段氏族人如何能忍?

慕容交处置了宇文氏,为不让士族寒心,慕容儁也处置了与她沆瀣一气的宇文部,当即下令将囤居棘城的宇文部族离散迁居玄菟郡边塞各地。此等良机段氏族人怎能放过?途中很是挑起了几番马斗,宇文部族牛羊被抢,粮草丢失,很是一番打击,族人叫苦不迭,宇文部大深悔当日所为。

对此,慕容儁只作不知,随着中原局势愈演愈烈,他的注意力皆在石赵。

在建贤寺大火之后,石闵不容乐平王苞,进言石遵削乐平王苞之权,石遵深觉前事莽撞,不该听乐平王苞之言,不想竟为一刘氏得罪了石闵,他又不能直接将乐平王苞推出去,便从中几番调和,遂徙乐平王苞继续镇守长安。

乐平王苞只觉石遵过河拆桥,不免怀恨在心,至长安后密谋率关右大军攻邺城,谋夺帝位。左长史石光、司马曹曜等人只觉他无可救药,多人苦苦劝说,乐平王苞不听,将石光等百余人尽数诛杀。

乐平王苞素来贪而无谋,雍州豪族知其心狠手辣,暗自遣使投靠晋室,晋梁州刺史司马勋闻讯,立即带兵前去接应。

乐平王苞尚未来得及进攻邺城,司马勋大军已兵临城下,他只得暂缓夺位,遣麻秋等人率军抵抗晋军。

石闵既然答应石遵将乐平王苞放回长安,便防着他这一手,早有眼线将乐平王苞欲谋反之事代石闵知会了石遵。石遵闻讯,即以讨伐晋室为名令车骑将军王朗率兵驰援长安,司马勋见石赵大军赶至,恐难取胜,故罢兵返回。

乐平王苞只以为石遵尚不知自己图谋,见救兵前来,忙下令开城相迎,不想王朗当即下令将其逮捕,捆送邺城。

石遵早知这位兄长是何德行,一番申斥,因有义阳王鉴等人说情,便将乐平王苞禁足在了府中,毕竟眼下石闵步步作大,当真不是他们兄弟阋墙之时。

十一月,石遵复召义阳王鉴、乐平王苞、汝阳王琨、淮南王昭等入议于郑樱桃前,道:“石闵不臣之迹渐著,今朕欲诛之,诸位兄弟以为如何?”

义阳王鉴等皆称遵皇命。

郑樱桃不以为然,“李城还兵,若无棘奴,岂有今日!小骄纵之,何可遽杀?”

石遵苦笑,母后如何还看不出,从一开始他们这些人就是石闵的棋子。

母子二人意见相左,事未能行。

义阳王鉴心有成算,众人散去后秘遣亲信宦者杨环快马将此事告知了石闵。

石闵笑,石鉴的算盘他怎么会看不出呢?

后,石闵劫司空李农及右卫将军王基密谋废石遵,时石闵权倾朝野,军权在握,二人岂敢不从?使将军苏彦、周成率甲士三千人围邺宫。

石遵正与美姬弹棋,淡然问周成:“反者为谁?”

周成道:“义阳王鉴当立!”

石遵黯然,“我尚如是,鉴能几时?”

是日,石闵即杀石遵于琨华殿,并杀郑太后、张后、太子衍及诸公卿,拥立义阳王鉴即位。

石鉴大赦天下,以武兴公石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司空李农为大司马,并录尚书事。

十二月,石鉴夜诏石闵、李农入宫议事,暗使乐平王苞、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袭杀二人。

石闵骁勇善战,从军至今未有敌手,时人冠有“当世第一猛将”之名,乐平王苞等人岂会是他的对手?况且他早料到石鉴手段,对此早有防备,他与李农力战诸人于琨华殿,并召亲军入邺宫围剿,乐平王苞等人不敌,禁中大乱。

石鉴大惧,装作毫不知情,当夜即下令斩李松、张才于西中华门,并杀乐平王苞。

此后,石闵摄理军国,威震朝野,石鉴及诸文武深惧之。

姚弋仲、蒲洪等人早见识过石闵的厉害,不过半年时间,这个年轻人在邺城搅弄风云,几令中原变天,二人深忧其患。时石季龙第八子新兴王祗镇襄国,闻石闵接连废杀石世、石遵、石苞,又扶石鉴登基,深忧石氏国祚,遂与姚弋仲、蒲洪等连兵,移檄中外,欲共诛石闵、李农等人,石闵与李农共推石季龙第十一子汝阴王琨为大都督,与张举及侍中呼延盛率步骑七万分讨新兴王祗等人。

之后,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埋伏羯族军士三千,称石闵、李农等人于东掖门起兵谋反,请谏石鉴诛杀二人,石鉴正有杀石闵之心,遂遣伏都、刘铢率兵围歼石闵、李农,迟迟不克。

不想,石闵另辟蹊径,与李农率众数千毁金明门而入。石鉴惧怕阴谋败露,招杀身之祸,遣人驰召石闵,大开宫门迎其入内,道:“孙伏都谋反,卿宜速速讨之。”

石闵勾勾唇角,望着石鉴的眼神宛若在看着一只死老鼠,看这跳梁小丑折腾许久,他也确实有些乏了,他慢慢拔出腰间残血未凉的长剑,“陛下放心,臣自会为您肃清反贼,”

是日,石闵、李农攻斩孙伏都等大军。

邺城内,自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相枕,流血成渠。

事后,石闵幽禁石鉴于御龙观,派数千士卒看守,膳食皆命人悬吊投喂石鉴,并假天子册宝宣令天下:内外六夷有执兵仗者,见之杀无赦。

至此起,石闵开始了对胡人的清洗。此杀胡令一下,胡人或闯关、或逾城而逃者,不可胜数。

之后,他又称“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去”,胡人闻讯,大量涌向城关,这更加惹怒了石闵,他深觉胡人不能为自己所用,遂昭告国内:“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

自永嘉之乱以来,胡人占据中原,欺压晋人,两族之间矛盾尖锐,苦受战乱的晋人对胡人早是深恶痛绝,闻令皆以斩胡求名位为驱使。不过一日,胡人被斩首者多达数万,首级如山堆于凤阳门。

石闵亲率晋人诛杀胡羯,胡人尸身伏留城外,悉为豺狼野犬吞食。分布中原四方定居的胡人,亦多受屠戮,甚有高鼻多须形似胡人的晋人也为此滥死。

经此后,中原处处屠戮,胡人死于杀胡令下者多达数百万,匈奴、羌族等皆元气大伤,以石氏为首的羯族几被灭族。大量胡人不得不忍饥耐寒徒步回徙草原,又有多数死于途中。

永和六年,正月,石闵托以谶文有“继赵李”,更国号为卫,易姓为李,大赦,改元青龙。

此为不啻于改朝换代,太宰赵庶、太尉张举诸大臣及公侯、卿、校、龙腾等万馀人,出奔襄国投靠新兴王祗,奉命讨伐新兴王祗的汝阴王琨率兵出奔冀州,各地将领纷纷拥兵自立,皆不附于石闵。石赵天下四处兴兵,风云变色。

随即,石闵废石鉴,处死,并杀石季龙孙辈三十八人。邺城石氏族众,无论王侯公主、男女老幼,皆杀之,尽灭石氏。

司徒申钟等上尊号于石闵,石闵辞之不受,让之李农。

李农如何能受?起事之初,他便是受石闵挟制,名义上二人平起平坐,其实自己居于何地,李农自己不清楚吗?他能有如今地位,依靠的不过是在乞活军之中的威望罢了,石闵对乞活军有感情,对他可没有!随着石闵的步步崛起,自己对乞活军的领导迟早被石闵替代。

何为乞活军?

顾名思义,乱军中乞求活命自保的军队。这些军队的成分多是来自晋室退往江左后留在北地的贫苦流亡百姓,为了自保活命,只能倚靠坞堡自卫,渐渐形成军队势力。乞活军在北地形成过多支军队,最早的一支是由晋室燕王司马腾所创。

因军阀混战,乞活军长久以来便被上位者驱使,他们身处乱世,在与胡人混战中磨练出顽强一流的战斗力,一贯以勇猛善战、组织严密而著称,世代繁衍下,乞活军代代相承,首领也多是世袭。

石赵大乱时,李农曾奔广宗,因其为晋人,又任高官,得当地数万家晋人乞活军拥戴为首领。

石闵之父石堪,本名冉良,早先就是乞活军中部众,以其骁勇而为石勒赏识,被赐予石季龙为养子。

李农投奔石闵后,乞活军为其所用,渐渐方有石闵今日基业。

李农不肯,石闵也不再推辞。乃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兴,国号大魏。

晋室朝廷闻中原大乱,欲谋进取,以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诏令以蒲洪为氐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蒲健为假节、右将军、监河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

姚弋仲、蒲洪表面虽受晋室册封,于此中原大乱之时,已各生出据关右之志,遂反目混战,蒲洪大胜姚弋仲军,斩获三万馀级,遂自称大都督、三秦王,改姓苻氏。

中原混战如麻之际,燕国二十万大军已经整装待发,即将蓄势南下。

刘长嫣默默坐在窗下缝制着一件里衣,无论是石赵混战,还是石氏灭族,都未能动她半分心绪。待打好最后一个针脚,她轻轻咬断细线,起身披在踱步看书的慕容恪身上。

作为前驱大军统帅,慕容恪不日将出征,他的目光自书上抬起,伸手握住了刘长嫣搭在自己肩膀上的纤细指尖,一颗泪自刘长嫣眼角滑落,她埋首进他宽阔胸膛,“答应我,平安归来。”

“好,我答应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