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燕赵旧时约 > 第27章 乱象

燕赵旧时约 第27章 乱象

作者:雾里看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0 23:24:39 来源:文学城

待二人离开后,乐蓁笑道:“这文玉公子当真是知礼的,怪道咱们齐公时常夸赞,说他年纪虽小,也甚是博学,今日一见,果是浑身都有股子灵气儿。”

刘长嫣一笑,手下正打开了蒲坚所赠檀木盒。

那盒中之物,令她凝眉。

乐蓁也看到了,她望望檀木盒,再望望两个少年离去的空空门阶,“这文玉公子,如何送给您一把鞭子?”

刘长嫣默然将那鞭子自盒中取出,此鞭已是积年旧物,手柄上镶嵌的宝石已脱落七八。叫乐蓁说,若是送礼,便要送一把新鞭子,拿一把旧鞭子送人,这叫怎么回事?

刘长嫣没有多说,只是叫她保密,自己拿着鞭子去了内殿。

她只是,想起了一段非常遥远的岁月。

那年长安城演马场中,她与冰洛阿姊意气竟马,为了取胜便极力放纵冲跑,谁知那烈马忽然发了性子,拖着她胡乱冲撞,混乱中一人冲进马群,将她救了下来。

对方生得雄壮坚毅,却是极好的性子,虽不知她身份,事后还是耐着性子跟她讲道理:“女娘子,胜负之争固重,全重不过自身性命,马匹固有灵性,亦不通智,禽兽之流,不可不备,日后可万不能再有此放纵。”

刘长嫣虽然素来没理还要搅三分,此下只能恹恹称“是”。

对方瞅见她手里的鞭子,无奈又涌上心头,禁不住多说一句:“疆场之上,坐骑忧关生死,再不得用这花哨物事儿的。”

刘长嫣低头瞅瞅被自己装饰得花里胡哨的马鞭,顿时羞愤欲死,连连称“是”。

对方似不信她,直接把那鞭子给她没收了,“有此一次,女娘子可长些记性吧!这鞭子在下就替你保管了,京中贵人多,你这般冲撞,太过惊险。”

事后对方自然知道了她的身份,刘长嫣虽为公主,但自小也知受人恩惠宜当报之的道理,她便将那鞭子作为一个许诺赐予了这位氐族王子,“倘他日卿有所需,吾当勉力报之。”

这件事,她一直记得,而那个救她的人,正是蒲坚的伯父蒲健,与她有数面之缘的阿罴大兄。

蒲坚和石世出了晖华殿,顿时卸去仪礼枷锁,在宫苑里追逐玩笑起来,说来二人年纪不大,又恰是春风年少,石世虽性子安静,但平日在宫中并没有什么朋友,偶见蒲坚机敏多智,很能和他说到一块去。

二人追逐了一阵,见有宫人经过,忙假作端庄了一阵,待人走远,复又勾肩搭背起来。

蒲坚感慨:“昭仪娘娘当真是风华不俗,全不似齐公母亲,倒似姊姊。”怪道以伯父风采,当年参选刘赵驸马,也只做了个陪衬。

石世一脸骄傲,“孤也这般觉得,母妃更似姊姊。不,比姊姊们还年轻!”

石世并不知自己身世,历来宫中规矩便是如此,妃侧早亡,皇子王公抱养于他人膝下,便视养母同生母,没人会敢去皇嗣面前乱嚼舌根。且石世一出世,石季龙就将他记在了刘长嫣名下,刘长嫣为免孩子心伤,也未跟他说过呼延冰洛之事。石世并不知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只是知道禁中之前有一位早逝的呼延淑仪,与母妃相交甚好,每年祭礼,母妃都会带他过去,他亦是唤呼延淑仪为母亲,祭祀时执人子之礼的。

蒲坚又和石世说了一些宫外趣事,至归家时,刘长嫣差乐蓁送来了一对羊脂玉环,其中一只是给那染病未入宫的伴读的,石世暂时给他收着,另一只自然是赐予蒲坚的,还传话说今日蒲坚所送之礼她十分心悦,教他若在宫中有何不便尽管差人去寻她,齐公虽为主,亦年少,盼他二人能如手足相交。

蒲坚回家,如实将刘长嫣的话告知伯父蒲健和父亲蒲雄,并将那玉环拿给他二人看。

小小一枚,不过寻常王公佩玉。但是,环者,还也,完存也。

蒲雄心间一动,声音都多了几分高昂,“兄长,刘昭仪许诺了。”

蒲健眉间稍稍放松,露出些许笑意,却是不深,他心里的顾虑并未完全淡去。他庆幸这位故国公主一言九鼎,未因蒲氏叛刘赵而降石赵心生忌恨,应下所托帮他保全侄儿,但是倘他日石赵生变,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恐她连自己都保不住。

长安城中花月春风又浮现于脑海,故人身影悄然游离其中,压在他心头又是一声叹息。

蒲健的顾虑不是空穴来风,他们父子因受忌惮,在邺中一贯行事低调,时刻警惕四方,纵使非机要重臣,时间一久也很容易能察觉出平静湖面下的几分诡谲来。

石季龙册封东宫,又抬举秦公,皇命**,又不约束诸子,长此以往,焉能不乱?

自废太子邃之乱后,一场更甚于前番的乱象又自石赵逐渐酝酿开来。

石季龙因崇信佛教,广纳僧陀,在掘陵之后不久又听信僧人吴进进言“胡运将衰,晋当复兴,宜苦役晋人以厌其气”之语,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人,车十万乘,于邺城北运土建造华林苑及长墙,广袤数十里。

申钟、石璞、赵揽等人冒死上疏,陈说天文错乱,百姓凋弊,惹得石季龙大怒,他当众大喝:“使苑墙朝成,吾夕没无恨矣。”

事后他即下诏催促张群令华林苑苦役挑灯夜作,昼夜不息赶制工程,不想却遇到一场百年不见的暴风大雨,致使华林苑长墙倒塌,死者数万人。

石季龙尤不知悔,横征暴敛,残民为乐。

九月,他命太子宣代父出巡祈福于山川。太子宣乘大辂,羽葆华盖,建天子旌旗,率十六路戎卒计十八万人出金明门。石季龙自后宫登陵霄观望之,笑道:“我家父子如是,若非天崩地陷,有何可愁!朕抱子弄孙,且为乐哉。”

太子宣一路巡游,每至一地,便令戎卒长围列阵,于入夜前将四面各百里之地禽兽驱赶至驻地。夜间炬火如昼,太子宣令文武大臣跪立恭候自己与姬妾乘辇围猎,并下令劲骑驰射于野兽之中,直至兽尽而止。若野兽有逃逸,当围守者失职,有爵夺其马,在巡游途中步行一日,无爵则鞭刑一百。他一路巡行,士卒饥冻死者万余人,所过三州十五郡,资储皆无孑遗。

太子宣胞弟秦公韬素有宠于石季龙,于朝中权势一度可与太子宣分庭抗礼,太子宣之后,石季龙令秦公韬继出巡行,自并州至秦、雍之地,载天子旌旗,一如太子宣先时。

太子宣与秦公韬虽一母同胞,早前就已不睦许久。昔石季龙以太子宣专断国事,又分其权约半于秦公韬,令太子宣生怨多年,多番欲削秦公韬之权,后右仆射张离领五兵尚书,谏言太子宣:“今诸侯吏兵过限,宜渐裁省,以壮本根。”

太子宣便让张离上奏:“秦、燕、义阳、乐平四公,听置吏一百九十七人,帐下兵二百人,自是以下,减至三分之一置吏,余兵五万,悉配东宫。”

石季龙允之,于是引得诸王公生怨于太子宣,不止秦公韬,石季龙余下诸子皆与其嫌衅益深。

太子宣本就不容胞弟,今因秦公韬巡行之势与自己钧敌,愈发嫉之。

这日晚朝散后,群臣自太武前殿退出。太子宣肃冷着阴沉眉眼,臣下皆畏之让路而行,唯秦公韬风仪舒爽,长眉染笑,经行太子宣身畔之时,得意自然,嘴角噙着淡淡笑意而去,对兄长淬火目光仿若未觉。

宦官赵生得幸于太子宣,无宠于秦公韬,时常僭言太子宣早除秦公韬,太子宣虽未明言,经此几次已是渐动杀念。

秋光渐瑟,吹落殿前梧桐枝叶,花林又染焦黄,一人轻裘玉带,身披落日余晖而至,“见过太子殿下。”

见到来人,太子宣敛去眼底杀意,雅笑几分,“多日不见棘奴,最近在忙些什么,怎地这时辰入宫了。”

思及华林苑惨状,石闵眸色掠过血怖,面上仍是悠然,“陛下有几件事差臣前去办理,方才回宫复命。”

“近日天气转寒,父皇感染风寒未曾上朝,棘奴来得恰是不巧。”

石闵微微恍然,笑说:“原是如此,不过小事,倒也不急着去见陛下了。”

太子宣心中颇有几分烦郁,揽了石闵,“小事不必理会,你我多日不见,去我府上小酌几杯。”

石闵含笑应是,悄然给了赵生一个眼神,赵生立时意会。

黄花庭院,夜落秋霜,暖阁内却是灯红酒浓,歌笙并奏,舞姬生香。

太子宣酒饱醉浓,饧着双眼靠在美姬身上,以著击盏为歌,唱罢又敬石闵一杯,继续刚才的话题:“倒不常见你带阿智出门,几个儿子里,似乎更喜爱阿胤一些。”

石闵也有几分醉意,修长指尖信手一挑松了衣领,露出脖颈修长,锁骨魅惑,惹得侍酒舞姬偷眼频顾,“阿胤朝气可爱,不似阿智,愈大愈有几分古板,不惹人喜。”

他咽下一口酒,咽喉几番滚动,觑见太子宣不明的神情时,嘴角勾勾一笑,状似无意醉话:“早知少子如此可心,当初也便不急着立世子了,传之阿胤倒觉更贴意些。”

太子宣脸色更多沉重,却牵出笑意打趣他,“棘奴平日行事冷峻公道,却不想也是个偏心眼儿的。”

石闵换个舒服的姿势,将那偷眼瞧他的舞姬搂在怀中,惹得舞姬一声嘤咛暗喜,道:“晋献公一代霸主,尚因爱奚齐而远申生和重耳,汉文窦后有贤名,仍偏幼子欲替汉武,圣人尚且偏心眼儿,臣又不是圣人。”

他轻轻巧巧道出,太子宣脸色已是能用难看来形容,赵生适时给他斟满一杯酒,太子宣若有所思饮下,未再言语。

石闵似未看到,眯起狭长凤眼欣赏着歌舞不再多言。

至离开东宫,已是晚夜将歇,太子宣烂醉未送,他也自如地起身离去。侍酒歌姬颇有几分眷念难舍,贝齿咬了咬饱满樱唇,留下淡淡红痕,惹人心魂荡漾,那人却未与她一顾,衣角不染此间绯乱,径直离去。

出了东宫金碧高门,他未乘车,骑了骏马游走在长街,秋夜寒风吹散身上酒气,脑中比在东宫中时还要清醒几分。

此刻已近宵禁,四下已然无人,行到半途遇一架紫盖帷车快速奔行,想是要在宵禁前赶回家中。观这车帷素雅整洁,应是士家女眷所用,石闵自行让了让,他身后长随一行也自动避开了去。

车夫见所遇一行人马气派,想是朝中高官,已是放慢行速,见对方有礼避让,悄声告诉了车内主家。

车内仕女素雅起敬,隔着帘缝望去,行人乘着高骑,一袭黎色披风似湖光水滑,端得矜贵无双,天纵般风尘表物。不由低下眼色,不敢再看,令车夫代为恭谢。

石闵只不在意地点了点头,帷车经行身畔时,长风卷开纱帘飘坠,觑见女子侧颜月貌花容,泛着暖玉光泽,他呼吸一错,蓦然收紧缰绳。

骏马被勒住将行的脚步,他于马上回首,长久瞭望,眼中闪过神色万千,亲卫不明其意,亦是停步相望,在接收到他的眼色时,瞬间明了所有,想起方才那马上灯笼似写着一个“仇”字,立时调转马头循着那帷车所行方向寻去。

次年夏,石季龙与太子宣父子政见相左,太子宣忤逆圣意,惹得石季龙动怒,一度言“悔初不立韬为太子!”

此言传到秦公韬耳中,愈益骄幔。他于太尉府中造堂,号宣光殿,梁长九丈,逾制东宫,太子宣见而大怒,当场斩其工匠,截梁而去,秦公韬大怒,兄弟二人冲突后他反手将梁增至十丈。

太子宣闻讯,对宠臣杨柸、牟成、赵生等道:“他竟敢凶竖傲愎至此,尔等倘能杀之,待吾入西宫,当尽将石韬之邑分封尔等。待韬一死,陛下必临丧,吾因行大事,一举双得,君临万国!”

杨柸等人受利益之惑,听其驱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