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燕赵旧时约 > 第22章 吐谷浑王

燕赵旧时约 第22章 吐谷浑王

作者:雾里看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10 23:24:39 来源:文学城

月底,石季龙携后妃、王公并百官共往凉马台赏吐谷浑所献战马。他亲自下场带诸公驰骋,还挑选其中名种赐予诸公。

近日天气忽冷忽热,洗马台靠漳水而湿冷,刘长嫣便未带石世前来。她立于坐台间,俯视马场尽收眼底,眼看一队队吐谷浑马卒牵着战马在场上供诸公挑选。其中一人,在不被人察觉处悄然退离了场中。

刘长嫣眼眸一窒,给了信婉一个眼神,只身经台后长梯下台而去。

待至一片草场,群马卸鞍,踱步游荡,于天间俯瞰马群仿若白河绿草上一抹流动的长带。她转过四处游荡的马匹,于马群间转身撞见一人。

那峻增风骨,时隔一年,再现眼前。

她望那人许久,那人亦望着她,最后刘长嫣确定,这个人不是慕容恪。

她眼底的希冀化为烟火遽散般的零落。

他和慕容恪有着相似的眉眼,相似的气质,但他不是他,面容细看去也只有七八分相似,慕容恪的眼睛永远是宁静平和的,而这个人平和的目光中却隐隐含睥睨天下之意。

他身着吐谷浑马卒军服,但绝非普通的马卒。

少顷,那人颔首一笑,“慕容叶延见过刘昭仪。”

慕容叶延?

刘长嫣微愣,她似乎听过这个名字,很快她转为震惊,也明白了这个人不是慕容恪,为何会和他长着相似的容貌。

慕容叶延者,慕容吐谷浑之孙,慕容吐延之子,而今大名鼎鼎的吐谷浑王是也!

晋咸和四年,慕容吐延为羌族酋长姜聪刺死,其十岁的长子慕容叶延即位。年少的慕容叶延傲视雄杰,谋保白兰,击败氐羌,建国沙洲,令鲜卑部族势力于西北之地无限扩展,后其感念祖、父栉风沐雨西迁阴山之功,放弃鲜卑族号,以祖父之讳建国吐谷浑,开启了吐谷浑这个部族在西北长达三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他与慕容恪年纪相仿,是实实在在的同族兄弟,故此才有这般相似的面容。

不过,慕容叶延既然派了吐谷浑使者献马求婚,又因何乔装混进使团队伍中来了石赵?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身为一国之君难道不知?

对于刘长嫣的疑惑,慕容叶延一笑,常处权谋诡谲中的年轻君王笑意干净若云淡风轻,他从怀间抽出一封信函,谦恭表明来意:“闻昭仪与襄国公主私交甚密,还请昭仪代孤转托。”

刘长嫣不解地看看那封信函,又看着慕容叶延,那日公主府书房中白云净空下的剪影忽然窜入脑海,她内心一个激灵,“你们?”

她陡然收声,只余满面不可置信。

慕容叶延抿唇,笑意伤感而低落,他将信函放在刘长嫣手中,“有劳。”

话毕转身而去,雄健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马群游荡间。

刘长嫣次日拜访公主府,她进门时,襄国公主正靠在榻上,一小口一小口喝着金雀子喂的汤药。她精神已是好些了,虽还有些虚弱,好在不像先时那般精神沉重日日昏睡,她恬静的靠在那里,乌黑的发倾了满枕,纵在病中亦是如玉倾城。

接到刘长嫣递来的信函时,襄国公主眼中露出疑惑,刘长嫣未言,她便自己启开了信函。

时间漫长的过去,她捧着信函久久无言,只数行清泪不断在她面颊滑落打湿纸张,刘长嫣坐在她身侧搭眼望去,信函中只写了八个字——石溶溶,我来娶你了。

这短短的八个字,耗去了他们八年的光阴。

信函的另一页,是个小孩子的肖像,六七岁的模样。

刘长嫣便什么都明白了。

吐谷浑王太子碎奚,生于石赵建武元年,生母不明,因为慕容叶延长子而立太子,时年六岁。

襄国公主昏倒在晖华殿那次,病梦中所唤的不是驸马任延,而是叶延,某某惜是碎奚。

这是襄国公主一直以来的心病,也是她此次病倒的原因。

她问襄国公主的决定。

襄国公主紧攥着信函,“昭仪,我可以吗?“

“两心相悦,自然可以。”何况她与慕容叶延还有子嗣牵绊,如今大好时机能令有情人终成眷属,如何能放过?刘长嫣能明白些襄国公主的心病,“公主是怕陛下借此干预吐谷浑内政吧?“

襄国公主点点头,“昭仪,我明白父王的想法,他要把我嫁给叶延,是想让我生下有石氏血脉的吐谷浑太子,倘我嫁了过去,不管碎奚的身世要不要隐瞒,他都会借我和孩子之名插手吐谷浑内政。”

“公主安心,我看吐谷浑王不是无能之辈,定能护好妻儿。”

襄国公主摇头,“我知他能耐,但是,昭仪,我深爱叶延,我不想令他为我让步。”

因为爱他,所以不想让他为自己让步——这是刘长嫣第一次听到这种话,襄国公主就是陷在这样的为难和挣扎中,方多思多虑以致卧病。可是,两个人既有希望走到一些,有些让步又何妨?

襄国公主低落一笑,“昭仪,你不知,他虽是大名鼎鼎的吐谷浑王,但是他少时,过得很艰难。”

刘长嫣一怔。

“吐谷浑先王被羌族刺死时,遗命他保卫白兰,那一年他只有十岁,在部下的拥戴中匆忙即位。事后,羌、氐各部屡次派人暗杀于他,一些鲜卑部大欺他年少,屡有犯进,他的年少时光是在腥风血雨中度过的。他一路走来不易,我不想让他和碎奚为我卷进赵国与列国的战争里。”

刘长嫣容色一沉,继而顿释一笑,“公主可听过汉时的解忧公主?”

襄国公主不知她为何提起这个,还是道:“自然听过。”

解忧公主,汉高祖幼弟楚王交之后,是地地道道的刘氏皇族,偏生其先祖楚王戊参与七国之乱,祸连满门,至解忧公主出世已是微贱之身。她长成之时,正逢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郁郁而亡,武帝为巩固与乌孙联盟,欲再择宗室女和亲远嫁,已是鱼肉之躯的解忧公主一家只得送出了女儿。

可是这位和亲公主未宥于一家荣辱的小情小爱,只身一去九千里,巾帼果敢,深明大义,一生侍奉三代乌孙王,对内心系政事,对外亲临战阵,为维护汉与乌孙情谊,奉献了自己五十年的青春和岁月。直至辞世的前一年,她荣返长安故里,安享晚年。

她这波澜壮阔的一生,可谓是和亲公主中的千古一人了。

石季龙恐怕做梦也想让襄国公主如此这般肝脑涂地,死而后已的。

襄国公主自惭一笑,她如何能比得解忧公主?

刘长嫣自不是让她去效仿解忧公主,便是襄国公主有如此大义,石季龙又岂配?她是想问她:“汉家无情,解忧公主却对自己的国家、血脉宗族有情,公主有吗?”

不论出身何等微贱,先辈如何争斗,解忧公主身后的大汉都是一个强盛且蒸蒸日上的王朝。对上,她有武帝的支持,对下,有常惠等志同道合、共谋国是的好友。不论是作为一个和亲公主,还是一个普通女子,世人都会希望,我的国家日日强盛,我的人民幸福安康。她的使命不仅是武帝赋予她的,更是她为国心之所系。

以大义来说,石季龙无能缔造盛世,石宣更守不住。他们对内荒淫无道,无视民生,对外穷兵黩武,四处挑起战争,石赵国祚虽在,又保得了几时?

以私情来说,他们又是如何对待襄国公主的?

这些人,不配襄国公主为他们而战。

她的问题,令襄国公主已无知觉的旧伤疤重新开裂。

在她犹豫时,刘长嫣按住她的手臂,字字珠玑:“若亲情为枷锁,当莫困于其中!”

襄国公主睁大水莹莹的双眼,为话中暗示的忤逆之意恍惚心惊。她早已是对那位父亲死了心的,甚至不掩饰的说,她一直在恨着他为了郑氏一歌姬而残杀生母郭氏之事,只是这些年为了生存,不得不将其掩埋心底,所以当初对郑氏和废太子邃失势的推波助澜,她做的问心无愧。但扪心自问,那是她的父亲,在叶延一事上,她确实身困亲情的枷锁,致使多思多虑,病痛磨身。

反过来说,这些又有谁在乎呢?他们盘算利益得失之事,并不曾有人过问过她的死活,若说对国家、血脉宗族的情分,襄国公主心底确实所剩不多了。

所谓的家国利益与叶延和碎奚相比,她自然选择后者!

得了答案的刘长嫣于正午时分赶回邺宫禀报了石季龙,石季龙龙心大悦,对刘长嫣赏赐颇多。杜珠为此心底苦涩,她虽保全了长乐公主,也因前日私寻方士之事大失石季龙之心,只得全力为襄国公主准备和亲事宜。

柳贵嫔本想于杜珠之前立功,才一力推动襄国公主和亲,且襄国公主与刘长嫣素来亲密,在郑樱桃失势后又得石季龙之心,倘将其远嫁,也可于前朝后宫断刘长嫣一臂,不想最后却是刘长嫣自己将这有力的援手送了出去。柳贵嫔退一步想,又觉刘长嫣心机深沉,此举是有意拉拢吐谷浑王将来为石世外援,既为自己的将来铺路,又在眼下获得了石季龙更多的赏赐和疼爱。

她入宫后,对于刘长嫣与陈妙仪位在自己之上介怀许久,论家世,她河东柳氏并不逊于颍川陈氏,论地位,她堂堂世家贵女,岂是前赵亡国公主比得?何以刘长嫣可为昭仪,陈妙仪可为夫人,她却要为三夫人之末?

她愈想,心中愈发不平,于杜珠之前多有暗语挑拨。

杜珠虽愚钝,却非恶人,当年她听柳贵嫔之计令方士图谶,只是想夺刘长嫣抚养石世之权,不想却置刘长嫣于万劫不复之地,还致徐、赵二人无辜惨死,为此她梦魇许久,良心难安。说来她和刘长嫣自在中山公府之时便相交多年,彼此融洽并无嫌隙,当时全因她一己私心做出错事,方有今时今日离心。刘长嫣一贯端庄守礼,于后宫对她多有助益,纵使抚养了石世,也不过一黄口小儿,又能威胁太子宣和乐安公韬几分?如今,便是她最大的助力襄国公主都即将要远嫁吐谷浑,这山高路远,说刘长嫣想利用吐谷浑王给石世铺路,杜珠自己都不信。吐谷浑王本事再大,手还能伸到赵国来?

想到这里,她愈觉柳贵嫔心思狭隘,用意不良,至此便远了她。她贵为王后,一子为储君,一子得圣心,最小的女儿也如愿留在了身边,余生只需安分做好分内之事,便可富贵荣华至死,何须如此无容人之量?

两次碰壁后的柳贵嫔深觉杜珠不能指望,念及前番几次蹊跷之事,便私下留了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