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盐雪辞 > 第6章 第六章 余波暗涌

盐雪辞 第6章 第六章 余波暗涌

作者:柒壹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1 12:32:41 来源:文学城

一场暴雨刚过,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水汽,运河水面泛起浑浊的涟漪,如同此刻扬州盐商江湖的局势。

沈府的松涛苑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庭院里的古松被暴雨冲刷得青翠欲滴,却掩不住屋内的肃杀之气。

沈老夫人端坐在上首的太师椅上,手里的紫檀木佛珠早已停止转动,她听完沈如澜关于栖霞山遇袭的详细禀报后,重重地将佛珠按在茶几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茶盏里的茶水都溅出了几滴。

“好一个潘世璋!好一个漕帮混江龙!”老太太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寒意,平日吃斋念佛的慈和模样消失得无影无踪,眼中寒光毕露,“竟敢动我沈家的盐货,还伤我镖师,这是要断我沈家的根基!真当我沈秦氏老了,沈家无人了不成!”

她看向站在一旁的沈如澜,语气稍缓,却依旧带着威严:“澜儿,你在栖霞山应对得当,既护住了盐货,又抓了活口,还没暴露咱们早有防备的底牌,做得好。”

沈如澜垂首道:“孙儿只是做了该做的事。若不是祖母提前让孙儿去栖霞山田庄‘查粮仓’,并安排了护卫随行,恐怕这次真的会让潘世璋得逞。”

沈老夫人微微点头,目光转向肃立一旁的沈福:“永盛镖局的镖师伤亡如何?你去安排一下,所有受伤的镖师,医药费由沈家全包,抚恤金加倍,从我的私账里出,不能亏待了为沈家拼命的人。另外,备一份厚礼,亲自送到永盛镖局,感谢林震南和林潇父女奋力护镖。林潇那丫头,年纪轻轻却有勇有谋,是个有本事的,这份人情,沈家记下了。”

“是,老夫人!”沈福躬身应下,心中暗暗佩服老夫人的周全——既安抚了镖师,又拉拢了永盛镖局,一举两得。

“潘世璋那边,”沈老夫人的语气再次转冷,手指在茶几上轻轻敲击,“他既然先坏了盐商之间‘不伤及性命、不毁人根基’的规矩,就别怪我们沈家不留情面。沈福,你还记得吗?潘世璋的宝隆号最大的债主,是晋源票号的常大掌柜,他们之间还有三万两银子的借款,原本约定年底续借。”

沈福连忙点头:“老夫人记性真好,确实如此。常大掌柜与咱们沈家也有生意往来,关系还算不错。”

“那就好。”沈老夫人眼中闪过一丝算计,“你立刻去给常大掌柜写一封信,就说我沈家愿意做保,请他立刻催收潘家的所有欠款,一文钱都不能拖欠!若是潘世璋敢赖账,沈家愿意协助晋源票号查封宝隆号的铺子抵债!”

“祖母,”沈如澜忽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补充,“孙儿以为,只断他的银根还不够。潘家近年一直在偷偷往江西贩私盐,避开盐课,孙儿已经让人查清楚了他们的私盐数量和运输路线,甚至知道他们下一批私盐会从鄱阳湖口经过。不如……将这个消息‘无意中’透露给江西盐法道的李大人?”

沈老夫人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没想到沈如澜考虑得如此周全:“好!借官府的刀杀人,既解气,又不会留下咱们沈家的痕迹!此事要做得干净,让下面的人找个‘偶然得知消息的江西商人’,把消息透露给李大人,绝不能让人抓到是我们沈家通风报信的证据。”

“孙儿明白!”沈如澜应道,心中已然有了计划——潘世璋毁沈家盐货,他便要让潘世璋尝尝家破人亡的滋味!

与沈府的松涛苑的肃杀不同,宝隆盐号的内室里一片狼藉。

地上散落着破碎的茶杯、翻倒的椅子,还有被撕碎的账本,空气中弥漫着酒气和焦躁的气息。

潘世璋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穿着一身皱巴巴的绸缎长袍,头发凌乱,脸上满是狰狞,他刚刚摔碎了第二个青花瓷茶杯,碎片溅得满地都是。

“废物!统统都是废物!”潘世璋对着垂头丧气的刀疤李咆哮,唾沫星子溅了刀疤李一脸,“我养你们这群饭桶有什么用?几十个人,拿着刀,居然对付不了一个娘们和沈家那几个护卫?还折了那么多人手,连个活口都没留下,最后还让沈如澜抓了活口!你说!你是不是跟沈家串通好了,故意坏我的事!”

刀疤李吓得浑身发抖,连忙跪倒在地,苦着脸辩解:“潘爷,小的冤枉啊!小的怎么敢跟沈家串通?那沈如澜实在邪门得很!他带的护卫都是硬手,个个能打,而且他自己的箭法也准得吓人,一箭就射中了咱们的头目!还有,他们好像早有防备,咱们刚动手,他们的援兵就到了,根本不给咱们反应的时间啊!”

“防备?”潘世璋的小眼睛眯了起来,眼中闪过一丝惊疑,“难道……是咱们走漏了风声?”他怀疑地扫视着屋内的账房先生和几个心腹,目光锐利,像是要把每个人都看穿。

屋内的人都吓得低下头,没人敢说话——谁也不想被潘世璋当成“内鬼”处理。

就在这时,宝隆盐号的账房先生连滚带爬地从外面冲进来,脸色惨白,像是见了鬼一样,声音都在发抖:“东……东家!不好了!出大事了!晋源票号的常大掌柜派人来了,说……说咱们宝隆号去年借的三万两银子,今日到期,让咱们立刻连本带利还清!若是今日还不上,他们就要查封咱们的铺子和盐仓,抵债!”

“什么?!”潘世璋如遭雷击,猛地后退一步,差点摔倒在椅子上,“当初不是说好年底续借的吗?常老西他敢反悔?他就不怕我潘世璋跟他鱼死网破?”

账房先生哭丧着脸,继续道:“常大掌柜的人说……说有沈家老夫人做保,他们不怕咱们赖账。还说……还说沈家愿意协助他们查封咱们的产业……”

“沈家!又是沈家!”潘世璋气得浑身发抖,肥胖的脸上青筋暴起。

还没等他缓过劲来,另一个心腹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声音带着绝望:“东家!还有更坏的消息!江西那边传来消息,咱们运往江西的三条私盐船,在鄱阳湖口被江西盐法道的盐巡扣了!人赃并获,船上的五百石私盐全被没收了,押船的兄弟也被抓了!盐法道的李大人说,要从严处置,还要追查咱们宝隆号私贩盐货的全部账目!”

接二连三的噩耗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潘世璋的头上,让他头晕眼花。他肥胖的身体晃了晃,最终跌坐在椅子上,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没有一丝血色。

他再蠢也明白了,这根本不是巧合,而是沈家的报复!而且是如此迅猛、如此狠辣的报复——断他银根,揭他私盐,每一招都打在他的七寸上,想要一击置他于死地!

“沈……如……澜!”潘世璋从牙缝里挤出这三个字,眼中充满了怨毒与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

他原本以为沈如澜只是个年轻气盛的毛头小子,只要稍微施压就能让他屈服,却没想到对方如此心狠手辣,手段如此老练。

他知道,这次宝隆号恐怕真的要完了。

扬州盐运使司衙门的正厅内。

赵德贤穿着一身舒适的便服,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拿着一把折扇,慢悠悠地扇着风,面前的桌上放着一壶刚泡好的龙井,香气四溢。

他听着师爷关于潘世璋近况的汇报,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眼底偶尔闪过一丝算计。

“潘世璋……这就垮了?”赵德贤的语气带着几分玩味,他放下折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我还以为他能撑得久一点,没想到沈家这小子下手这么快,这么狠。断其银根,揭其私盐,一环扣一环,真是要把潘世璋往死路上逼啊。”

师爷站在一旁,低声道:“大人,沈家这次的动作太大了,几乎是明着跟潘家撕破脸。咱们要不要……出面调停一下?毕竟潘世璋也是扬州盐商中的一员,若是他真的垮了,恐怕会影响扬州的盐市稳定,进而影响盐课收入。”

“调停?”赵德贤嗤笑一声,放下茶杯,语气带着不屑,“凭什么调停?潘世璋自己蠢,先是勾结漕帮截杀沈家的镖队,坏了规矩,又留下私贩盐货的把柄,被沈家抓住机会反击,这是他自找的。如今人赃并获,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咱们若是插手,岂不是惹一身骚?说不定还会被沈家记恨,得不偿失。”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深意:“让他们斗去!潘世璋垮了,对咱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少了一个潘世璋,这扬州盐市就少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而且更能显出沈家的‘重要性’——到时候,沈家在扬州盐商中一家独大,就更需要咱们盐运使司的‘关照’,咱们想要的好处,还不是手到擒来?”

师爷恍然大悟,连忙附和:“大人高见!这样一来,咱们坐山观虎斗,最后坐收渔翁之利,实在是高明!”

赵德贤满意地笑了,他拿起折扇,继续慢悠悠地扇着风。

他才不管沈家与潘家的死活,他只关心自己的政绩和银子——只要能在扬州盐运使的任上捞够好处,其他的事,与他无关。

……

永盛镖局的练武场上,林潇自顺利押镖回来后已有几日了。此时她正拿着一把长枪,练习枪法。

她的手臂上缠着厚厚的绷带,是在栖霞山遇袭时留下的伤口,虽然还未完全愈合,但她依旧坚持练功——在镖局里,只有实力足够强,才能站稳脚跟。

林震南站在练武场的一旁,看着女儿矫健的身影,眼中满是欣慰。待林潇练完一套枪法,他才走上前,递过一条毛巾:“潇儿,歇会儿吧。跟爹说说,这次栖霞山遇袭的详细情况,尤其是沈如澜的反应。”

林潇接过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走到一旁的石凳上坐下,将栖霞山遇袭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包括沈如澜如何带着护卫及时赶到,如何指挥护卫反击,如何一箭射中匪徒头目,以及事后如何安排护卫护送镖队出栖霞山。

“……那沈少爷,绝非寻常的商人。”林潇语气带着几分敬佩,“他临危不乱,箭术精准,调度有方,而且心思缜密,考虑周全。”

林震南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沈家老夫人沈秦氏,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物,手段老练,心思深沉。这次咱们改道,恐怕早就被她算到了潘世璋会在栖霞山动手,所以才让沈如澜提前去那边‘查庄’,名为查庄,实为策应。从这个角度看,咱们永盛镖局,恐怕也被沈老夫人算作她棋盘上的一子了。”

林潇有些惊讶:“那咱们……岂不是被沈家利用了?”

“也不能说是利用。”林震南笑了笑,“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沈家需要咱们镖局护送盐货,咱们需要沈家的大生意维持镖局运转,这是互利共赢。而且,无论如何,沈家这次确实仗义——不仅给了咱们双倍的镖银,还额外送了抚恤金,这份情,咱们永盛镖局认了。”

他看着女儿,语气郑重:“潇儿,你这次做得很好。这趟镖虽然凶险,却让咱们永盛镖局在扬州盐商中打响了名声,也真正搭上了沈家这条大船。往后,要多与沈家往来,保持好关系——沈家在扬州的势力越来越大,跟着沈家,咱们永盛镖局才能走得更远。”

林潇点了点头,脑中却再次浮现出沈如澜那双冷静异常的眼睛。她忽然觉得,这位看似文弱的沈家少爷,身上藏着太多的秘密,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

栖霞山匪患、沈家少爷遇险、潘家即将破产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扬州城里迅速传开。

无论是街头巷尾的茶馆酒肆,还是市井百姓的闲谈中,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每个人都在感叹沈家的手段狠辣,潘家的咎由自取,还有沈如澜的年轻有为。

苏墨卿这天去药铺给父亲抓药,一路上听了一耳朵的议论。

“……你们听说了吗?沈少爷在栖霞山可厉害了!一箭就射穿了匪首的膀子,那箭法,比军中的神射手还准!”

“潘家这次是真的完了!欠了晋源票号三万两银子还不上,私盐又被江西盐巡抄了,铺子都要被查封了!真是报应啊!”

“啧啧,这沈家少爷,看着文弱书生一样,没想到手段这么厉害,年纪轻轻就把沈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把潘世璋逼到这份上,不简单啊!”

苏墨卿提着药包,走在人群中,心中一直揪着。她没想到事情竟凶险至此——沈如澜竟然亲自经历了刀光剑影的厮杀,还动了弓箭,甚至可能还伤了人。

她无法将市井传闻中那个杀伐果断、心狠手辣的沈家少爷,与藏书阁里那个温文尔雅、谈画论艺、会因不小心握住她的手腕而耳根泛红的人联系在一起。

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在她脑中交织,让她心乱如麻。

她既为沈如澜平安无事而感到庆幸,又为他经历的凶险而感到后怕,更多的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牵挂——她想知道他有没有受伤,想知道他现在好不好,想知道他是不是也会因为那场厮杀而感到害怕。

走到离沈府不远的那条街时,苏墨卿才发现自己竟然下意识地朝着沈府的方向走了过去。

她连忙停下脚步,脸上泛起一丝红晕,慌乱地低下头,转身快步离开。

她知道,自己与沈如澜之间隔着天壤之别,不该有这样的牵挂,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

沈府的风波暂告一段落,潘世璋自顾不暇,曹瑾也因内务府的琐事暂时收敛了动作,赵德贤依旧隔岸观火,沈家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平静。

但沈如澜却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连日来应付明枪暗箭,算计人心得失,与潘世璋的狠辣交锋,让她厌烦透顶。

她甚至开始怀念起在藏书阁里与苏墨卿谈画论艺的日子,那是她为数不多能感受到平静与纯粹的时光。

鬼使神差地,沈如澜推开了藏书阁的门。

这里依旧安静,空气中弥漫着书籍的油墨香和淡淡的墨香,让人感到心安。画案上,还放着苏墨卿未完成的《牡丹图》,那盅珍贵的宝石红颜料也还在原处,旁边整齐地摆放着几支画笔和一方砚台,显然是苏墨卿上次离开时精心整理过的。

沈如澜走到画案前,轻轻拿起那幅未完成的《牡丹图》。画中的牡丹已经完成了大半,花瓣层层渲染,色彩饱满,极尽工细,可见苏墨卿作画时的耐心与专注。这般宁静美好的画面,与她近日经历的刀光剑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她而言,已是一种奢侈。

她伸出手指,指尖轻轻拂过光滑的纸面,仿佛能感受到苏墨卿作画时的专注与温度。那一刻,连日来的疲惫似乎减轻了些许,心中的冰冷也渐渐融化了一些。

忽然,阁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像是有人在犹豫要不要进来。

沈如澜警觉地回头,却见苏墨卿正站在门边,手中提着一只榉木食盒。

她身上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藕荷色缎绣缠枝莲纹衬衣,袖口微微磨出毛边,领襟处却仔细地镶着一道锦边——分明是件落魄时仍尽力维持体面的衣裳。

头发松松挽了个小两把头,只簪一支素银扁方并几朵零星星的绒花,耳畔垂下的发丝更衬得她面色微倦,神情里带着几分犹豫,眼底却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色。

四目相对,两人都愣了一下。

藏书阁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我……我听说……”苏墨卿先开了口,声音比平时更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听说前些日子的栖霞山古道不太平,有匪徒截杀镖队……公子……无恙否?”

她下意识地将手中的食盒稍稍提起,指尖因紧张而微微泛白,“这是……家父让我送来的一些安神茶,用合欢花和远志熬的,能助眠。前几日承蒙公子,家父一直记挂着,听闻近日事多,便让我送来,聊表谢意。”

这个借口拙劣得连她自己都觉得心虚——父亲确实让她道谢,却从未说过要送安神茶,这不过是她听到栖霞山的传闻后,心乱如麻,忍不住想来看看他是否平安,临时找的由头。

沈如澜看着她眼底藏不住的关切,还有那明显慌乱的神色,心中最坚硬的那块地方,仿佛被一片柔软的羽毛轻轻触碰了一下。

连日来勾心斗角、血腥厮杀带来的冰冷与疲惫,似乎在这一刻被这细微的暖意驱散了些许。

她见过太多人对她阿谀奉承、心怀算计,却很少有人像苏墨卿这样,只是单纯地关心自己是否平安,不带任何功利目的。

她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极淡却真实的笑容,这笑容里没有了平日的疏离与防备,只有卸下伪装后的疲惫,却也透着一丝轻松:“有劳苏姑娘和苏先生挂心了。我无碍,只是让护卫们受了些伤,已妥善安置。”

她上前一步,伸手去接食盒。指尖不经意间与苏墨卿的手指相触,温热的触感传来,两人都顿了一下,却没有像上次那样立刻缩回。

苏墨卿的指尖微微发烫,连忙垂下眼帘,避开他的目光,心跳却像擂鼓一样,在寂静的藏书阁里格外清晰。

沈如澜也感觉到了指尖的温度,她握着食盒的手紧了紧,轻声道:“多谢苏姑娘。近来事务繁杂,确实有些辗转难眠,这安神茶来得正好。”

她将食盒放在画案上,目光再次落在那幅未完成的《牡丹图》上,语气带着几分自然的熟稔:“这幅牡丹,比上次我见时又精进了许多,尤其是花瓣的晕染,用了宝石红后,更显雍容华贵。怎么没继续画完?”

苏墨卿这才抬起头,看向画案上的画作,语气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前几日听闻古道不太平,心乱如麻,便没心思作画了。今日……今日也是想着来看看画具是否妥当,顺便……顺便送来安神茶。”

她这话半真半假,确实是想看看画具,但更多的,还是想确认他的安危。

沈如澜自然听出了她话里的未尽之意,却没有点破。

她走到画案旁,拿起一支干净的狼毫笔,递给苏墨卿:“如今风波暂歇,姑娘若是有兴致,不妨今日继续画完?这藏书阁安静,正好适合作画。”

苏墨卿看着他递来的画笔,又看了看他眼中的真诚,心中的犹豫渐渐消散。她接过画笔,点了点头:“好。”

阳光透过藏书阁的窗户,洒在画案上,为宣纸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苏墨卿重新坐下,拿起画笔,蘸取少许宝石红颜料,小心翼翼地为牡丹的最后一片花瓣着色。

沈如澜则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作画,目光落在她认真的侧脸上,眼底的疲惫渐渐被一种平和取代。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淡淡的安神茶香气,还有一丝若有似无的微妙氛围在悄然流淌。没有了盐务的纷争,没有了人心的算计,只有书香墨韵和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宁静。

这一刻,沈如澜忽然觉得,或许这世间并非只有无休止的争斗,也有这样简单而纯粹的美好,值得她去守护。

只是她也清楚,这样的宁静终究是短暂的。

潘世璋虽已元气大伤,却未必会善罢甘休;曹瑾的联姻试探也只是暂时搁置,日后定会卷土重来;赵德贤更是虎视眈眈,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很快她又要回到那个充满刀光剑影的世界,继续为沈家的生存而战。

但至少此刻,她可以暂时卸下所有的伪装与防备,享受这片刻的安宁。

她看着苏墨卿笔下渐渐成形的牡丹,心中暗暗想着,或许等这场风波彻底平息后,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欣赏她的画作,来感受这份难得的纯粹与温暖。

苏墨卿专注地画着画,眼角的余光却偶尔会扫过坐在一旁的沈如澜。她能感觉到他目光中的平和,与传闻中那个杀伐果断的沈家少爷判若两人。她忽然觉得,或许自己之前对他的认知太过片面,他并非只有冷酷的一面,只是身处那样的位置,不得不戴上坚硬的面具。

画笔在宣纸上流转,牡丹的最后一片花瓣终于完成。

苏墨卿放下画笔,看着眼前完整的《牡丹图》,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抬起头,看向沈如澜,语气带着几分期待:“沈公子,你看,画完了。”

沈如澜站起身,走到画案前,仔细欣赏着画作。

画中的牡丹盛开在宣纸上,花瓣层层叠叠,色泽饱满,既有工笔的细腻,又有写意的灵动,宛如真的牡丹在纸上绽放。

她由衷地赞叹:“好!这幅牡丹,堪称佳作。苏姑娘的画技,真是令人叹服。”

苏墨卿听到他的夸赞,脸上露出一抹羞涩的笑容,这笑容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媚。

就在这时,阁外传来沈福轻轻的脚步声,还有他恭敬的声音:“少爷,老夫人请您去松涛苑,说是有要事商议。”

沈如澜的神色瞬间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她对苏墨卿道:“苏姑娘,抱歉,祖母找我,我需先过去一趟。你若是画完了,便自行安排即可,不必特意等候。”

苏墨卿点点头:“公子去吧,我收拾好画具便离开。”

沈如澜再次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看画案上的《牡丹图》,才转身走出藏书阁。脚步渐渐远去,重新染上了属于沈家继承人的沉重与坚定。

苏墨卿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淡淡的失落。她知道,他又要回到那个充满纷争的世界了。她轻轻叹了口气,开始收拾画案上的画笔和颜料,将《牡丹图》小心翼翼地卷起,妥善收好。

阳光依旧温暖,藏书阁依旧安静,但苏墨卿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她对沈如澜的感觉,不再仅仅是感激与好奇,还多了几分牵挂与担忧。她不知道这份情愫会将她引向何方,只知道从这一刻起,她再也无法将自己置身事外,彻底远离沈家的风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