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吧,没力气在原文的基础上改了,那种感觉就是你要获得“新生”就得彻底否决自己的过去,先“死”一遍,达成内在精神层面的蜕皮,然后获得崭新的人生
———
“徐荔”,就是那一个壳子,因为不够厉害,所以总是会被杀掉。
之前查资料,睡莲在古埃及文化里,有“重生”的含义,那种感觉很凉丝丝,有人把死亡比喻成一场凉快的午睡,夏夜里的睡莲池,其实也差不多
撕开伤口会遇见鲨鱼,大部分人只是在表演善良,由这类人展示出来的善良本身无用,但比起刻薄者的冷言冷语,又显得像那么一回事
但回归本身,外面人说什么,都是它们的事
————
可怜别人被讥讽高位俯视,正因为自己过得比别人好,所以有资格可怜别人,但如果是同样凄惨的人去可怜,反而会被嘲讽“不如可怜自己”
很有意思的人,如果能获得实际性的帮助,高位俯视那就高位俯视,只要能苟下去,什么都可以
—————
反派角色的魅力点,就在于这类不要脸式的求生欲,活着就不能为了死,只要活下去,那就有转机
社会舆论,今天吹这头风,明天又吹那头风,反派不为外物动,这一点也很迷人
————
大S说,不要看杀死女人的故事
刘晓庆说,我就不死
每次写死一个角色的时候,脑子里都会反复回想她们两个人的话,过于溺爱某个角色,她杀人放火我都敢给她打无罪辩护,如果站出来,或许会好,但是撕裂伤口,又是一群鲨鱼等着咬她
要么死,要么隐姓埋名,换一个新身份
反正可怜是没有的,可怜无用论,外无援助,内无钱财傍身,她这些年,一直都是咬着牙过来的
如果有人站出来,告诉她说,罪不在她,该羞耻的是那些人,但实际上,她觉得羞耻的是群体凝视的目光
要顶着群体凝视的目光朝前走,她大概也没什么勇气,太懦弱的人会被社会抛弃,这个世界也不喜欢这类懦弱的人
只能逃离,只要逃出去,那就能够获得片刻喘息的机会
或许她又会回来,其实裂开的地方,恰好是群体冷漠割开的洞,对人信任不了一点
她又回到了那个图书馆,又是她一个人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水现在倒在她头上,明天又会倒在另外一个人头上
[化了]其实每次打完很多字,脑子里就会有一个声音在反驳我,“叽里呱啦说什么呢,怎么复制到pxx没反应”
其实觉得没意义,写到一半觉得没意义,虚拟的东西不改变现实
——————
反对“怜弱”是因为怜弱无用论,是圣父的赛博表演秀,社会就是这样,跟不上的那一部分会被立马甩下去,至于如何爬上来,得看她自己
我不喜欢阿德勒那种“不管之前如何,现在你能决定一切”,但不可否认,这确实管用,但对于她来讲,有效期是常人的一半,很多事,不剖开讲个清楚,其实是没用的
暂时吃了止痛片不痛了,等药效过去,该痛的地方依旧会痛,她在困惑,倡导伟光正,但实际上又在执行另外一套规则
先行一步的执行者被讥讽圣人病,不做,又烂中烂
像泡腾片,浮起一阵泡沫,很快又消失不见,说话的人不承担后果
反正最好的解决措施,就是不跟外界构成链接关系,一切消失在没开始之前
但它又的确发生过,弱小的东西,就是会被碾死,要想不被碾死,躲起来,或者变得强大,但依旧悲哀地觉得,世界好割裂
热烈欢迎的掌声,死掉的人
————
感觉还是不知道在说什么,思维逻辑乱得一团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