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夜相拥后是晴天 > 第2章 眼波流转间的沦陷

雪夜相拥后是晴天 第2章 眼波流转间的沦陷

作者:森九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3:58:41 来源:文学城

鲁南的秋老虎比江沪黏人得多,明明已过了处暑,日头晒在身上还是燎得慌。蝉鸣拖得有气无力,趴在老槐树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叫。

当年沈宁攥着刚领的蓝白校服站在高二(三)班门口,后颈的汗顺着衣领往下滑,把里头的白T恤洇出一小片湿痕。

“哎,听见没?说话软乎乎的,像含着块糖似的。”

“可不是么,转来咱这小地方,脚上还蹬着耐克呢。怕不是来体验生活的?”

窃窃私语像撒了把小石子,一下下砸在背上。

他刚攥着书包带往前挪了半步,小声问“侬好啊~请问……”,尾音还带着点江沪特有的软糯调子。

前排几个正转着笔的男生就“嗤”地笑出了声,其中一个还故意学他:“侬好呀~”

沈宁捏书包带的指节泛了白。

来之前他就知道会这样。

尽管心里还有些不适应,但既然已经来到这里,就会好好努力融入,尽量让妈妈少些牵挂。

母亲和父亲当年的婚事,听说在姥姥家那边闹得很是沸沸扬扬,几乎是和家里翻了脸才成的。

因为妈妈当年是未婚先孕,鲁南这边传统思想比较严重。当年出嫁,就姥姥陪嫁了几床被子。

姥爷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一直不让妈妈回家。等沈宁周岁了,姥姥想的很,姥爷才同意妈妈逢年过节,带着沈宁回来一趟。

前几年姥爷走了,家里就剩姥姥一个人守着鲁南的老宅子。这两年她身子骨越发不如从前,前年摔了一脚,一到阴雨天就疼得站不直。

打那以后,母亲几乎每周末都要攥两天时间,坐周五晚上的火车往鲁南赶,周日晚上再匆匆回江沪,周一早上直接去上班。

光路上来回折腾十几个小时,就为了给姥姥拆洗拆洗被褥、买些常用的药,再做顿热乎饭,陪着说说话。

妈妈不是没提过,想把姥姥接到江沪一起住,可姥姥总摇头,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姥姥只有守着老宅、街坊邻居,还有院子里那棵姥爷种的石榴树,才睡得踏实。

母亲拗不过她,只能这样两头跑,眼底的红血丝就没断过。

好在现在她们都回来了,沈宁妈妈总算能好好尽孝了,照顾姥姥也方便了些。

可姥姥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哪怕腿脚不利索,也天天拄着拐杖往外跑。

清晨先去老宅后面的小菜园,侍弄她的小菜园,浇水施肥。在去前院喂喂鸡鸭鹅。

忙完之后中午回来自己生火做饭,饭后午睡一下,睡醒之后下午会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和路过的老邻居唠唠家常。

谁劝都不听,说“动一动才舒坦,躺着反倒要出毛病”。

母亲为了沈宁上学方便,在学校旁边租了个带小院子的房子。又想着多挣点钱,便在菜市场口盘下了个小摊位,专做她最拿手的菜煎饼。

每天天不亮,母亲就先骑着自行车往老宅跑,帮姥姥把一天吃喝弄好,衣服洗好。叮嘱几句“别走远”“按时吃药”,才匆匆赶回来准备出摊。

回到出租屋,她手脚麻利地摊煎饼、切菜、配料,准备出摊的东西。等午饭前,她的菜煎饼摊就在菜市场支棱起来了。

沈母先在鏊子上倒些油,提前备好的煎饼摊在鏊子上,在煎饼上倒个搅匀的鸡蛋。在倒上顾客选好,调好口味的菜,在铺上一层煎饼。

等到两面的煎饼摊成金黄酥脆之后,卷起来,包在提前准备好的纸袋里,递到顾客手里。

暖乎乎的香能飘出老远。

从清晨的老宅到喧闹的菜市场,从姥姥的粥碗茶饭,到顾客的菜煎饼。

母亲的日子就围着这两头转,脚步匆匆,却从没抱怨过一句。

沈宁看着母亲鬓角悄悄冒出来的白头发,突然觉得,一阵心疼。

母亲总攥着皱巴巴的票子念叨“妈能挣钱,你好好念书就行”……

沈宁回过神来,看了一眼自己脚上的鞋。是他妈妈去年过生日时候给他买的。

回来的时候随手拿了两双。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正僵着没处躲,后桌突然传来“咚”一声闷响。

是个高个子男生,校服袖子卷到胳膊肘,露出小臂上被晒出的麦色,他刚把桌肚里的篮球捞出来,胳膊肘顺带撞了下前排那个笑最欢的男生后背。

“笑什么?”男生声音有点哑,像砂纸磨过老木头,“嘴里塞鸡毛了?”

前排男生悻悻回头,看清是姜野,嘟囔了句“没笑啥”,赶紧转了回去。

教室里的嗡嗡声瞬间矮了大半,连窗外的蝉鸣都像是轻了些。

沈宁愣了愣,还没来得及说句谢,姜野已经拉开他旁边的椅子坐下,随手把篮球塞回桌底,眼尾扫过他手里的校服:“新来的?”

“嗯。”沈宁点头时把声音压得更低了些,怕再被学舌。

“姜野。”他指了指自己的桌角。那儿刻着个歪歪扭扭的“野”字,又往旁边挪了挪椅子,给沈宁腾出块地方,“坐吧,这没人。”

沈宁坐下时,书包带不小心勾住了桌角的铁钉子,哗啦啦掉出几支笔。

姜野弯腰帮他捡,指尖碰到笔时顿了顿,笔上写的江沪第三中学,他没多问,只把笔一支支摞好递过去:“下次把拉链拉严实点。对了你叫啥?”

“沈宁。”

后来沈宁才慢慢知道,姜野是本地的,爸在县政府上班,妈妈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蛮不错的。但是他爸天天拿着习题册,催他考大学,考编,他却总逃课去操场打球,校服领口总敞着颗扣子。

一次沈宁被几个外班男生,堵在操场角落,抢零花钱时,是姜野叼着根绿豆冰棍晃过来,抬脚把人踹到一边:“滚,他是我同桌。”

有人在走廊里学他说“谢呀”的调子调笑时,是姜野把刚买的矿泉水“啪”放在那人桌上:“再学一句试试?”

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熟了。

放学沈宁去菜市场帮母亲收摊,姜野总绕路过来,往摊前一站,扯着嗓子帮着吆喝两句“婶子这煎饼烙得香!多搁点韭菜!”。

沈宁夜里帮母亲算完账赶作业,姜野会把自己的笔记本塞给他:“照着抄,我爸逼我写的,反正我留着也没用。”

这天沈宁蹲在摊边帮母亲洗韭菜,自来水溅在手腕上,凉丝丝的。

姜野叼着沈宁妈妈,刚做的的菜煎饼蹲在他旁边,看他笨拙地拧开水龙头。

江沪来的少年连洗个菜都透着股秀气,忽然含糊不清地说:“你那口音挺好的,比咱这糙嗓子顺耳。”

沈宁搓韭菜的手顿了顿,抬头时正看见姜野低头啃煎饼,嘴角沾了点韭菜叶,眼里亮堂堂的,没半点笑话的意思。

远处的路灯亮了,暖黄的光落在菜煎饼摊飘出的油烟里,混着葱花和鸡蛋的香,丝丝缕缕缠上来。

沈宁低头继续搓韭菜,指尖沾着的水珠好像都不那么凉了。他忽然觉得,这鲁南黏乎乎的秋老虎,好像也没那么难熬了。

菜煎饼摊的油烟裹着晚风漫过来时,沈宁听见姜野问:“你妈这摊儿晚上开到几点?我妈快到家了。我给她买个当晚饭。”

沈宁刚把洗好的韭菜码进竹筐,闻言抬头应:“得等学生散尽了才收,大概九点?”

他看了眼姜野手里啃得只剩半块的煎饼,补充道,“不用买,等会儿我让我妈多烙一个,给你留着。”

姜野摆摆手,指尖在裤兜里摸了摸,摸出几张皱巴巴的零钱:“那哪成。”

他把钱往摊边的铁盒里一丢,叮当作响,“婶子做生意呢,哪能白吃。”

沈母这时正翻着锅里的煎饼,听见动静回头笑:“小野跟婶子客气啥?宁宁说你总帮他。多烙个煎饼算啥。”

铁铲在鏊子上刮了刮,油星子滋啦响,“等会儿给你烙个双蛋的。”

姜野挠了挠头,没再推辞,只蹲下来帮沈宁拾掇地上的烂菜叶。

秋虫在墙角叫得欢,忽然想起刚转来时,总有人拿他的鞋说笑,偏姜野从没提过一句,反倒是有次他鞋沾了泥,姜野还蹲下来帮他拍了拍。

“对了,”姜野忽然开口,声音被风刮得轻了些,“你以前在江沪,成绩是不是很好?”

沈宁愣了下:“还行。”

“那正好。”姜野眼睛亮了亮,“我爸让我报补习班,我没去。你晚上要是不忙,能不能给我讲讲数学?就半小时,我……”他顿了顿,有点别扭地补充,“我给你算补课费。”

沈宁刚想应“不用”,就见姜野急着往下说:“或者我天天来帮你看摊?你看刚才那几个捣乱的学生,我在这儿一站,他们就不敢来晃了。”

沈母这时把烙好的煎饼装进纸袋递过来,笑着接话:“宁宁你就帮衬着点小野。你们都是一个班的。”又拍了拍姜野的胳膊,“还补啥课费?你在班里帮宁宁,婶还没谢你呢!。”

后来每天晚上收了摊,沈宁就带着姜野回租住的小院。

二楼好像是房东后来搭的,类似阁楼,有些矮姜野185的大个,站着得微微低头。

沈宁没有姜野高,他才175。这个阁楼对他来说高矮刚刚好。

沈宁把台灯往书桌中间挪了挪,两人凑在灯下看习题册。

姜野总爱转笔,转着转着笔就掉地上,他弯腰去捡时,沈宁就会把刚画好的辅助线指给他看:“你看这里,作个垂线就好解了。”

姜野盯着图看半天,忽然“哦”一声,指尖在草稿纸上划拉:“原来是这样。”

他抬头时,额前的碎发蹭着台灯罩,投下片浅影,“沈宁,你比我们数学老师讲得清楚。”

沈宁没说话,只把自己的笔记本推过去:“这上面有例题,你回去看看。”

本子边角被翻得发卷,是他从江沪带过来的,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公式。

有次讲到快十点,姜野起身要走,忽然瞥见沈宁床头的旧相框。是沈宁和另一个女生的合照,背景是江沪的外滩。

他没多问,只指了指窗外:“婶子应该回来了。我下去帮忙收拾收拾。”

沈宁摇摇头:“不用,时间不早了,你快回去吧!我一会帮忙收拾就好了。”

姜野走到门口又停住,回头看了眼书桌:“明天我带篮球来,有空教你打球?你总闷在座位上,也该活动活动。”

沈宁望着他被月光拉长的影子,忽然点了点头。

等姜野的脚步声消失在楼梯口,沈宁才拿起那张旧相框。

照片上的女生笑得张扬,是他以前在江沪的发小。打穿开裆裤两个人就混在一起。

沈宁突然跟母亲回到鲁南,忘了给她打招呼。她足足生了他大半个月的气呢!

楼下传来母亲收拾院子的声响,沈宁把相框放回床头,准备下去帮忙。突然发现姜野的错题本忘了带回去。

扉页上有姜野歪歪扭扭的名字,旁边还画了个小篮球。他翻开第一页,看见姜野在错题旁边写:“沈宁讲的,懂了!”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纸页上,暖融融的。沈宁忽然觉得,这鲁南的秋夜,好像也没那么长了。

要说打篮球姜野是班里的主力,每天大课间,午休,都泡在操场练球。球衣后背总洇着片深湿的痕。

沈宁午休帮妈妈出摊,回到学校时,总能看见他抱着篮球往篮筐下跳,球鞋碾过塑胶地的声音,隔着半条街都能听见。

第二天姜野把球往他怀里一丢:“你也来凑凑?”

沈宁没接稳,球砸在胳膊上弹开,滚到跑道边。姜野笑着跑过去捡,拍着球绕他转了半圈:“别总站着看,试试?”

沈宁蹲下来捡落在脚边的球,指尖触到球面的汗湿,有点发黏。

他以前在江沪时不爱运动,体育课总躲在树荫下看书,此刻抱着球站在三分线外,连怎么运球都犯愣。

姜野走过来站在他身后,手掌覆在他手背上教他拍球:“手腕用力,别用胳膊甩。”

温热的呼吸扫过耳后,沈宁的耳朵尖腾地红了。

球在两人手间跳了两下,“啪嗒”掉在地上。姜野弯腰去捡时笑了:“紧张啥?又没人看。”

其实是有人看的。操场边还有几个没走的女生,正偷偷往这边瞟。

沈宁往后退了半步,小声说:“我还是给你捡球吧。”

十月份国庆假期之后。学校组织了一次篮球比赛。

姜野作为体育全能选手,自然报名参加。

比赛那天沈宁远远就看见围了一大圈人,加油声浪差点掀翻看台。

姜野穿着印着“11”号的球衣站在场上,正跟队友击掌,额前的汗顺着下颌线往下掉,砸在锁骨上。

哨声一响,沈宁的心跟着提了起来。

姜野跑得极快,像阵风似的掠过球场,对方两个球员围过来拦他,他却弯腰一蹲,从人缝里把球传了出去。

队友接住球投了个空心篮,看台上爆发出一片叫好。沈宁攥着手里的矿泉水,指节都捏白了,却忍不住跟着笑。

打到下半场时出了点乱子。对方一个高个子球员急了,抢球时故意撞了姜野一下。

姜野踉跄着摔在地上,膝盖磕在塑胶场上,发出闷响。

沈宁几乎是立刻冲下看台,跑到场边时,看见姜野正咬着牙想爬起来,裤腿卷起来的地方,膝盖红了一大片。

“别打了。”沈宁伸手想去扶他,声音都发颤了。

姜野却把他的手拨开,抬头时眼里亮得很:“没事。”

他抓着沈宁的胳膊借力站起来,往场中间走时又回头,冲他笑了笑,“等我赢了,你给我买汽水。”

最后两分钟比分咬得紧。

姜野带伤投进个三分球时,沈宁看见他膝盖上的红痕蹭在了球衣上,洇出点浅淡的印子。

哨声终了时,全场都在喊“11号”,姜野却没跟队友庆祝,径直往沈宁这边跑,跑到跟前时还喘着粗气,额前的碎发全黏在脸上。

“赢了。”他说,声音哑得厉害,却带着藏不住的得意。

沈宁没说话,递给他一瓶刚跑小卖部买的橘子汽水。

姜野喝了一口:“爽!懂我!还是冰镇的。”

沈宁从口袋里摸出创可贴,这是他认识姜野之后常备的。

姜野总是容易受伤,他蹲下来想帮姜野贴膝盖,姜野被路过打球的队员碰了一下,沈宁刚好起身,两个人吻了上来。

风好像一下子停了,沈宁能尝到他唇上的汗味,还有点刚才喝的橘子汽水的甜。

他愣了愣,下意识伸手攥住姜野的球衣下摆,指尖攥得发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