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夜相拥后是晴天 > 第1章 进演艺圈?

雪夜相拥后是晴天 第1章 进演艺圈?

作者:森九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3:58:41 来源:文学城

初秋的风总带着点不打招呼的凉,卷着刚泛黄的梧桐叶在商场门前的石板路上打着旋,一片贴着他的帆布鞋蹭过去,像只轻描淡写的猫爪。

沈宁正蹲在台阶边捡传单。

方才被一个过路的行人掀翻了手里的半摞,印着橙黄饮料瓶的纸页散了一地,有的还被路过的皮鞋踩出几道折痕。

他指尖捏着纸页边缘往一块儿归拢,指腹蹭过传单上印的“冰爽”字样,倒觉得手背被风刮得发紧,早没了夏天的温软。

“同学。”

肩膀忽然被轻拍了一下,力道不重,却让沈宁手里刚理好的一叠传单又松了松。

他仰头时,视线先撞进对方西装的深灰色纹路里。料子看着挺软,不像街边中介穿的那种硬邦邦的仿货,袖口露出一小截手腕,腕上没戴表,倒有颗细巧的银扣,正把商场外的霓虹碎光晃进他眼里。

“我是星探。”男人半蹲下来,和他差不多齐平,递来的名片边缘是圆角的,摸着不扎手。

他笑的时候眼角有几道浅纹,倒不显得急:“叫我老周就行。刚看你在这儿发传单,觉得外形条件挺好。有没有兴趣试试进演艺圈?”

风又刮过来,这次卷着片带露水的银杏叶,“啪”地贴在沈宁手背上。

他没接那张印着“启星经纪”的名片,先低头看了眼自己的鞋。

帆布鞋边沾着早上挤地铁蹭的泥,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膝盖处磨出个小毛球,还有方才蹲久了压出的褶皱。

再往上,白T恤领口被汗浸得有点塌,锁骨处还沾了点咖啡渍。是刚才掀翻他传单时,被手里的速溶咖啡溅到的。

“我……”沈宁把手里的传单往臂弯里拢得更紧了些,纸页被捏得发皱,“我还得发传单呢。”声音有点闷,他清了清嗓子又补了句:“超时要扣钱的。”

上周刚被个自称招兼职模特,日薪八百的骗子,骗了二百块“资料建档费”。钱是省了半个月饭钱攒的,到现在想起那女人的嘴脸,心口还发堵。

老周倒没催,指尖在自己的名片上敲了敲,把名字和电话那栏往他眼前递了递:“没事,不耽误你。”

说话时目光没像那些骗子似的直勾勾盯脸,营造出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急迫感。反倒说:“你考虑好了随时联系我。”

老周的声音温和,没有一丝急躁,“演艺圈确实不容易,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又轻轻拍了拍沈宁的肩膀,“祝你今天顺利。”

沈宁没应声,接过名片。

男人转身往商场里走时,西装下摆扫过他脚边,带起一点淡淡的雪松味,和周围奶茶店飘来的甜腻味混在一起,倒挺清爽。

直到那道深灰色的背影走进旋转门,他才仔细打量手里的名片。

名片正面是黑底白字,反面印着公司地址,离他住的出租屋不算太远,坐两站地铁就到。

他捏着名片边缘转了转,纸页被体温焐得慢慢软下来。

天快黑时传单终于发完,手里攥着日结的八十块现金,纸币边角被汗浸得有点潮。往地铁站走时路过便利店顺手买了一个三明治当晚餐。

沈宁拖着灌了铅的腿走到地铁站,正好赶得上最后一班换成的地铁。

沈宁看着玻璃门反射出来的自己。

头发被风吹得微乱,几缕碎发贴在额前,反而遮住了些许因焦虑轻蹙的眉峰,露出一双很亮的眼睛。

沈宁眼型是利落的桃花眼,眼尾微微下垂,此刻带着疲惫,却没掩住眼底那点年轻的清亮。

鼻梁高挺,下颌线的弧度干净又锋利,连带着唇线都清晰分明,只是嘴唇有些干,泛着点淡粉。

他的下颌还留着点没刮干净的青茬,混着额角没擦去的薄汗,竟一点不显得邋遢,反而添了几分烟火气的帅。

不是精心收拾后的精致,是带着年轻锐气、哪怕疲惫也藏不住的好看。

回到出租屋时已经快十一点,楼道里的声控灯接触不良,他跺了三脚才亮。

屋里小得很,一张床占了大半空间,墙角堆着一个简易衣架。

他把八十块钱钱塞进床头的铁盒子里,盒子里还有几张皱巴巴的一块五块的纸币,加起来刚够他生活费。

躺下时手背碰到裤兜,才想起那张名片还在里面。

他摸出来捏在手里,借着窗外透进来的路灯光看——“周哲”两个字印得很清楚,下面的手机号末尾是三个“7”。

风从没关严的窗户缝钻进来,吹得窗帘边角晃,楼下传来收废品的三轮车路过时候的铃铛声,“叮铃叮铃”的,脆生生的,像在催什么似的。

他忽然坐起来,翻出枕头底下那部用了三年的旧手机。屏幕裂了道缝,是上个月掉地上摔的。

他按亮屏幕,对着那片模糊的光理了理被枕头顶乱的头发。指尖悬在拨号键上,停了好一会儿,才轻轻按下去,先存了号码,没拨。备注名想了半天,最后输了两个字:“老周”。

电话突然响起是沈宁妈妈打来的。

电话那头的沈母握着听筒,指腹无意识摩挲着机身边缘磨出的旧痕,听见沈宁那句“挺好的”,鼻尖先酸了酸。

窗外鲁南的秋风吹进来一片树叶,落在客厅茶几上那只缺了口的搪瓷杯上。

那是当年她带着沈宁落脚时,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如今杯沿还留着少年人高三时不小心磕的豁口。

当年她和他父亲离婚。

装行李时候听见沈宁那句“妈,我跟你走”,像是被什么烫了似的缩回来,却又在下一秒攥紧了衣角。

行李箱的拉杆硌着掌心,她却顾不上疼,只盯着儿子后背那片被衬衫绷出的线条。

昨夜沈父那一下砸得狠,她后来偷偷摸过,少年人后背僵得像块石头,却咬着牙没哼一声。

“不行的宁宁……”她声音发飘,带着没压下去的颤,“你爸刚才还在电话里放话,说你要是敢跟我走,就停了你的卡,断了你的学费……”

话没说完就被沈宁打断,他把最后一本习题册塞进书包,拉链“哧啦”一声拉到底,听着倒比沈父的狠话还硬气。

“卡早停了。”沈宁扯了扯书包带,肩头的骨骼在薄衬衫下显露出清晰的形状。

“上周他跟那个女人去买包的账单,我拍了照发董事会群里了。他现在自顾不暇,哪有空管我。”

沈母愣了愣,才想起前几天沈宁抱着手机笑,她问怎么了,少年人只晃了晃屏幕说“爸要倒霉了”。

那时她还以为是孩子气的气话,原来早把账算得明明白白。

“可书……课本都在学校呢。”她还想找些由头拦,话出口才觉出自己的慌。

其实是怕,怕鲁南的小县城委屈了儿子,怕那比江沪高了快百分的分数线,真耽误了他十年的苦读。

沈宁却弯腰拎起行李箱,轮子在地板上碾出轻响。

他走到她跟前,抬手帮她理了理被泪打湿的鬓发,指尖温温的:“课本我让同学寄鲁南去了。再说了,妈你忘了?我初二那年去鲁南姥姥家,不也跟着镇上中学的老师蹭过课?那些知识点我都熟。”

是了,那年她姥姥生了场病,沈宁陪她在鲁南待了大半个月,每天揣着个小本子去镇中学听数学课,回来还跟她讲“老师讲得比咱们这儿细”。

那时他才十三岁,就已经知道怎么哄她安心。

“你呀……”沈母的泪又涌上来,这次却带着点暖。她伸手抱住沈宁的腰,当初生下来在她怀里八斤重的小娃娃,如今可以帮她撑腰了

沈母埋怨道:“净是瞒着我干事。”

“不瞒着你,你又该瞎担心了。”沈宁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小时候她哄他那样。

“走了妈,去火车站。票我买好了,上午十点的,赶得上姥姥家的晚饭。”

他拖着行李箱往门口走,沈母跟在后面,看着少年人不算宽厚却格外挺直的背影,忽然觉得手里那个旧帆布包也没那么沉了。

窗外的雨敲着玻璃,淅淅沥沥的,倒像是在送他们走。

楼道里沈宁回头等她时,嘴角还带着点笑:“妈快点,外婆说给你炖了鸡汤呢。”

沈母加快脚步追上去,这次没再犹豫。她知道,往后的路或许会难些,可身边有这个护着她的少年人,再冷的天,再偏的城,也都成了能落脚的地方……

沈母吸吸鼻子,从回忆里走出来:“小宁,最近忙吗?好好吃饭了吗?”

她把刚剥好的花生往盘子里归拢,继续道:“刚跟你王阿姨聊天,说你们学校附近新开了家鲁菜馆。”

“妈,我吃了,刚和几个同事吃了点宵夜,刚到家”。

沈宁的声音隔着电流传来,比当年站在行李箱旁时沉了些,却还是带着稳稳的笃定。

“你说的那家,我上周和同事刚去过,老板做的辣子鸡,跟你当年给我炒的味儿像。”

沈母笑出声,眼角的纹路漾开,手里的花生壳“咔嚓”裂了道缝:“就你嘴甜。当年刚搬回来那阵,你抱着碗哭说鲁南的饭噎人,现在倒念上了。”

“那不是年轻不懂事嘛。”沈宁那边传来翻身的轻响:“对了妈,十一放假,回去陪你。顺便今年打工挣了一些钱,把你上次说的那台新洗衣机换了,旧的脱水总晃。”

“不用不用,”沈母连忙摆手,又想起他看不见,忙补道,“还能凑合用呢,你刚上班,别乱花钱。倒是你,好好照顾自己?妈给你买的那件外套,早晚冷的时候带上……”

“穿呢,”沈宁打断她,声音里带着笑,“昨天还穿去公司了,同事问哪儿买的,我说我妈买的,他们都羡慕。”

沈母捏着花生的手顿了顿,忽然想起那年冬天。鲁南的风比江沪烈,沈宁刚转去县高中,晚自习回来时耳朵冻得通红,却硬说教室里有暖气不冷。

她夜里坐在灯下织毛衣,少年人趴在书桌前做题,笔尖在草稿纸上划拉的沙沙声,混着窗外的风声,倒成了最踏实的响动。

后来毛衣织好,沈宁不舍得穿,直到过年才穿了它。说新年新气象。

“傻小子,”她抹了把眼角,声音软下来,“回来妈给你做你爱吃的菜煎饼,放你以前爱吃的那种手工粉条。”当年那些堵在心口的慌和酸,早被这些年母子俩相依的日子泡软了。

“好啊,”沈宁应得干脆,“对了妈,我们老板特别喜欢我,你少干点,你儿子现在能挣钱了。”

“知道了知道了,”沈母笑着应:“我儿子就是能干,记得多喝水。早点睡觉别熬夜。”

挂了电话,沈母把听筒放回去,目光落在茶几旁的相框上。

照片是四年前拍的,沈宁拿着录取通知书站在她身边,比她高出一个头还多,眉眼间已是大人模样,可笑起来时眼角的弧度,还跟当年那个护着她拉行李箱的少年人一样。

窗外的阳光又挪了挪,落在相框玻璃上,暖融融的。

她拿起一颗花生剥开,嚼着里头的仁儿,忽然觉得,当年那场离开,哪里是结束呢。那分明是她和她的少年人,一起往亮处走的开始。

后半夜的风钻过老旧窗缝,带着点秋凉往被子里钻。沈宁翻了个身,枕头蹭得耳后发疼。已经是第三次换姿势了。

虽然眼睛闭得发酸,但是脑子里却像塞了团乱麻,全是傍晚那个穿西装的男人递名片时的样子,还有名片上“经纪人周哲”那行黑字。

他摸黑在枕边摸手机,屏幕亮起来的光刺得他眯了眯眼。解锁时指尖在屏幕上滑了下,差点按错密码。心跳得有点快,连他自己都觉得莫名。

他点开搜索引擎输“周哲经纪人”,跳出来的词条不少,有他带过的艺人采访,还有几张行业峰会的合影。

男人站在一群光鲜的人里,倒不算扎眼,可配文里提他“眼光毒,带出过两个新人影帝”时,沈宁的指尖还是蜷了蜷。

点进一个艺人的资料页,照片上的人笑起来对着镜头眨眼睛,自然得像在跟熟人说话。

沈宁盯着看了两秒,喉结滚了滚,下意识退出了页面。

他不是这块料。打小就怕人多的场合,高中上台念个作文都能攥着纸页发抖,更别说对着镜头笑、说那些被安排好的话。光是想想,后背就发僵。

他把手机屏幕按灭,黑暗重新漫上来,裹得人发闷。手摸向旁边。指尖摸到那张硬邦邦的卡片。是晚上脱衣服洗澡时,随手丢床上的。

名片边角硌着掌心,他捏着转了半圈,李哲说“外形条件好”的话又飘进耳朵里。好什么呢?

他对着窗外透进来的路灯光瞥了眼自己的手,指节上还有发传单时被纸页划的浅痕,哪里有半分“艺人相”。

可不知怎么,指尖忽然顿住了。

“演艺圈”“电视屏幕”。那几个字像小石子,咚地砸进心里。

他想起傍晚男人走后,自己蹲在商场台阶上发愣时的念头:如果真能站到那上面去呢?如果能被很多人看见呢?

姜野会不会也碰巧看到?

这个念头像根细针,轻轻扎了他一下。

姜野去留学快五年了,最后一面姜攥着他的手腕说:“等我回来找你”。然后像人间蒸发了似的。

可国外说不定会看国内的节目吧?

姜野以前就爱窝在他家沙发上看综艺,边看边吐槽“这演员演得还没你走神自然”。

要是他能在哪个剧里演个小角色,哪怕只有几秒镜头,哪怕只是站在人群里当个背景板。只要能让姜野知道他还在江沪,知道他过得还行……

手机屏幕又亮了,是凌晨四点的闹钟快响了。他还得早起去发早高峰的传单。

沈宁盯着天花板,眼里映着窗外路灯投进来的光斑,那光斑被风吹得晃了晃,像极了姜野临走时泛红的眼尾。

他忽然掀开被子坐起来,膝盖撞到床板也没顾上疼。摸过手机解锁,手指在短信界面抖了两下,才慢慢敲字:“周哲先生您好,我是傍晚在商场发传单的沈宁。我考虑好了,想试试。”

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窗外恰好有辆早班公交车开过,车灯扫过墙壁,亮得晃眼。

沈宁把手机攥在手里,掌心全是汗,却没再躺回去。

他好像忽然不怕天亮了,哪怕明天还得攥着传单站在风里,哪怕往后真要对着镜头发抖,可至少有个念想悬在那儿了,像黑夜里亮着的一盏灯,虽然远,却够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