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落红楼万芳春 > 第266章 一三三下 虑潜祸慧晏教忠平

一时大姐儿那边准备停当了,黛玉便带着她要进园子去。

大姐儿跟着黛玉时便如一个小大人一般,执意不用人抱,也要自己慢慢地走,奶娘等人都暗暗纳罕,见凤姐点头,这才拿了东西安静地跟在后面。

黛玉向凤姐作辞,平儿出来相送。才走出影壁外,平儿便吩咐奶娘和丫头:“带着姐儿好生往前慢慢地走,我同林姑娘有两句话说。”

黛玉停下脚步,平儿道:“我有事要同姑娘商议,方才当着我们奶奶,又不便说的。”

黛玉见她说得郑重,忙问端的。

平儿叹道:“经过从前的事,我知道姑娘是个深明大义的,这家里的事,我也不必瞒着姑娘。如今各处使用都大,日常的用度也还罢了,总难保有额外的事——就如往清虚观打醮那一回,娘娘是赏下来银子来不假,可一时老太太高兴,让众人都去,又是车马、又是几日的戏、又是吃喝、又要打点各处,那一百二十两又够什么使的?论理这个也罢了,不论花用了多少,总是咱们家自己的人使了、乐了,也不算得什么,外头却时常要应付着来打秋风的——七七八八的事情也不说了,单就宫里那个什么夏太监、简太监的,里外里也拿了不少去了。若有个急用钱的时候儿,一个两个都干瞪眼、只等着我们奶奶想辙。我们奶奶也不会生钱,少不得又要拿嫁妆里的东西贴补。这也就是我们奶奶不计较,若换了去动别人的嫁妆箱子,还不知闹得怎样呢。就这样,还有那起子小人记恨、诅咒,我也真为我们奶奶不值得。我们奶奶虽不说什么,这事却也不是个长久的样子,奶奶的嫁妆虽多,难道就能管这家里一辈子不成?到底还是要有个进项才是。可这说起来容易,一时要有个稳定来钱的事,却也不易。”

这些话在平儿心里积压久了,待要说时,竟是一口气不歇、直说了一大篇的话,总结起来,字字句句都是为了“我们奶奶”,也真是让人要感慨她的忠心。

黛玉静静听着,平儿又道:“便是再难,也仍是要做的,不然更不好收场了,我们奶奶为着这个事也是操了不少心,只叹总没个好法子。终于到前几日,有外面的人给指了一个门路,撺掇着我们奶奶拿钱出去放‘印子钱’,一个月赚利息回来,算来利倒有四成。这样高的利,谁能不动心?我们奶奶初时也有些不作准,后头听见说史家、甄家也在做,奶奶又动摇了。我听着我们奶奶后来的意思,竟是十分肯的。这事本来也没有我说话的地步,只是我心里实在有些犯疑,这才来同姑娘商量,若是姑娘也觉得可行,我也安心了。”

黛玉惊叹道:“什么门路,竟能有四成的利?”

平儿蹙眉道:“究竟什么底里,我也不知道的,只听说倒是主动找上我们外头的小厮的。正是这样,我才更不放心——上赶着送钱来,哪有这样的事?我的嘴笨,又不知里头的门道,说不出什么叫人信服的话来劝我们奶奶。如今只怕我们奶奶心急要弄钱,答应了外头,到时候若弄出大事来,可怎么好呢。”

后世评点《红楼梦》的人之中,多有赞叹大观园女儿们的冰清脱俗、风流才思的,却也总有声音批判王熙凤敛财弄权、胆大惹祸。

可细细论之,凤姐敛财难道又全用在了自己身上么?

她到底还是为了要堵上这筛子一样的荣国府,成全太太奶奶小姐们的体面。

凤姐好权、揽事是真的,但这又有什么错呢。

恐怕在那些老学究的心里,错就错在她是个女人。若她生来是个男子,再去做同样的事,只怕那些人便没有那许多贬损、反要赞她能干了。

黛玉想了想,这事她与阿雪也讨论过,其实单说放印子钱这件事,只要在官府允准的范围内操作,问题是不大的,但现在的问题就是没在那范围里,风险极大,便道:“我明白了。你虑得很是,此事断不可为。”

为了更好地支持外头几间店铺、规避经营中的可能风险点,黛玉也学着读了些现行的律例条文,尤其是户部的《户律》,更是研读的重点,此时此地倒正好合用。

黛玉道:“于借贷之事,我朝律例有载——‘凡私放钱债,或典当财物,每月取利不得过三分。’你方才说的数目,显然已高过此例,必是不见容的。那些人为着从中取利,自然又是要百般地告诉你们不必担心,可你们往外放债,虽有人代行施为,却也有字据契约,有了画押,便是人家捏在手里的一个凭据,即使官中暂不追究,早晚总是一件隐患,此是第一件不可为。”

平儿用心听着,暗暗点头,黛玉又道:“那些借债的人,明知此利畸高,却还是要借,你当是什么原因?若没个难处,谁愿意背上巨债,那些人往往是最急用钱的。我听说,外头专有那起子无良恶霸,看上了人家的田产家业,倒能行拐骗坑蒙之事,不是诱赌、便是劝嫖,将好好的人故意弄得要举债,他们再趁机攫其屋产,再不管人死活的,桩桩件件都是血泪。咱们不说‘救人之急’,为了那点子蝇头小利,反倒要‘趁人之危’,这岂是有德之家、有福之人的所为?身居深宅重檐之内,不闻世间疾苦,恐怕便要因此损伤许多阴骘,此是第二件不可为。”

平儿道:“是了,正是姑娘说的这样。我心里想着也不该做这样的事,只苦于说不出道理来,只干着急罢了,还得是姑娘告诉我知道。”

黛玉微笑道:“我是读了书才明白的,你却在心里天然就明白,这更是你的厉害之处。”

平儿笑道:“姑娘真会安慰人,又谦虚,再不肯叫人下不来台的。我也常同我们奶奶说,在姑娘身边就是叫人心里莫名觉得熨帖,怨不得我们大姐儿也喜欢姑娘。”

黛玉笑道:“论夸人还得是凤姐姐和你两个,说得人脸上怪热的。”想了想,又道:“印子钱这件事,并非完全不能做。你们找信得过的人,往外头去多问问,寻那经营久、又可靠的,略倒腾一些钱来,也还罢了,切忌贪图厚利、徒生冤孽。倒是我早前听你说过,姐姐已遣了人去将祖茔那边的产业管理起来,这是极好的事,让姐姐多过问些儿,万不能半途而废,若还有余力,再往家学里多用用心,将来总是能得着好处的。”

平儿道:“好,我将姑娘的话都记下了,回去我便同我们奶奶说,无论如何也要将她劝服了。”

平儿又谢了黛玉一回,将黛玉一直送出去到大观园角门上,看着她牵着大姐儿的小手走远了,在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将凤姐劝得作罢了才是,这才回转去。

---

于文施在薛家的商铺里如今算得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恒舒典的张朝奉与他相处越久,便越是欣赏这个出类拔萃的少年人。

一般的小孩子家,越是心里聪明,越是容易有些“眼高手低”的毛病,或是恃才傲物,于文施却难得做事极勤恳,且又真是头一份的聪明,不论什么事情,总是听一遍就会,做起来也十分对路,他做事善用心,效率就远比旁的人要高。

待他熟悉了铺子里全部的工作后,又能结合现状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中自然也有些天真不切实际的想法,有些却连张朝奉也觉得精妙之极,依法试行一二,真就将铺子管理得越来越好。

经过这些事,张朝奉愈发起了爱才、惜才的念头,心里想要将于文施长久留在铺子里,他有个好助力,东家的生意也可有能干之人打点。

无奈于文施从前就说过,他此番上京来不过是为了历练,待有了阅历后,多早晚仍旧要回家里去,家里还有一爿祖传的家业等着他继承呢。

这事却也难办。

总不成为着要管别人家的铺子,倒将自己家里几代的基业不管了罢?张朝奉是个最传统的人,自然不肯做这样的事,于是便抓紧时间,让这个年轻人多帮忙想些改进的好法子,一面也将他介绍给薛家在金陵的总支,叫东家也能从中受益。

在于文施提出的许多光怪陆离的法子之中,有一个叫“六西个马”的是最让张朝奉觉得得用的,原样汇报给东家后,就连几代做生意的东家也觉醍醐灌顶,正好这一年又是薛家子弟巡铺历练的时候,族中便定下到时要让年轻后辈重点跟于文施好好取取经。

在张朝奉眼里,于文施的长处很多,与薛蟠交好反倒是他最不值得一提的一件事了。

或许在其他人家里,与少东家相交莫逆是一件难得的优势,可在薛家的铺子里,大家却都默认少东家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浪荡子”,脑满肠肥、只识吃喝玩乐,且他一向里也不懂铺子里的事,又喜怒无常,与他交好非但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反倒耽误正经做事。

但让张朝奉惊奇的是,于文施竟能叫薛蟠死心塌地地听他的话,在他们旁的一干人看来,这才是最难的一件事,比让铺子得利翻番还要再难上一百倍。

如今的薛蟠多少真有一个少东家的样子了,每日上半日学,下半日就来铺子里点卯,也能耐着性子听张朝奉慢慢地将铺子里的事告诉给他,不说多么认真,至少样子上十分过得去了。

一想到后面我要写什么就想笑[眼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6章 一三三下 虑潜祸慧晏教忠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