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落红楼万芳春 > 第205章 一零三上 悟逍遥代儒劝内侄

听见母亲这番话,孟闻渊心里升起一丝希望。

若是能叫林姑娘来家里做客,即便彼此见不得面,也是极好的。

不知这些自己见惯了的亭台楼榭、绿树流水,在她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一时众人都看向孟老太太,老太太便笑道:“说起来,咱们家虽也在这里耽了这几年,毕竟也是才来京里的,弘祺向来不爱交际,除了任上的几位同僚外,咱们家也不认得什么人。多认得几个也是好的,咱们也可多晓得些京里的规矩忌讳,只是也不一定要请来家里。下回谁家再有热闹,若那一家也去,你们自可结交一番。”

这话很明白了,她不赞成请贾家女眷来府上做客。

鞠氏等人如何不明白老太太的意思,一时都附和几句,跟着便转其他的话题。

丫头们捧上茶来,孟闻渊沉默地接了,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他知道祖母的想法是对的。

孟家以读书立身、历代中正,不论是在野还是为官,都讲求不偏不倚,尊天子、敬朝廷,不肯交朋结党,这不仅是孟家的“风骨”,更是孟氏绵延千年不绝的要诀。

这样的人家,又怎会在家大摆筵席,广邀宾客呢。

如果贾家也任职翰林院,或者就是普普通通的读书人家,那又另当别论,可惜……

---

宝玉从前因为秦钟一事,不愿睹物思人,便使人往家学里告了长假。

初时是三日、五日,后来是半月、一月,再后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再不肯上学去了。

这件事让贾政心里颇为不满,只碍于贾母的面子,不敢真的如何发落他,可到底瞧他横竖不顺眼。

宝玉定省请安时,贾政时常便要拿些冷硬的言语刺他,宝玉心中畏惧,更是讷讷不敢言,让贾政看了更加生气。

后面倒也难得,竟是家学里的授课先生贾代儒亲来寻了贾政,退回宝玉的束脩来,又劝告贾政许多言语。

贾政见了东西,慌忙道:“老太爷这是怎样说,宝玉那糊涂孽障,他不读便不读,便由他去罢,倒也免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辱斯文,脏了学堂那样清净地方、大家看了生气。这一向里学生心里实在有愧,倒白让您老人家操了这些时候的心,本来还要另打点些物事酬谢,怎好又将这些东西收回来?”

贾代儒笑吟吟地道:“无妨,我既拿来了,你收下便是。说到底,是老朽教学古板无味,这才叫这些孩子们失了兴趣,老朽也该当反省才是。一事归一事,你若还要拿东西谢我,那便另拿来便是,老朽也是乐意笑纳的。”

贾政闻言一怔,这位一辈子读书治学、端正严肃的老太爷,竟然也会说笑话?

他嘴角略抽了抽,一时不知是否该笑,贾代儒却又叹道:“本来连秦家那位小相公的一份也该当要退还给秦家的,只叹那家里如今没人了,这事却难办。老朽考虑再三,便将这笔银子用来资助学里家贫的几个孩子,这也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贾政点头道:“老太爷虑得是,若还不够,请老太爷说个数目,尽可由学生补足。”

贾代儒笑道:“这话豪气,你倒认真是个财主,只是这读书的事情,倒是清贫点的好,你这样一个人,难道还不懂这里的道理?”

贾政拱手道:“是、是。”又感慨道:“世人皆说‘寒门难出贵子’,谁曾想富贵之家也难,哥儿们生得都聪明,又不愁吃穿,谁知倒都不读书了,实在可恨。”

贾代儒眯着眼看着贾政,劝道:“我从前也是这般想,也着实恨我那孙儿荒唐不读书,后来却醒悟了。天生世人万物,总要有人读书、有人种田、有人经商、有人做手艺,只要踏实本分、不去作奸犯科,何苦又要逼迫孩子们都去走读书取仕这条路?说到底,我们也是打从年轻的时候过来,年轻的时候,谁又不爱顽了?若认真不是读书的种子,就让他识得几个字、胡乱念几本书在心里,够用便是。我们做人长辈的,到底愿意看见孩子们心宽豁达、身体康健,闲来能与他们叙谈一二,也教我知道些年轻人的新鲜东西,听他们说些趣事,这便胜却世间无数了。”

他一捋长须,慨叹道:“也是天意见怜、仙人点化,让老朽残年风烛之身,还能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不至于虚度了这些光阴。”

听他说什么“仙人点化”,贾政不明其里,但听这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人家的一番肺腑之言,也自感动。

贾政心里先想到早逝的贾珠。

想那一个勤学懂事的好孩子,早早撒手人寰,若是他没有那般优秀□□,是否至今还能陪伴膝下、为自己夫妻解忧分愁?

贾政心里又想到宝玉和贾环。

这两个孩子各有各的毛病,但也都是淘气的有限,也谈不上什么大过,自己是不是逼迫太急了些?

可片刻间,他却又换了一番思绪。

老太爷所讲自然有道理,可谁家里不是这样过来的?苦读、苦读,读书哪有不苦的、哪有不被逼迫的?

到底自己是贾政,不是贾代儒。

老太爷孑然一身,膝下只得贾瑞一个孙子,自己却要替荣国府上下几百口子、替贾氏一门无数代先祖考虑,是一刻也不敢放松的。

贾代儒将贾政的神色变化看在眼里,知道他一时不能开悟,更不强求,当即告辞。

一转眼已到了盛夏时节。

日长人倦,连池子里的锦鲤、蕉叶下的小鹿都懒怠动一动,只闻蝉鸣一声响似一声,愈发催人困聩。

贾政却言此节正宜读书。

他以为,愈是大寒大暑,愈能锤炼精神,所以丝毫不肯放松。

贾环和贾兰还在家学里念书。

贾兰倒是真心用功,贾环却是乐得在学里同人鬼混,顺带还能按例领一年八两的公费银子,数目虽是不多,到底是白得的贴补。

如今因为贾政的要求,他两个下了学之后也不能家去,还要去外书房做功课。

宝玉因为不上学,更是贾政重点打击的对象,让他一早就要去书房温书,上午习字,下午再按进度念一篇新书,等贾环、贾兰两个下学了,贾政又要出题叫三个人作诗、作文章。

除贾兰安之若素外,宝玉、贾环两个真是不堪其苦,但惧于父亲威严,又少不得做出一副任劳任怨的勤奋模样。

这日天热,代儒布置了课业,吩咐休堂一日。

贾母也传话来,说天儿太热,叫贾政别将哥儿们迫得太紧,若要读书,那也并不在这一时半刻的工夫,再如此恐怕要逼出病来,握不得笔、起不来床,到时岂不误得更多。

贾政一向谨奉孝道,听见母亲的吩咐,不敢违抗,便叫歇半日,又说今日不必学新书,待考校了小叔侄三个昨日的书,便出门去了。

贾环见父亲去了,他将书袋往肩上一甩、跟着便往外头跑,一溜烟儿就不见了人影,也不知着急作甚么去。

贾兰则仔细地收拾了自己的书笔,过来先向宝玉恭恭敬敬行了礼道:“二叔,侄儿回去了。”

见宝玉含笑点头,贾兰才端端正正地走出去。

贾兰还是一个小孩子,偏每日爱做出个老气横秋的样子,一张小脸也总是板着,也不爱与人说笑。

看着他挺得笔直的脊背,宝玉不禁莞尔,眼前却蓦然浮现出哥哥贾珠模糊的轮廓。

大哥哥亡故时贾兰尚在襁褓,而自己也才六岁。

大哥哥在世时,因为与自己的年纪相差太多,且他又最是勤恪孝悌、专于致学,对这个幼弟只是寻常的友爱,更有一些作为长兄的方正严厉,所以两兄弟间究竟不十分亲密。

就像畏惧父亲贾政一样,宝玉也有一些畏惧大哥贾珠。

一晃这些年过去,荣国府的众人不敢触犯王夫人的痛处,寻常谁也不敢提起这位亡故的珠大爷,王夫人更是将全副身心都投在了宝玉身上,对这个孩子有求必应。

渐渐的,宝玉连大哥哥的模样儿也快想不起来了。

谁知今日这随意的一瞥,却让宝玉突然觉得,这小兰儿从神、到形,真正是与其父十分相像,难得那份勤奋好学,十足是大哥哥从前的模样。

想来这些年里大嫂子为了教导他,应是颇费了一番心血。

宝玉正自出神,却见自己的小厮茗烟儿在门口探头探脑,见屋里除了自己、已没别人,便将手遮在嘴边,伸着脖子唤了一声——

“二爷!”

宝玉让他一叫,这才回过神来,笑道:“这里也没别人,你好好地走进来说话罢,又装神弄鬼地作甚么?”

茗烟挤眉弄眼地道:“二爷说倒得轻巧,小的们可不敢犯禁。老爷早说了,不让小的们进书房,要是让老爷瞧见,挨板子的又不是您老人家。”

宝玉也不与他多说,便也收拾了东西出来,将书袋随手丢给茗烟拿着,自己展开折扇轻轻摇着。

茗烟将书袋稳稳夹在胳膊下,却给宝玉递来一个方方正正的布包、并一封信,说是孟家的小公子早上派人送来的。

宝玉一喜,接了笺封看时,果然是孟闻渊的笔迹。

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本十分平整干净的书,正是前儿自己提过想读的一本杂记。

当时听自己提起,孟闻渊立时便说他家里的藏书中恰好便有,倒不必另加访求,他回家找了送来便是。

宝玉感念这位朋友实在有心,不禁会心一笑,展开信笺读起来。

贾政你学学隔壁老太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5章 一零三上 悟逍遥代儒劝内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