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落长相见 > 第11章 托付

雪落长相见 第11章 托付

作者:颀遇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11:58:05 来源:文学城

元则七年春,皇宫。

耳房内的哽咽声来自两个人,但属于乳母的泪好像已经流尽。

坐在榻边的宁玥泪流不止,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好,我答应你”。

急切脚步声临近。

那一张稚气未脱,却流露出坚毅和果决的脸。

来者抬手为宁玥擦去眼泪,又轻握高涣的手,道:

“嬷嬷在上,指心为誓,我定护高枕余生长安无忧。天地共鉴,此身若在,此心不移;神魂俱灭,此诺方休。”

高涣脸色惨白,眼里是几乎快要溢出来的悲伤,但手指却很热。

是在哭孤苦无依的女儿,在哭长公主可以窥见的命运。

是在哭举步维艰的皇后,在哭即将被病痛折磨至死的她自己。

可惜她没有力气将所有话说出口了。

“珍重。”

赵海宴握着对方生命的余温,直到榻上的人如睡着般合眼。

元则十八年秋,石门院。

陛下在秋初下旨征兵,各地方官府正急于核实情况后造册上报。

京都的秋天永远都带着丝丝冷冽,清晨的昏沉由此被吹去大半。

树叶如往年般照常飘落各处,半圆时长在枯叶中打盹,惹得众人每次清扫树叶都要提前戳戳,才能避免误将它扫地出门。

“大皇子离京,你保下的人已经足够多,我想不必再添砖加瓦。如今朝堂派别已显,慈悲、懦弱……针锋相对的说法比比皆是。

臣子们握不住真相,只能隐约察觉出不对,可陛下绝不可能不清楚这些事情的联系。堂怜,让他们离开京都,无异于彻底将靶心放在你自己身上。”

“最好用的棋子,即便偶尔做一些让人讨厌的事情,也没什么不可原谅的。他不能杀我,我心中有数,你且宽心。”

“如何处理那些权贵之类?”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宁流然仰头望见天空中正在迁徙的燕子,发觉又是一年秋季:“在下堂堂军师,自该出谋划策。”

“我最初找到你,有云丞相的缘故。”

话罢,赵海宴手中的书信递给宁流然,但对方却好像没有听见她的坦白般,仅想照常接过,没有半分要回话的意思。

书信被两股力量拉扯,宁流然只不过走神几秒,便错失了争夺的良机。

“这信要等你回答完才能看。”

“我一直知道。”他停顿片刻,或许是想缓和逐渐紧张的气氛,接着道:“说起来若没有曾是太傅的外祖父,我恐怕根本没有办法来到石门。”

“你明知我并非这个意思,这是场谁都有可能会死的争斗。你要想清楚,此事一旦介入就不能脱身。”

“堂怜,我素来信守承诺。何况我的承诺还未及冠,仍是咿呀学语的娃娃,就更加不能背弃了。”

“那已经是几年前冬季的事情。”

“知己难寻,每年都有冬季,所以我绝不会离开。”

闻靳狗爬似的字迹毫无遮掩的展现在眼前,成功将信抢夺到手中的喜悦随即一扫而空。

宁流然无意识的用手指摩擦粗糙的纸张,面色越发凝重。

窃符救赵。

太过激进,亦风险奇大。

“如何能定下时间?这些人起兵和……山陵崩皆是不能预料的事情。”

赵海宴的声音没有起伏,如同谈起午膳该吃什么般,随意答道:

“德妃何时得手,我何时入宫。我何时入宫,陛下何时病重。

争斗当中谁都有可能会死,至于什么时候死、怎么死,皆由胜者杜撰。

蛀虫而已,却以为靠着祖辈和过去的功绩,就能掀起风浪。陛下不便清理,做臣子的总要尽尽忠心。”

“臣子不可能对动乱坐视不管。”

“那就让他们没法管。”

夺嫡之争肃清朝堂本就是必然,过程再怎么激进,结果也都一样。

循序渐进的确是更好的选择,可陛下如今迟迟不肯立太子,恐怕正是因为忌惮这些虎视眈眈的世家大族。

若不能在改天换地前以绝后患,此后便是后患无穷。

闻靳等人在京郊藏匿多时,世家大族的举动不管再怎么隐蔽,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所有种种,以圣上的疑心程度不会发现不了。

但时至今日,无论是陛下还是陛下的亲信,都迟迟没有动作。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陛下要一朝天子一朝臣,于是就此默许长公主和狼子野心的反贼分庭对抗。

世家大族风光了十几年,有实权的帝王也的确该感到厌烦。

落叶在踩踏里发出脆响,宁流然站起身,把书信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闻靳的意思是必须点烽火台,不惧打草惊蛇。依我之见这烽火台不仅要点,还要早早的点。最好是还没见到对方影子,就已经点燃。”

“我亦如此想,这些人毕竟自幼长在京都,对各路皆熟。若想拖延时间逐个击破,没有比混淆视听更好的法子。”

赵海宴的眼中映出从火折子里涌现的火苗。

它正吞噬粗糙的纸张。

与天蒙蒙亮起的清晨不同,明亮的火焰如同秋季的冷气,给人以最鲜明的感受。

“如今能信得过的,城门有刘氏,城内有纪氏和李氏,京都内外有御林军和皇城中的禁军,京郊有闻靳。

刘氏倒还好说,刘自此人本分,定不会临阵脱逃。纪氏当今是德妃娘娘的同胞兄长掌家,此人是忠义之士,同样不用忧虑。李将军就更不必说,本朝忠臣之首。御林军和禁军两年前已是陛下直接调遣,成为了直系军队,绝不可能叛变。

可闻靳的队伍虽然规模不小,但要面对兄弟倪墙、问鼎之危,恐怕并无法以一己之力促成胜利。

提前联络是叫旁人察觉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临时同心协力所需时间又实在太多。就当下来看,如何协调人手乃是重中之重。待我好好想想,定能找出合适的办法。”

“无论是你还是他们,都不要参与进来。”

旭日东升,宁流然忽然被远方升起的太阳刺了眼。

光芒撕裂薄雾,落叶在晨风里苏醒,而后掉落进土壤中。

落叶归根,一叶知秋。

“军队从西蒙来,有很多事情我始终查不清楚,这就是其中一件。”

邱瑞等人所在的世袭别吉亲军,既是西蒙国君给远嫁女儿的退路,也是母亲留给孩子的遗物。

“近前……世万人,唯你像我。托予心安,自珍常念。”

宁玥已病得说不出更多话,只能用最简短的字句作为一生终点。

赵海宴不知道别吉亲军如何悄无声息的到达京郊,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去嘎多哈在母后的预料之中,甚至是母后计划里的一环。

因为见到哲别时,对方恭敬无比,身侧的随从是她去年春天在嘎多哈城墙下见过的士卒。当初是他们停住脚步,没有阻拦雾竹青。

眼前是一位于赵海宴而言极其陌生的将军,一支没有原因忽然出现在眼前的军队。

可似乎于对方而言,他们已经等了很久,久到皇帝对这些隐在在人群中的将士无从察觉。

为什么。

她无法明白。

查不清楚的真相像被抓住的麻雀。

那是种极其刚烈的鸟,明明已经被关进笼子,却仍然无法豢养。

幼年赵海宴会选择将麻雀放走,但此时此刻,她想要看清和掌控的并非是小巧的麻雀,而是处于巨大黑影中,长久沉默的真相。

死亡是故事的开端还是结尾,恐怕只有庄家自己知道。可偏偏赵海宴无法割舍,亦无法轻易放弃这谜团中的谜团。

她察觉有什么东西正尖锐的叫嚣,大声呼喊着所有人的命运与某个秘密紧密相连。

赵海宴最近总会想起过去。

那秘密就藏在过去。

藏在或近或远,在一呼一吸间便会入侵脑海的回忆里。

它被太多人掩埋,也不知重见天日时是否会觉得已经逝去的一切,其实是它大梦一场没有醒来。

“若你取胜,便能帮四殿下脱离被安排好的余生。若你战败,未参与的臣子们没有被罢免的理由,必然会因为陛下的缘故想尽办法扶持四殿下。

我们无论如何都能活下来,可你自己的后路呢?堂怜,蒙眼塞耳去呼卢,没有人知道被掷出的骰子究竟是多少点。又有谁来压大,谁来压小?”

“没有争斗不是赌博,我不奢求增大赢面。”

话罢,赵海宴抬眼望向宁流然,随即将另一封书信递给对方。

却不曾想宁流然没有打开信封,反而把信推了回来。

“我不想明知你话未说尽,却还是成为事后诸葛,也不想在未来的某一天后知后觉、如鲠在喉。我情愿你现在就告诉我,直接同我把话说尽。”

“事情开始前我会把大家支走,若我战败而亡,你定要带领石门院众人跟着闻靳离开。其他事情无需忧心,各家长辈、亲友、族人……我会提前安排好。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你答应,我今日便将手中的古籍全赠予你。”

“若我不答应,该当如何?”

“不会如何,闻靳仍然会送你们离开,我的古籍仍然会全部留给你。净之,我不是想逼你做出决定。”

小枕想开家花坊,无忧志在安定四方,阿完喜静,一直期盼能找个书铺之类的营生平淡度日,赵琛爱自由,李禛与邹婆婆不日便会南下,或许还会前往昆仑。

怀阳商会属于赵海宴的银两被分为几份,她粗略算过,这些银两足够几人往后过上想要的生活。

这是很早以前她就决定好了的事情。

停顿片刻,赵海宴接着道:

“昆仲竞逐对他们来说很危险,但对你来说却是好机会。我想即便今日我不来告诉你,你来日也会靠自己知道我的所作所为。

净之,你是极其聪明的人。所以我今日来是想劝你,往后的事情顺势而为就好,勿要钻牛角尖。当然,不参与进来最好。

无论当乱世枭雄还是布衣隐士,都得先活下去才行。我的遗言和后事现在可全交代给你了,你定要平安无事。”

宁流然听出对方话尾的轻松,却迟迟没能做出回应。

赵海宴前去西蒙时,他并未仔细询问事情全貌,因为自觉不该。

后来他认为不问才是不该。

可偏偏他今日好不容易开口询问,试图刨根问底,过后又在心中止不住懊悔。

天光大亮,萧瑟的秋日终于彻底剥离了模糊的薄雾。

有道脚步声由远及近,隐约夹杂着几声猫的呜咽。

视线下意识后移,宁流然看见半圆从门后探出还带着几片落叶的脑袋,不知道被谁用手揽了回去。

于是他思索良久,在阵阵咳嗽后挤出一句:“我……军师说兵行险招,我们现在是十成十的胜算。”

赵海宴闻言笑了笑,似乎并未注意到对方的视线曾短暂停滞在不远处的小院门边。

“你们都是我命中的贵人,可人生却因为我的介入而频频偏离原本的轨迹,没有真正开始。我做过许多错事,如今想要偿还却不知道该从何还起。

过去在皇宫里,身边的人因为我的执着步履维艰。后来到达石门,一切似乎都能重新开始,我不愿意再因为行差踏错而连累旁人。

净之,现在我只庆幸自己没有醒悟的太迟。庆幸几年前我终于意识到,在很多事情里顺势而为的人不是懦夫,一意孤行的人才是。”

略显突兀的话令宁流然有些沉默,前话他并非第一次听见,但他从前并不知道对方话里蕴藏的愧疚从何而来。

而今后话被吐之于口,这份愧疚终于不再被厚重的心事掩埋,令人无法窥探。

很多时候,一个人不肯接受别人的好意,并不是因为付出者做得还不够好,而是因为接受者本身认为自己不配。

夏至傍晚,赵琛曾拉着吕小二向赵海宴匆匆奔去。

彼时赵海宴抬眼向他们身后看去,看见吕梁婧在不远处憨厚的笑着,酒馆的酒旗正随风飘起。

赵琛叽叽喳喳夸赞起吕夫人王青樾的手艺,边说边向后退了几步,让略显腼腆的吕小二站在前面。

赵海宴在霎那间明白了胞弟的意思,主动开口询问:“你便是小二吧,今年多大啦?”

“回伍姐姐,我已到外傅之年。”

赵琛生怕好友的勇气付之东流,于是喧闹的人群也无法淹没他的大力夸赞。

“长姐,我同你说,他写诗写得可好了,来日必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噢噢对,他还很聪明,未来经商必能有所成就!”

吕小二听见这话,才总算勉强克服紧张,抬起头来看父亲所说的贵人。

对方气度不凡,此刻正笑得眉眼弯弯,显得温和无比。手中的纸张被捏了又捏,身后赵琛轻轻戳了戳他的后背。

他在忐忑不安中将纸张递出,说出来的话有些磕绊:

“我之前已分别向无忧姐姐、小枕姐姐、阿完哥哥和伍哥哥道过谢。听父亲说伍姐姐很喜欢诗句,我虽才疏学浅,但心里一直很感谢你。

自出生起,这酒馆就是我家中的一切,若没有伍姐姐,恐怕它早已消失。故……故我写了两首诗,想以此感谢姐姐,望姐姐不要嫌弃。”

夕阳突然变得炙热,人群的吵闹声几乎快要把小贩叫卖的声音淹没。

赵海宴接过纸张仔细看了许久,不知是想到了什么,道出句:“我好写野体,你想要的话,我可回赠你。”

吕小二于是小鸡啄米般的点头,眼见赵海宴从香囊里拿出小块信纸,又向旁边的灯谜小贩借来笔墨,就这么将纸张放在手心书写了起来。

浓稠的墨水渗透纸张蹭到手心,书写者毫不在意,只整个人又往角落里靠了靠,给顺势拉着吕小二,站定在小摊前猜灯谜的赵琛让出一块地方。

年老者念出灯笼上的“鱼在天上过,日在水中游”的谜语,天上恰到好处的绽放了一枚烟花。

可惜夕阳时分的烟花并不显眼,行人依旧匆匆行走在自己的路途中。

“鲁。”

“我怎么觉得是回?”

小枕和无忧的声音从身侧响起。

不久,诗已写完。

赵海宴吧纸张递给吕小二,又将毛笔还给年长的摊主,随后转身加入了人数渐渐多起来的猜谜大战。

阿完比无忧二人晚到几步,没参与进中央战场,只站在最右侧端详起摆在面前的灯谜。

谜面是“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要打一字。

“此灯谜是慧?”

“恭喜客官猜对。”

宁流然与李禛找到几人时,小摊上的谜语还剩一个“刘邦笑,刘备哭”。

“翠”拆为羽、卒,项羽卒刘邦笑,关羽卒刘备哭。

倒数第三个来到小摊前的邹静话已到嘴边,却不想谜底竟被半路杀出的李禛和宁流然异口同声说了出来。

“翠。”

“翠!”

“嘿,你们俩怎么还后来者居上?”

吕小二在欢声笑语里轻扯几下赵海宴的袖角,对方好像知道他想要询问什么,从喧闹里抽出身来。

《八月十六日居胥山夜》。

八月十六,是吕小二的生辰。

他反复看了很多遍,还是不知道诗中的灵气从何而来。

“伍姐姐,这诗写得极好。请问姐姐,如何才能像你一般将诗写活?如今年少已白头又是何意?”

“为何要写春山泥佛?”

吕小二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对方是在问他写的那首《怜曰》。

“回伍姐姐,我想泥佛无法言语,人却可以,那么或许人也是天地神仙中的一种。”

“正是因为大多数文人墨客作诗时都带着真情实感,所以自古以来才有人说情是诗的魂魄。你的诗有情也很活,只不过是你忽视了。

听你父亲说你的志向是经商,今日一见,我便知道我们几人觉得你未来能有所成就绝非错误。人生本就黄粱一梦,可以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更要注重自己的感受。假如没能达到预期,那做你自己就已经足够。”

如今年少已白头,唯成灌木不成林。

原是如此。

吕小二格外郑重的点点头,低声道:“多谢伍姐姐。”

赵海宴闻言笑了笑:“哪里需要谢我?这是你与生俱来的能力。”

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贵人。

长久以来,赵海宴以为拼尽全力将那些在她生命当中举足轻重的人,推回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不被任何人、事、物裹挟的人生,就是她能为这些人做的全部。

情绪、行为始终来源于得到和失去,她还想做得更多,可一切早已再次抵达静待突破的至高点。

迄至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对死亡的忧虑比理智更快涌上心头,她无法让赵默永远执着的面对旧痛。

隐瞒在心底的秘密,在人死亡之后是否能够通过梦境传达。

没有人能给的出肯定答案,于是有关张承秋的故事被解除监禁,获得自由。

有人终于得到了不加掩盖的真相。

而给予对方真相的人,正在不知疲倦的寻找另一个真相。

灯谜猜完,小贩不肯收取特意折返回来的赵海宴的银两,仅道:

“客官,方才与您同行的人已经给过银两。我卖的不过是几个灯笼,实在受之有愧。您瞧瞧,劳您顺路把多给的银子全拿回去吧。”

“我给的是借用墨汁和毛笔的银两,天色不早,今日是夏至,早些归家吧。”

赵海宴将银两摆到原本放着毛笔的位置,随后顺着和煦的风走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快步追上被赵琛忽悠得找不到北的众人。

“不是贵人,堂怜,我们是并肩同行的挚友。”

记忆中的景象与面前宁流然的话语逐渐重叠,同时有谁在她身后跑来。

那是与很多年以前踏进室内的她自己,如出一辙的急切脚步。

这竟也是过去的事情了。

不多时,那脚步声就已不在远处,而是在近在咫尺的身后。

赵海宴还没来得及回头便被紧紧抱住,耳边传来小枕的抽泣,滚烫的眼泪随即滴落了在衣衫上。

半圆有个毛病,自从来到石门院后,总要看见赵海宴才能吃下东西。

小枕也有个毛病,总尽力的让赵海宴少些忧虑,试图在他们离开石门院之前,独自把半圆的毛病纠正。

赵海宴的毛病则很是隐蔽,她总是欲言又止,同时又不停的逼迫自己,用格外迂回的方式将心中的话宣之于口。

在这世间,有很多人生活在不幸的痛苦中。

可人和人之间即便做得再多,彼此的苦楚也始终不能感同身受。赵海宴绝不想成为雪上薄霜,哪怕这薄霜轻如鸿毛。

而恰好,誓言的最高点,是在危险来临前,不让对方因为自己而郁结于心。

彼时幸得岁寒名酒馆内。

李禛坐在角落,打开了林清水从怀阳寄来的书信。

信上并未过多赘述近况,仅仅提到两件事。

一是林爷爷寿终正寝,于梦中过世。

二是林清水已经从教书先生处提前结业,听闻李禛来年即将南下,询问能否同往。

水战易迷失方向,若有精通星宿、记忆超群的人同去自然极好。

“怎么愁眉不展?”

趁着酒馆迎来短暂的清闲时刻,邹静将茶水递上桌。

“我总有些忧心清水。”

“他已十六,过去有长公主接济,如今终于学有所成,的确到该追寻志向的时候了。

况且你从前也说是收他为门客,而非平白无故的援助。”

“可我缺少历练。”

“说到底,你不仅在忧心自己,还在忧心旁人。”

“是了。”

李禛将信纸折了又折,不知道从哪拿出来张新的,随后端着手中的笔许久也没有写下一个字。

“你这笔墨纸砚哪来的?”

“小二送的,很小巧,我就带在身上了。”

“的确袖珍,行军时带着应该很方便。”

“景玉,最初剿匪时你年纪那样小,可有丝毫畏惧?”

“并未。”

“那如今你武艺比从前更加精湛,兵器运用比从前更加娴熟,性情比从前更加稳重,为何却忧虑了?”

李禛没回答,任由信纸上坠落一滴墨。

“李将军在朝堂上没能阻止你南下,回府发了好大的火,要不是有李大人和夫人劝解,现在也许正在哪个殿前长跪不起。”

“母亲理解我的志向,可二哥竟会劝父亲?”

“不但劝了,还劝李将军给你写了信。”

“师父,你何必如此哄我。”

似乎是已经下定决心,李禛把纸张晕染过的部分撕去,终于开始落笔书写,不肯再将视线挪移半点。

邹静倒也不强求,没再说话,只从衣袖里拿出张皱皱巴巴的纸,一味在木桌上抚平。

凹凸不平的信纸被挤压发出声响,趁李禛疑惑的抬起头来观望,邹静眼疾手快的将它举起。

在看清皱巴的信纸那一刻,李禛愣了愣,停笔没有再写。

跌宕起伏的纸面上歪七扭八的写着八个大字,足以显示出书写者写时并不平静,甚至处于暴怒边缘。

“全须全尾,得胜归来。”

字迹是李文意的字迹,信纸有李家的家印。明明皆非仿品,可品相就是差得出奇。

“从前在军队到了生死关头,大家总要托付来托付去。好像到只有快要死亡的时候,才忽然发现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做,很多重要的人没来得及相见,很多重要的话没来得及说。

从前你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托付。就好像禛府上下,就已经是你的全部。我不知道没有阻拦你前来石门究竟是对是错,景玉,你应该知道……”

“师父。”

话音才落,李禛将压在手下的书信举起。

除去林清水的名字外,上面共写九字——允,全须全尾,得胜归来。

胸腔有股莫名的情绪翻涌而出,邹静和不久前的徒弟一样陷入怔愣。

红叶与阳光融为一体,木桌上的苦茶见底,不知道掺入几滴咸泪。

李禛后知后觉的意识到。

那陌生至极的忧虑不安,其实是真心感受到真心时发出的共鸣。

战争的鼓声已经敲响,各地都在征兵。

如约而至的秋季,载着风云变幻的急切,和无数浸在风中的离别哀伤。

罗在雯第一次见李禛是在石门院。

四皇子性格开朗,拉着他们玩了一种很奇怪的游戏,说是叫双子取一。

这游戏说起来并不复杂,无非就是一个人要无视干扰,时时刻刻注意另一个人有没有摆出对应的省略手势,靠所说的话里两个相同的字是否只留一个,来判断对方的真正意思。

“四殿下怎么会玩这样的游戏?”

“噢噢,这法子是原来长姐逗我玩的时候用的。罗大哥,我听说你们要南下打仗,到了战场,说不准有很多话不能直说,便可以用此法。正好我也可以趁着今日给你们培养默契,嘿嘿。”

罗在雯对“罗大哥”的称呼有些惊讶,下意识抬眼望向李禛,发觉对方没有任何意外的反应,便揣测这是四殿下的说话习惯,就此放下心来。

“如此,就多谢殿下了。”

李将军的小儿子,不太爱说话,但很配合四殿下的一举一动。

因此等到赵琛忽然想起自己的功课还没完成,急匆匆逃回院子去写时,罗在雯下意识想到李禛的内敛,想要就此告辞。

未曾想到对方先他一步开口,问起攻打海寇的重中之重是否与寻常战争无差。

罗在雯如实回答,然后没有再急于离开,而是静静等待对方说话。

“战后我想上书平衡海禁和民生,你更有经验些,觉得此策可行吗?”

“可行,之前李将军上书要求放宽海商政策。不过就当时形势来看,此战不能避免,朝廷也就没采取。但战后就说不定了,待你我得胜归来,早晚能实施此策。”

“多谢你愿意信我。”

“这是哪里的话,你我尚且年轻。我听闻过你清缴山匪的功绩,你亦知晓我曾跟随老将出征。我可听四殿下说了,你府中有位很厉害的门客,来年也会随我们南下。往后在海上记忆方位之类,还要多多仰仗那位兄台。”罗在雯笑着说道。

陛下说还要再选出位少年将军时,其实是他顶着李老将军杀人般的目光,率先举荐了李禛。

然后也不知道是打开什么开关,几个臣子紧随他后,和李老将军吵成一团,场面甚至一度混乱到无法分辨敌友的地步。

当中有位徐大人,吵得最凶,嗓门也最大,竟直接给一个老臣说得哑口无言。

而作为始作俑者,罗在雯说完举荐的话之后,便被针锋相对的两波人商量好了似的排挤到角落,硬是没再插上半句话。

李家的小儿子李禛,师承李家军副将邹静,十三便已随师父清剿怀阳附近的山匪。还曾孤身一人深入虎穴,称得上有勇有谋。

八岁启蒙,十四结业。想来假如此人去考取功名,也是三甲鼎中的人物。这样的盟友,他自然无论如何都得为自己争取。

就是争取的过程未免太过顺利了些。

甚至于那徐大人还带着几个臣子联合建议,直接把他送到石门院来,美其名曰“培养感情”。

罗在雯隐隐感觉有什么不对,又说不上来到底哪里不对。

等他登门道谢,看见那位徐大人笑得合不拢嘴,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无意当中掺和进谁的计划里,还帮着人家圆满完成了。

不过罗在雯对此并不觉得恼火。

自古以来只要并非出于恶意,不让明珠蒙尘的大概率会是位智者。

他没什么想抱怨的 。

“见过罗小将军,在下有失远迎。”

“徐大人不必客气,我早就该来拜访你,只是这新官上任,实在没能腾出空闲。”

徐子睿笑得真诚,嘴里没说出任何恭维的假话,礼同样不肯收,就差亲口告诉罗在雯道:“这事对你和我都有利,别谢了,我消受不起。”

可惜那会罗在雯根本没听出来,硬是在徐府吃饭,又答应为徐子睿解决无法进出石门院的事情,一直待到夕阳时分才离开。

此后两人倒真的熟络了起来。

京都是人才济济的好地方,有很多人能在这里遇见相伴一生的挚友。

罗在雯从前不信,直到秋季里的寻常一日,他和徐子睿被强行扣押在石门院。

二人由四皇子拉进厨房问了忌口,然后又双双稀里糊涂的坐上石凳,双双稀里糊涂的突然看见,身侧有只躺在枯叶堆里呼呼大睡的黑猫。

四皇子和长公主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石门院众人的性格和他最初接触的徐子睿一样,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杯里斟满的岁寒酒,比往日官场应酬时的要好喝不少。

“堂怜,吃南瓜粥,是无忧新研究出来的味道。”

罗在雯对能直呼长公主表字颇感震惊。

但转念一想,长公主能接连两年上书,要求废除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殉葬制度,便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了。

一个本身就很好的人,对身边之人好实属正常。

“很好吃,比原先的做法要好吃很多。话说你们几个手艺都很好,到九月楼定能全当上火头。”

“那我可得把这些菜多吃几口!多吃一口,未来就能多省一点银两,嘿嘿。”赵琛接过话茬。

半圆闻到饭香从睡梦中醒来。

身上有许多新落的枯叶,黑猫伸完懒腰又抖了抖,发现有些枯叶仍然无比坚强的挂在身上,喵喵叫着直撒娇。

李禛见状熟练的垂下只手,把它身上的落叶一一摘下。

“怎么感觉半圆又胖了,猫太胖会不会不健康?”

徐子睿垂眼看向黑猫,树影婆娑下它已黑成一团,若非眼睛还倒映着点点月色,绝对会让人无法分清头尾。

“不算胖,它这样算很健康。”

“罗小将军养猫?”

“养过,后来托付给我父亲,他说像又养了个我,很头疼但也很高兴。”

“那待我往后挣到银两,便给大家每人都送一只猫。这样往后只要看见我送的小猫,就会想到我啦。”

赵琛向下张开手,半圆便顺着他张开的手掌,猛的窜进他温暖的怀中。

罗在雯在欢笑声里点点头,彻底明白了京赴任前父亲的叮嘱。

“京都风云变幻,常常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切记不要一叶障目,务必审其周围以定其人。”

京都是人才济济的好地方,有很多人会在这里遇见相伴一生的挚友。

他很幸运,好像已经阴差阳错的遇见了。

本章引用:

1.《登泰山记》清·姚鼐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礼记·经解》

“《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

立冬叙暖,岁岁长安。

感谢阅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托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