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寒冬,如同亘古不化的巨兽,吞噬着一切生机。鹅毛大雪下了整整三日,将山川河流、营寨道路都掩盖在一片刺目的银白之下,天地间唯余风雪的咆哮。
封庭筠勒马立于一处高坡,望着下方被冰雪覆盖的“落鹰峡”,眉头紧锁,心中一片冰冷。不是因为这酷寒,而是因为三日前在这里遭遇的一场惨败。
落鹰峡地势险要,两侧山崖陡峭,中间通道狭窄,本是设伏的绝佳之地。封庭筠凭借此前连战连捷的锐气,又得到斥候回报说小股狄戎辎重部队将由此经过,便亲率两千精锐前来截击,意图再立新功。
然而,他低估了狄戎的狡猾与对天时的利用。那支所谓的“辎重部队”根本就是个诱饵,当他率军深入峡谷后,两侧山崖上早已埋伏好的狄戎主力骤然发难!滚木礌石如同雨点般砸下,更可怕的是,敌人竟然算准了这场暴风雪,利用雪崩之势,几乎将峡谷出口彻底封死!
封庭筠部顿时陷入了绝境。前有雪崩阻路,后有伏兵截杀,两侧山崖高不可攀。将士们在狭窄的谷地中挤作一团,成为了狄戎弓弩手的活靶子。箭矢如同飞蝗般落下,夹杂着巨大的冰块和石块,每一次落下都带起一片血花和惨叫。
封庭筠目眦欲裂,挥舞长枪拼命格挡,指挥士卒寻找掩体,组织反击。他身先士卒,玄甲上很快便沾满了敌人的和自己的鲜血,那件琉璃胄在混乱中数次为他挡开致命的流矢和碎石,但身边的亲卫却一个个倒下。
那一战,从午后直杀到夜幕降临。鲜血染红了皑皑白雪地,又迅速被新的雪花覆盖。封庭筠凭借个人勇武和麾下士卒的拼死血战,终于在被完全合围之前,撕开了一道口子,带着不足五百残兵,狼狈不堪地撤出了落鹰峡,躲入了一处更为偏僻的山坳暂避。
两千精锐,折损超过七成!这是封庭筠自随军出征以来,遭遇的最惨重失利。虽然斩杀的敌军数量亦不少,但于大局无补,反而挫动了锐气。
此刻,躲在这处临时找到的、勉强能遮蔽风雪的背风山坳里,看着身边仅存的、个个带伤、士气低落的士卒,听着帐外呼啸的寒风,封庭筠只觉得一股巨大的挫败感和自责如同冰水般浇遍全身。他靠着冰冷的岩壁,缓缓坐下,卸下满是血污和冰碴的头盔,露出一张年轻却写满疲惫与痛苦的脸。
“将军……我们……我们接下来怎么办?”一名手臂受伤的校尉低声问道,声音里充满了茫然与恐惧。粮草所剩无几,伤药短缺,外面大雪封山,狄戎随时可能搜剿过来。
封庭筠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干涩得发不出声音。怎么办?他也不知道。贸然突围,外面地形不明,很可能再次落入陷阱;固守待援?这处山坳并非绝险之地,且大军主力远在百里之外,能否找到他们还是未知数,就算找到,他们又能撑到几时?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攫住了他。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个人的勇武在残酷的战争和天威面前,是多么的渺小。他辜负了父亲的期望,辜负了麾下将士的信任,更……辜负了远在京城、一直默默支持他的斯星。
他下意识地伸手入怀,触摸到那件贴身穿着、依旧温润的琉璃胄,以及那几封被摩挲得有些发毛的信笺。斯星的容颜仿佛就在眼前,那样清冷,那样沉静。若是斯星在此,他会如何应对?
“清点人数,救治伤员,节省口粮,派出最机灵的斥候,尝试寻找出路,但务必小心,不可再中埋伏。”封庭筠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下达了几条命令,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无论如何,他不能倒下,他必须带着这些还活着的兄弟,活下去!
就在封庭筠于冰天雪地中苦苦支撑、几近绝望的第五日傍晚,一名被他派出去寻找出路、同时也抱着万一希望试图联系后方大军的斥候,竟然真的带回来了一个人——一个穿着白色裘皮、几乎与雪地融为一体的身影,以及一封被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信。
那人并非军中信使,而是林婉如早年安插在北境的、极为隐秘的“暗桩”之一。他冒着极大的风险,穿越了狄戎的封锁线和茫茫雪原,才找到了这里。
“封将军,这是京城莫公子给您的急信。”暗桩的声音低沉而急促,将信递给封庭筠后,便迅速隐没在夜色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京城?斯星的急信?!
封庭筠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要跃出胸腔!他迫不及待地撕开油布,就着篝火微弱的光芒,展开信纸。莫斯星那清隽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内容却并非儿女情长,而是密密麻麻的、关于落鹰峡及周边地域的详尽分析!
“庭筠如晤,见字如面。
北地酷寒,战事艰辛,万望保重。
闻君受困落鹰峡,心急如焚。然困局非必死之局,或可险中求胜。
据《北疆风物志》与《前朝行军札记》残卷所载,落鹰峡之险,在于其‘锁喉’之势。然天道有缺,地势无常。札记有云:‘落鹰峡东南三里,有暗河潜行,名曰‘伏龙涧’,其入口隐于冰瀑之后,极难察觉。涧内虽寒彻骨,然可行。穿涧而过,可达峡外‘黑风坳’,此乃狄戎囤积粮草、关押俘卒之所,守备必因前线得胜而松懈。’
另,狄戎习性,重胜骄狂。彼既设伏成功,重创我军,其首领必志得意满,疏于防范。其主力或已回调,意图扩大战果,围攻我主力大营。黑风坳留守兵力定然空虚。
君可遣敢死之士,沿东南方向搜寻冰瀑。伏龙涧入口虽隐,然冬季冰封,水流减弱,仔细探查,或有踪迹。若能寻得此径,便可效仿韩信‘暗度陈仓’之策,奇袭黑风坳!
此举凶险万分,然绝境之中,唯有无畏之勇与非常之谋,方可破局。袭其粮草,可断其前线供给;释我俘卒,可乱其军心,更可补充兵员。若成,则局势顷刻逆转。
然,切记!伏龙涧内地形复杂,暗河冰冷,需备足御寒之物与引路绳索。出击务必迅猛,一击即中,不得恋战。
信至之时,未知君之处境,唯愿此拙见,能助君脱困。京中诸事……暂且勿忧,专心战事。盼君早日破敌,凯旋而归。
斯星手书”
信很长,写满了蝇头小楷,将如何寻找伏龙涧、黑风坳可能的地形、狄戎可能的布防弱点、甚至袭击成功后如何撤离、如何与主力联系的细节都考虑得极为周详!仿佛莫斯星就站在那落鹰峡前,亲眼看到了这一切!
封庭筠捧着这封信,双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眼眶瞬间湿热。这不是普通的书信,这是绝境中的一盏明灯,是溺亡前的一根浮木!斯星远在万里之外,仅凭书籍记载和对战局的推演,竟然为他指出了这样一条不可思议的生路,甚至反败为胜的契机!
他猛地站起身,眼中重新燃起了炽热的火焰,所有的疲惫、沮丧、绝望在这一刻被扫荡一空!他立刻召集麾下仅存的将领和那些伤势较轻、意志尚存的士卒。
他没有隐瞒,将莫斯星信中的计划和盘托出,不过隐去了信的来源,只说是京城来的机密情报。起初,所有人都觉得难以置信,穿越一条闻所未闻的暗河冰涧,去袭击敌人后方的粮草基地?这太疯狂了!
但看着封庭筠那重新变得坚定和充满信心的眼神,回想起他以往的胜利和身先士卒的勇猛,再想到眼下坐以待毙的绝境,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渐渐在残存的将士心中升起。
“将军!干吧!横竖是个死,不如拼一把!”
“对!跟着将军,杀出去!”
当夜,风雪稍歇。封庭筠挑选了五十名最精锐、最悍不畏死的士卒,包括那名手臂受伤却熟悉地形的校尉。他们饱餐了最后一顿所剩无几的干粮,用所有能找到的皮毛、布料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带上所有可用的武器、绳索和火折。
按照信中所指的方向,他们顶着刺骨的寒风,在齐膝深的积雪中艰难跋涉,终于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于落鹰峡东南方向的一处巨大冰瀑后面,找到了那个被厚厚冰凌掩盖、仅容一人匍匐通过的狭窄洞口——伏龙涧的入口!
洞内漆黑一片,寒气比外面更甚数倍,呵气成冰。脚下是滑溜冰冷的岩石和时深时浅的暗河水,冰冷刺骨。四周是嶙峋怪石和垂下的冰锥,稍有不慎便会碰得头破血流,或者滑入深不见底的暗河中。
封庭筠一马当先,手持火折,小心翼翼地在前探路。琉璃胄在此刻发挥了作用,其轻薄透气又不失保暖的特性,让他在极度严寒中仍能保持一定的体温和灵活性。他们用绳索彼此连接,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每一步都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这段路程,是他们一生中走过的最漫长、最艰难的路。不知过了多久,当一丝微弱的光线从前方透入,夹杂着不同于洞内潮湿气息的、干燥寒冷的空气涌来时,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他们终于穿过了伏龙涧!
出口同样隐蔽在一处山石缝隙之后。封庭筠小心地探出头观察,外面天色已蒙蒙亮,雪后初霁,远处一座山坳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依稀可以看到一些简易的帐篷和栅栏——正是莫斯星信中提到的“黑风坳”!
正如斯星所料,狄戎因为前方大胜,主力已调往围攻朝廷军主力大营,此地守备果然十分松懈。只有零星的巡逻兵在营地外围走动,大部分敌人似乎还在温暖的帐篷里酣睡。
机会千载难逢!
封庭筠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令!五十名如同从地狱归来的悍卒,如同五十头出柙的猛虎,带着积郁数日的愤懑和对生的渴望,悄无声息地摸向敌营!
战斗几乎是一面倒的屠杀!封庭筠一马当先,长枪如龙,瞬间便挑翻了营门口的哨兵。身后的士卒如潮水般涌入,见人就杀,逢帐便烧!狄戎守军从睡梦中惊醒,根本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便被砍瓜切菜般放倒。
营地里瞬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哭喊声、惨叫声、兵刃碰撞声响成一片。
封庭筠目标明确,直扑粮草囤积处,将那些宝贵的粮食、肉干付之一炬!同时分兵打开关押朝廷军俘虏的围栏,数百名原本以为必死无疑的俘卒被释放出来,见到是自己人的军队,顿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捡起敌人的武器,加入了战斗!
混乱中,封庭筠更是亲手斩杀了此地留守的狄戎一名千夫长!
整个袭击过程迅猛如雷,不到半个时辰,黑风坳的狄戎守军便被彻底击溃,除了少数趁乱逃脱,大部分被歼灭。粮草被焚毁大半,缴获兵器马匹无数,更是解救出近五百名被俘的朝廷军士卒!
站在熊熊燃烧的粮草堆前,看着身边汇聚起来的、士气高昂的上千名将士,封庭筠迎着初升的朝阳,长长地吐出了一口积压已久的浊气。绝境逢生,反败为胜!这一切,都得益于斯星那封如同天降般的信!
他没有停留,立刻整合队伍,带上缴获的物资和伤员,按照莫斯星信中的建议,选择了一条安全的路线,迅速撤离黑风坳,向着朝廷军主力大营的方向靠拢。
数日后,当封庭筠率领这支“失而复得”并且立下奇功的队伍,出现在正与狄戎主力对峙的朝廷军大营外时,整个大营都轰动了!
封擎岳闻讯亲自出营迎接,看到儿子虽然面容憔悴、甲胄残破,但眼神锐利,气势昂扬,身后还跟着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更是带回了焚毁敌军重要粮草基地、击杀敌酋、解救大量俘卒的惊天捷报,这位向来威严沉稳的老将军,也忍不住虎目泛红,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此战,封庭筠不仅奇迹般地从绝境中生还,更以一场精彩的奇袭,重创了狄戎的后勤,极大地缓解了主力大营的压力,扭转了整个北部战局的颓势!
“封小将军用兵如神,绝境奇袭,焚敌粮草,扬我军威!”的捷报,随着八百里加急,飞快地传向京城。封庭筠的声名,这一次,是真正如同耀眼的星辰,在帝国的北疆乃至整个朝堂,冉冉升起,光芒万丈!而这万丈光芒的背后,是千里之外,那一盏清灯下,耗尽心血的筹谋与从未断绝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