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覆旧庭筠 > 第22章 京云诡

雪覆旧庭筠 第22章 京云诡

作者:月亮没睡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5 05:40:07 来源:文学城

北境的战事,远比预想中更为胶着与惨烈。狄戎骑兵来去如风,熟悉地形,又值严冬,天时地利皆不利于朝廷大军。封擎岳用兵老练,稳扎稳打,却也难在短期内打开局面。作为先锋的封庭筠,更是数次与敌军精锐短兵相接,虽凭借勇武屡有斩获,但也尝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指挥的艰难。

一次关键的遭遇战中,封庭筠所部被一支人数占优的狄戎骑兵诱入一处地形复杂的山谷,陷入了包围。敌军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不断袭扰,箭矢如雨,封庭筠左冲右突,虽浴血奋战,麾下士卒却伤亡渐增,形势岌岌可危。

就在他苦思破局之策,几近绝望之际,一封由莫斯星通过特殊渠道、比常规军报更早送达的信件,悄然送到了他的手中。信中没有儿女情长的絮语,只有寥寥数语,附着一张极其简练的地形草图。

“据《北疆杂记》残卷所载,此谷东南有一隐秘溶洞,可通谷外十里坡。洞内或有暗河,需慎行。”

封庭筠看着那熟悉的、清隽的字迹和那指向明确的草图,心中巨震!他立刻召集麾下仅存的几名斥候,按照草图所示方位搜寻,果然在荆棘与积雪掩盖下,找到了那个极为隐蔽的洞口!

当夜,他留下小股部队佯动迷惑敌军,亲率主力悄然潜入溶洞。洞内幽深曲折,确有地下暗河潺潺,寒冷刺骨,行军极其艰难。但凭借着莫斯星提供的这条“生路”,他们竟真的奇迹般绕到了敌军侧后!

次日拂晓,当狄戎骑兵正准备向谷内发动总攻时,封庭筠部如同神兵天降,从他们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了猛烈突袭!敌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封庭筠一马当先,手中长枪如龙,直取敌军头领!一场血战,最终以这支狄戎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告终。

此战,封庭筠不仅率部成功突围,更反败为胜,斩获颇丰,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士气。当他清理战场,看着山谷中堆积的敌我尸骸,再回想那封及时的信件,心中对莫斯星的感激与震撼无以复加。斯星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仅凭书籍记载和对他处境的分析,竟能料敌于先,于绝境中为他指明方向!

他抚摸着贴身穿着、在激战中替他挡开数次致命攻击而丝毫无损的琉璃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斯星之于他,不仅是心爱之人,更是他战场上最隐秘而可靠的“谋士”与护身符。

经此一役,封庭筠在军中的威望陡升。不仅因其勇武,更因其在绝境中展现出的、似乎总能化险为夷的“运气”与决断力。只有他自己知道,这“运气”背后,是莫斯星那双洞察秋毫的眼睛和那颗与他紧密相连的心。

随着战事深入,封庭筠成长的速度惊人。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勇将,开始更多地思考战略战术,观察敌我态势,学习父亲和其他老将的指挥艺术。他将莫斯星信中偶尔提及的、关于北地风俗、气候、乃至狄戎各部之间微妙关系的只言片语,都牢牢记在心里,融会贯通。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对战场形势的预判越来越准确,用兵也愈发灵活刁钻。他开始能够独立策划并执行一些小型战役,不再完全依赖莫斯星那如同“天启”般的指点。

一次,他利用对季节风的精确把握,巧妙设伏,火烧狄戎一处重要粮草囤积点;另一次,他利用狄戎内部不同部落之间的矛盾,散布谣言,成功引发其内讧,不费一兵一卒便使其一部退兵。

他依旧会收到莫斯星的信,信中不再有具体的战术指点,更多的是分享一些新的读书心得,或是对天下大势、人心向背的抽象探讨。但封庭筠总能从中汲取到养分,获得某种启发。他们的交流,已从具体的技术支持,上升到了某种精神与战略层面的共鸣。

“封小将军用兵,愈发神鬼莫测了!”军中的赞誉之声开始流传开来。连一向严苛的封擎岳,看着儿子在战火中迅速褪去青涩,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眼中也难掩骄傲之色。

封庭筠的声名,随着一场场胜利,如同插上了翅膀,不仅在军中传扬,甚至开始越过边关,传回京城。

然而,就在封庭筠于北境战场高歌猛进之时,千里之外的建安城,却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太傅府依旧门庭清冷,但一种无形的压力,却如同渐渐收紧的绳索,悄然缠绕上来。

莫斯星的身体在精心调养下慢慢恢复,虽然依旧比常人畏寒虚弱,但已能如常读书起居。他敏锐地察觉到府中气氛的微妙变化。父亲莫文远下朝归家的时间越来越晚,眉宇间的凝重之色日益加深,与幕僚在书房密谈的次数也明显增多。往日里一些走动频繁的门生故旧,近来也疏远了不少。

他不动声色,依旧每日在静思斋看书、抚琴、喂猫,偶尔去给母亲请安。林婉如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但她并未在儿子面前表露过多担忧,只是暗中加派了府中护卫,并更加留意京中的风吹草动。

这日,莫斯星正在翻阅一本前朝野史,青墨步履匆匆地进来,屏退了左右,压低声音禀报道:“公子,外面……外面有些不好的传言。”

莫斯星抬眸,目光平静:“说。”

青墨犹豫了一下,才艰难道:“市井间悄然流传,说……说钦天监夜观星象,测得……测得有‘妖星’光芒大盛,位逼紫薇,主……主国运动荡,朝纲不稳……而且……而且暗指那‘妖星’,与……与公子您……有些关联……”

莫斯星执书的手微微一滞,面上却无波无澜,只淡淡道:“荒谬之言,不必理会。”

青墨忧心忡忡:“可是公子,流言愈传愈烈,只怕……只怕会对老爷和府上不利……”

莫斯星合上书卷,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那株在寒风中摇曳的老梅,梅苞点点,却透着一股倔强的生机。他岂会不知这流言的恶毒?“妖星逼宫”,这是最能触动帝王逆鳞的谶语!结合之前猎场那场莫名其妙的刺杀,以及父亲近来在朝中的处境,他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场针对莫家、或者说,是针对他莫斯星而来的、精心策划的政治风暴。

父亲定然早已知晓,只是不愿让他担心,独自一人在朝中周旋抵挡。

“父亲今日回府后,神色如何?”莫斯星问道。

“老爷回来时,面色很是疲惫,直接去了书房,晚膳都未曾用。”青墨答道。

莫斯星沉默片刻,转身对青墨道:“去小厨房,让人熬一碗参汤,我亲自给父亲送去。”

他需要知道更具体的情况。这场风暴,因他而起,他不能,也不会置身事外。纵然他无拳无勇,但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以及……远在北境、正快速成长的那颗将星,或许是他们破局的关键。只是,此刻的北境捷报,传回京城,在某些人眼中,恐怕未必全是好事。

京城的暗流,与北境的烽火,在这一刻,诡异地交织在了一起。

夜深如墨,太傅府的书房却灯火通明。莫文远独坐于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之后,并未像往常一样批阅公文或阅读典籍,他只是怔怔地望着跳动的烛火,眉宇间是化不开的沉重与疲惫,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案头上,一盏早已凉透的参汤原封未动。

轻微的敲门声响起。

“父亲。”莫斯星清冷的声音在门外传来。

莫文远回过神,揉了揉眉心,尽量让声音显得平稳:“星儿?进来吧。”

莫斯星推门而入,手中端着一碗新炖好的、热气腾腾的参汤。他走到书案前,将汤碗轻轻放下,目光平静地扫过父亲憔悴的面容和那盏凉透的旧汤。

“夜深寒重,父亲还需保重身体。”莫斯星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

莫文远看着儿子清癯却沉静的脸庞,心中百感交集。他张了张嘴,想如往常般说些“无事”、“朝务繁忙”之类的托词,但在儿子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眸注视下,所有掩饰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吧。”

莫斯星依言坐下,并未急于追问,只是安静地等待着。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林婉如也走了进来。她显然也未曾安寝,衣着整齐,神色凝重,目光在丈夫和儿子脸上扫过,便了然于心。她走到莫文远身边,将手轻轻搭在他的肩上,无声地给予支持。

“你们都知道了?”莫文远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林婉如点了点头:“流言蜚语,早已传入内宅。钦天监‘妖星’之说,指向星儿。”

莫斯星也微微颔首:“儿子略有耳闻。父亲,近日朝中,可是因此事对您多有发难?”

莫文远见无法再隐瞒,便也不再回避。他深吸一口气,将近日朝堂之上的风波缓缓道来:

“钦天监正张玄素,三日前于早朝之上,呈递星象密奏,言及‘客星犯紫微,光芒刺目,主小人作乱,国本动摇’。虽未直言名姓,但其奏章中隐晦提及‘星芒过盛,生于文华之地’,指向已然明确。” 莫文远的语气带着压抑的怒火,“随后,便有数名御史联名上奏,弹劾为父‘教子无方’,纵容……纵容子嗣身负‘妖异’,恐祸乱朝纲!更有甚者,暗示为父位高权重,其子又……又与掌兵权的封家过从甚密,其心可诛!”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苦涩:“陛下虽未当场表态,但……但昨日单独召见于我,言语间多有试探与……警示。命我……约束家小,静思己过。”

书房内一片死寂。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三人凝重的面色。

“约束家小,静思己过……”林婉如重复着这八个字,眼神锐利如刀,“这哪里是警示,这分明是已将莫家,将星儿,视作了潜在的威胁!文远,陛下他……怕是已起了疑心,甚至……杀心!”

莫文远痛苦地闭上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只是星儿他……他何错之有?!难道就因那虚无缥缈的命格批语,便要遭受这等无妄之灾?!”

“父亲,”莫斯星忽然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冷静,“若陛下真已起疑,仅凭‘静思己过’,可能消除圣虑?”

莫文远猛地睁开眼,看向儿子。

莫斯星继续分析,条理清晰得可怕:“不能。猜忌一旦种下,只会随时间滋长。今日是流言,明日便可能是构陷。猎场刺杀,线索模糊,难以追查,但结果却是星儿险死还生。此番‘妖星’之论,看似荒诞,却精准地击中了帝王最忌惮之处——对皇权的潜在威胁。无论真假,陛下宁可信其有。”

林婉如接口道,语气带着狠厉与果决:“不错!坐以待毙,绝非良策!我们必须有所应对!”

“如何应对?”莫文远声音沉重,“辞官归隐?以示绝无二心?可若陛下疑心已重,辞官反而可能被视为心虚,招致更快的清算!据理力争?证据呢?我们拿不出证据证明星儿绝非‘妖星’,而对方却可以不断制造‘证据’!”

“父亲,母亲,”莫斯星的目光在父母脸上掠过,缓缓道,“当前局势,关键在于陛下之心。陛下之心,已因猜忌而偏。寻常的自证与辩解,已无用处。”

“那当如何?”林婉如追问。

莫斯星沉吟片刻,道:“上策,釜底抽薪,设法消除陛下心中的猜忌根源。但这……极难。中策,示弱自保,暂避锋芒,等待转机。下策……鱼死网破。”

他顿了顿,继续详细阐述:“所谓消除根源,几乎不可能。命格之说,虚无缥缈,无法证伪。除非……有更大的利益或威胁,能让陛下觉得,动莫家得不偿失,或者,有比‘妖星’更迫在眉睫的危机需要倚重父亲。”

莫文远摇头:“北境战事虽紧,但封擎岳父子足以应对。朝中……目前并无此等契机。”

“那么,唯有中策,示弱自保。”莫斯星道,“父亲可再次上书,言辞恳切,自陈教子无方,请求辞去太傅之职,只挂虚衔,不再参与核心机要。同时,我可称病不出,甚至……主动提出离开京城,前往某处偏远家庙或别院‘静修’,远离权力中心。此举或可暂时麻痹对方,换取喘息之机。”

“离开京城?”林婉如立刻反对,“不行!京中尚且有护卫,若离了京城,路途遥远,变数更多,岂不是给了那些人更好的下手机会?猎场之事,你忘了么?!”

莫斯星看向母亲,眼神深邃:“母亲,正因有猎场之事在前,我们才更不能坐困愁城。离京,看似危险,实则或许能跳出眼下这无形的牢笼。当然,目的地需精心选择,路线需绝对保密,护卫需绝对可靠。” 他意有所指地看了林婉如一眼。

林婉如瞬间明白了儿子的意思。她确实有其不为人知的渠道和力量。

莫文远沉默了。他深知儿子分析得在理。辞官、离京,看似屈辱退让,但在帝王疑心已起的情况下,或许是唯一能保全家族、保全星儿的办法。只是,他一生忠于君事,清廉刚正,如今却要因莫须有的罪名自请去职,让儿子远走他乡,这让他如何甘心?

“父亲,”莫斯星轻声道,“忍一时之屈,方可图将来。庭筠在北境屡立战功,声望日隆,此亦是一重保障。只要封家不倒,只要庭筠仍在,陛下投鼠忌器,便不敢对莫家做得太过决绝。我们需要的,是时间。”

他提到封庭筠,让莫文远和林婉如心中都是一动。是啊,那个孩子,如今已是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与星儿的关系……或许,这确实是目前唯一能倚仗的外力。

“此事……需从长计议。”莫文远最终艰难地说道,“上书辞官,非同小可,需寻合适时机,斟酌措辞。离京之事,更需万全准备。婉如,联络可靠旧部,筹划路线与人手之事,便交由你了。”

林婉如重重点头:“放心,我会安排妥当。”

莫斯星见父亲终于采纳了建议,心中稍安。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能否真正破局,尚是未知之数。但至少,他们不再是被动等待宰割的羔羊。

“父亲,母亲,”他站起身,对着父母深深一揖,“无论前路如何,我们一家人,共同面对。”

烛光下,一家三口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紧密相连。窗外,夜色深沉,寒风呼啸,预示着这个冬天,注定漫长而艰难。但在这危机四伏的寒夜里,至少他们彼此依靠,寻到了一条或许能通往生路的缝隙。而远在北境的烽火与京城的暗涌,都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激烈地碰撞在一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