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雪覆旧庭筠 > 第2章 灯如昼

雪覆旧庭筠 第2章 灯如昼

作者:月亮没睡醒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5 05:40:07 来源:文学城

上元之夜的建安城,果真如顾西洲所描述的那般,火树银花,笙歌彻夜,将整个天际都映照成了一片瑰丽的、不真实的橘红色。

御街,这条帝都的中轴线,此刻成了流淌着光与色的河流。两侧鳞次栉比的店铺楼阁,无不悬灯结彩,争奇斗艳。常见的圆形纱灯、八角宫灯、兔子灯、鲤鱼灯已是寻常,更有那巧手匠人扎制的亭台楼阁灯、人物故事灯,层层叠叠,堆砌成一座座光华璀璨的灯山。

走马灯内烛火燃起,热气推动叶轮,其上绘制的骏马、武将便循环往复地奔驰起来,引得孩童们阵阵惊呼。而最引人瞩目的,自然是天街尽头那座巍峨耸立的鳌山灯棚。它以万千竹木为骨,彩绸为衣,扎制成传说中的海外仙山模样,层峦叠嶂间,点缀着亭台楼阁、奇花异草。内里数不清的灯烛一齐点燃,光芒透出,将彩绸映照得如同琉璃般通透,真正是“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盛世景象。灯棚上更有机关巧设,有纸扎的仙人、神女在内循环往复,演绎着“八仙过海”、“瑶池盛会”等神话故事,下方观者如堵,喝彩声、赞叹声如同潮水般此起彼伏。

人流如织,摩肩接踵,几乎到了挥袖成云、举袂成幕的地步。小贩嘹亮的叫卖声、孩童得到新玩具的纯然欢笑、丝竹管弦悠扬的旋律、以及各处猜谜者或兴奋或懊恼的议论声,交织成一片庞大而欢腾的市井交响,将这上元之夜烘托得愈发喧嚣而迷人。

顾西洲紧紧握着沈南意的手腕,不是粗暴的拉扯,而是一种带着保护意味的坚定。他小心地用自己的身体为沈南意隔开大部分拥挤的人潮,如同劈开波浪的船首。他今日换了一身簇新的石青色流云纹暗花锦袍,领口与袖口以银线绣着精致的回纹,愈发衬得他肩宽腰窄,身姿挺拔如松。沈南意则依旧是素日那身月白直缀长衫,外罩一件银狐裘滚边的素色披风,风帽边缘蓬松柔软的狐毛衬得他面容愈发清俊出尘。他手里提着顾西洲硬塞给他的一盏精巧的荷花灯,灯体是莹白细腻的绢纱所制,层层花瓣包裹着嫩黄的花蕊,中心一盏小小的烛火跳跃着,在这流光溢彩、喧嚣鼎沸的夜色里,别有一种不染尘埃的清雅姿态。

“南意,你看那边!”顾西洲兴致极高,指向一个卖各色面具的摊子。那摊子上挂满了昆仑奴、寿星公、嫦娥、猪八戒等各式各样的面具,彩绘鲜明,形态夸张。他拿起一个青面獠牙、造型威猛的饕餮面具,迅速扣在自己脸上,猛地转身,对着沈南意做出一个扑噬的动作,闷着声音道:“嗷!何方书生,见了本神兽还不速速奉上贡品!”

沈南意正凝神望着不远处“文萃轩”书画铺门前悬挂的一排特制诗灯,那些灯造型古雅,灯下垂着的洒金笺上墨迹淋漓,皆是难度颇高的灯谜,周围已围了不少捻须沉吟的文士。被他这么一闹,沈南意无奈地摇了摇头,伸手轻轻将那狰狞的面具从他脸上摘下来,露出后面那张带着促狭笑意的俊朗面孔,轻斥道:“顾西洲,你几岁了?还玩这等把戏。”

顾西洲被他摘下面具,也不在意,反而嘿嘿一笑,随手将面具挂回原处,又凑过来顺着他方才的目光看向那排诗灯:“可有看得上眼的谜题?我去给你赢来!”

那排诗灯制作尤为精良,灯架是上好的紫檀木,灯罩是半透明的冰裂纹瓷盏,光晕柔和雅致。沈南意目光落在其中一盏六角菱花宫灯上,其下垂着的泥金笺上写着一行清秀劲瘦的行书:“‘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打一字。”

旁边已有几位穿着儒衫的中年人正在讨论,有人猜是“妖”,言其非人非正;有人猜是“怪”,言其形貌诡异;更有人猜是“魅”,言其山精所化。然而守灯的书僱皆含笑摇头,示意并未猜中。

顾西洲拧着眉头,仔细琢磨着那几句话,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比划:“黑黑白白红黄都不是……那是什么颜色?和狐狸猫狗仿佛,又非家畜野兽……这谜语着实刁钻,莫非是什么稀罕物件不成?”

沈南意凝视那谜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唇角微扬,清冷的面容如同冰雪初融,绽开极淡却真实的笑意。他并未直接说出答案,而是侧首对顾西洲,声音平和地分析道:“‘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这四色皆非,所指乃是‘青’色。‘和狐狸猫狗仿佛’,此四者之名,皆从‘犬’旁。故而,‘青’字加上‘犬’旁,便是……”

他话音未落,旁边一位一直捻须静听、身着深青色儒袍的老者已然抚掌,眼中露出激赏之色:“妙极!妙极!‘猜’字!正是此字!小公子心思之玲珑,剖析之透彻,老夫佩服!”那守灯的书僱亦是笑着点头,恭敬地将那盏造型古雅、光线温润的六角菱花宫灯取下,双手奉与沈南意。

顾西洲虽对文字机巧不甚精通,但见沈南意三言两语便解开了难住众人的谜题,比自己校场夺魁还要高兴,立刻伸手接过那盏颇有些分量的宫灯,喜形于色:“我就知道!这建安城里,论起这才学心思,没几个人能及得上你!这灯雅致,光线也柔和,正配你!”

两人提着新得的灯,继续随着人流缓缓前行。顾西洲很快又被一个卖糖画的老人吸引。那老人坐在小马扎上,面前一副光洁的青石板,手边一个小炭炉,炉上坐着铜锅,里面熬着金黄色的糖浆,咕嘟咕嘟冒着甜香的热气。只见老人以勺为笔,以糖为墨,手腕悬空,抖动提顿间,线条流畅而出,不过片刻,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便栩栩如生地凝结在石板之上,引得围观人群一阵叫好。顾西洲看得眼热,非要老人照着他说的,画一只威风凛凛的麒麟,再画一只温顺乖巧的玉兔,嘴里还念叨着:“麒麟是我,护佑四方;玉兔是你,明月之精,正好一对!”

沈南意站在稍远些的人群外围等他,手中两盏灯散发出朦胧的光晕,将他周身笼罩在一圈温和的光影里。他目光掠过眼前这喧嚣至极、繁华至极的人间盛景,看向更远处那沉默矗立、在夜色中只剩下庞大轮廓的宫城墙垣与角楼。万家灯火在其下煌煌闪耀,勾勒出这帝都无与伦比的富丽与看似坚不可摧的太平景象。他忽然想起日间在书斋,顾西洲说起“领兵”、“勘测”时那无所畏惧、仿佛天下尽在掌握的神情,再对比眼前这醉生梦死、烈火烹油般的欢愉,心头莫名笼上一层极淡的、难以言喻的薄雾,像是明镜台上落下的一丝尘埃,虽不影响光亮,却终究存在。

“喏,你的兔子。”顾西洲清亮的声音打断了他飘远的思绪,一支还带着微微余温、晶莹剔透的糖画玉兔递到他眼前。那兔子形态憨拙可爱,长耳短尾,在四周璀璨灯火的映照下,泛着诱人的琥珀色光泽,甜香扑鼻。

沈南意收敛心神,接过那支糖画,指尖传来糖浆微暖而坚硬的触感。他低头,就着灯光,轻轻在那玉兔耳朵上舔了一下,一股纯粹而浓烈的甜意瞬间在舌尖化开,丝丝缕缕,沁入心脾,仿佛真的驱散了些许那莫名而来的、关于未来的怅惘。

“甜吗?”顾西洲看着他细微的动作,眼睛亮晶晶的,带着期待,他自己手里那支体型更大的麒麟糖画已经被咬掉了半个脑袋。

“嗯。”沈南意点头,将手中的糖画玉兔往前递了递,“你也尝尝。”

顾西洲就着他的手,毫不客气地低头,大大地咬了一口那玉兔圆滚滚的尾巴,在嘴里嚼得嘎嘣脆响,满足地眯起了眼,像只偷腥成功的猫:“甜!不过还是我的麒麟糖多,更甜!哈哈!”

灯火阑珊,人影幢幢,欢声笑语如海浪般将他们包裹。少年们分享着同一份简单而直接的甜意,穿行在这如梦似幻、光怪陆离的光影迷宫之中。远处,环绕着半个建安城的渭水无声流淌,宽阔的河面上倒映着满天星火与人间绚烂,波光粼粼,静静东去,将这短暂的辉煌与欢愉,都收纳进它永恒而沉默的怀抱里。

至于那遥远北境隐约传来的、被刻意压下的战鼓声响,或是庙堂之高某些不易察觉的、悄然涌动的暗流,在此刻这浓得化不开的、用金钱与诗意共同编织的盛世欢歌里,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仿佛只是这宏大辉煌乐章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几不可闻的低音符,轻易便被淹没在了一片升平的喧嚣之下。

鳌山灯的光芒渐渐被抛在身后,喧嚣鼎沸的人声也如同退潮般缓缓散去。两人提着灯,拿着糖画,拐入了一条相对僻静的巷弄。青石板路在月色与零星悬挂的灯笼映照下,泛着湿润的光泽。巷子两旁是高耸的粉墙黛瓦,偶有晚归人家的窗口透出温暖的烛光,或是传来几声低语犬吠,更显得此处的幽深与宁静。

“方才那谜底竟是‘猜’字,真是绝了!”顾西洲犹自沉浸在方才猜谜的兴奋中,他提着那盏六角宫灯,前后晃动着,欣赏灯壁上绘制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图在光影流转间的生动变化,“南意,你说那些整日埋首故纸堆的老学究,是不是把心思都花在这等机巧上了?我瞧着,比排兵布阵也简单不了多少。”

沈南意手中的荷花灯散发出柔和的光晕,映得他侧脸线条愈发清隽。他小心地避开地上一处积水,轻声道:“灯谜小道,不过游戏笔墨,偶一为之尚可,终究不及经世致用之学。排兵布阵,关乎疆土安危,生民性命,岂可相提并论。”他顿了顿,看向顾西洲,“你近日所读《卫公兵法》,可有心得?”

提到兵法,顾西洲立刻来了精神,将宫灯换到另一只手,与沈南意并肩而行,声音也沉静了几分:“李药师所言,‘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此理固然精辟,然则战场情势瞬息万变,为将者更需审时度势,若一味避实击虚,恐失锐气。我倒是觉得,有时以正合,以奇胜,正奇相生,方为上策。就如去年秋狝,我率一小队绕至鹿群后方,看似迂回,实则……”

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自己对兵法的理解,并结合狩猎、校场演练的实际经验,加以印证。他言语间并无多少华丽辞藻,却逻辑清晰,带着一种源于实践的确信和年轻人特有的、敢于质疑权威的锐气。巷子很静,只有他的声音和两人轻微的脚步声在回荡。

沈南意安静地听着,并不打断。他虽不习武,但自幼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对于兵家之道亦有相当的理解。他能听出顾西洲话语中那些闪光的、独特的见解,也能察觉其中些许因经验不足而略显理想化的地方。但他并未直接指出,只是在顾西洲间歇时,才偶尔引述一两句《孙子兵法》或《吴子》中的论断,或是提出一个假设性的战场困境,引导他思考更复杂的应对之策。

“……故而,地形、天时、人心,皆为‘势’之组成部分,为将者不可不察。”顾西洲最后总结道,语气颇为自得,随即又看向沈南意,带着求证的意味,“南意,你觉得我这般想,可对?”

沈南意微微颔首,月光洒在他如玉的脸庞上,神情平和:“《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能于古人成法之外,结合己身体悟,思索‘势’之运用,已窥兵家堂奥。然则知易行难,战场非纸上谈兵,真正的‘审势’、‘造势’,还需日后于实战中细细磨砺。”

他的肯定让顾西洲眼中光彩更盛,而后面那句提醒,又让他收敛了些许得意,认真点头:“我明白。父亲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为将者一言一行,皆系麾下儿郎性命,不可不慎。”他说这话时,脸上那份属于少年的跳脱稍稍褪去,显露出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责任感。

这时,一阵夜风穿巷而过,带着料峭春寒。沈南意下意识地拢了拢披风,轻轻咳嗽了一声。他体质偏弱,尤其畏寒,在这夜深露重之时,难免有些不适。

顾西洲立刻停下话语,关切地看向他:“冷了?”他毫不犹豫地解下自己那件石青色锦袍外的玄色缂丝斗篷,那斗篷内里絮着厚厚的丝绵,十分暖和,不容分说地披在沈南意肩上,“穿着,你身子单薄,莫要着凉。”

带着顾西洲体温的暖意瞬间包裹住沈南意,斗篷上还沾染着主人身上淡淡的、混合了阳光与青草的气息,以及一丝极淡的、校场尘土与皮革的味道。沈南意微微一怔,想要推拒:“我不冷,你……”

“我火力壮,不怕冷!”顾西洲打断他,顺手帮他将斗篷的前襟拢好,系带的动作有些笨拙,却异常认真,“你看你,手都是凉的。”他的指尖不经意擦过沈南意的手背,那触感温热而粗糙,是长期握缰挽弓留下的印记。

沈南意不再坚持,任由那宽大温暖的斗篷将自己包裹。那股暖意似乎不仅驱散了身体的微寒,也悄然熨帖了心底那丝因未来不确定而产生的细微褶皱。他低声道:“多谢。”

“你我之间,何须言谢。”顾西洲浑不在意地摆摆手,重新提起灯,“走吧,送你回府。后日我们去杏花坞,我已让人备好了食盒,都是你喜欢的清淡口味。”

两人继续前行,话题从兵法转到了杏花坞的景致,又聊起了太学里某位先生新近的诗作,顾西洲虽不善此道,却也能品评一二,偶尔冒出几句略显直白却切中要害的评语,常惹得沈南意眼底浮现清浅笑意。

月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交织在青石板上。一盏雅致的宫灯,一盏清丽的荷灯,并两袭渐渐融合在夜色中的身影,构成了这上元良夜,最静谧而温暖的尾声。

回到太傅府门前时,已是月上中天。府门前的石狮子在月色下肃立,门檐下悬挂的灯笼散发着昏黄温暖的光。顾西洲将沈南意送至阶前。

“快进去吧,外面风凉。”顾西洲看着他,顿了顿,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巧的锦囊,塞到沈南意手中,“这个给你。今日在灯市上偶然看到的,觉得你会喜欢。”

沈南意打开锦囊,里面是一块未经雕琢的天然鸡血石印章料,色泽沉郁,其间丝丝缕缕的鲜红如同血管般分布,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石质极佳,是上品的昌化鸡血。

“听闻你前日摔坏了常用的那方印,这个正好补上。”顾西洲笑道,“虽不及你那些田黄、芙蓉名贵,但这血色,像不像我们昨日在西山看到的晚霞?”

沈南意摩挲着那块微凉的石头,触手生温。他抬头,看着顾西洲在灯笼光影下格外清晰的眉眼,心中暖流涌动,最终只化作一句:“很好看。我很喜欢。”

“喜欢就好!”顾西洲笑容灿烂,朝他挥挥手,“那我走了!”说完,他转身,提着那盏麒麟灯,大步流星地融入夜色之中,背影挺拔,步履轻快,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沈南意站在府门前,直到那身影彻底消失在街角,才拢了拢身上带着余温的斗篷,握着那方鸡血石,转身轻轻叩响了门环。门内传来老仆熟悉的、略带睡意的应答声。

檐下的燕子巢穴里,传来几声模糊的啾鸣。他抬头望了望那轮清澈的明月,心中一片宁和。至少在此刻,春光未老,故人依旧,所有的约定都散发着可期的芬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