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雪的女儿2 太阳焰星 > 第812章 60 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

暮春时节的西蜀青崖山总被绵密的雨丝缠裹,云气在黛色峰峦间漫溢,将千年古刹净居寺笼成一幅晕染的水墨。檐角铜铃被风拂得轻响,檐下悬着的七盏琉璃灯沾了雨珠,在昏蒙天光里泛着细碎的暖光。佛堂前的两株古孔雀杉已逾百年,枝叶间垂落的雨帘中,忽然传来一阵轻缓的木屐踏水声,伴着衣料扫过湿苔的微响。

来人是栖云涧的药女灵汐,一身月白粗布襦裙被山雨打湿了下摆,贴在纤细的脚踝上,露出的裙角还沾着几片深绿的车前草叶。她梳着双丫髻,发间别着两支素银簪子,簪尾坠着的极小珍珠被雨雾润得发亮,随着她的脚步轻轻晃动。她的肤色是常年在山间采药晒出的浅蜜色,眉眼却生得极清润,左眼尾有一颗淡褐色的小痣,笑时会跟着弯成月牙形。此刻她眉头微蹙,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竹编药篮,篮沿用蓝布仔细裹着,隐约能看见里面露出的几株带露的金线莲——那是她今早冒雨在鹰嘴崖寻到的,本想带给寺里体弱的觉能师父,却没承想刚到佛堂外,就听见里面传来压抑的啜泣声。

灵汐放轻脚步,顺着敞开的朱红佛堂门往里望。殿内供着一尊丈高的孔雀大明王菩萨像,金身被常年的香火熏得泛着温润的光泽,菩萨双目微垂,身后展开的百羽屏羽上,每一根翎羽都刻着细密的经文,在殿内烛火的映照下,仿佛有流光在羽尖流转。而在菩萨像前的蒲团上,正跪着一个身穿湖蓝锦缎褙子的少女,乌黑的长发散落在肩后,发间插着的赤金累丝嵌红宝石步摇歪在一边,显然是匆忙间没顾上整理。

那少女约莫十五六岁的年纪,面容极是娇美,只是此刻脸色苍白得像宣纸,眼眶红肿得几乎睁不开,双手紧紧攥着胸前的银锁片,指节都泛了白。她的啜泣声断断续续,混着殿外的雨声,听着格外让人心疼。灵汐犹豫了片刻——她素来不爱管旁人闲事,可看着少女这般模样,终究还是忍不住,轻轻推了推门,低声问道:“姑娘,你怎么了?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那少女被突然的声音吓了一跳,猛地回过头来。她的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像沾了晨露的蝶翼,一眨就落了下来,砸在身前的青砖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看清灵汐的模样后,先是警惕地缩了缩肩膀,随即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眼圈更红了,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你……你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我叫灵汐,是栖云涧的药女,常来寺里给师父们送药。”灵汐走到她身边,将药篮放在一旁的供桌上,顺手拿起桌边的铜壶,倒了一杯温水递过去,“看你哭了许久,怕是身子都要冻着了。先喝点热水暖暖吧。”

少女迟疑了一下,还是接过了杯子。她的手指纤细修长,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指腹却有些泛白——想来是平日里养尊处优,没吃过什么苦。她捧着杯子,小口啜饮着温水,目光落在灵汐沾着草叶的裙角上,声音软了些:“我叫苏绾,是山下苏家镇的。我……我是来求菩萨保佑我弟弟的。”

“你弟弟怎么了?”灵汐在她身边的蒲团上坐下,目光落在苏绾攥紧的银锁片上——那锁片上刻着一个“安”字,边缘还缠着几根细小的红绳,显然是常被人摩挲。

苏绾听到“弟弟”两个字,眼泪又忍不住涌了上来。她放下杯子,双手合十,对着孔雀大明王菩萨像深深鞠了一躬,才转过头对灵汐说:“我弟弟叫苏昀,今年才八岁。前几日他跟着家里的老管家去镇上买糖糕,路上突然就晕倒了,大夫来看了,说是得了‘哑瘴’,醒了之后就再也说不出话,连水都喝不进去。我爹娘带着他去了好几个县城的医馆,都没人能治。后来有个游方的道长说,净居寺的孔雀大明王菩萨最是慈悲,能驱邪消灾,我就瞒着爹娘,自己雇了马车来这里求菩萨……可我求了一上午了,菩萨怎么还不显灵呢?”

她说着,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细不可闻,双手紧紧抓着蒲团的边缘,指腹都蹭得发红。灵汐听着,心里也跟着一沉——“哑瘴”是西蜀山间常见的恶疾,多是因吸入了腐叶瘴气所致,若是轻症,用金线莲配着蝉蜕熬药还能治,可若是重症,确实难治。她看着苏绾泛红的眼睛,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母亲得了急病,她也是这样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在菩萨像前跪了整整一夜。

“姑娘,你别太着急。”灵汐放缓了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温和,“菩萨虽慈悲,但也需我们自己尽力。我是药女,或许能帮你看看你弟弟的情况。你家在苏家镇哪里?若是方便,我明日可以随你下山一趟。”

苏绾猛地抬起头,眼睛里瞬间亮了起来,像是暗夜里突然燃起的烛火。她抓住灵汐的手,指尖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真的吗?你真的能治我弟弟的病?我家就在苏家镇东头的苏家大院,红漆大门,门口挂着两个石狮子。只要你能治好我弟弟,我爹娘一定会好好谢你的!”

灵汐被她抓得有些疼,却没挣开,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我不敢说一定能治好,但我可以试试。不过我有个条件——你得先好好吃饭,再找个地方歇一歇。你看你,眼睛都哭肿了,若是自己先垮了,怎么照顾你弟弟?”

苏绾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松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擦了擦眼泪,嘴角微微弯起一点弧度。她这一笑,眉眼间的愁绪散了些,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看着竟有几分娇憨。“谢谢你,灵汐姑娘。我听你的,我这就去寺里的斋堂吃点东西。对了,你刚才说你是来送药的,是给哪位师父送的?”

“是给觉能师父送金线莲的。他前几日淋了雨,咳嗽一直没好。”灵汐指了指供桌上的药篮,“不过现在看来,得等明日回来再送了。”

苏绾顺着她的手指看去,看到篮里的金线莲,眼睛又是一亮:“金线莲?我娘说过,这是极珍贵的药材,能清热润肺。我这里有一些银钱,你若是不嫌弃,我可以先给你买这些药材的钱,就当是……就当是我请你下山的谢礼。”她说着,就伸手去解腰间的荷包,那荷包是用明黄色的云锦做的,上面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一看就价值不菲。

灵汐连忙按住她的手,摇了摇头:“姑娘,我不是为了钱才帮你。这些药材是我采来给师父的,不能要你的钱。若是你弟弟的病能好,比什么都强。”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再说,我明日下山,还得借你家的马车呢,算起来,还是我占了你的便宜。”

苏绾看着灵汐清澈的眼睛,心里忽然一暖。她从小在镇上长大,见惯了旁人因她家有钱而阿谀奉承的模样,还是第一次遇到像灵汐这样,不求回报就愿意帮她的人。她咬了咬唇,把荷包又系好,轻声说:“那……那我明日一早就来这里找你,我们一起下山。”

灵汐点了点头,刚想说些什么,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两人同时抬头望去,只见一只色彩斑斓的孔雀正站在佛堂前的孔雀杉枝上,尾屏半开,翠绿的羽毛上沾着雨珠,在天光下泛着虹彩。那孔雀对着殿内的菩萨像叫了两声,声音清亮,像是在回应什么。

苏绾看着那只孔雀,忽然愣住了,眼泪又慢慢涌了上来,却不再是之前的悲伤,而是带着几分激动和希望。她对着孔雀深深鞠了一躬,又转过身对着孔雀大明王菩萨像拜了拜,声音带着哽咽,却格外坚定:“菩萨,我知道您听到我的祈求了。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弟弟,也会记住灵汐姑娘的恩情。若是弟弟能好起来,我以后每年都会来这里,给您添香油,给您打扫佛堂。”

灵汐看着她虔诚的模样,又看了看枝头上的孔雀,嘴角也轻轻扬了起来。她想起小时候母亲常说的话,心诚则灵,或许这只突然出现的孔雀,就是菩萨给苏绾的一点慰藉。她站起身,拿起药篮,对苏绾说:“时候不早了,我先带你去斋堂吧。寺里的素面做得极好,配着腌菜,很开胃。”

苏绾点了点头,也跟着站起身,仔细理了理散乱的头发,把歪掉的步摇重新插好。她跟着灵汐走出佛堂,殿外的雨已经小了些,细密的雨丝落在脸上,带着几分清凉。孔雀杉的枝叶间,那只孔雀还站在那里,尾屏轻轻晃动,像是在目送她们离开。

“灵汐姑娘,你说……那只孔雀,是不是菩萨派来的?”苏绾一边走,一边小声问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

灵汐看了看枝头上的孔雀,又看了看苏绾眼里的光,笑着说:“或许是吧。不过不管是不是,只要你不放弃,你弟弟一定会好起来的。”

苏绾重重地点了点头,握紧了手里的银锁片。阳光从云缝里透出来一点,落在她的发间,赤金步摇上的红宝石闪着细碎的光。她抬头望向净居寺后山的方向,那里云气缭绕,隐约能看见几株开得正艳的杜鹃,像撒在绿毯上的胭脂。她在心里默默念着: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求您一定要保佑我弟弟,求您让他快点好起来。

灵汐看着她的侧脸,心里忽然觉得,或许这趟下山,不仅能帮到苏绾的弟弟,也能让自己想起一些早已被遗忘的往事。她低头看了看药篮里的金线莲,叶片上的雨珠轻轻滚动,像是一颗颗透明的泪滴。山间的风又吹了起来,檐角的铜铃再次响起,清脆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伴着远处隐约的鸟鸣,像是一首温柔的祈愿曲。

第二日天还未亮透,净居寺的晨钟就伴着山间的雾气悠悠荡开。灵汐背着收拾好的药箱走出寮房时,就见苏绾已站在佛堂前的孔雀杉下等候,湖蓝褙子外多披了件银狐毛镶边的披风,想来是怕晨间山风凉。她发髻梳得整整齐齐,赤金步摇用红绳仔细固定过,再不见昨日的慌乱,见灵汐过来,立刻迎上前,手里还提着个食盒:“灵汐姑娘,我从镇上带了些热包子,有豆沙和青菜馅的,你先垫垫肚子。”

灵汐接过食盒,指尖触到温热的木盒,心里也暖了几分。两人并肩往山下行,晨雾在脚边漫开,沾湿了灵汐的布履,也打湿了苏绾披风的下摆。行至半山腰时,忽然听见林间传来簌簌响动,苏绾吓得往灵汐身边靠了靠,却见一只灰褐色的小松鼠叼着颗松果从草丛里窜出,见了人也不怕,反倒停下来看了她们两眼,才蹦跳着爬上了松树。

“原来只是只小松鼠。”苏绾松了口气,抬手拍了拍胸口,脸上露出几分羞赧,“我从小就怕这些活物,昨日见着佛堂前的孔雀,还是强撑着没躲开呢。”

灵汐闻言笑了笑,指了指前方不远处的溪流:“过了那道溪,再走半个时辰就能到苏家镇了。你弟弟若是醒着,说不定正盼着你回去呢。”

苏绾眼睛一亮,脚步也加快了些。溪边的石板桥被晨露润得发滑,灵汐扶着苏绾走过桥时,瞥见溪水里游着几尾红鲤,鳞片在晨光下泛着细碎的光。她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常带她来溪边浣药,那时溪水比现在更清,还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上缠着绿苔。

赶到苏家大院时,太阳已升得有些高了。朱红大门旁的石狮子被阳光照得发亮,门房见了苏绾,连忙迎上来:“小姐,您可算回来了!老爷夫人正急着找您呢!”

苏绾没顾上和门房多说,拉着灵汐就往里走。穿过栽满牡丹的庭院,就见正屋门口站着一对中年夫妇,男子身穿藏青绸缎长衫,面容儒雅,只是眉宇间满是愁绪;女子穿着藕荷色绣兰纹的旗袍,鬓边插着支玉簪,眼眶红肿,显然也是一夜未眠。

“绾绾,你昨日去哪了?可把爹娘急坏了!”妇人快步上前,拉住苏绾的手,语气里满是担忧,又看向灵汐,眼中带着几分疑惑,“这位是?”

“娘,她是灵汐姑娘,是栖云涧的药女,能治昀昀的病!”苏绾连忙解释,又转向灵汐,“灵汐姑娘,这是我爹娘。”

苏父苏母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几分希冀,又带着几分不确定。苏父上前一步,拱手道:“灵汐姑娘,多谢你愿意来帮小儿看病。只是先前几位大夫都束手无策,不知姑娘可有把握?”

灵汐理解他们的顾虑,温和地说:“苏老爷放心,我不敢说有十足把握,但会尽力一试。先让我看看苏昀的情况吧。”

众人连忙领着灵汐进了内屋。房间里弥漫着淡淡的药味,靠窗的床上躺着个小男孩,身穿白色小褂,小脸苍白得没有血色,双眼紧闭,呼吸有些微弱。灵汐走到床边,先伸手搭在苏昀的手腕上,指尖触到孩子冰凉的皮肤,心里微微一沉。她又仔细看了看苏昀的舌苔,再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才站起身说:“苏昀是吸入了腐叶瘴气,毒气郁结在喉间,才说不出话,也咽不下东西。我需要金线莲、蝉蜕、川贝,还有栖云涧特有的雾中花,熬成药汁,用小勺慢慢喂他喝。”

“金线莲和川贝家里有,可这雾中花……”苏母皱起眉头,“我们从未听过这种药材。”

“雾中花生在栖云涧的悬崖边,只有清晨有雾时才会开花,我今日来时没带,得回去采。”灵汐说,“苏夫人可以先把金线莲和蝉蜕泡在温水里,我去去就回。”

苏绾立刻道:“我跟你一起去!我也能帮着找找!”

灵汐想了想,点头同意。两人匆匆吃过午饭,就又往栖云涧赶。此时山间的雾已散了大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灵汐带着苏绾走到一处悬崖边,指着崖壁上几簇白色的小花说:“那就是雾中花,花瓣上带着露珠时药效最好。”

苏绾看着那陡峭的崖壁,心里有些发怵,却还是咬了咬牙:“我帮你递篮子。”

灵汐系好绳索,慢慢往下爬。崖壁上的石头有些滑,她小心翼翼地伸手去摘雾中花,指尖刚碰到花瓣,就听见上方传来苏绾的惊呼:“灵汐姑娘,小心!”

灵汐抬头一看,只见一块碎石从崖上滚落,她连忙往旁边躲,却还是被碎石蹭到了胳膊,顿时传来一阵刺痛。她咬着牙,摘下几簇雾中花放进腰间的小竹篮里,才慢慢爬了上去。

“灵汐姑娘,你没事吧?”苏绾连忙上前,看到灵汐胳膊上的擦伤,眼圈立刻红了,“都怪我,没看好上面的石头。”

“没事,一点小伤。”灵汐不在意地笑了笑,把雾中花拿出来,“你看,都摘到了,这下能给苏昀熬药了。”

两人拿着雾中花赶回苏家时,天已经快黑了。灵汐立刻进了厨房,将药材一一洗净,放进陶罐里,用文火慢慢熬煮。苏绾守在一旁,帮着添柴,看着陶罐里的药汁慢慢变成浅褐色,心里满是期待。

药熬好后,灵汐端着药碗进了苏昀的房间。她坐在床边,小心地将苏昀扶起来,苏母在一旁帮忙托着孩子的后背。灵汐用小勺舀起一点药汁,吹凉后,轻轻送到苏昀的嘴边。起初苏昀没什么反应,药汁顺着嘴角流了出来,灵汐不气馁,又舀起一勺,耐心地喂着。

喂到第三勺时,苏昀的嘴唇忽然动了动,眼睛也慢慢睁开了一条缝。众人都屏住了呼吸,苏绾激动地抓住母亲的手,指尖微微颤抖。灵汐继续喂药,苏昀竟慢慢咽了下去,虽然动作很缓慢,却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

接下来的几日,灵汐每天都来给苏昀喂药,苏绾也跟着帮忙,学着如何照顾弟弟。苏昀的气色渐渐好了起来,能慢慢睁开眼睛,偶尔还能发出微弱的声音。苏父苏母看在眼里,对灵汐感激不已,时常留她在家吃饭,还拿出银钱感谢她,都被灵汐婉拒了。

第七天清晨,灵汐像往常一样来喂药。刚把药勺送到苏昀嘴边,就听见孩子用微弱却清晰的声音说:“姐姐……药……苦……”

所有人都愣住了,随即苏母忍不住哭了出来,苏父也红了眼眶,苏绾更是激动地抱住灵汐,哽咽着说:“灵汐姑娘,昀昀能说话了!他能说话了!”

灵汐也笑了,眼里泛起一丝泪光。她摸了摸苏昀的头,温和地说:“苦就对了,苦药才能治病。等病好了,姐姐让你姐姐给你买糖糕吃。”

苏昀点了点头,乖乖地把药喝了下去。

又过了半个月,苏昀已经能下床走路,虽然还不能大声说话,但能清晰地和家人交流了。苏父苏母特意备了厚礼,带着苏绾和苏昀去栖云涧感谢灵汐,却见灵汐正在溪边浣药,身边放着个小小的佛龛,里面供奉着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小像。

“灵汐姑娘,大恩不言谢,这点薄礼请你一定要收下。”苏母把礼盒递过去。

灵汐还是摇了摇头,指了指佛龛:“我帮苏昀,也是受菩萨指引。你们若是真心感谢,不如多去净居寺给孔雀大明王菩萨添些香油,保佑更多人平安健康。”

苏父苏母恍然大悟,连忙点头:“姑娘说得是,我们一定会去的。”

苏绾拉着苏昀走到灵汐身边,苏昀仰着小脸,认真地说:“灵汐姐姐,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样,帮别人治病。”

灵汐笑了,摸了摸他的头:“好啊,那你要好好读书,也要多了解草药知识。”

阳光洒在溪面上,泛着粼粼的波光。苏家人向灵汐告别后,往净居寺的方向走去,一路上,苏绾小声对苏昀说:“昀昀,你要记住,是孔雀大明王菩萨保佑你,还有灵汐姐姐救了你,以后一定要做个善良的人,帮助别人。”

苏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心里默默念着: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

而灵汐站在溪边,看着苏家人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佛龛里的菩萨像,嘴角露出了温暖的笑容。山间的风轻轻吹过,带来了花草的清香,也仿佛带来了菩萨的庇佑,笼罩着这片宁静的土地,保佑着这里的人们平安喜乐。

秋意渐浓时,栖云涧的枫叶染上了胭脂色,层层叠叠铺在山间小径上,踩上去簌簌作响。灵汐背着药篮刚从鹰嘴崖采完野党参下来,就见溪畔的老槐树下站着个熟悉的身影——苏绾穿着一身浅橙色夹袄,墨发挽成简单的双环髻,发间只别了支碧玉簪,比春日初见时少了几分娇怯,多了些沉稳。她身旁跟着个蹦蹦跳跳的小男孩,正是已经痊愈的苏昀,穿着宝蓝色小袄,手里攥着个布偶兔子,一双眼睛亮晶晶的,见了灵汐就欢快地跑过来:“灵汐姐姐!”

灵汐笑着蹲下身,摸了摸苏昀的头:“昀昀怎么来了?今日不用跟着先生读书吗?”

“先生说我最近功课好,放我半日假,我就拉着姐姐来给你送东西啦!”苏昀献宝似的从怀里掏出个纸包,打开来是几块用油纸裹着的桂花糕,还带着淡淡的香气,“这是娘亲手做的,说灵汐姐姐喜欢吃甜的。”

苏绾走上前,手里也提着个竹篮,里面放着一坛蜂蜜和几匹细布:“前几日家里的蜂场收了新蜜,娘让我给你带来些,泡水喝能润喉。还有这几匹布,颜色素净,做件新袄子正好过冬。”

灵汐看着两人递来的东西,心里暖意融融。她知道苏家人素来实诚,若是执意推辞,反倒让他们不安,便笑着收下:“那我就不客气了,多谢苏夫人和你们姐妹俩。快随我回寮房坐,我给你们泡新采的云雾茶。”

三人沿着溪边往寮房走,溪水比春日时浅了些,露出底下圆润的鹅卵石,偶尔有几尾小鱼游过,引得苏昀驻足观看。灵汐的寮房就在涧边的竹林旁,屋顶盖着青瓦,门前种着几株菊花,黄的、白的开得正盛,空气中满是菊香。

进了寮房,灵汐忙着烧水沏茶,苏绾则帮着收拾桌上散落的草药,苏昀好奇地围着墙角的药柜转,指着上面贴着的标签小声念:“金线莲、蝉蜕、川贝……这些都是之前给我治病用的药吗?”

“是啊,”灵汐端着茶过来,放在桌上,“每种草药都有它的用处,就像金线莲能清热,蝉蜕能利咽,搭配在一起,才能治好你的病。”

苏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木牌,上面刻着“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几个字,边缘还打磨得光滑圆润:“灵汐姐姐,你看!这是我让爹找人刻的,我每天都带着,就像菩萨一直在保佑我一样。”

灵汐看着木牌,眼里泛起温柔的光:“昀昀有心了。菩萨虽在远方,但只要我们心怀善念,多做善事,就是对菩萨最好的感恩。”

苏绾喝了口茶,轻声说:“灵汐姑娘,其实我们今日来,还有件事想跟你说。前几日镇上的李大夫要去邻县行医,想找个人接替他的医馆。爹娘商量着,觉得你医术好,又心善,若是愿意去镇上开医馆,既能方便乡亲们看病,也不用再辛苦地往山里跑。我们已经跟李大夫说好了,他的医馆可以低价转给你,你若是愿意,我们还能帮着收拾打理。”

灵汐愣了愣,她从未想过离开栖云涧。这些年,她习惯了山间的宁静,习惯了与草药为伴,可一想到镇上那些看不起病的乡亲,想到苏昀当初求医无门的窘迫,心里又有些动摇。

苏昀见灵汐沉默,拉了拉她的衣角,小声说:“灵汐姐姐,你去镇上好不好?这样我就能经常去找你,还能跟着你学认草药,以后也当一个能治病救人的大夫。”

看着苏昀期盼的眼神,又想起苏家人的善意,灵汐心里的犹豫渐渐消散。她轻轻点了点头:“好,我愿意去镇上开医馆。只是我这寮房里的草药和东西,还得麻烦你们帮着搬过去。”

苏绾和苏昀都高兴得跳了起来,苏昀更是抱着灵汐的胳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说要帮她收拾药柜,说要在医馆门口种上菊花,说得满脸都是憧憬。

几日后,在苏家人的帮忙下,灵汐的医馆顺利开了起来。医馆就开在苏家镇的中街,门口挂着块木牌,上面写着“灵汐医馆”四个大字,字体清秀。医馆里收拾得干净整洁,靠窗的位置摆着张桌子,供病人候诊,里间则放着药柜和煎药的陶罐。开业那天,苏父苏母带着苏绾苏昀来了,镇上的乡亲们也都来道贺,送来了鸡蛋、红糖,还有人送来几盆绿植,把医馆装点得格外热闹。

灵汐穿着一身干净的月白襦裙,站在医馆门口,对着乡亲们拱手道谢:“多谢大家来捧场,以后若是有个头疼脑热,随时来医馆找我,我一定尽力诊治。”

日子一天天过去,灵汐的医馆生意越来越好。她医术好,收费又低,对穷苦的乡亲更是时常免费赠药,很快就赢得了镇上所有人的信任。苏昀每天放学都会来医馆帮忙,学着分拣草药、擦拭药柜,偶尔还会跟着灵汐去山间采药,认得了不少草药,说起草药的功效来也头头是道。苏绾则常常来医馆帮忙打理杂事,有时还会带些家里做的吃食,给灵汐改善伙食。

这年冬天,一场大雪覆盖了苏家镇,气温骤降,不少老人和孩子都得了风寒。灵汐忙得脚不沾地,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苏绾看在眼里,心里十分心疼,便每天早早地来医馆,帮着熬药、照顾病人,苏昀也放了寒假,跟着姐姐一起帮忙,小小的身影在医馆里穿梭,端水、递药,做得有模有样。

一日傍晚,雪还在下,灵汐刚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正准备收拾医馆,就见门外走进来一个老妇人,穿着单薄的棉袄,冻得瑟瑟发抖,手里还牵着个小女孩,孩子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显然是冻坏了。

“大夫,求求你救救我的孙女吧!”老妇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她爹娘去外地做工了,就我带着她,这几日她一直发烧咳嗽,我实在没钱看大夫,只能来求你了!”

灵汐连忙扶起老妇人,把祖孙俩让进医馆,给她们倒了杯热水:“老人家快起来,别冻着了。我先给孩子看看,钱的事不用急。”

她给小女孩诊了脉,又看了看喉咙,眉头微微皱起:“孩子是得了重风寒,还伴有肺热,得赶紧喝药。我这就给她煎药,你们先在这儿暖和暖和。”

灵汐忙着煎药,苏绾则找来自己的厚棉袄,给小女孩穿上,又拿出点心给祖孙俩吃。老妇人看着眼前的情景,眼里满是感激,不停地道谢:“谢谢大夫,谢谢姑娘,你们都是好人,都是菩萨派来救我们的。”

小女孩喝了药,又在医馆里暖和了一会儿,脸色渐渐红润起来,也有了精神,拉着老妇人的手,小声说:“奶奶,我不难受了,这位姐姐的药好甜。”

灵汐看着小女孩恢复了活力,心里也十分欣慰。她又给老妇人拿了些感冒药和退烧药,叮嘱道:“这药每日喝两次,喝三天就能好。天冷了,别让孩子再冻着,多给她穿点衣服,煮点姜汤喝。”

老妇人接过药,千恩万谢地离开了。苏绾看着窗外的雪,轻声说:“灵汐姑娘,你看,你现在帮助了这么多人,就像当初你帮助我们一样。”

灵汐笑了笑,目光落在医馆墙上挂着的孔雀大明王菩萨画像上——那是苏绾特意找人画的,画像上的菩萨依旧双目微垂,慈悲温和。她在心里默默念道: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多谢您的指引,让我能尽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苏昀忽然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画,上面画着灵汐、苏绾,还有他自己,旁边还画着一座小小的医馆,医馆门口开满了菊花,天空中还有一只彩色的孔雀。“灵汐姐姐,你看我画的!以后我们永远都在一起,一起帮大家治病,好不好?”

灵汐蹲下身,摸了摸苏昀的头,眼里满是温柔:“好,我们永远都在一起,一起治病救人,让所有人都能平安健康。”

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医馆的屋檐上,堆积出厚厚的一层,像是给医馆盖了层白绒毯。医馆里,烛火摇曳,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也照亮了墙上的菩萨画像。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清香和淡淡的暖意,偶尔传来苏昀欢快的笑声,还有灵汐和苏绾温柔的交谈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灵汐的医馆成了苏家镇最热闹也最温暖的地方。每年春日,苏家人都会陪着灵汐去净居寺给孔雀大明王菩萨添香油,佛堂前的孔雀杉依旧枝繁叶茂,偶尔还能看见孔雀停在枝头,尾屏展开,在阳光下泛着绚丽的光彩。灵汐看着菩萨慈悲的面容,总会在心里默默念着那句熟悉的话: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她知道,是菩萨的指引,让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让她收获了亲情、友情,还有帮助他人的快乐。而这份温暖与善意,会像山间的溪流一样,永远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灵。

春去秋来,转眼又是三年。苏家镇的中街依旧热闹,灵汐医馆门前的两株海棠树已长得枝繁叶茂,每年春日都会缀满粉白的花朵,风吹过时,花瓣簌簌落在青石板路上,像是铺了层胭脂雪。这日清晨,灵汐刚把医馆的门打开,就见一个穿着青布短衫的少年背着竹筐站在门口,眉眼间带着几分熟悉的青涩——正是已经十二岁的苏昀。

他比三年前高了大半头,原本稚嫩的脸庞长开了些,下颌线变得清晰,只是那双眼睛依旧亮晶晶的,像藏着星星。竹筐里装着刚采的新鲜薄荷和蒲公英,叶子上还沾着晨露,他笑着把竹筐递过去:“灵汐姐姐,今早去后山采的,你看看还新鲜不?前几日李婶说她孙子总咳嗽,用薄荷煮水喝正好。”

灵汐接过竹筐,指尖触到带着凉意的草叶,笑着点头:“新鲜得很,辛苦你了。快进来,我刚煮了绿豆汤,放了些冰糖,正好解解暑。”

苏昀应了声,跟着灵汐走进医馆。医馆比三年前更热闹了些,靠墙的架子上摆着乡亲们送来的锦旗,红底金字写着“妙手仁心”“济世救人”,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上面,泛着温暖的光。里间传来细碎的说话声,苏绾正帮着一位老大娘包扎伤口,她穿着淡紫色的布裙,头发挽成了简单的发髻,发间插着支珍珠簪,比三年前多了几分温婉从容。

“绾绾姐,张大娘的手怎么样了?”苏昀走过去,看着老大娘手上的伤口,眼里满是关切。

苏绾笑着抬头,手里的动作没停:“就是被柴火烫伤了点,涂了药膏,过几日就好了。你这孩子,每天都这么早去采药,也不怕累着。”

“不累!”苏昀挺直腰板,“灵汐姐姐说,多认些草药,以后才能帮更多人治病。我以后要像灵汐姐姐一样,做个好大夫。”

灵汐端着绿豆汤过来,听着苏昀的话,眼里满是欣慰。这三年来,苏昀几乎每天都来医馆帮忙,认草药、记药方、帮病人抓药,做得有模有样,连镇上的老大夫都夸他有天赋。

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背着个妇人跑了进来,满脸焦急:“灵汐大夫!快救救我娘子!她今早突然肚子疼得厉害,还吐了好几次!”

灵汐连忙放下碗,上前查看。妇人脸色苍白,额头满是冷汗,蜷缩在汉子怀里,气息有些微弱。灵汐摸了摸她的脉搏,又问了些症状,眉头微微皱起:“像是急性肠痈,得赶紧施针止痛,再熬药喝。苏绾,你去把我放在里屋的针包拿来;苏昀,你去把药柜第三层的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抓三钱,再拿些甘草。”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苏绾很快拿来针包,灵汐取出银针,在妇人的穴位上轻轻刺入,动作熟练而沉稳。苏昀则认真地抓着药,每一味药都仔细称重,生怕出错。汉子在一旁看着,手心里满是汗,嘴里不停念叨:“菩萨保佑,一定要让我娘子好起来……”

半个时辰后,妇人的疼痛渐渐缓解,脸色也好看了些。灵汐把熬好的药端过来,让汉子喂她喝下,又叮嘱道:“这药每日喝三次,连着喝五天。这几日别让她吃油腻的东西,多喝些小米粥。若是还有不舒服,随时来医馆找我。”

汉子连忙道谢,从怀里掏出钱袋,却发现里面的银子不够,脸色顿时涨红:“灵汐大夫,我……我今日出来得急,带的银子不够,能不能……能不能先欠着?我明日一定送来!”

灵汐笑着摆摆手:“无妨,银子的事不急,先让你娘子好好养病。”

汉子感激涕零,背着妇人慢慢走了。苏昀看着他们的背影,小声说:“灵汐姐姐,你又没收钱。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五个了。”

灵汐摸了摸他的头,轻声说:“他们也不容易,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我们开医馆,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看上病,不是吗?”

苏绾也点头:“灵汐姑娘说得对。前几日我去净居寺,觉能师父还说,你做的这些善事,菩萨都看在眼里呢。”

提到净居寺,灵汐忽然想起,明日就是观音诞,每年这个时候,她都会去寺里给孔雀大明王菩萨添香油。她转头对苏绾和苏昀说:“明日观音诞,我们一起去净居寺吧。正好让昀昀也去拜拜菩萨,感谢菩萨一直保佑我们。”

两人都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日天还没亮,三人就收拾好东西出发了。清晨的山间还带着薄雾,空气清新,满是花草的香气。苏昀走在最前面,像只欢快的小鸟,一会儿指着路边的野花,一会儿又跑去追蝴蝶,苏绾跟在后面,时不时叮嘱他慢点跑,灵汐则走在最后,看着两人的身影,嘴角满是笑意。

到了净居寺,佛堂里已经挤满了香客。孔雀大明王菩萨像前的香炉里插满了香,烟雾缭绕,空气中满是香火的味道。灵汐带着苏绾和苏昀走到蒲团前,跪下磕了三个头,在心里默默念道:“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感谢您一直保佑苏家镇的乡亲们平安健康,也保佑苏昀能早日成为一名好大夫。”

苏昀也学着灵汐的样子,认真地磕了三个头,小声念叨:“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求您保佑灵汐姐姐和姐姐平安,保佑我能快点学会所有的医术,帮大家治病。”

苏绾看着两人虔诚的模样,也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喜乐。

拜完菩萨,三人正要离开,觉能师父忽然走了过来。他穿着灰色的僧袍,手里拿着一串佛珠,面容慈祥:“灵汐施主,好久不见。”

灵汐连忙行礼:“觉能师父,您身体还好吗?”

“好得很,多亏了你之前送的金线莲。”觉能师父笑着点头,又看向苏绾和苏昀,“这两位施主,就是苏家镇的苏姑娘和苏小施主吧?”

苏绾和苏昀连忙行礼。觉能师父看着苏昀,眼里满是赞许:“苏小施主小小年纪,就有一颗济世救人的心,将来定能有大作为。”

苏昀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脸上泛起红晕。

几人在寺里聊了一会儿,觉能师父忽然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医书,递给灵汐:“这是老衲年轻时偶然得到的,里面记载了许多治疗疑难杂症的药方,或许对你有用。你心善,又有医术,这本医书交给你,定能帮助更多人。”

灵汐接过医书,双手有些颤抖。书页已经有些磨损,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能看出是前人精心抄写的。她连忙道谢:“多谢觉能师父,我一定会好好研读,不辜负您的期望。”

离开净居寺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山间的雾早已散去,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苏昀拿着灵汐给他买的糖糕,一边吃一边说:“灵汐姐姐,有了这本医书,你就能治好更多人的病了!以后我们医馆肯定会更热闹!”

灵汐笑着点头:“是啊,以后我们一起努力,让苏家镇的每个人都能健健康康的。”

苏绾看着两人,轻声说:“我也会帮你们的。以后医馆的杂事都交给我,你们就专心治病、研究药方。”

三人并肩走在山间的小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悠扬而肃穆,像是在为他们祈福。灵汐看着身边的苏绾和苏昀,又想起医书里的药方,心里满是希望。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心怀善念,就一定能帮助更多的人,也一定能让这份温暖与善意,永远传递下去。

回到苏家镇时,夕阳已经染红了半边天。医馆门前的海棠树在夕阳下泛着金色的光,乡亲们看到他们回来,都热情地打招呼。灵汐站在医馆门口,看着眼前熟悉的景象,在心里再次默念:“南无孔雀大明王菩萨,感谢您的指引与保佑,愿世间所有善良的人,都能平安喜乐,无病无灾。”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灵汐医馆成了苏家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灵汐用觉能师父给的医书,治好了许多之前难治的病症;苏昀渐渐长大,成了灵汐的得力助手,能独立给病人看病抓药;苏绾则把医馆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组织乡亲们一起行善,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每年观音诞,三人都会一起去净居寺给孔雀大明王菩萨添香油。佛堂前的孔雀杉依旧枝繁叶茂,偶尔还能看到孔雀停在枝头,尾屏展开,在阳光下泛着绚丽的光彩。灵汐知道,这份平静与美好,是菩萨的庇佑,更是所有人用善意与温暖换来的。而这份珍贵的情谊与信念,会像山间的溪流一样,永远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也滋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直到永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