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玄学言论 > 第4章 井中的月光

玄学言论 第4章 井中的月光

作者:梵寂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18 06:00:43 来源:文学城

入秋的落根坡,傍晚总能吹起带着凉意的风。林墨刚把第三章《青雾绕坟》的结尾校订完,手机就响了,这次不是刘道长,而是落根坡村支书老周。

“小林记者,你快来看看吧,村东头那口老井,闹邪了!”老周的声音带着慌促,背景里还能听见几声狗吠。

“老周叔,您别急,慢慢说。”林墨安抚道。他知道那口老井,据说是清朝道光年间挖的,井口是整块青石雕的,井壁爬满了青苔,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喝这井里的水长大,后来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井就闲置了,只在逢年过节时,村民会去井边烧点纸,算是“敬井神”。

“这三天了,每天后半夜,井边都有‘吱呀吱呀’的打水声,像是有人在摇那个老辘轳。”老周的声音压得很低,“昨天晚上我壮着胆子去看,离着井还有十几步,就看见井口飘着个白影子,手里好像还提着个水桶,我一喊,那影子就没了!”

林墨心里一动,这场景倒像极了玄学里说的“魂借物显”。他挂了电话,立刻联系刘道长,两人约在村口的小卖部碰面。

等林墨赶到时,刘道长已经坐在小卖部的门槛上,手里拿着个罗盘,眉头微蹙。“老周说的那口井,是落根坡的‘水脉眼’。”刘道长见他来了,开门见山,“这地方的‘气’,一半靠土,一半靠水,井通着地下河,是魂气流通的通道。”

两人跟着老周往村东头走,夜风吹过玉米地,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有人在背后跟着。老井就藏在一片老槐树林里,月光洒在青石雕的井口上,泛着冷幽幽的光。那只老辘轳孤零零地挂在井架上,木头已经发黑,绳槽里还缠着几缕朽坏的麻绳。

刘道长从布包里掏出一张黄纸,点燃后绕着井口走了一圈,黄纸的烟没有往上飘,反而顺着井口往下沉,像是被什么东西吸了进去。“果然有‘气’困在这里。”刘道长蹲下身,摸了摸井壁的青苔,“这气不凶,就是带着股执念,像是在等什么。”

林墨想起村里的老人说过,老井在民国时期出过事。他转头问老周:“周叔,您知道这井以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老周想了想,一拍大腿:“哦!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民国二十六年,村里有个姓吴的教书先生,是外地来的,住在井边的私塾里。后来日本人打过来,他带着学生往山里跑,半路上被流弹打中了,尸体都没找着。从那以后,就总有人说,半夜能看见吴先生在井边打水。”

“吴先生……”刘道长念叨着这个名字,从布包里拿出三炷香,插在井口的石缝里,“吴先生,要是您有未了的心愿,就借着香火气,给我们个信。”

香刚点燃,井里突然传来“咚”的一声,像是有什么东西掉进了水里。紧接着,老辘轳竟然自己“吱呀”一声转了起来,虽然很慢,却看得清清楚楚。林墨赶紧掏出手机录像,这次镜头没有模糊,反而异常清晰,连辘轳绳槽里的朽木纹路都拍得明明白白。

“水是魂的媒。”刘道长看着转动的辘轳,缓缓开口,“吴先生是外乡人,在落根坡教书十几年,早把这里当成了家。他死在外面,魂找不回身体,就借着这口井的水脉,想‘回’到私塾里来。这辘轳转,是他在‘打水’——以前他教书时,每天早上都要到井边打水,给学生煮茶喝。”

林墨看着那口井,忽然觉得鼻子发酸。一个外乡人,把青春和生命都留在了落根坡,临终前却连“回家”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借着一口老井,重复着生前的习惯,像是在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黎明。

“那我们能帮他吗?”林墨问。

刘道长点点头:“他缺的不是水,是一个‘归处’。明天我们找块木牌,写上他的名字和生平,立在井边,再把他当年教书的私塾旧址清理出来,摆上他的牌位,让他知道,落根坡还记得他,这里就是他的家。”

第二天一早,林墨和刘道长就带着村民忙活起来。私塾旧址就在井边不远处,如今已经成了一片荒地,长满了野草。村民们自发地清理杂草、平整土地,老周还从家里找出了一块旧木板,让村里的木匠刻上了“民国吴先生之位”。

当木牌立在井边,牌位摆进清理好的私塾旧址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井里的水突然变得清澈起来,之前一直萦绕在井口的那股若有若无的凉意,也消失了。当天晚上,老周特意去井边守着,再也没听见打水声,辘轳安安静静地挂在井架上,像是从未动过。

林墨坐在井边,看着月光洒在井面上,泛着粼粼的波光。他想起吴先生,想起那个在战火中消逝的身影,忽然明白了“落叶归根”的另一种含义——不是所有的“根”都在故乡,有些“根”,是扎在自己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的。

刘道长走过来,递给林墨一杯井水。“尝尝,这水现在甜了。”

林墨接过杯子,喝了一口,果然清冽甘甜,带着一股草木的清香。“刘道长,您说吴先生现在……”

“他回家了。”刘道长望着私塾的方向,眼神温和,“魂找到归处,气就散了,以后这口井,只会安安静静地躺着,像个老朋友。”

林墨在文档里写下:

科学能解释井水的化学成分,却无法解读那辘轳转动背后的等待。当吴先生的气借着井水传递执念时,他等待的不是一杯茶,而是一个“家”的认可。落叶归根,归的从来不是血缘的牵绊,而是心灵的归属——只要这片土地记得你,你就永远不会是异乡人。

他想起自己采访过的那些背井离乡的人,他们有的在城市里打拼几十年,有的在异国他乡定居,可每当说起“家”,眼里总会泛起光。或许,他们心里也有一口“老井”,藏着对某片土地的眷恋,等着一个被记得的瞬间。

“小林,你看。”刘道长指着井口的青苔,“这青苔长得比以前旺了,是生气。”

林墨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井壁上的青苔绿油油的,像是被精心呵护过。他忽然觉得,自己的“玄学言论”,不仅仅是在记录故事,更是在为那些被遗忘的“根”,寻找一个被记得的理由。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老井和私塾旧址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林墨知道,落根坡的故事还在继续,下一次,又会是哪段被时光掩埋的记忆,借着某件旧物,诉说着关于“归”的心愿?

作者有话说

第四章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啦!吴先生的等待终于有了归宿,是不是很让人感慨?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老物件”,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评论区分享给我,说不定下一章,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它背后的玄学秘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